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

文档序号:146679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
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盐碱地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技术背景
芦華(Phragmites communis)是沼泽地中常见的大型植物,广泛应用于造纸、医药、建材、饲料等行业。2. 5t芦苇可代替5m3优质木材生产It纸张,故芦苇沼泽地有“第二森林”之称。
芦苇沼泽地是我国内陆天然湿地的主要生态类型之一,除了具备一般湿地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较高的芦苇、鱼类、虾类等产品的提供功能,是一种高生产力的经济湿地。除沿海地区分布的氯化物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外,在我国的内陆地区还分布着大面积的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其中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是重要的分布区之一,现有芦苇沼泽地约 3. OX 105hm2,主要集中在吉林省白城与松原地区和黑龙江省大庆与齐齐哈尔地区,芦苇年产量约4. 5X105t。近年来,由于开荒,气候干旱等因素,芦苇沼泽地面积逐渐减少,水土环境盐碱化,导致生态效益下降;而芦苇退化致使芦苇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也受到影响(给出文献名称!杨富亿,李秀军,刘兴土等,2010)。
在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探索其合理利用的理论与实践,是目前湿地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芦苇沼泽地中底栖生物、饵料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周丛生物、植物碎屑、小鱼和虾类等天然饵料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食鱼性鱼类、 食底栖动物鱼类、杂食性鱼类与河蟹的生态养殖和自然虾类的增殖与养殖,结合科学育苇措施,建立生态环保、 优质高效的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模式,则是芦苇沼泽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和谐统一的较好途径。
按照生物共生原理、生态位原理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原理,建立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模式,基于减少传统的芦苇沼泽地草食性鱼类 (草鱼、鳊、鲂)放养数量,重点引入食鱼性鱼类(鲇),以期利用芦苇沼泽地丰富的小杂鱼和虾类资源;采取自然增殖与人工养殖相结合措施,提高芦苇沼泽地中的虾类产量,以期利用芦苇沼泽地的植物碎屑和周丛生物饵料资源;适量投放河蟹,以期在确保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适度利用芦苇沼泽湿地的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资源。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方面的专利报道。实践表明,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构建的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生态、环保、效益型的芦苇沼泽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它可以在保护芦苇沼泽地原有的湿生环境过程中,实现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相统一,适用于其他各类芦苇沼泽地的保护与利用。发明内容
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结构中,鱼类和虾类均为产自当地苏打型盐碱水体(湖泊和池塘)的种类,而且相当数量的鱼、虾为芦苇沼泽地原有的种类,均可较好地适应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环境。但是河蟹的原生地——近海地区的蟹种培育池水均为NaCl型水质,自然状态下无法适应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高碱度、高pH、离子组成又具有较大差别的盐碱水环境。实践表明,通过有效的环境适应性驯化,可以增强蟹种对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提高蟹种放养的存活率,这是实施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前提,再结合配套工程建设、合理放养、科学的养殖管理与越冬管理和适时捕捞与暂养,可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
本发明根据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与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苗种培育池水的差别,按照“环境适应性”的驯化生态学原则,通过采取有效的驯化措施,使蟹种在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环境中形成新的适应性机制,首先解决蟹种的放养问题;其次是结合工程建设、合理放养密度、养殖管理、越冬管理、捕捞与暂养的综合措施,形成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技术体系。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以供同类地区借鉴。
