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田土耕作机,尤其是一种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田土耕作机主要有旋耕机和铧犁机两种。旋耕机是一种利用动力驱动工作部件以切碎土壤的耕作机械,主要存在以下缺陷(l)不能切断秸秆,导致秸秆缠绕旋耕刀,因此无法耕作谷桩高于100mm的稻谷田;(2)无法耕作烂泥田和干板田;(3)不能糊田边,导致水田不能保水。铧犁机虽能避免上述问题,但是现有的铧犁机的重量较重且拆卸不方便,如中国专利CN03250320. 2公开的一种"小型顶推式步行手扶犁耙机",该犁耙机的两个驱动叶轮与减速器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扶手架和犁头总成均固定安装在机壳的后端,由于铧犁机整机重量重,拆卸不方便,导致搬运不方便,限制了铧犁机在山区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拆卸方便的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包括机壳,在机壳内装有发动机和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入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该减速器的输出轴从机壳的两侧穿出分别与两行走驱动叶轮相连;在机壳的后端连接有扶手架和犁头总成,其关键在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行走驱动叶轮通过花键连接;且在所述机壳的后端由上至下固定安装有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套筒,所述扶手架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该上安装座上,所述犁头总成的牵引杆的前端插入所述下安装套筒中,并通过第二螺栓紧固。[000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行走驱动叶轮和犁头总成的安装、拆卸都比较方便,而且,松动第一螺栓后就能将扶手架收折,这样当在山区使用时,行走驱动叶轮和犁头可以担起走,而壳体可以背起走,因此,凡是人能行走的地方耕作机都能到达,大大方便了山区农民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穿出所述行走驱动叶轮,并在穿出部分上设有定位销,由该定位销限制所述行走驱动叶轮轴向滑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螺栓由互成"L"形的螺杆部和手柄部相连构成,该螺杆部穿过所述扶手架和上安装座,并通过螺母将两者锁紧,在手柄部的端部设有橡胶手柄。通过扳动橡胶手柄,能方便将扶手架与上安装座锁紧和松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犁头总成的牵引杆通过两根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下安装套筒相连,以避免牵引杆与下安装相互串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在所述机壳的下方设有倒"Ji "形压桩器,该压桩器的两竖直支脚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机壳的下表面,且该压桩器与耕作机的行进方向垂直,压桩器既可以将秸秆桩压倒,以利于耕作,又能在安装拆卸行走驱动叶轮时候起到支撑机壳的作用。作为优选,在所述行走驱动叶轮的前后方分别设有前压桩器和后压桩器,该前压桩器与后压桩器的结构相同,该前压桩器的两所述竖直支脚均由上固定杆和下套管构成,在该上固定杆的下部设有2 7个高度调节孔,该上固定杆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机壳的下表面,下端插入所述竖直套管中,并通过横向穿过所述高度调节孔的高度调节螺栓与竖直套管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在所述牵引杆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竖直雨伞安装座,在雨伞安装座上安装雨阳伞,即使在天晴或下雨天气也能耕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所述机壳由箱体和箱盖构成,箱体和箱盖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腔室,所述发动机和减速器装在该腔室内,在所述箱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该腔室连通的两排气管,两排气管的形状呈牛角形且对称布置。机壳为密封结构,避免了水进入腔室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行走驱动叶轮和犁头总成的安装、拆卸都比较方便,扶手架也便于收折,方便
了耕作机的搬运,有利于山区农民使用; (2)压桩器能将秸秆桩压倒,以利于耕作水稻田; (3)机壳为密封式船体结构,便于在水田中耕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行走驱动叶轮的主视图; 图4为行走驱动叶轮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壳的主视图; 图6为机壳的俯视图; 图7为机壳的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压桩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参见图1 8,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主要由机壳1、发动机2、减速器3、行走驱动叶轮4、扶手架5和犁头总成6组成,机壳1为船体结构,由箱体la和箱盖lb构成,箱体la和箱盖lb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腔室,在该腔室内装有发动机2和减速器3,在箱盖lb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该腔室连通的两排气管14,两排气管14的形状呈牛角形且对称布置。 