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磨机及其加压臂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4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磨机及其加压臂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磨机及其加压臂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立式磨机适合于研磨和粉碎各种物料,利用立式磨机磨出的物料粒度均勻、颗粒细微,立式磨机也可将几种物料极均勻的混合在一起,广泛应用于水泥、化工原料、磨料、陶瓷、矿石、煤粉、金属粉末、磁性材料等。由于立式磨机独特的研磨性能,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的立式磨机包括壳体102、盖板118、驱动装置101和由该驱动装置101驱动的立式磨筒103及磨辊106、作用于磨辊106的加压臂108,该加压臂108 由油缸109提供压力。磨辊106的辊面与立式磨筒内衬的磨面构成磨合面,还设有刮板装置105,物料经进料口 107进入立式磨筒103,驱动装置101驱动立式磨筒103转动,磨辊 106自转,对进入磨合面的物料进行研磨,刮板装置105对被研磨的物料进行疏松、导流,经研磨后排出立式磨筒,压力空气由进风口 111进入,细粉经分选器104由出口 112排出,粗粒、杂物则由出料口 110排出机外。当物料经进料口进入立式磨筒后,经磨辊106研磨后的粗细物料排出立式磨筒,该磨机下部没有压力空气进入,磨碎后的粗细粉都从磨机下部的出料口排出机外。目前磨辊106的安装结构一般由图2和图3的方式构成,即由辊架114和与其相连的横轴117并可让其摆动的支承座116和加压臂108构成。辊架114与磨辊106的辊轴 113固定连接,加压臂108与辊架114和横轴117通过芯轴115连接,芯轴115上设有分别与加压臂108和横轴117上的键槽配合的键,以防止加压臂108和辊架114之间的转动,该加压臂108由油缸109提供压力。加压臂108通常偏置于横轴117的一侧,即支承座116 位于加压臂108和横轴117之间。现有加压臂108的安装结构存在的不足是拆卸不方便和耗时长,由于采用键连接,因此在拆卸横轴117和辊架114时,必须首先将油缸109拆卸,才能完成横轴117和加压臂108之间的拆卸;加压臂偏置一方后占用空间大,使整机设计不便于布置,还造成加压臂的摆动范围有限而导致遇到过大杂铁或料层太厚时,可能使加压臂卡死而损坏磨辊并造成设备事故,加压臂仅偏置芯轴一端加压,还会使加压臂和芯轴单边受力导致运行不平稳。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磨机及其刮板装置的安装机构,以解决现有加压臂拆卸不方便,及加压臂和芯轴单边受力导致运行不平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压臂安装机构,用于立式磨机的加压臂的安装,所述立式磨机的磨机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立式磨机的磨辊组件伸入所述磨机壳体内的通孔,所述磨辊组件包括辊架和与所述辊架相连的辊轴,该辊轴的一端为磨辊,包括 加压臂,该加压臂和所述辊架中的一个上开设有缺口,另一个伸入该缺口内;芯轴,其横插于所述加压臂和所述辊架上;支撑座,所述芯轴的两伸出端分别支撑在所述支撑座上;定位销,其插设于所述加压臂和所述辊架上,且和所述芯轴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优选的,在上述加压臂安装机构中,所述加压臂与所述辊架连接的一端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卡板,两卡板之间形成所述缺口,所述辊架的一端伸入该缺口内。优选的,在上述加压臂安装机构中,所述辊架与所述缺口间隙配合。优选的,在上述加压臂安装机构中,所述定位销为一个,且设置在所述加压臂的一侧。优选的,在上述加压臂安装机构中,所述定位销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加压臂的两侧。优选的,在上述加压臂安装机构中,两所述定位销的轴向重合。优选的,在上述加压臂安装机构中,所述定位销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所述加压臂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定位销。优选的,在上述加压臂安装机构中,所述定位销具体包括插设于所述加压臂和所述辊架上的插入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端的限位部。优选的,在上述加压臂安装机构中,所述插入部为圆柱形或锥形。一种立式磨机,包括加压臂,其特征在于,该加压臂通过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安装在磨辊组件上。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压臂安装机构,用于立式磨机的加压臂的安装,所述立式磨机的磨机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立式磨机的磨辊组件伸入所述磨机壳体内的通孔,所述磨辊组件包括辊架和与所述辊架相连的辊轴,该辊轴的一端为磨辊,包括加压臂,该加压臂和所述辊架中的一个开设有缺口,另一个伸入该缺口内;芯轴, 其横插于所述加压臂和所述辊架上;支撑座,其支撑在所述芯轴的两伸出端上;定位销,其插设于所述加压臂和所述辊架上,且和所述芯轴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压臂安装机构,通过在加压臂和辊架中的一个上开设缺口,从而可将二者中的另一个伸出该缺口内,芯轴横插于加压臂和辊架上,从而使得加压臂和辊架可以芯轴为旋转中心相对转动。