本发明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其步骤和条件如下
1.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配套工程
a.实施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面积在 100 200hm2,常年积水深度30 50cm,水利工程完善,且与江河保持着一定的水利联系, 灌、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b.在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四周边界处开挖封闭式环形沟,其深度1. 2 1. 5m,宽度8 10m,出土用于加高、 加固堤坝;
c.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内部开挖“井”字形明水沟,其宽度1. 5 2.0m,深度1. O 1. 2m,并与四周边界处的环形沟相通,明水沟的交点处分别扩建成越冬池,可蓄水深度均在3. O 3. 5m以上,越冬池的总面积应占养殖区的芦苇沼泽地面积的1% 3% ;
d.改造后的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芦苇覆盖面积与明水面的比例达到10 15 I ;明水面包括环形沟、明水沟与越冬池的面积之和;
e.在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外侧地势低洼地带,开挖蟹种驯化池I 口,面积I 2hm2,可蓄水深度1. 2 1. 5m ;
f.在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四周打配套机井3 4眼,其中,蟹种驯化池附近设置I 眼井,作为蟹种驯化池的水源,单井出水量在IOOmVh以上;
g.在养殖区的芦苇沼泽地四周的堤坝上建立全封闭式防逃围栏,防逃围栏地上高度为40 50cm,并安置相应高度的塑料薄膜,以防止河蟹逃逸;
I1.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蟹种的驯化方法
(I)水质测试分析
分别对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和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进行测试分析,测定项目包括: K+、Na+、Ca2+、Mg2+ 的质量浓度 g/m3 和碱度 mol/m3 ;
(2)确定蟹种的驯化指标与驯化梯度
a.由于内陆苏打型盐碱水环境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化都与碱度密切相关,所以将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碱度作为蟹种的驯化指标;
b.根据步骤(I)的水质测试分析结果,以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碱度作为养殖区的蟹种驯化的基础碱度;
c.以基础碱度为第I个驯化梯度的碱度,将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碱度以admol/m3为公差划分为等差数列的η个项,该数列中的每一项即为蟹种的碱度驯化梯度,共有η个驯化梯度,其中首项即第I个驯化梯度的碱度为蟹种驯化的基础碱度,在蟹种驯化的基础碱度之后的每一个驯化梯度的碱度均等于该等差数列的每一项;
d.所确定的蟹种的喊度驯化梯度为agl = ab,ag2 = ab+ad,ag3 = ab+2ad,…,Sgn = ab+(n-l)ad ;式中,ag、ab、ad分别为蟹种的碱度驯化梯度mol/m3、蟹种驯化的基础碱度mol/ m3和驯化梯度的碱度差mol/m3 ;其中,agn近似等于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碱度mol/m3 ;
(3)配制蟹种驯化池的基础水
a.以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K+、Na+、Ca2+、Mg2+质量浓度和碱度为基础的养殖区蟹种驯化池的基础水的离子质量浓度和碱度配制标准;
b.配制方法①所用的原材料为工业纯度的NaCl、KCl、MgS04、CaCl2与NaHCO3和农用纯度为82%的H2SO4 在养殖区的蟹种驯化池中加入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加入的水量约为可蓄水量的1/5 1/3,曝气48h ;③根据水质测试分析结果,选择添加已溶解的所用的原材料,当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的碱度大于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碱度时,添加农用H2SO4,反之则添加工业NaHCO3 ;当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的K+、 Na+、Ca2+、Mg2+质量浓度小于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时,选择添加工业NaCl、 KC1、MgSO4和CaCl2,反之则不添加;各种化合物有效成分的添加量可近似地按下列公式计算
Wh2so4 = 0. 049Vw(aw_an);
ffNaHC03 = 0. 084VW (an-aw);
Wi=WffliVw(Cn1-Cwi)Zffai;