减速器3为卧式倒档变送器,该减速器3的输入轴通过皮带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相连,该减速器3的输出轴从机壳1的两侧穿出分别通过花键与两行走驱动叶轮4相连,并且减速器3的输出轴穿出行走驱动叶轮4,并在穿出部分上设有定位销9,由该定位销9限制所述行走驱动叶轮4轴向滑动。 在机壳1的后端由上至下固定安装有上安装座7和下安装套筒8,扶手架5通过第一螺栓10安装在该上安装座7上,该第一螺栓10由互成"L"形的螺杆部和手柄部相连构 成,该螺杆部穿过扶手架5和上安装座7,并通过螺母将两者锁紧,在手柄部的端部设有橡 胶手柄10a。在扶手架5安装有油门拉线16。 犁头总成6主要由犁铧、犁铧支架和牵引杆6a构成,牵引杆6a的前端插入下安装 套筒8中,并通过两根第二螺栓15紧固,且两根第二螺栓15相互错开。在牵引杆6a的后 端固定安装有竖直雨伞安装座13,需要打伞时,雨伞17的伞把通过螺栓安装在雨伞安装座 13上。 进一步参见图1、8,在机壳1的下方设有倒"Ji "形压桩器11、12,该压桩器11、 12 的两竖直支脚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机壳1的下表面,且该压桩器11、12与耕作机的行进方向 垂直。在所述行走驱动叶轮4的前后方分别设有前压桩器11和后压桩器12,该前压桩器 11与后压桩器12的结构相同,该前压桩器11的两所述竖直支脚均由上固定杆lla和下套 管lib构成,在该上固定杆lla的下部设有2 7个高度调节孔,优选为4个,该上固定杆 lla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机壳1的下表面,下端插入所述竖直套管lib中,并通过横向穿过所 述高度调节孔的高度调节螺栓lie与竖直套管lib连接。
权利要求一种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包括机壳(1),在机壳(1)内装有发动机(2)和减速器(3),减速器(3)的输入轴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相连,该减速器(3)的输出轴从机壳(1)的两侧穿出分别与两行走驱动叶轮(4)相连;在机壳(1)的后端连接有扶手架(5)和犁头总成(6),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3)的输出轴与所述行走驱动叶轮(4)通过花键连接;且在所述机壳(1)的后端由上至下固定安装有上安装座(7)和下安装套筒(8),所述扶手架(5)通过第一螺栓(10)安装在该上安装座(7)上,所述犁头总成(6)的牵引杆(6a)的前端插入所述下安装套筒(8)中,并通过第二螺栓(15)紧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3)的输出轴穿出所述行走驱动叶轮(4),并在穿出部分上设有定位销(9),由该定位销(9)限制所述行走驱动叶轮(4)轴向滑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10)由互成"L"形的螺杆部和手柄部相连构成,该螺杆部穿过所述扶手架(5)和上安装座(7),并通过螺母将两者锁紧,在手柄部的端部设有橡胶手柄(10a)。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犁头总成(6)的牵引杆(6a)通过两根所述第二螺栓(15)与所述下安装套筒(8)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1)的下方设有倒"n "形压桩器(11、12),该压桩器(11、12)的两竖直支脚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机壳(1)的下表面,且该压桩器(11、12)与耕作机的行进方向垂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走驱动叶轮(4)的前后方分别设有前压桩器(11)和后压桩器(12),该前压桩器(11)与后压桩器(12)的结构相同,该前压桩器(11)的两所述竖直支脚均由上固定杆(lla)和下套管(lib)构成,在该上固定杆(lla)的下部设有2 7个高度调节孔,该上固定杆(lla)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机壳(1)的下表面,下端插入所述竖直套管(lib)中,并通过横向穿过所述高度调节孔的高度调节螺栓(llc)与竖直套管(lib)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牵引杆(6a)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竖直雨伞安装座(13)。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由箱体(la)和箱盖(lb)构成,箱体(la)和箱盖(lb)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腔室,所述发动机(2)和减速器(3)装在该腔室内,在所述箱盖(lb)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该腔室连通的两排气管(14),两排气管(14)的形状呈牛角形且对称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扶式微型多功能单犁双耙田土耕作机,包括机壳,在机壳内装有发动机和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入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该减速器的输出轴从机壳的两侧穿出分别与两行走驱动叶轮相连;在机壳的后端连接有扶手架和犁头总成,其关键在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行走驱动叶轮通过花键连接;且在所述机壳的后端由上至下固定安装有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套筒,所述扶手架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该上安装座上,所述犁头总成的牵引杆的前端插入所述下安装套筒中,并通过第二螺栓紧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搬运方便,有利于在山区使用;而且机壳为密封式船体结构,便于在冬水田耕作。
文档编号A01B17/00GK201450700SQ2009201280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3日
发明者胡继孟 申请人:胡继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