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087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液体蚊香特别是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日用化学品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蚊虫类型主要有按蚊、库蚊和伊蚊,它们大都在闷热的环境中大量滋生。蚊虫通过触角上的感觉毛感受到二氧化碳气体来发现人体皮肤。通常在黑暗的夜幕下,随意飞行的蚊子身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接收到空气中某些地方有二氧化碳气流时,便会立即向这股气流飞去,然后直接降落在人体皮肤上,叮咬人体。人体被蚊虫叮咬后, 多数情况下发生皮肤瘙痒难忍,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休息,极度干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规律;而且,蚊虫还能传染乙脑、疟疾等恶性疾病,对人类健康能引起直接的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付蚊子的较好方法是驱蚊,这样可避免直接使用杀虫剂在杀蚊的同时所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伤害,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规律。具不完全统计,我国2009年各类驱除蚊虫的化学品的总销售额超过80亿人民币,从市场份额看,盘式蚊香占45%、电热蚊香片占8 %、电热液体蚊香占3 %,气雾杀虫剂等其它驱蚊方式占44 %。市场上销售的固体蚊香和液体蚊香都含有除虫菊酯。该化合物是提炼产自一种天然植物除虫菊花所得到。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除虫菊酯以气体形式散发到空气中,能够有效地作用于蚊子的神经系统,兼具杀蚊和驱蚊作用。除虫菊酯是石油醚/甲醇混合溶剂提取除虫菊干花,经浓缩得到。除虫菊酯对蚊虫击倒快、杀伤力强,但在日光和空气中具有不稳定性。然而,使用天然除虫菊酯驱蚊时,需要较高的浓度,导致产品成本高;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含有一定温度的介体环境中如盘式蚊香的燃烧或液体蚊香的加热等才能将除虫菊酯挥发到空间驱蚊,使用很不方便,低浓度条件下也有一定的毒性,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
ο由于天然除虫菊酯价格高,近年来市场上销售的固体蚊香或液体蚊香大都使用了化学改性或直接化学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胺烯菊酯、丙烯菊酯、苄呋菊酯、苯醚菊酯等,以及含氰基(-CN)的除虫菊酯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杀灭菊酯等,它们虽有较高的驱蚊效率,但同时带有明显的生物毒性,长期使用对人类健康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副作用。因此,制备使用方便、时效长、对人类健康不产生不良副作用的新型液体蚊香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蚊香。本专利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环境友好、使用方便、时效长、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不产生副作用的新型液体蚊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的新型液体蚊香称为含果糖酸内酯的液体蚊香。本专利的新型液体蚊香的制备方法组份为果糖酸内酯、乙酸松油酯、水杨酸甲酯和去离子水;上述化学成份在常温下经混合后灌装制成新型液体蚊香产品。制备新型液体蚊香所使用的果糖酸内酯用量为0. 5 %…50 % (体积比,V/V)、乙酸松油酯用量为0.5%-20% (体积比,V/V)、水杨酸甲酯为0. 5%…20% (体积比,V/V)、去离子水用量为10%…98. 5% (体积比,V/V)。果糖酸内酯是由天然果糖或葡萄糖原料经固体酸催化水解生成的乙酰丙酸加氢还原所形成的产物(又称Y-戊内酯);乙酸松油酯或水杨酸甲酯是由植物如满山香子的叶片或果实中经水蒸汽或有机溶剂提取所得到。新型液体蚊香溶液中,果糖酸内酯和乙酸松油酯及水杨酸甲酯在水溶性环境中发生了相互吸咐和络合作用,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果糖酸内酯和乙酸松油酯及水杨酸甲酯的吸咐和络合作用有助于乙酸松油酯或水杨酸甲酯在加热的常温环境下能自由挥发,达到驱蚊的效果。由果糖酸内酯、乙酸松油酯、水杨酸甲酯和去离子水按不同的比例配合混合组成得到的新型液体蚊香具有类似天然植物万寿菊花或除虫菊花或吊兰花等的香味。与传统固体蚊香和液体蚊香等比较,本专利产品具有以下优点(1)成份简单明确。传统的蚊香除加入人工化学合成的有一定毒副作用的拟除虫菊酯类等化学物质外,还根椐情况加有其它助燃或助热的化合物,原料成份比较复杂。而本专利产品的化学原料成份是果糖酸内酯、乙酸松油酯、水杨酸甲酯和去离子水,成份简单明确。( 原料天然绿色,不含有害物质。传统蚊香不仅含有人工化学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而且还含有辅助燃烧或加热的化学物质,存在潜在的对人类健康的毒副作用和污染环境的不利影响;而本专利产品采用的化学原料中的乙酸松油酯和水杨酸甲酯均来自天然植物中的提取物,果糖酸内酯来自葡萄糖或果糖经固体酸清洁水解产物乙酰丙酸加氢还原后得到,没有毒副作用。(3)制备过程简单,工艺环保。液体蚊香的制备过程中只有混合和灌装工序,没有化学反应产生,不含人工化学合成步骤,不对环境产生污染。