式中WH2SQ4、WNaHa)3分别为农用H2SO4和工业纯度的NaHCO3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kg ; Wi为第i种化合物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重量g,NaCl、KCl、MgSO4和CaCl2的顺序对应于i = 1、2、3、4 ;aw、an分别为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的碱度mol/m3和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碱度mol/m3 ;Wm1、Wai分别为第i种化合物的分子量与阳离子的原子量,NaCl、KCl、MgS04和CaCl2的顺序对应于i = 1、2、3、4 ;VW为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中加入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的体积数量m3 ;Cn1、Cwi分别为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和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的第i种离子的质量浓度g/m3,K+、Na+、Ca2+、 Mg2+的顺序对应于i = 1、2、3、4 ;
(4)驯化蟹种的投放
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的基础水配制完成后,静止24h,然后将待驯化的蟹种放入蟹种驯化池,每次驯化的蟹种数量为20 30只/m3水体,蟹种驯化池中的第I个驯化梯度的碱度为蟹种驯化池的基础水的碱度,近似等于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基础喊度,即agi ab ;
(5)蟹种的驯化速度
待驯化的蟹种投入蟹种驯化池后,以agl = ab为基础,每隔12h向蟹种驯化池的基础水中添加I次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每次提高驯化池水的碱度值近似等于驯化梯度的碱度差admol/m3 ;当蟹种驯化池水的碱度接近最后I个驯化梯度的碱度,即agn ^ ab+ (η-1) ad时,停止添加所述的盐碱水,蟹种在驯化池的水环境中继续适应24h后,即可用蟹笼捕捞出池,直接放入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中,进入下一步的养殖管理阶段;
每次向蟹种驯化池中添加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数量可近似地按下式计算
Vn = Shad/ (aj-a^)·
式中,Vn为每次向蟹种驯化池添加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数量m3 ;S、h分别为蟹种驯化池的面积Hl2和前I个驯化梯度结束时驯化池水的深度m ;ad为蟹种驯化梯度的碱度差mol/m3 ;af为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碱度mol/m3 ;agn为蟹种的第η个驯化梯度的碱度mol/m3 ;
II1.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苗种放养方法
(I)确定苗种的计划养殖周期与来源
a.河蟹的计划养殖周期为2年,投放I冬龄蟹种(俗称扣蟹),养殖I年,投放当年的秋季捕捞2龄成蟹;
b.鲢、鳙、鲤和青鱼的计划养殖周期均为4年,均投放2龄鱼种,养殖2年,鱼种放养的下一年秋或冬季捕捞4龄成鱼;
c.银鲫和鲇的计划养殖周期均为3年,均投放I龄鱼种,养殖2年,鱼种放养的下一年秋或冬季捕捞3龄成鱼;
d.虾类品种包括青虾和秀丽白虾,计划养殖周期均为2年,投放I冬龄虾苗,放养虾苗的当年分期分批轮捕成虾;
e.放养的蟹种来自辽宁盘锦近海地区河蟹的原生地;放养的鱼种和虾苗的原生地均为当地的苏打型淡水环境,对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确定苗种的计划放养密度
a.根据鱼、虾、蟹的平均捕捞规格来确定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苗种的计划放养密度;
b.鱼类的计划放养密度为300 600尾/hm2,其中,鲢60 90尾/hm2,鳙45 75 尾/hm2,青鱼30 60尾/hm2,鲤90 120尾/hm2,银鲫120 180尾/hm2,鲇120 150 尾 /hm2 ;
c.蟹种的计划放养密度为1500 3000只/hm2 ;
d.分别投放10 20尾/hm2性成熟的鲤鱼和30 60尾/hm2性成熟的银鲫,以便充分利用芦苇沼泽地中丰富的水草资源来自然繁殖饵料鱼;
e.青虾和秀丽白虾的自然繁殖能力很强,二者合计的放养密度控制在12000 15000 尾 /hm2 ;
IV.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芦苇栽培方法
(I)人工措施
在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无芦苇生长地方或芦苇密度相对较稀疏的地方,采用压青苇和移植苇墩技术进行工人栽培;
开挖环形沟和明水沟,除了有利于鱼、虾、蟹的养殖外,还可增加芦苇覆盖区的通风透光性能,利用边缘效应促进芦苇增殖;
将施工过程中挖出的芦苇采用移植苇墩的方法移栽到芦苇密度相对稀疏的地方;
⑵生物措施
利用河蟹摄食水草、鲤鱼摄食底栖动物时翻动物底泥的作用,适当增加河蟹和鲤鱼的放养密度,以生物措施控制杂草,疏松土壤,耕耘水体,改善水、土环境,从而促进芦苇地下茎的发育繁殖,增加芦苇密度;
(3)农业措施
结合饵料资源增殖与水土培肥,春季在芦苇生长的地方施发酵腐熟的农家肥 15 30t/hm2 ;
春季解冻前,将冬季收割后剩余的芦苇、蒿草植被烧掉,解冻后再浅耕一次,耕层深度5 10cm,既能提高早春地温和水温,又可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尤其增加芦苇生长需要量较大的K+的来源;
V.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管理方法
(I)水量调控
a.按照苇、鱼、虾、蟹统筹兼顾的原则,采用“春浅、夏满、秋落干”的方法,进行养殖区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水量调控;
