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45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木耳的培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地木耳Atostoc commune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其共生的藻类为念珠藻,为常见
的固氮蓝藻。属蓝藻门、念珠藻科。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故名。地木耳的繁
殖方式是由异形胞将藻丝隔成若干个藻殖段,极易从异形胞处断离,每个藻殖段再通过
细胞分裂长成长的丝状体。丝状体上产生异形孢子和厚壁孢子进行营养繁殖。地木耳分
布广泛,多生于潮湿的土壤表面,夏季雨后湿地上最常见。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
磷、锌、钙等矿物质,研究发现,地皮菜所含的一种成分可以抑制人大脑中的乙酰胆碱
酯酶的活性,从而能对老年痴呆症产生疗效。作为寒性食品,可以消热、收敛、益气、
明目,主治夜盲症、脱肛;外用可治烧伤、烫伤及护肤美容等。
中国发明专利号为03119091乂,名称为一种培养地木耳的方法,该方法公开了将
地木耳用乙醇溶液浸泡,在灭菌培养液中洗涤,放入匀浆器中,研磨成浆状物,然后接
种到培养液中,温度控制在10-40°C,光强控制在10-1800jjE'm-2's-1,每10-20天更
换培养液,每立方米培养液每月可收获直径为3-7mm的鲜地木耳40kg。目前地木耳的
培养方法均集中在培养器皿或人工培养池中进行,需要相应的器皿或人工培养池,培养
液需要专门的配方,并需要经常更换培养液,培养成本较大,也不适于大面积培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培养设施简单易行,培养条件规范,培养成 本较低,适于用自然水体大面积培养的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具有无土化、循环化利 用、浮床式等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了适于该方法的培养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培养液配置淡水煮沸和过滤后,将氮磷营养盐加入到过滤后的淡水中配制成培
养液,每100ml所述培养液中含有质量为0.5 2.0g的氮和0.2 0.8g的磷,使所述培 养液中氮磷质量比为0.625 10: 1;氮磷营养盐可以由市售得到,也可以由氮肥和磷 月巴自配,100ml培养液中氮的质量以1.0g,磷的质量以0.5g较好。
b —级培养在烧瓶中加入步骤a所述培养液,再以每100ml所述培养液中接种0.2 1.0g种质的比例接入地木耳藻种,然后在温度为15'C 25'C,光照强度为1500 3000Lx,光照时间为10 14小时的条件下培养,培养至培养液中地木耳的细胞密度达 到5 10万个/ml,得到一级地木耳培养物;
c二级培养将上述一级地木耳培养物移入塑料桶中,按一级地木耳培养物与培养 液的体积比1: 10 30的比例加入步骤a所述培养液至塑料桶内,然后在温度为20°C 25°C,光照强度为3000 6000Lx,光照时间为不少于12小时,充气培养的条件下培 养,培养至藻种粘连成小条状,得到二级地木耳培养物;
d地木耳苗培养将上述二级地木耳培养物移入水泥池中,按二级地木耳培养物与 培养液的体积比1: 8 30的比例加入步骤a所述培养液至水泥池内,所述水泥池内的 液位为在0.6 1.5m,液体pH值为7.0 9.2,然后在温度为20°C 25°C,自然光照和 白天充气培养的条件下培养,培养7 20天,得到粘连成块状的地木耳苗;
e地木耳培养用10~60目的筛绢网捞出上述地木耳苗,将所述地木耳苗放置于 浮在自然水面的培养装置的培养网上培养,每培养1 4天让所述地木耳苗干出自然水 面2 5小时,培养至地木耳采收。也可以用采集野生的地木耳苗放于自然水面的培养 装置的培养网上培养。
在步骤c中所述充气培养为在塑料桶中放置散气石和/或连接有鼓风机充气。
在步骤d中所述白天充气培养为在水泥池中每1 4平方米放置一个散气石和/或连 接有鼓风机充气。
在步骤e中每平方米所述培养网上放置所述地木耳苗200 400克;能达到较好的 培养密度。
