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崖茶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147770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石崖茶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石崖茶苗木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石崖茶,又名石岩茶、石山茶。学名亮叶黄瑞木,扬桐属,乔木。因生长在悬崖上而得名。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20%、茶多酚23. 4%,氨基酸9. 73%以及野生物碱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元素,是目前发现在自然植物中黄酮类(即人参皂苷一亦称植物黄金)含量最高的植物,属国内珍稀的原生态纯天然绿色植物的茶中珍品。石崖茶茶色碧绿如翡翠,馨香爽口,含茶碱量低。品后回味无穷,不影响睡眠,长期早晚饮用,具有清热解毒、护肝明目、消炎润肺,养颜、降血压.减少脂肪、健胃消食等作用,对咽喉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具有明显的作用。野生石崖茶则是大瑶山的山中珍品.生长于广西的部分县市内,南部山区日照短、温差大、阴凉潮湿的石山峭壁或山涧边,又因该茶长于悬崖绝壁,可谓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孕育出风格独特的纯天然饮品,旧时则须驯猴采摘,民间又称为“仙茶”、“猴摘茶”。人们一直探索研究石崖茶的生长规律,努力地尝试人工培育石崖茶。目前,在我国桂北山区的金秀县,蒙山县、昭平县自然条件比较适宜的地区已经开始人工种植。但因石崖茶生长在海拔高的崖壁附近,种植区域小(目前的产区面积仅为5000多亩),产量低,因此价格相当昂贵,市场上精处理的成品石崖茶销售是以克计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有的石崖茶人工栽培技术主要采用扦插育苗的方式,这种育苗对枝条的数量要求大,育苗的成活率很低,育苗成本很高,难以获得推广应用。然而石崖茶的种子育苗尽管有不少尝试,但至今并没有成功的事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石崖茶育苗方法,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尚不能用石崖茶种子培育石崖茶苗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石崖茶育苗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采种在每年霜降前后15日内采摘石崖茶成熟了的果实;
种子处理与储存采用干藏法和沙藏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储存处理石崖茶的果实;所述干藏法是让石崖茶果实自然干燥后收藏,在第二年播种时再取出石崖茶果实中的种子;所述沙藏法是将采摘得到的石崖茶果实直接提取其种子,然后将这些种子混入潮湿细沙中置于通风阴凉处收藏;
播种育苗采种后次年的3月至4月期间,在具有充足的水分的土壤中起畦,将畦面土壤打细整平后,在畦面撒施一层肥料层,然后再覆盖一层去除了内含草子表层土下的沙壤土,再将所述干藏法或所述沙藏法储存的种子均勻撒播到畦面上;在撒播在畦面上的种子上面铺上一层细土后把表土喷湿并保持沟内有水;播种后在平均气温低于15° C的季节,用带透气孔的透明薄膜覆盖畦田以防冻及保湿,而在气温超过35° C时打开透明薄膜,并搭盖遮阳网,待石崖茶苗长出地面达到2-3厘米时得可移栽的石崖茶苗。上述的石崖茶育苗方法中,更具体地所述播种育苗所起的畦的畦面宽为80-100 厘米,畦面间的沟宽为40-50厘米,畦面间的沟深为20-30厘米。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当前不能用石崖茶种子培育石崖茶苗的问题;
2.与石崖茶扦插育苗技术相比,可以减小育苗对枝条的数量要求大,育苗的成活率很低和育苗成本很高的问题,已经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石崖茶育苗方法实施例1
采种在霜降前15日采摘石崖茶成熟了的果实;
种子处理与储存采用干藏法储存处理石崖茶的果实,即让石崖茶果实自然干燥后收藏,以备在第二年播种时再取出石崖茶果实中的种子;