b. 5月上旬进行第一次灌水,使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10 15cm,保持到6月上旬进行第一次排水,使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3cm左右;
c. 6月中旬进行第二次灌水,使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20 30cm,保持到7月下旬进行第二次排水,使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3cm左右;
d. 8月上旬进行第三次灌水,使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30 40cm,保持到9月中旬进行第三次排水,排水的速度以每天下降3 5cm为标准,当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3cm 左右时,停止排水;
e.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灌水定额控制在7500 9000m3/hm2,排水定额控制在3000 4500m3/hm2 ;
f.排水期间,将鱼、虾、蟹集中到明水区,其生存与生长可不受影响;排水的速度不宜过快,防止鱼类因来不及游向明水区而搁浅死亡;
(2)饵料增殖
a.除了投放具有繁殖能力的鲤、银鲫使其自然繁殖饵料鱼外,5月上旬投放具有产卵繁殖能力的大鳍鰌和黑龙江鎊鮍各120 180尾/hm2,同时投放河蛘90 120个/hm2, 为大鳍鰌和黑龙江鎊鮍提供产卵巢;
b. 5月下旬投放螺类150 300个/hm2,6月上旬投放抱卵的青虾和秀丽白虾合计 600 900尾/hm2,6月下旬投放I冬龄的银鲫150 300尾/hm2 ;
c.当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芦苇长出水面50 60cm时,将明水沟两侧1. 5 2. Om范围内的芦苇、蒿草全部割掉并怄制绿肥,可增加芦苇覆盖区的通风透光性能,提高水环境溶解氧含量,培肥土壤与水质,营造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天然饵料自然增殖的有利环境;
(3)水质调节
a. 6 8月高温季节,每隔10 15天在明水区投放I次生石灰,每月投放2 3 次,每次生石灰的用量为10 15g/m3水体,既有利于生态防病,又可补充水环境中Ca+的浓度,使水环境中Ca+的浓度保持在20 30g/m3,促进虾、蟹正常蜕壳生长;
b.将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加水制成浓度为40% 50%肥浆,在明水区泼洒,每月进行I次,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每次用量为50 100g/m3水体,兼有肥料和饵料的作用;
(4)越冬期管理
入冬前向越冬池补水,保持越冬池水深2. 5m以上,同时清除环形沟和明水沟内倒伏的芦苇和杂草,确保鱼类顺利游进越冬池;
越冬期间及时清除冰面积雪,增加冰下光照度;
越冬期间勤检查冰下水位,确保不冻水层在1. 2 1. 5m以上,必要时打开机井补水;
冬季收割芦苇时,禁止机械和人力进入越冬池冰面,确保越冬池环境安静;
V1.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捕捞与暂养方法
(I)河蟹的捕捞与暂养
9月上旬开始,采用蟹簖、蟹笼和刺网的联合作业法捕捞成蟹,捕捞出水后的河蟹可以及时销售,或者,
捕捞出水后的河蟹,还可放入蟹种驯化池中暂养7 10天后出售;抽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作为暂养池水,水深达到1. 2 1. 5m,暂养密度不超过5kg/m3水体;
暂养期间投喂人工饲料,包括煮熟玉米、豆饼和小杂鱼类,投喂数量为每天每1000 只河蟹投喂25kg,其中,玉米、豆饼各5kg,小杂鱼类15kg。通过暂养,可使河蟹增加体重 5% 10%,肥满度也明显增加,有利于提高河蟹的商品价格,增加经济效益;
(2)虾类捕捞与暂养
从8月上旬开始,采用地笼网、虾网和抄网的联合作业法,分期分批将体长在4 5cm以上的青奸和秀丽白奸捕捞上市,或者,
捕捞出水后的青虾和秀丽白虾,还可以放入预先置于明水区的网箱或大规格虾笼中暂养,暂养密度不超过3kg/m3水体;
暂养期间投喂粒径在2 3mm人工配合饲料,其配方是麦麸35%,豆饼和鱼粉各 30%,贝壳粉5%,每天10时和17时各投喂I次,投喂的数量为每天Ikg虾投喂30 50g,其中17时的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70%。通过暂养,可增加虾的群体产量10% 15%,体质增强,规格提高,有利用于活体上市运输;
(3)鱼类捕捞与暂养
人工投放的鲢、鳙、青鱼、鲤、银鲫和鲇鱼种,在放养后的下一年秋、冬季捕捞成鱼;
a.秋季捕捞
放养的鲢、鳙、青鱼、鲤、银鲫和鲇鱼种,从放养后的下一年8月20日开始至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采用网目规格为5 IOcm的大网目网箔、地笼和定置刺网联合作业,分期分批将符合商品规格的成鱼捕捞上市,或者,
捕捞出水后的鲢、鳙、青鱼、鲤、银鲫和鲇成鱼,还可分别放入预先置于明水区的网箱中暂养,待集中到一定数量时,再活体出售,暂养密度不超过10kg/m3水体;
暂养鲇的网箱网目规格为O. 5 1. Ocm0暂养期间,每天向网箱中投放活体小杂鱼类100 200g/m3水体,供鲇摄食,可增加体重5% 10%,然后出售;
暂养鲢、鳙、青鱼、鲤和银鲫的网箱网目规格为O. 5 1. 0mm。暂养期间,每天向网箱中投放粒径在5 7_的人工配合饲料,供青鱼、鲤和银鲫摄食,其碎屑为鲢、鳙滤食,配合饲料的配方为玉米粉40%,豆饼和小杂鱼粉各30%,每天9时和15时各投喂I次,投喂数量以每次投喂后2小时内吃完或有少量剩余为标准,可增加群体产量10% 15%,然后出售;
b.冬季捕捞
采用冰下捕捞技术,临近元旦和春节,在鱼类较集中的越冬池,使用长度为200 300m的拉网进行冰下捕捞,每2天捕捞I次,连续捕捞8 10次,即可将越冬池中的成鱼捕捞殆尽,捕捞出水后的成鱼均以鲜活出售。
