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树上胡蜂巢的燃烧火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837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灭树上胡蜂巢的燃烧火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灭胡蜂的燃烧器具,特别是消灭树上胡蜂巢的燃烧火圈。
背景技术
现在为止,还没有杀灭胡蜂的专用工具,遇到有胡蜂危害就请当地的消防官兵,穿上防化服爬上树上用橡塑袋包裹摘取或者用火焰喷射器烧杀,这种方式第一,官兵爬上树梢不安全,火焰喷射器容易引起森林火灾,同时成本很高,再有是胡蜂的危害地点多数在山区交通不方便,多为崇山峻岭,因此,请消防官兵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传统的土办法是用煤油火把燃烧胡蜂巢,因其着火面积小,很难在短时间将成年胡蜂全部消灭,因而,有少量的胡蜂会蜇伤人,同时火把也容易引起森林火灾,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缺点,特设计了专用消灭树上胡蜂巢的燃烧火圈,采用以酒精为燃料,覆盖面大,经实践使用安全可靠效果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消灭树上胡蜂巢的燃烧火圈,它的主要结构包括圆形圈、圈柄、辐条、由粗铁丝制成,长竹竿用于加长圈柄,棉质布条用于浸透酒精,便于燃烧。圆形圈的直径为40-50cm,圆形圈内以圆心为交叉点,连接有8-12根放射状辐条,每条放射状辐条与圆形圈相连接,圆形圈的下端设有圈柄,圈柄与圆形圈依靠铁丝的柔韧性可向不同方向弯曲,圈柄的下端与长竹杆牢固连接,在圆形圈和每条放射状辐条上缠绕棉质布条,使用时在棉质布条上浸透酒精,构成专用消灭树上胡蜂巢的燃烧圈。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着火面大、安全可靠,酒精燃烧后变为灰烬,不会有明火星随风漂移至树林下面,因而不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灭树上胡蜂巢的燃烧火圈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中1-圆形圈、2-辐条、3-圈柄、4-棉布条、5-长竹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灭树上胡蜂巢的燃烧火圈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进一步的说明。它的结构包括圆形圈1、辐条2、圈柄3、棉布条4、长竹竿5。圆形圈1的直径为 40-50cm,圆形圈内以圆心为交叉点连接有8-12根放射状布置的辐条2,每根辐条2与圆形圈边框相连接,圆形圈1的下端设有圈柄3,圈柄3与圆形圈1的连接圆形圈、辐条、圆柄均由粗铁丝制成,连接处依靠粗铁丝的柔韧性可向各方向弯曲,圈柄3的下端与长竹竿5的顶端牢固连接,在圆形圈1和每条辐条2上缠绕棉质布条4,使用时在棉质布条4上浸透酒精。
权利要求1. 一种消灭树上胡蜂巢的燃烧火圈,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包括圆形圈(1)、辐条O)、 圈柄(3)、棉布条G)、长竹竿(5),圆形圈(1)的直径为40-50cm,圆形圈(1)内以圆心为交叉点,连接有8-12根放射状布置的辐条O),每根辐条(2)与圆形圈边框相连接,圆形圈 ⑴的下端设有圈柄(3),圈柄(3)与圆形圈⑴均由粗铁丝连接制成,连接处靠粗铁丝的柔韧性能向各方向弯曲,圈柄C3)的下端与长竹竿( 的顶端牢固连接,在圆形圈(1)和每条辐条( 上缠绕棉布条G),使用时在棉布条(4)浸透酒精。
专利摘要一种消灭树上胡蜂巢的燃烧火圈,结构包括圆形圈、辐条、圈柄、棉布条、长竹竿组成,圆形圈的直径为40-50cm,圆形圈内以圆心为交叉点,连接有8-12根放射状布置的辐条,每根辐条与圆形圈边框相连接,圆形圈的下端设有圈柄,圈柄与圆形圈的连接且均由粗铁丝制成,连接处靠粗铁丝的柔韧性能向各方向弯曲,圈柄的下端与长竹竿的顶端牢固连接,在圆形圈和每条辐条上缠绕棉质布条,使用时在棉质布条浸透酒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着火面大、安全可靠,酒精燃烧后变为灰烬,不会有明火星随风漂移至树林下面,因而不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文档编号A01M3/00GK201947833SQ2010206056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5日
发明者刘宁, 朱明心, 王青青, 苟海善, 郭建飞, 郭振港, 高兴勇, 魏福伦 申请人:遵义师范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