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法

文档序号:316670阅读:10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参养殖池塘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尤其是一种可优化池塘生态环
境、减少污染排放与病害传播、有效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及增加养殖产出的海 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北方沿海有条件的地区都在新建或改造池塘用于养殖价值较高的海 参。海参单一品种养殖存在如下问题 1.海参放苗前需用药物清除池塘中的鱼、虾、蟹,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对池塘生态 系统造成了潜在的破坏; 2.多数经过药物处理的池塘水体透明度高,营养贫瘠,有害丝状藻类大量繁殖,必 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清除,费时费力,加大养殖成本;而大量用药也破坏了池塘中的微生 态平衡,有机物不能有效分解而沉积池底,物质循环受阻、溶氧下降、有毒物质增加,水质和 底质恶化;大排大灌的换水使养殖海区污染加重,富营养化严重,海区自净能力降低,最终 导致赤潮频发,病害蔓延; 3.海参池塘中往往自然繁生多种海洋线虫、小型甲壳类、鱼类、螺类或双壳贝类, 因为生态系统不完善,其数量有时剧增,不仅与海参竞争食物与空间,死亡的尸体也会败坏 水质,滋生大量病原; 4.在水温升高的6 9月,海参藏匿于人造礁石堆等附着基中"夏眠",整个池塘 因此处于"闲置"状态,在沿海土地价格飙升的今天,池塘利用率低直接影响养殖者的收益。
为此,有学者提出利用海参池塘进行综合养殖,建议混养少量鱼、虾或贝类。然而, 混养的适宜种类、放养比例及如何管理等系列问题仍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如果盲目引入 混养种类,投喂和管理工作不完善,就可能造成池塘现有生态系统加重失衡,大量的动物尸 体、粪便和残饵增加水体负载,造成水质与池底环境更加恶化。养殖者由于担心混养操作会 影响海参的生长,所以迄今为止一直延用单养海参的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优化池塘生态环 境、减少污染排放与病害传播、有效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及增加养殖产出的海 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海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法,其特 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a.在放苗前于海参池塘进排水闸门增设双层聚乙烯网,四周堤坝铺设无纺布或碎 石护坡,并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对池底进行凉晒并以涨潮进水冲刷池底多次,然后用20ppm 漂白粉进行消毒;海参附着基为人造礁石堆,2 3m3/堆,礁堆中心间距5 6m,进水80cm 深,施加有机粪肥培养生物饵料,施肥量为100 200公斤/亩;
b.海参苗在混养当年的春季投放,之后可采用"轮捕轮放"的饲养模式,即春秋季 投苗,并捕捞达到商品规格的个体,每亩投入1. 2 2. 0g的海参苗6000头;斑节对虾苗于 混养当年的春季海参投苗后再投放,每亩投放0. 8 1. 5cm的虾苗1500尾;在投放斑节对 虾苗的同时,在海参池塘内以3目尼龙网隔出围隔,再用4目的网将围隔一分为二,先在一 半围隔中放养三疣梭子蟹II期仔蟹2万只/亩,前两周投喂冰冻大卤虫、煮熟的低值贝类, 投饵量为蟹体重的100 150%,早晚各喂一次,两周后转为投喂经破碎后的鲜活贝类与杂 鱼,投饵量为蟹体重的50 100% ;养殖三周后拆除围隔中间的隔网,再养殖10天后开始挑 选身体健壮,附肢齐全,头胸甲宽5 10cm的个体放入围隔外池塘养殖,放养密度为30只