有益效果(I)本发明提供了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是针对放养蟹种的养殖区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添加工业纯度的NaCl、KCl、MgSO4, CaCl2与NaHCO3和农用H2SO4配制蟹种驯化池基础水的方法,并采用适当的驯化速度,向蟹种驯化池基础水中添加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进行蟹种驯化,通过这种方法驯化的蟹种更能适应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环境,使养殖更容易获得成功。
采用本发明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蟹种的驯化方法,采用的蟹种购自辽宁盘锦近海地区,平均规格为5. 2g/只,辽宁盘锦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碱度为2. 4ImoI/m3,辽宁丹东鸭绿江水域斑鳜原生地的鱼种培育池水的碱度为3. 49mol/m3,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碱度为23. 94mol/m3,经过5 6天的驯化,蟹种的驯化存活率为81. 3%,达到驯化养殖区的放养要求。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取得较理想的蟹种驯化存活率,而且从表2、表3还可以看出,人工配制的蟹种驯化池的基础水与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离子质量浓度和碱度的平均误差均低于±15% ;驯化过程中,蟹种驯化池水的碱度梯度变化设计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低于±5%。
(2)本发明提供了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投放河蟹的驯化蟹种和当地产的常规鱼类鲢、鳙、青鱼、鲤、银鲫和鲇,蟹种和常规鱼类的平均放养重量分别为12. 00kg/hm2和54. 08kg/hm2,平均放养密度分别为2138只/hm2 和510尾/hm2,平均放养规格分别为5. 2g/只和106. 7g/尾,平均捕捞重量分别为87. 15kg/ hm2和233. 30kg/hm2,平均捕捞密度分别为606只/hm2和354尾/hm2,平均捕捞规格分别为 145. 2g/只和670. 6g/尾,平均回捕率分别为26. 83%和69. 45%;当地产的青虾和秀丽白虾合计的平均放养重量为3. 40kg/hm2,平均放养规格O. 29g/尾,平均放养密度11750尾/hm2, 平均捕捞重量(包括自然增殖的)52. 88kg/hm2,平均捕捞密度(包括自然增殖的)9827尾 /hm2,平均捕捞规格(包括自然增殖的)5. 3g/尾,平均回捕率(包括自然增殖的)83. 63%; 芦苇的平均密度增加9. 69%,平均产量提高12. 47%;养殖区的平均经济效益2763元/hm2, 投入产出比1: 3.174。因此,本发明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是科学的和可行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007年以来,结合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吉林西部芦苇湿地生态保育及高效利用示范区建设”01-0222088202和吉林省科技厅项目“吉林西部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及合理利用模式与技术研究”20080402-1,在松嫩平原吉林省西部的大安市牛心套堡苇场,进行了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试验示范研究。
本发明提供了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和条件如下
1.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条件及其配套工
a.规划养殖区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面积为120hm2,位于吉林西部大安市牛心套堡苇场内,养殖区常年积水深度30 50cm ;
b.通过渠道清淤改造,可分别从洮儿河和霍林河引水灌溉,道路及桥、涵、闸配套, 灌、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C.在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四周边界处开挖封闭式环形沟,总长度3700m,深度1. 5m,宽度IOm,出土用于加高、加固堤坝;
d.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内部开挖“井”字形明水沟,总长度9300m,宽度2.0m,深度1. 2m,与四周边界处的环形沟相连通,明水沟的交点处分别扩建成越冬池,总面积3. Shm2, 可蓄水深度均为3. 5m ;
e.改造后的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芦苇覆盖面积与明水面的比例为13. 6 :1 ;所述的明水面包括环形沟、明水沟与越冬池的面积之和;
f.在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外侧地势低洼地带,开挖蟹种驯化池I 口,面积lhm2,可蓄水深度1. 5m ;
g.在养殖区芦苇沼泽地周边打机井4眼,其中,蟹种驯化池的附近I眼,作为蟹种驯化池的水源,单井出水量113m3/h ;
h.采用专用的河蟹防逃膜,在养殖区芦苇沼泽地四周的堤坝上建立全封闭式防逃围栏,地上高度50cm,以防止河蟹逃逸;
