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129阅读:16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鲟鱼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鲟鱼养殖池,更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适用于高密度立体式工
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鲟鱼养殖池。
背景技术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过 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污染逐渐加重,一 方面导致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传统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 产生的大量富营养化养殖污水反过来对周边水体造成连锁性的严重污染。因此,工厂化循 环水养殖技术应运而生。实践显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养殖池设计形状合理与否,对鱼 类生长环境、质量控制、以及容鱼量和产量影响极大。现有的养殖池从形状上来看大多采用 方形池、圆形池或八角池(如图l所示),但这些养殖池普遍存在水体流动性差、土地利用率 低、排水排污缺乏灵活性和可控性、不易控制养殖池内水位和流量等问题,从而导致运行成 本增加而效益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考虑鲟鱼生长特性,同时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并能有效解决现有养殖池不足之处的高效、可控、低成本的鲟鱼养殖池。 本发明中的鲟鱼养殖池为呈外方内圆的池体,该池体中间是作为养殖区的直边圆 角池体,在所述直边圆角池体外的四个方形角落形成四个角池,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 四角池,在所述第一角池与所述第二角池的中间设置与给水管道连通并能沿所述角池切线 方向为所述直边圆角池体给水的给水口,所述第三、第四角池的内壁底部设置与所述直边 圆角池体连通的排水孔,在所述排水孔处设置防止鲟鱼逃出的防逃网,同时所述第三、第四 角池的外壁上沿设置三角堰排水结构;所述第一、第二角池的内壁底部分别设置与所述直 边圆角池体连通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处设置防逃网,并在所述第一、第二角池内置入能够增 加所述直边圆角池体内水体含氧量的充氧装置。 所述直边圆角池体的中间设置集污井,该集污井连通与外界处理系统连接的放空
排污管,在该集污井与所述放空排污管之间设置用于控制排污的控制阀。 所述池体底部呈锅形,由所述池体四周向池体中央逐渐倾斜,坡度为4. 2% 。 所述控制阀包括设在所述放空排污管管口的阀座、由牵引绳控制的控制阀盖,及
设在阀座上的橡胶垫。 所述集污井位于所述控制阀的上部设置防止大件物体进入的篦子。 所述直边圆角池体的中间部位设置能够满足建筑结构上对大梁跨度要求的支撑柱。 所述鲟鱼养殖池采用整体浇筑的钢筋砼底板和砖砌池壁。
所述角池呈两直边一弧边的结构。
本发明适用于高密度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鲟鱼养殖池,具有高效、可控、低成本的 良好效果,并且具有土地利用率高、水体流动性良好、排水排污畅通、供氧和控温效率高等 优点。


图1为现有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养殖池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养殖池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养殖池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三角堰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防逃网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控制阀的放大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鲟鱼养殖池采用整体浇筑的钢筋砼底板和砖砌池壁,为
一个呈外方内圆的池体l,该池体1的中间部位是直边圆角池体io,作为鲟鱼养殖区,在直
边圆角池体10外的四个角落设置成四个圆角池,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角池31、32、
33、34,四个角池均呈两直边一弧边的结构。利用该四个角池最大限度地体现池体1水体流
动性好、无死角和相比方形池土地利用率高的优点,并且充分利用了角池的空间。 本发明中的鲟鱼养殖池在第一角池31与第二角池32的中间设置有与给水管道2
连通并能沿角池弧边池壁切线方向进入直边圆角池体10的给水口 ll,如图2所示,使给水
沿角池弧边的切线方向进入直边圆角池体10,通过给水的强大压力推动养殖区中水体沿圆
周方向流动,为养殖生物营造一个"活水"的生存环境。 如图2和图4所示,在第一角池31与第二角池32内壁的底部设置有与直边圆角 池体10连通的通孔12,在该通孔12处固定设置防逃网4,可以防止鲟鱼进入到第一、第二 角池31、32中,影响鲟鱼的生长,如图6所示。在第一角池31与第二角池32内置入充氧装 置3,该充氧装置3通过射流泵(图中未示出)及供氧管14将富氧水注入直边圆角池体10, 同时推动水体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动,射流泵出口方向为池壁切线方向。
鲟鱼养殖池池体1的第三角池33和第四角池34用作排水,采用双路排水的方式, 具体是在第三角池33和第四角池34的内壁的中下部设计排水孔12,利用排水孔12使第三 角池33和第四角池34分别与直边圆角池体10连通,同时在第三角池33和第四角池34的 外壁上沿采用三角堰排水结构,如图5所示,当直边圆角池体10中的水进入第三、第四角池 33、34后,经由三角堰排水结构排入集水渠引入水处理系统(图中未示出)。排水孔12固 定设有防逃网4,如图6所示,可以防止鲟鱼进入到第三、第四角池33、34中。养殖过程中残 留的饵料以及鱼粪等大多数物质可以通过排水孔12充分排出。本发明中的三角堰排水结 构,不仅具有抗冲刷、抗磨损及抗腐蚀的能力,而且可控制养殖池内水位。