定位销插设于加压臂和辊架上,且和芯轴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由与芯轴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定位销可实现加压臂和辊架之间的固定,安装完成后,将芯轴的两伸出端分别支撑在位于其两端的支撑座上。当一外部拉力拉动加压臂时,磨辊则向磨筒靠近,从而可以碾压磨筒面上的物料。与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1)当需将磨辊翻转至磨机外壳的外面时,只需拆卸定位销即可,在将定位销拆掉之后,加压臂和辊架仅由芯轴连接,且二者可相对转动,因此可方便的将辊架转动至合适位置,以将其翻转至磨机外壳的外面,本实用新型拆卸耗时少,工作劳动强度小;2)加压臂从中部对辊架进行加压使得辊架受力均衡,从而使磨辊运行稳定;[0031]3)由于加压臂从中部对辊架进行加压,因此加压臂与辊架的连接和固定十分紧凑,使得辊架的摆动距离大,相应的磨辊的摆动距离也大,继而磨辊运行中对过大的杂铁或太厚的物料能够进行安全避让,从而避免了设备的意外损坏;4)由于辊架和加压臂结构紧凑,刚度大、受力均衡,加压臂可摆动的距离又较大, 因此磨机的有关部件的尺寸可减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加压臂可承受更大的拉力,从而可增加磨机的生产能力。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立式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加压臂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加压臂安装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臂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臂安装机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臂安装机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磨机及其刮板装置的安装机构,以以解决现有加压臂拆卸不方便,及加压臂和芯轴单边受力导致运行不平稳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4-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臂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臂安装机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臂安装机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压臂安装机构,用于立式磨机的磨辊6的安装与拆卸,立式磨机的磨机壳体1上开设有供立式磨机的磨辊组件伸入磨机壳体1内的通孔,磨辊组件包括辊架5和与辊架5相连的辊轴4,该辊轴4的一端为磨辊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包括加压臂2、芯轴8、支撑座3和定位销9。其中,加压臂2和辊架5中的一个上开设有缺口,另一个伸入该缺口内,即若在加压臂2上开设有缺口,则辊架5的一端伸入该缺口内;若在辊架5上开设缺口,则相应的将加压臂2的一端伸入该缺口内。芯轴8横插于加压臂2和辊架5上,使得加压臂2和辊架5可相对转动。芯轴8的两伸出端(即伸出加压臂2和辊架5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支撑座3上,相应的可将支承座3设置在位置固定的固定架上。定位销9插设于加压臂2和辊架5上,且和芯轴8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此处的预设距离应理解为,只要定位销9的轴线和芯轴8的轴线之间具有距离即可。[00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压臂安装机构,通过在加压臂2和辊架5中的一个上开设缺口,从而可将二者中的另一个伸出该缺口内,芯轴8横插于加压臂2和辊架5上,从而使得加压臂2和辊架5可以芯轴8为旋转中心相对转动。定位销9插设于加压臂2和辊架5上, 且和芯轴8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由与芯轴8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定位销9可实现加压臂2 和辊架5之间的固定,安装完成后,将芯轴8的两伸出端分别支撑在位于其两端的支撑座3 上。当一外部拉力拉动加压臂2时,磨辊6则向磨筒7靠近,从而可以碾压磨筒7面上的物料。