I1.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蟹种的驯化方法,其步骤和条件如下
(I)水质测试分析
分别对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和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进行测试分析,测定项目包括: K+、Na+、Ca2+、Mg2+的质量浓度g/m3和碱度mol/m3 ;详见表1:
表I辽宁盘锦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和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的碱度与主要离子特征
权利要求
1.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和条件如下1.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配套工程a.实施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面积在100 200hm2,常年积水深度30 50cm,水利工程完善,且与江河保持着一定的水利联系,灌、排水方便,交通便利;b.在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四周边界处开挖封闭式环形沟,其深度1. 2 1. 5m,宽度8 10m,出土用于加高、加固堤坝;c.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内部开挖“井”字形明水沟,其宽度1. 5 2. 0m,深度1. 0 1. 2m,并与四周边界处的环形沟相通,明水沟的交点处分别扩建成越冬池,可蓄水深度均在3. 0 3. 5m以上,越冬池的总面积应占养殖区的芦苇沼泽地面积的1% 3% ;d.改造后的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芦苇覆盖面积与明水面的比例达到10 15 I ;明水面包括环形沟、明水沟与越冬池的面积之和;e.在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外侧地势低洼地带,开挖蟹种驯化池I 口,面积I 2hm2,可蓄水深度1. 2 1. 5m ;f.在养殖区芦苇沼泽地的四周打配套机井3 4眼,其中,蟹种驯化池附近设置I眼井,作为蟹种驯化池的水源,单井出水量在IOOmVh以上;g.在养殖区的芦苇沼泽地四周的堤坝上建立全封闭式防逃围栏,防逃围栏地上高度为40 50cm,并安置相应高度的塑料薄膜,以防止河蟹逃逸;I1.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蟹种的驯化方法(I)水质测试分析分别对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和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进行测试分析,测定项目包括K+、Na+、Ca2+、Mg2+的质量浓度g/m3和碱度mol/m3 ; (2)确定蟹种的驯化指标与驯化梯度a.将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碱度作为蟹种的驯化指标;b.根据步骤(I)的水质测试分析结果,以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碱度作为养殖区的蟹种驯化的基础碱度;c.以基础碱度为第I个驯化梯度的碱度,将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碱度以admo I/m3为公差划分为等差数列的n个项,该数列中的每一项即为蟹种的碱度驯化梯度,共有n个驯化梯度,其中首项即第I个驯化梯度的碱度为蟹种驯化的基础碱度,在蟹种驯化的基础碱度之后的每一个驯化梯度的碱度均等于该等差数列的每一项;d.所确定的蟹种的碱度驯化梯度为agl = ab, ag2 = ab+ad,ag3 = ab+2ad,…,agn = ab+(n_l)ad ;式中,ag、ab、ad 分别为蟹种的碱度驯化梯度mol/m3、蟹种驯化的基础碱度mol/m3和驯化梯度的碱度差mol/m3 ;其中,agn近似等于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碱度mol/m3 ;(3)配制蟹种驯化池的基础水a.以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K+、Na+、Ca2+、Mg2+质量浓度和碱度为基础的养殖区蟹种驯化池的基础水的离子质量浓度和碱度配制标准;b.配制方法①所用的原材料为工业纯度的NaCl、KC1、MgSO4, CaCl2与NaHCO3和农用纯度为82%的H2SO4 在养殖区的蟹种驯化池中加入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加入的水量约为可蓄水量的1/5 1/3,曝气48h ;③根据水质测试分析结果,选择添加已溶解的所用的原材料,当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的碱度大于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碱度时,添加农用H2SO4,反之则添加工业NaHCO3 ;当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的K+、Na+、Ca2+、Mg2+质量浓度小于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时,选择添加工业NaCl、KCl、MgSO4和CaCl2,反之则不添加;各种化合物有效成分的添加量可近似地按下列公式计算:W腳4 =0- 049Vw(aw-an) ;ffNaHC03 = 0. 