如图3和图7所示,鲟鱼养殖池在直边圆角池体10的中间设置排污装置,为了便 于污物从排污装置排出,鲟鱼养殖池的底部设计成锅形,由四周向中央逐渐倾斜,坡度为4. 2%,并在中心位置形成集污井13,该集污井13与连通外部污泥处理系统连通的放空排 污管15连通,并在集污井13与放空排泥管15之间设置用于控制排污的控制阀16,该控制 阀16包括设在放空排污管15管口的阀座、由牵引绳控制的控制阀盖,以及设在阀座上的橡 胶垫。在集污井13位于控制阀16上部设有防止大件物体进入的篦子17。在实际使用时, 由于养殖水体在不断旋转流动中,沉降在池底的污物(残饵和粪便等)就会自动滚向池底 中心的集污井,打开控制阀16利用虹吸作用将污物排出,排污时间设置在喂食前一小时, 可采用自动、半自动或手动三种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此夕卜,由于本发明中的直边圆角池体10可以制成直径较大的结构,如13米,因此 在直边圆角池体10的中间部位设置用于增加建筑结构上对大梁跨度要求的支撑柱1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鲟鱼养殖池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外方内圆的池体,兼具方形池土地利用率大和圆形池水体流动性好、无死
角的特点,在工厂化使用时,可以使多个养殖池并列贴合安装,充分利用空间。 2)给水口位于第一角池和第二角池中间,给水口方向为角池弧边池壁的切线方
向,充分利用给水水头推动直边圆角池体内水体以顺时针方向流动。 3)排水采用双路排水,通过第三角池和第四角池的三角堰排水结构实现,可防止 堵塞情况的出现,该三角堰结构可关闭一个,只用一个排水,从而可以控制流量。此外,利用 三角堰排水结构还可以调控养殖池内的水位高度,方便计算流量。 4)采用中心排污的方式,通过水体流动带动沉降在池底的污物向中心积污区(集 污井)滚动,集中在集污井内,通过放空排污管最终将污物带出池体。 5)养殖系统供氧通过第一角池和第二角池中放置的氧气输送设备完成,包括富氧 水(溶解氧含量^ 20mg/L)供给设备和曝气设备,富氧水供给由射流泵供给,射流泵出水方 向为角池弧边池壁的切线方向,可推动养殖池水体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权利要求
一种鲟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为呈外方内圆的池体,该池体中间是作为养殖区的直边圆角池体,在所述直边圆角池体外的四个方形角落形成四个角池,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角池,在所述第一角池与所述第二角池的中间设置与给水管道连通并能沿所述角池弧边池壁切线方向为所述直边圆角池体给水的给水口,所述第三、第四角池的内壁底部设置与所述直边圆角池体连通的排水孔,在所述排水孔处设置防止鲟鱼逃出的防逃网,同时所述第三、第四角池的外壁上沿设置三角堰排水结构;所述第一、第二角池的内壁底部分别设置与所述直边圆角池体连通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处设置防逃网,并在所述第一、第二角池内置入能够增加所述直边圆角池体内水体含氧量的充氧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鲟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边圆角池体的中间设置集 污井,该集污井连通与外界处理系统连接的放空排污管,在该集污井与所述放空排污管之 间设置用于控制排污的控制阀。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鲟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底部呈锅形,由所述池体 四周向池体中央逐渐倾斜,坡度为4. 2%。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鲟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设在所述放空排 污管管口的阀座、由牵引绳控制的控制阀盖,及设在阀座上的橡胶垫。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鲟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井位于所述控制阀的上 部设置防止大件物体进入的篦子。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鲟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边圆角池体 的中间部位设置能够满足建筑结构上对大梁跨度要求的支撑柱。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鲟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采用整体 浇筑的钢筋砼底板和砖砌池壁。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鲟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池呈两直边一弧边的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鲟鱼养殖池为呈外方内圆的池体,该池体中间是作为养殖区的直边圆角池体,在所述直边圆角池体外的四个方形角落形成四个角池,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角池,在所述第一角池与所述第二角池的中间设置与给水管道连通并能沿所述角池弧边池壁切线方向为所述直边圆角池体给水的给水口,所述第三、第四角池的内壁底部设置与所述直边圆角池体连通的排水孔,在所述排水孔处设置防止鲟鱼逃出的防逃网,同时所述第三、第四角池的外壁上沿设置三角堰排水结构;所述第一、第二角池的内壁底部分别设置与所述直边圆角池体连通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处设置防逃网,并在所述第一、第二角池内置入能够增加所述直边圆角池体内水体含氧量的充氧装置。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755698SQ20101012415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5日
发明者孟翔麟, 张建军 申请人:孟翔麟;张建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