播种育苗采种后的第二年3月10日将储存石崖茶果实搓碎过滤,取得纯净种子,在具有充足的水分的土壤中起畦,所起畦的畦面宽为80厘米,畦面间的沟宽为40厘米,畦面间的沟深为20厘米,在畦面撒施一层由铲得连草带泥的草皮燃烧获得的草皮灰、钙镁磷肥以及充分腐熟厩肥各一重量份混合的肥料层,然后再覆盖一层1厘米厚的内含细沙的土壤, 用上述的草皮灰与石崖茶种子混合后通过细筛将其均勻撒播到畦面上;在撒播在畦面上的种肥混合物的上面铺上一层细土后用喷雾器把表土喷湿,并向沟内放水。在之后的育苗过程中让畦面间的沟一直保持有水,让畦土充分湿润,并注意在平均气温低于15° C的季节, 用带透气孔的透明薄膜覆盖畦田以防冻及保湿,而在气温超过35° C时打开透明薄膜,并搭盖遮阳网,待石崖茶苗长出地面达到2-3厘米时即可完成育苗,得可移栽的石崖茶苗。
石崖茶育苗方法实施例2
采种在霜降后15日采摘石崖茶成熟了的果实;
种子处理与储存采用沙藏法储存处理石崖茶的果实,即将采摘得到的石崖茶果实装进布袋,用外力搓碎,在水中筛滤后得到石崖茶种子,然后将这些种子混入潮湿细沙中置于通风阴凉处收藏,以备在第二年播种时使用;
播种育苗采种后的第二年4月15日,在具有充足的水分的土壤中起畦,所起畦的畦面宽为100厘米,畦面间的沟宽为50厘米,畦面间的沟深为30厘米,在畦面撒施一层由铲得连草带泥的草皮燃烧获得的草皮灰的肥料层,然后再覆盖一层2厘米厚的内含细沙的土壤,用上述的草皮灰与细沙中取出的石崖茶种子混合后通过细筛将其均勻撒播到畦面上; 在撒播在畦面上的种肥混合物的上面铺上一层细土后用喷雾器把表土喷湿,并向沟内放水。在之后的育苗过程中让畦面间的沟一直保持有水,让畦土充分湿润,并注意在平均气温低于15° C的季节,用带透气孔的透明薄膜覆盖畦田以防冻及保湿,而在气温超过35° C 时打开透明薄膜,并搭盖遮阳网,待石崖茶苗长出地面达到2-3厘米时即可完成育苗,得可移栽的石崖茶苗。
权利要求
1.一种石崖茶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采种在每年霜降前后15日内采摘石崖茶成熟了的果实;种子处理与储存采用干藏法和沙藏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储存处理石崖茶的果实;所述干藏法是让石崖茶果实自然干燥后收藏,在第二年播种时再取出石崖茶果实中的种子;所述沙藏法是将采摘得到的石崖茶果实直接提取其种子,然后将这些种子混入潮湿细沙中置于通风阴凉处收藏;播种育苗采种后次年的3月至4月期间,在具有充足的水分的土壤中起畦,将畦面土壤打细整平后,在畦面撒施一层肥料层,然后再覆盖一层去除了内含草子表层土下的沙壤土,再将所述干藏法或所述沙藏法储存的种子均勻撒播到畦面上;在撒播在畦面上的种子上面铺上一层细土后把表土喷湿并保持沟内有水;播种后在平均气温低于15° C的季节, 用带透气孔的透明薄膜覆盖畦田以防冻及保湿,而在气温超过35° C时打开透明薄膜,并搭盖遮阳网,待石崖茶苗长出地面达到2-3厘米时得到可移栽的石崖茶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崖茶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育苗所起的畦的畦面宽为80-100厘米,畦面间的沟宽为40-50厘米,畦面间的沟深为20-30厘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崖茶育苗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每年霜降前后采摘成熟的石崖茶果实,采用干藏法和沙藏法储存处理种子,然后在次年的3月至4月期间,在具有充足的水分的土壤中起畦,先在畦面撒施一层肥料层,然后再覆盖一层去除了内含草子表层土下的沙壤土,再将石崖茶种子均匀撒播到畦面上;在撒播在畦面上的种子上面铺上一层细土后把表土喷湿并保持畦沟内有水,之后除保持畦沟内有水外,在平均气温低于15℃的季节,用带透气孔的透明薄膜覆盖畦田以防冻及保湿,而在气温超过35℃时打开透明薄膜,并搭盖遮阳网,直待石崖茶苗长出地面达到2-3厘米时获得可移栽的石崖茶苗。本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尚不能用石崖茶种子培育石崖茶苗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487706SQ201110423490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张卫民 申请人:金秀瑶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