084Vw(an_aw) -,W1 = WffliVw(Cn1-Cwi)/Wai ;式中:Wh2so4、ffNaHC03 分别为农用H2SO4和工业纯度的NaHCO3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kg -,W1为第i种化合物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重量g,NaCl、KC1、MgSO4和CaCl2的顺序对应于i = 1、2、3、4 ;aw、an分别为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的碱度mol/m3和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碱度mol/m3 ;Wm1、Wai分别为第i种化合物的分子量与阳离子的原子量,NaCl、KCUMgSO4和CaCl2的顺序对应于i = 1、2、3、4 ;VW为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中加入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的体积数量m3 ;Cn1、Cwi分别为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和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水源的机井水的第i种离子的质量浓度g/m3,K+、Na+、Ca2+、Mg2+的顺序对应于i = 1、2、3、4 ; (4)驯化蟹种的投放驯化养殖区蟹种驯化池的基础水配制完成后,静止24h,然后将待驯化的蟹种放入蟹种驯化池,每次驯化的蟹种数量为20 30只/m3水体,蟹种驯化池中的第I个驯化梯度的碱度为蟹种驯化池的基础水的碱度,近似等于近海地区河蟹原生地的蟹种培育池水的基础碱度,即agl ^ ab ; (5)蟹种的驯化速度待驯化的蟹种投入蟹种驯化池后,以agl = ab为基础,每隔12h向蟹种驯化池的基础水中添加I次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 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每次提高驯化池水的碱度值近似等于驯化梯度的碱度差admol/m3 ;当蟹种驯化池水的碱度接近最后I个驯化梯度的碱度,即agn ^ ab+(n_l)ad时,停止添加所述的盐碱水,蟹种在驯化池的水环境中继续适应24h后,即可用蟹笼捕捞出池,直接放入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中;每次向蟹种驯化池中添加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数量可近似地按下式计算=Shad/(af-agn)式中,Vn为每次向蟹种驯化池添加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数量m3 ;S、h分别为蟹种驯化池的面积m2和前I个驯化梯度结束时驯化池水的深度m ;ad为蟹种驯化梯度的碱度差mol/m3 ;af为驯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的碱度mol/m3 ;agn为蟹种的第n个驯化梯度的碱度mol/m3 ;II1.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苗种放养方法(I)确定苗种的计划养殖周期与来源a.河蟹的计划养殖周期为2年,投放I冬龄蟹种,养殖I年,投放当年的秋季捕捞2龄成蟹;b.鲢、鳙、鲤和青鱼的计划养殖周期均为4年,均投放2龄鱼种,养殖2年,鱼种放养的下一年秋或冬季捕捞4龄成鱼;c.银鲫和鲇的计划养殖周期均为3年,均投放I龄鱼种,养殖2年,鱼种放养的下一年秋或冬季捕捞3龄成鱼;d.虾类品种包括青虾和秀丽白虾,计划养殖周期均为2年,投放I冬龄虾苗,放养虾苗的当年分期分批轮捕成虾;e.放养的蟹种来自辽宁盘锦近海地区河蟹的原生地;放养的鱼种和虾苗的原生地均为当地的苏打型淡水环境;(2)确定苗种的计划放养密度a.根据鱼、虾、蟹的平均捕捞规格来确定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苗种的计划放养密度;b.鱼类的计划放养密度为300 600尾/hm2,其中,鲢60 90尾/hm2,鳙45 75尾/hm2,青鱼30 60 尾 /hm2, 90 120 尾 /hm2,银鲫 120 180 尾 /hm2,鲇 120 150 尾 /hm2 ;c.蟹种的计划放养密度为1500 3000只/hm2 ;d.分别投放10 20尾/hm2性成熟的鲤鱼和30 60尾/hm2性成熟的银鲫,以便充分利用芦苇沼泽地中丰富的水草资源来自然繁殖饵料鱼;e.青虾和秀丽白虾的自然繁殖能力很强,二者合计的放养密度控制在12000 15000尾/hm2 ;IV.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芦苇栽培方法(I)人工措施在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无芦苇生长 地方或芦苇密度相对较稀疏的地方,采用压青苇和移植苇墩技术进行工人栽培;开挖环形沟和明水沟;将施工过程中挖出的芦苇采用移植苇墩的方法移栽到芦苇密度相对稀疏的地方;(2)生物措施利用河蟹摄食水草、鲤鱼摄食底栖动物时翻动物底泥的作用,适当增加河蟹和鲤鱼的放养密度,以生物措施控制杂草,疏松土壤,耕耘水体,改善水、土环境,从而促进芦苇地下茎的发育繁殖,增加芦苇密度;(3)农业措施春季在芦苇生长的地方施发酵腐熟的农家肥15 30t/hm2 ;春季解冻前,将冬季收割后剩余的芦苇、蒿草植被烧掉,解冻后再浅耕一次,耕层深度5 IOcm ;V.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管理方法(1)水量调控a.按照苇、鱼、虾、蟹统筹兼顾的原则,采用“春浅、夏满、秋落干”的方法,进行养殖区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水量调控;b. 5月上旬进行第一次灌水,使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10 15cm,保持到6月上旬进行第一次排水,使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3cm左右;c. 6月中旬进行第二次灌水,使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20 30cm,保持到7月下旬进行第二次排水,使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3cm左右;d. 8月上旬进行第三次灌水,使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30 40cm,保持到9月中旬进行第三次排水,排水的速度以每天下降3 5cm为标准,当芦苇覆盖区的水深达到3cm左右时,停止排水;e.