/亩5 c.投放斑节对虾苗后,每天傍晚和清晨投喂对虾配合饲料,具体是将饲料撒于池 塘四周设置好的饵料台上,投喂量以每次投喂前饵料台上稍有剩余为准;投放经中间培育 的大规格三疣梭子蟹后,每2-3天傍晚时沿池塘边投撒新鲜经破碎处理的低值贝类或鲜 鱼,每次按蟹体重的5_10%投喂,同时在池塘四周设置饵料台检查摄食情况,并及时进行调 整;夏季高温闷热时期停止投喂;饲喂期间按自然潮汐时间纳潮换水; d.养殖种类达到上市规格后,采用定置网具收获虾蟹,同时在排水闸门处增设网 衣,利用开闸排水的时机进行收获;以潜水方式采收海参。 本发明是以海参与虾蟹类在生长时间和营养级上存在差异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 选择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三疣梭子蟹与斑节对虾,充分利用海参"夏眠"期间池塘的 "空闲"水体以及池塘中丰富的天然饵料进行参-虾-蟹混养,具有优化池塘生态环境、减少 污染排放与病害传播、有效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及增加养殖产出等优点。
海参池塘中混养的三疣梭子蟹和斑节对虾能够摄食曾被认为是海参敌害的各种 天然饵料,如斑节对虾可以摄食池塘中的线虫类、小型的甲壳类和贝类,以及蟹的食物残 片;三疣梭子蟹则可以摄食对虾不适食用的较大型的贝类或鱼类,尤其可以清除死亡动物 的尸体,包括体弱带病的对虾,如此则减少了因健康虾捕食病虾而导致的疾病传播。混养虾 蟹的排泄物经微生物分解,不仅可以被同化吸收而提高池塘的初级生产力,还可以促进水 环境的自我净化,有利于提高养殖种类的抗病力和产量。海参为底栖碎屑食性,主要摄食底 质中的有机质、微生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在多营养级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此养殖 系统中虾蟹的粪便、残饵含有动物蛋白,是海参难得的饵料。混养池塘各组分间通过相互制 约、转化,反馈等机制使能量和物质的代谢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 和缓冲能力。如此,无需通过大量换水就能使池塘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在对近海水生态环境 加以保护的同时,又可防止病害传播,尤其对控制对虾与海参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有积极的 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a.在放苗前于海参池塘进排水闸门增设双层聚乙烯网,四周堤坝铺设无纺布或碎 石护坡,并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对池底进行凉晒并以涨潮进水冲刷池底多次,然后用20ppm 漂白粉进行消毒;海参附着基为人造礁石堆,2 3m3/堆,礁堆中心间距5 6m,进水80cm 深,施加有机粪肥培养生物饵料,施肥量为100 200公斤/亩,; b.海参苗在混养当年的春季投放,之后采用"轮捕轮放"的饲养模式,即春秋季投苗,并捕捞达到商品规格的个体。每亩投放1. 2 2. 0g的海参苗6000头;斑节对虾苗于混 养当年的春季海参投苗后再投放,每亩投放0. 8 1. 5cm的虾苗1500尾;在投放斑节对虾 苗的同时,在海参池塘内以3目尼龙网隔出围隔,再用4目的网将围隔一分为二,先在一半 围隔中放养三疣梭子蟹II期仔蟹2万只/亩,前两周向三疣梭子蟹仔蟹投喂冰冻大卤虫、 煮熟的低值贝类,投饵量为蟹体重的100 150%,早晚各喂一次。两周后逐渐转为投喂经 破碎后的鲜活贝类与杂鱼,投饵量为蟹体重的50 100% ;养殖三周后拆除围隔中间的隔 网,再经10天后开始挑选身体健壮,附肢齐全,头胸甲宽5-10cm的个体放入围隔外池塘养 殖,放养密度为30只/亩; c.投放斑节对虾苗后,每天傍晚和清晨投喂对虾配合饲料,具体是将饲料撒于池 塘四周设置好的饵料台上,投喂量以每次投喂前饵料台上稍有剩余为准;投放经中间培育 的大规格三疣梭子蟹后,每2-3天傍晚时沿池塘边投撒新鲜经破碎处理的低值贝类或鲜 鱼,每次按蟹体重的5_10%投喂,同时在池塘四周设置饵料台检查摄食情况,并及时进行调 整;夏季高温闷热时期停止投喂;饲喂期间按自然潮汐时间纳潮换水; d.养殖种类达到上市规格后,采用定置网具收获虾蟹,同时在排水闸门处增设网 衣,利用开闸排水的时机进行收获;以潜水方式采收海参。