(4)使用方便,时效长。新型液体蚊香使用方便,不需燃烧,不需加热,可喷、可洒、 可涂抹或可控的自滴漏,常温下自然挥发到环境中,香味可以温和清新,既达到理想的驱蚊效果,又能达到清新空气的作用;同时,使用时效长,成本低。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专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的制备方法果糖酸内酯用量为55% (体积比,V/V)、乙酸松油酯用量0.5% (体积比,V/V)、水杨酸甲酯0.5% (体积比,V/V)、去离子水用量为44% (体积比,V/V);原料在室温条件依次加入果糖酸内酯、乙酸松油酯、水杨酸甲酯和去离子水后,经搅拌混合灌装后得到,产物在室温下能挥发出较浓的类似七里香花的香味。实施例2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的制备方法果糖酸内酯用量为0. 5% (体积比,V/V)、乙酸松油酯用量20% (体积比,V/V)、水杨酸甲酯0.5% (体积比,V/V)、去离子水用量为79% (体积比,V/V);原料在室温条件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乙酸松油酯、果糖酸内酯和水杨酸甲酯后,经搅拌混合灌装后得到,产物在室温下能挥发出较浓的类似吊兰花的香味。实施例3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的制备方法果糖酸内酯用量为25% (体积比,V/V)、乙酸松油酯用量5% (体积比,V/V)、水杨酸甲酯3% (体积比,V/V)、去离子水用量为67% (体积比,V/V);原料在室温条件依次加入水杨酸甲酯、去离子水、乙酸松油酯和果糖酸内酯后,经搅拌混合灌装后得到,产物在室温下能挥发出温和的类似万寿菊花的香味。实施例4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的使用方法用实施例1所到的液体蚊香用于广东地区,观察其对4月份天气内晚间室内开窗环境下的驱蚊效果。测试室内面积15M2,测试晚间气温25°C,液体蚊香使用量3. 5ml ;使用方法是将液体蚊香喷洒于一张5CM2的纸巾上,自然置放地上;50min后关窗,开灯观察5min,有液体蚊香的室内,用肉眼观察,没有发现蚊虫踪影;而同样时间内,没有液体蚊香的室内,肉眼观察和用电蚊拍抓到蚊虫8只,均是按蚊,表明果糖酸内酯型液体蚊香有明显的室内驱蚊效果。实施例5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的使用用实施例3所到的液体蚊香用于广东地区,观察其对5月份天气内晚间室外环境下的新型液体蚊香的驱蚊效果。室外空间为居民楼顶;使用两顶蚊帐,展开体积相同,约4M3,开口,帐内置有一玻璃皿,内含2ml人体汗液;测试晚间气温^°C,液体蚊香使用量1. 5ml ;使用方法是将液体蚊香喷洒于地面,自然置放于蚊帐内;50min后,将蚊帐开口关上,灯光下肉眼观察5min ;有液体蚊香的,没有发现蚊虫踪迹;而同样时间内,没有液体蚊香的蚊帐内,肉眼观察和用电蚊拍抓到蚊虫4只,分别是按蚊3只、库蚊1只,表明果糖酸内酯型液体蚊香有明显的室外驱蚊效果。实施例6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的使用方法用实施例2所到的液体蚊香用于广东地区,观察其对4月份天气内晚间室内开窗环境下的驱蚊效果。测试室内面积15M2,测试晚间气温25°C,液体蚊香使用量3. 5ml ;使用方法是将液体蚊香喷洒于一张5CM2的纸巾上,自然置放地上;50min后关窗,开灯观察5min,有液体蚊香的室内,肉眼观察和用电蚊拍抓到蚊虫3只,均是按蚊3只;而同样时间内,没有液体蚊香的室内,肉眼观察和用电蚊拍抓到蚊虫4只,按蚊和库存蚊分别均是2只。这一结果表明果糖酸内酯浓度过低,液体蚊香的驱蚊效果会减弱,果糖酸内酯组分在新型液体蚊香的驱蚊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其特征在于由果糖酸内酯、乙酸松油酯、水杨酸甲酯和去离子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组成。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果糖酸内酯是由天然果糖或葡萄糖原料经固体酸催化水解生成的乙酰丙酸加氢还原所得到的产物(又称Y-戊内酯);乙酸松油酯或水杨酸甲酯是由植物如满山香子叶片或果实中经水蒸汽或有机溶剂提取所得到;由果糖酸内酯、乙酸松油酯、水杨酸甲酯和去离子水按不同的比例配合混合组成得到的液体蚊香,具有类似天然植物万寿菊花或除虫菊花等的香味, 具有显著的驱避蚊虫作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果糖酸内酯的新型液体蚊香及其制备方法。该液体蚊香是由果糖酸内酯、乙酸松油酯、水杨酸甲酯和去离子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组成;果糖酸内酯是由天然果糖或葡萄糖原料经固体酸催化水解生成的乙酰丙酸加氢还原所得到的产物;乙酸松油酯或水杨酸甲酯是由植物叶片或果实中经水蒸汽提取所得到;果糖酸内酯、乙酸松油酯、水杨酸甲酯和去离子水按不同的比例配合组成所得到的混合产物具有类似天然植物万寿菊花或除虫菊花等的香味,对室内空间或自然环境中的蚊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并且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不产生污染,使用方便,适宜大规模的生产,有着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01N25/18GK102246755SQ201010181658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1日
发明者吕华强 申请人:上海北卡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