上述的简易培养方法的培养装置,包括用塑料管围成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网 眼孔径为0.5 3.0毫米的培养网。本培养装置简易、方便、经济和实用,0.5 3.0毫 米的培养网,防止了其他浮游动物进入该培养网,也防止了地木耳从网眼中漂浮出去, 更有利于干出时,及时沥干游离水和除去网眼上的堵塞物。框架可以为多边形、园形和 椭圆形等。塑料管也可以用竹管、木材等代替,培养网可以用纱布、尼龙和维尼龙等制 作。
所述框架两侧的上方对称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上设置有悬吊绳,所述悬吊绳与所 述框架连接。用滑轮悬吊方式,即方便了地木耳培养时干出,也有利于地木耳采收。滑 轮可以用木头、塑料或金属等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配方简明的培养液配置,各级控制条件规 范、设施简易的人工水体地木耳种苗培养方式,规模化、开放式和大面积的自然水体, 设施简易的地木耳培养方式,人工水体的地木耳种苗培养包括用烧瓶一级培养、用塑料 桶二级培养和用水泥池地木耳苗培养;我们通过研究地木耳的生长习性,按地木耳的不 同生理阶段的生长习性分别用简单易行的设施和条件规范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地木耳苗种的成活率和縮短苗种培养时间,更有利于地木耳在自然水体中进行开放式、大面积规
模化生产,提高了地木耳的生长率,生长率达到25%,地木耳培养时生物量增长也快, 一般3 5天能够增加一倍,使普通百姓也能进行大规模生产地木耳。由于适当的干出, 减少了与敌害生物的接触时间;也使培养网的网孔上可能出现的堵塞物及时去除,保持
了木卫与水交换的正常进行;特别是提高了地木耳分泌胶质鞘的数量与质量,增加了可 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增强了抵抗环境协迫的能力,从而延长了培养的寿命。本发明设 备成本较低,制作容易,普通百姓可以用常备材料就可以作为培养设施进行自主培养, 因此本发明是一种培养设施简单易行,培养条件规范,培养成本较低,适于用自然水体 大面积培养的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


图1为本明的培养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l
如图l所示的一种地木耳的培养装置,包括用塑料管围成的框架3,框架3上设置 有网眼孔径为0.5 3.0毫米的培养网4,框架3两侧的上方对称设置有滑轮1,滑轮1 用架子固定,滑轮1上设置有悬吊绳2,悬吊绳2与框架3固定连接,这样要使培养网 4上的地木耳干出时,只要拉起悬吊绳2让框架3和培养网4吊起来,再固定悬吊绳2 就可。干出结束,放下悬吊绳2即可,同时采时拉起悬吊绳2就能沥水,也易采收。
实施例2
简易培养地木耳的培养液配制以100ml培养液中氮的质量为0.5 2.0g ( 1.0g 左右较好),磷的质量为0.2 0.8g (0.5g左右较好)为标准,将市售的氮磷肥料与煮 沸和过滤后的清洁淡水混合,搅拌配成该培养液。氮磷肥料也可以用氮肥和磷肥自配。
实施例3
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在三角烧瓶中加入培养液(上述实施例2的培养液, 以下同)2000ml,然后接种4 20g地木耳藻种入三角烧瓶内,在温度为15°C 25°C, 光照强度为1500~3000Lx,光照时间为10 14小时的条件下培养,培养至三角烧瓶 内培养液中地木耳的细胞密度达到5 10万个/ml,得到一级地木耳培养物;将上述一 级地木耳培养物移入塑料桶中,再加入培养液40000ml左右到塑料桶(也可以用其它 桶、袋代替)中,然后在温度为2(TC 25。C,光照强度为3000 6000Lx,光照时间为 不少于12小时(可以13、 14、 15、 16、 18小时等),用散气石充气培养的条件下培 养,培养至藻种粘连成小条状,得到二级地木耳培养物;将上述二级地木耳培养物移入 水泥池中,再加入培养液800000ml左右到水泥池中,让水泥池内的液位控制在0.6 1.5m,水泥池内的pH值为7.0 9.2,然后在温度为20°C 25°C,自然光照和用散气石 和鼓风机白天充气培养的条件下培养,培养7 20天,得到粘连成块状的地木耳苗;用 10 60目的筛绢网捞出上述地木耳苗,以200 400克/平方米的放置量,将上述地木 耳苗放置于浮在自然水面的上述实施例1的培养装置的培养网上培养,每培养1 4天 间隔范围,让地木耳苗干出自然水面2 5小时,干出由天气状况决定, 一般晴天间隔 时间长、干出时间可以短,阴雨季天就用一天一干出,干出时间可以延长,培养至地木 耳采收,每平方米每月可采收1000克鲜地木耳。