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灌水定额控制在7500 9000m3/hm2,排水定额控制在3000 4500m3/hm2 ;f.排水期间,将鱼、虾、蟹集中到明水区; (2)饵料增殖a.除了投放具有繁殖能力的鲤、银鲫使其自然繁殖饵料鱼外,5月上旬投放具有产卵繁殖能力的大鳍鰌和黑龙江鎊鮍各120 180尾/hm2,同时投放河蛘90 120个Am2,为大鳍鰌和黑龙江鎊鮍提供产卵巢;b. 5月下旬投放螺类150 300个/hm2,6月上旬投放抱卵的青虾和秀丽白虾合计600 900尾/hm2,6月下旬投放I冬龄的银鲫150 300尾/hm2 ;c.当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芦苇长出水面50 60cm时,将明水沟两侧1. 5 2. Om范围内的芦苇、蒿草全部割掉并怄制绿肥;(3)水质调节a. 6 8月高温季节,每隔10 15天在明水区投放I次生石灰,每月投放2 3次,每次生石灰的用量为10 15g/m3水体,使水环境中Ca+的浓度保持在20 30g/m3 ;b.将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加水制成浓度为40% 50%肥浆,在明水区泼洒,每月进行I次,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每次用量为50 100g/m3水体;(4)越冬期管理入冬前向越冬池补水,保持越冬池水深2. 5m以上,同时清除环形沟和明水沟内倒伏的芦苇和杂草;越冬期间及时清除冰面积雪;越冬期间勤检查冰下水位,确保不冻水层在1. 2 1. 5m以上,必要时打开机井补水;冬季收割芦苇时,禁止机械和人力进入越冬池冰面,确保越冬池环境安静;V1.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捕捞与暂养方法(I)河蟹的捕捞与暂养9月上旬开始,采用蟹簖、蟹笼和刺网的联合作业法捕捞成蟹;或者,捕捞出水后的河蟹放入蟹种驯化池中暂养7 10天后出售;抽取养殖区的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盐碱水作为暂养池水,水深达到1. 2 1. 5m,暂养密度不超过5kg/m3水体;暂养期间投喂人工饲料,包括煮熟玉米、豆饼和小杂鱼类,投喂数量为每天每1000只河蟹投喂25kg,其中,玉米、豆饼各5kg,小杂鱼类15kg ; (2)虾类捕捞与暂养从8月上旬开始,采用地笼网、虾网和抄网的联合作业法,分期分批将体长在4 5cm以上的青虾和秀丽白虾捕捞上市;或者,捕捞出水后的青虾和秀丽白虾,放入预先置于明水区的网箱或大规格虾笼中暂养,暂养密度不超过3kg/m3水体;暂养期间投喂粒径在2 3mm人工配合饲料,其配方是麦麸35%,豆饼和鱼粉各30%,贝壳粉5%,每天10时和17时各投喂I次,投喂的数量为每天Ikg虾投喂30 50g,其中17时的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70% ;(3)鱼类捕捞与暂养人工投放的鲢、鳙、青鱼、鲤、银鲫和鲇鱼种,在放养后的下一年秋、冬季捕捞成鱼;a.秋季捕捞放养的鲢、鳙、青鱼、鲤、银鲫和鲇鱼种,从放养后的下一年8月20日开始至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采用网目规格为5 IOcm的大网目网箔、地笼和定置刺网联合作业,分期分批将符合商品规格的成鱼捕捞上市;或者,捕捞出水后的鲢、鳙、青鱼、鲤、银鲫和鲇成鱼分别放入预先置于明水区的网箱中暂养,暂养密度不超过10kg/m3水体;暂养鲇的网箱网目规格为0. 5 1. Ocm0暂养期间,每天向网箱中投放活体小杂鱼类100 200g/m3水体,供鲇摄食;暂养鲢、鳙、青鱼、鲤和银鲫的网箱网目规格为0. 5 1. Omm ;养期间,每天向网箱中投放粒径在5 7mm的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配方为玉米粉40 %,豆饼和小杂鱼粉各30 %,每天9时和15时各 投喂I次,投喂数量以每次投喂后2小时内吃完或有少量剩余为标准;b.冬季捕捞采用冰下捕捞技术,临近元旦和春节,在鱼类较集中的越冬池,使用长度为200 300m的拉网进行冰下捕捞,每2天捕捞I次,连续捕捞多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内陆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鱼-虾-蟹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包括蟹种驯化;鱼、虾、蟹苗种放养密度;养殖管理和捕捞;芦苇栽培。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蟹种的驯化存活率为81.3%;河蟹、鱼类和虾类的平均放养密度分别为2138只/hm2、510尾/hm2和11750尾/hm2,平均捕捞重量分别为87.15kg/hm2、233.30kg/hm2和52.88kg/hm2,平均捕捞规格分别为145.2g/只、670.6g/尾和5.3g/尾,平均回捕率分别为26.83%、69.45%和83.63%,芦苇的平均密度增加9.69%,平均产量提高12.47%,试验区的投入产出比为1∶3.174。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004651SQ2011104162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杨富亿, 李秀军, 刘兴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