海参与三疣梭子蟹、斑节对虾混养生产情况
种类 项目海参斑节对虫下三疣梭子蟹合计
产量(kg)2486486.3293.6 70亩池塘生产三疣梭子蟹、斑节对虾和海参的情况见上表。按相应种类的市场价 计算该池塘年收入46. 5万元,比单一养殖海参净增收益6. 97万元,亩增收995. 7元。混养 的虾蟹不仅没有影响海参的正常生长,且海参产量较前两个生产季节略有增加。虽然虾蟹 的单位产量不高,但其规格大,销售价格高,养殖收益显著。与单养海参相比,混养对虾与梭 子蟹投入增加了4%,但收入增加了 17%。以此计算大连地区83万亩剌参养殖池塘将增收 8. 0亿元;以全国200万亩剌参养殖面积计算,增收将达19. 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养殖过 程中没有使用药物,没有增加任何耗能,三疣梭子蟹、斑节对虾可以摄食曾被认为是海参敌 害的天然饵料,发挥了良好的生物防治功能。
权利要求
一种海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a.在放苗前于海参池塘进排水闸门增设双层聚乙烯网,四周堤坝铺设无纺布或碎石护坡,并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对池底进行凉晒并以涨潮进水冲刷池底多次,然后用20ppm漂白粉进行消毒;海参附着基为人造礁石堆,2~3m3/堆,礁堆中心间距5~6m,进水80cm深,施加有机粪肥培养生物饵料,施肥量为100~200公斤/亩;b.海参苗在混养当年的春季投放,每亩投放1.2~2.0g的海参苗6000头;斑节对虾苗于混养当年的春季海参投苗后再投放,每亩投放0.8~1.5cm的虾苗1500尾;在投放斑节对虾苗的同时,在海参池塘内以3目尼龙网隔出围隔,再用4目的网将围隔一分为二,先在一半围隔中放养三疣梭子蟹II期仔蟹2万只/亩,前两周投喂冰冻大卤虫、煮熟的低值贝类,投饵量为蟹体重的100~150%,早晚各喂一次,两周后转为投喂经破碎后的鲜活贝类与杂鱼,投饵量为蟹体重的50~100%;养殖三周后拆除围隔中间的隔网,再养殖10天后开始挑选身体健壮,附肢齐全,头胸甲宽5~10cm的个体放入围隔外池塘养殖,放养密度为30只/亩;c.投放斑节对虾苗后,每天傍晚和清晨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是将饲料撒于池塘四周设置好的饵料台上,投喂量以每次投喂前饵料台上稍有剩余为准;投放经中间培育的大规格三疣梭子蟹后,每2-3天傍晚时沿池塘边投撒新鲜经破碎处理的低值贝类或鲜鱼,每次按蟹体重的5-10%投喂,同时在池塘四周设置饵料台检查摄食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夏季高温闷热时停止投喂;饲喂期间按自然潮汐时间纳潮换水;d.养殖种类达到上市规格后,采用定置网具收获虾蟹,同时在排水闸门处增设网衣,利用开闸排水的时机进行收获;以潜水方式采收海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法,是以海参与虾蟹类在生长时间和营养级上存在差异等生物学特性为基础,选择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三疣梭子蟹与斑节对虾,充分利用海参“夏眠”期间池塘的空闲水体以及池塘中丰富的天然饵料进行参-虾-蟹混养。该养殖方法具有优化池塘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与病害传播、有效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及增加养殖产出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743920SQ20091022075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5日
发明者丛文虎, 刘庆坤, 刘海映, 姜玉声, 张剑诚, 王友涛, 王吉桥, 王国栋, 王秋一 申请人:大连水产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