上述实施例3中在塑料桶中一级地木耳培养物与添加的培养液的体积比也可以为 1: 10、 1 15、 1 25或1 30等。在水泥池中二级地木耳培养物与添加的培养液的 体积比也可以为1: 8、 1 15、 1 25或1 30等。在此不——列举。
上述实施例3中,烧瓶、塑料桶和水泥池应进行预消毒,以防止培养时病菌感染。 若对地木耳种苗培养时各项控制条件的掌握暂时有些困难,也可直接采集野生的地 木耳苗作为种苗代替培养液配置、 一级培养、二级培养和地木耳苗培养放于实施例1的 培养装置自然水体培养。
权利要求
1、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a培养液配置淡水煮沸和过滤后,将氮磷营养盐加入到过滤后的淡水中配制成培养液,每100ml所述培养液中含有质量为0.5~2.0g的氮和0.2~0.8g的磷,使所述培养液中氮磷质量比为0.625~10∶1;b一级培养在烧瓶中加入步骤a所述培养液,再以每100ml所述培养液中接种0.2~1.0g种质的比例接入地木耳藻种,然后在温度为15℃~25℃,光照强度为1500~3000Lx,光照时间为10~14小时的条件下培养,培养至培养液中地木耳的细胞密度达到5~10万个/ml,得到一级地木耳培养物;c二级培养将上述一级地木耳培养物移入塑料桶中,按一级地木耳培养物与培养液的体积比1∶10~30的比例添加步骤a所述培养液至塑料桶内,然后在温度为20℃~25℃,光照强度为3000~6000Lx,光照时间为不少于12小时,充气培养的条件下培养,培养至藻种粘连成小条状,得到二级地木耳培养物;d地木耳苗培养将上述二级地木耳培养物移入水泥池中,按二级地木耳培养物与培养液的体积比1∶8~30的比例添加步骤a所述培养液至水泥池内,所述水泥池内的液位为在0.6~1.5m,液体pH值为7.0~9.2,然后在温度为20℃~25℃,自然光照和白天充气培养的条件下培养,培养7~20天,得到粘连成块状的地木耳苗;e地木耳培养用10~60目的筛绢网捞出上述地木耳苗,将所述地木耳苗放置于浮在自然水面的培养装置的培养网上培养,每培养1~4天让所述地木耳苗干出自然水面2~5小时,培养至地木耳采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 充气培养为在塑料桶中放置散气石和/或连接有鼓风机充气。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所述 白天充气培养为在水泥池中每1 4平方米放置一个散气石和/或连接有鼓风机充气。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每平 方米所述培养网上放置所述地木耳苗200 400克。
5、 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培养方法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塑料管围 成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网眼孔径为0.5 3.0毫米的培养网。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两侧的上方对称设置有滑 轮,所述滑轮上设置有悬吊绳,所述悬吊绳与所述框架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用塑料管围成的框架,框架上设置有网眼孔径为0.5~3.0毫米的培养网的简易培养装置,通过配方简明的培养液配置,各级控制条件规范、设施简易的人工水体地木耳种苗培养方式,规模化、开放式和大面积的自然水体,设施简易的地木耳培养方式,人工水体的地木耳种苗培养包括用烧瓶一级培养、用塑料桶二级培养和用水泥池地木耳苗培养;本发明的培养装置简易、方便、经济和实用,具有无土化、循环化利用、浮床式特点;本发明的培养方法一种培养设施简单易行,培养条件规范,培养成本较低,适于用自然水体大面积培养的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
文档编号A01G1/04GK101606468SQ20091010085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6日
发明者严小军, 周成旭, 王亚军, 莹 蒋, 赵丽娟, 骆其君 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