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渗灌栽培柱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7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易渗灌栽培柱设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林种植栽培设施。
背景技术
现今农业生产方面通常采用的一些立体柱式栽培设施,其灌溉方式大多采用滴灌 或浇灌。植物根部土壤或基质中的水分干湿度难以调控,根部生长环境,水、肥、气、热等因 素相互难以协调而干扰植物生长,设施投入效率难以充分发挥,本实用新型以求改善。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将渗灌技术与柱式栽培有机结合成一体。构成一种制作 简易而且能集约化的生产设施。本设施如图所示其结构为,在桶状材料内填置栽培基质,桶中轴部分为空心柱(4),桶底部在中轴空心柱(4)与桶壁面间设置一个环形倒扣的 隔水槽(5),隔水槽(5)与桶底无封闭,留有自然缝隙(6),隔水槽(5)将周围的栽培基质与 桶底部隔离开,形成蓄水空间(7),隔水槽(5)顶部以上桶壁周围分布有种植孔(8),既可种 植又可排水、疏通空气。孔内插入栽植管(9),管内植苗(10),桶壁上沿口(11)外翻略宽于 桶直径,并有溢流孔(12),用于向桶内及下层注水。上述1-12结构设置构成一个底部封闭 完整的桶状单元(1),最下部种植孔(14)与桶底部的高度与隔水槽(15)顶部的高度一致, 若干单元重叠垒成一个栽培柱体(2),栽培柱顶部设洒水喷头(16),向各桶状单元内注水 (及肥料、农药、沼液),栽培柱底部设置集水槽(13)。本实用新型的渗灌实现方式是,A 灌溉水(混以肥料或农药、沼液)由喷头喷出, 向下由桶状上部沿口(11)及溢流孔(12)注入各桶状单元内,将桶内栽培基质充满饱和后, 成重力水由底部缝隙(6)注入隔水槽(5)形成的蓄水空间(7),多余的水由桶底部种植孔溢 出,顺次向下最终流入集水槽(13)回收循环施用;B 当各桶状单元的栽培基质(3)需用水 时,蓄水空间⑵的水则可沿隔水槽(5)下沿的缝隙(6)经由栽培基质内的毛细管均勻持 久的向上渗水、渗肥,形成栽培基质内的水、肥、气、热协调的利于植物生长的渗灌效果。克 服常规灌溉对植物的水胁迫现象。

附图为简易渗灌栽培柱设施图1是纵剖面图,图2是横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简易渗灌栽培柱设施可选用塑料膜、塑料、PVC、水泥、陶土等材料制作。该设施 设置对立地条件适应广泛,大田、坡地、盐渍地、下湿田、荒漠、河滩,硬质地面均可施建,也 适于阳台、庭院、城市绿化、育苗、生产,适于大棚内实现工厂化、集约化生产。该设施无土 壤、水源、及坏境污染。生产过程能耗低,管理集约,因此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一种简易渗灌栽培柱设施(2),其结构特征为在桶状单元内添置栽培基质(3),其中轴部分为空心柱(4),桶底内部设置环形倒扣的隔水槽(5),隔水槽将上面的栽培基质(3)与桶底隔离开,形成蓄水空间(7),隔水槽下缘与桶底留有缝隙(6),桶壁分布有种植孔(8),孔内插有栽植管(9),管内植苗(10),桶上部沿口(11)外翻,直径略大于桶沿,并有溢流孔(12),上述设置结构组合成桶状栽培单元(1),若干桶状栽培单元重叠垒成栽培柱(2),栽培柱顶部设置洒水喷头(16),基部设置集水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渗灌栽培柱设施,其特征在于,桶状栽培单元(1)底部封 闭完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渗灌栽培柱设施,其特征在于,桶状栽培单元(1)底部设 置隔水槽(5)及形成的蓄水空间(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渗灌栽培柱设施,其特征在于,桶状栽培单元上沿口外 翻并开有溢流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渗灌栽培柱设施,其特征在于,桶状栽培单元(1)最底部 种植孔(14)与桶底的高度和隔水槽(15)顶部高度一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简易渗灌栽培柱设施是一种农、林种植用集渗灌与立体栽培柱一体的栽培设施。其结构特征为桶状渗灌栽培单元重叠垒成的栽培柱设施,桶状渗灌栽培单元内部设置隔水槽能蓄水,栽培柱外围立面设置种植插管。此设施易于作物生长,可实现节水、节肥及能扩大生产面积等多种增产目标。
文档编号A01G9/02GK201602012SQ20092016930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1日
发明者张福工 申请人:张福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