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苗病防与治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57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恶苗病防与治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药物,既可用于浸种防病,又可用于喷苗治病。
背景技术
恶苗病浸染水稻体后,合成大量的赤霉素,抑制体内脱落酸含量,使稻株迅速伸长,失去控制,直至黄化最后枯死,其危害是严重的。目前用于水稻恶苗病的药剂虽然品种不少,但只能浸种防病,不能喷苗治病,不具备多种功能。即使浸种后,在催芽过程中,如遇低温、雨天,出窖时间延长,哪怕只有0. 的病菌,也能迅速繁殖,再浸染严重。因此,现有药剂防效差,水稻恶苗病发病率高,目前尚无治病药物,无法挽回损失,只有看着病株枯死。 近年来,恶苗病逐年加重,研制应用恶苗病防与治的新药,急不可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水稻恶苗病预防药剂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防能治,具有明显增产效果的水稻恶苗病防与治的药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药物的组成成分为吲哚丁酸、多效唑、乙烯利和添加剂, 各成分在药物总量中的重量百分比为吲哚丁酸0.1 10%;多效唑5 50%;乙烯利2 40%;添加剂20 60%,各成分总和为100%。上述添加剂为400目粒度的石粉。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主要由三种成分组成的防治新药针对水稻恶苗病的发病机理,不但可用于浸种,起到防病作用,而且在出苗后可进行喷洒,药剂进入稻株(病株)后抑制赤霉素的产生,增加脱落酸的含量,这些高能物质,外力激发深层次的高效运转,使稻苗迅速恢复正常生长,增绿、增抗、促根、壮蘖、稳健生长,从而达到治病促长的目的,以微小的药量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应用本发明,(1)用于水稻浸种,预防恶苗病有效率达95 99% (已在全国试用万亩以上)。( 三叶期前后喷苗防治恶苗病,有效率达85%以上。( 促进秧苗增加分蘖较对照组多88. 4%。(4)秧苗次生根较对照组增加42. 8%。( 叶片长度缩短22. 5%,有利于群体受光条件改善,增加秧龄弹性7 10天。(6)茎粗较对照组增加31. 2%,有利于壮苗大蘖、植伤轻,活棵快,缓苗期短,有利多穗大穗。(7)增加叶绿素二级以上,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增产1 2成,综合效益突出。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称取95 %吲哚丁酸10克,95 %多效唑30克,95 %乙烯利原粉20克,400目白色轻质石粉40克,将以上原料混合、拌勻、粉碎、过筛,每3克分装成一小袋,即得药物成品。防治恶苗病,用于浸种时每小袋加水2500倍,用于喷苗时每小袋加水1500倍,制成药液。 实施例二 称取95%吲哚丁酸5克,95%多效唑40克,95%乙烯利原粉25克,400 目白色轻质石粉30克,其余做法同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恶苗病防与治的药物,其特征是该药物的组成成分为吲哚丁酸、多效唑、乙烯利和添加剂,各成分在药物总量中的重量百分比为吲哚丁酸 0. 1 10% ; 多效唑5 50% ;乙烯利2 40%;添加剂20 60%,各成分总和为100%。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恶苗病防与治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添加剂为400粒度的石粉。
全文摘要
一种水稻恶苗病防与治的药物,其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吲哚丁酸0.1~10%;多效唑5~50%;乙烯利2~40%;添加剂20~60%,添加剂一般为轻质石粉。本发明药物用于水稻恶苗病的浸种防病,或喷苗治病,能抑制稻株内赤霉素的产生,增加脱落酸的含量,使稻苗迅速控长,增绿,增抗,促根,壮蘖,稳健生长,达到治病增产的明显效果。经试用,用于水稻浸种或喷苗,防治恶苗病有效率分别达95~99%和85%以上,增产1~2成,效益突出。
文档编号A01N43/38GK102450278SQ20101051589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1日
发明者张粉平 申请人:张粉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