与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当需将磨辊6翻转至磨机外壳1的外面时,只需拆卸定位销9即可,在将定位销 9拆掉之后,加压臂2和辊架5仅由芯轴8连接,且二者可相对转动,因此可方便的将辊架5 转动至合适位置,以将其连接一端的磨辊6翻转至磨机外壳1的外面,本实用新型拆卸耗时少,工作劳动强度小;2)加压臂2从中部(非偏置于辊架5的一侧)对辊架5进行加压使得辊架5受力均衡,从而使磨辊6运行稳定;3)由于加压臂2从中部对辊架6进行加压,因此加压臂2与辊架5的连接和固定十分紧凑,使得辊架5的摆动距离大,相应的磨辊6的摆动距离也大,继而磨辊6运行中对过大的杂铁或太厚的物料能够进行安全避让,从而避免了设备的意外损坏;4)由于辊架5和加压臂2结构紧凑,刚度大、受力均衡,加压臂2可摆动的距离又较大,因此磨机的有关部件的尺寸可减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加压臂可承受更大的拉力,从而可增加磨机的生产能力。加压臂2与辊架5连接的一端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卡板,两卡板之间形成上述缺口,辊架5的一端伸入该缺口内,即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将缺口开设在加压臂2上,并且辊架 5与缺口间隙配合(基本尺寸相同,孔的公差带在实体的公差带之上的配合),优选的应将缺口的宽度稍大于辊架5的宽度,以保证二者之间较稳定的配合,防止缺口的宽度远大于辊架5的宽度,而导致缺口和辊架5之间的缝隙过大,而使得设备不稳定。定位销9为一个,且设置在加压臂2的一侧;定位销9也可为两个,可分别设置在加压臂2的两侧,当定位销9为两个时,两定位销9的轴向可重合。定位销9的数量还可为两个以上,且加压臂2的两侧均设有定位销9,可使其受力均勻。定位销9可具体包括插入部和限位部,其中,插入部插设于加压臂2和辊架5上, 限位部设置在插入部的外端,用于对插入部的插入深度进行限位,而且在定位销9插入后, 限位部位于加压臂2的外侧,更容易对定位销9进行拆卸。插入部可为圆柱形或锥形,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锥形结构插入部的定位销9,相对于圆柱形结构的插入部来说,更容易拆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磨机,包括加压臂2,其中,该加压臂2通过如上实施例公开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安装在磨辊组件上。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加压臂安装机构,因此具有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加压臂安装机构的所有优点,本文不再赘述。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加压臂安装机构,用于立式磨机的磨辊(6)的安装,所述立式磨机的磨机壳体 (1)上开设有供所述立式磨机的磨辊组件伸入所述磨机壳体(1)内的通孔,所述磨辊组件包括辊架( 和与所述辊架( 相连的辊轴G),该辊轴的一端为磨辊(6),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臂0),该加压臂(2)和所述辊架(5)中的一个开设有缺口,另一个伸入该缺口内;芯轴(8),其横插于所述加压臂(2)和所述辊架(5)上;支撑座(3),所述芯轴(8)的两伸出端分别支撑在所述支撑座C3)上;定位销(9),其插设于所述加压臂(2)和所述辊架(5)上,且和所述芯轴(8)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臂(2)与所述辊架(5) 连接的一端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卡板,两卡板之间形成所述缺口,所述辊架(5)的一端伸入该缺口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架(5)与所述缺口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9)为一个,且设置在所述加压臂O)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9)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加压臂O)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定位销(9)于轴向重合。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9)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所述加压臂O)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定位销(9)。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9)具体包括插设于所述加压臂(2)和所述辊架(5)上的插入部; 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端的限位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为圆柱形或锥形。
10.一种立式磨机,包括磨辊(6),其特征在于,该磨辊(6)通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臂安装机构安装在磨辊组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压臂安装机构,用于立式磨机的加压臂的安装,包括加压臂,该加压臂和辊架中的一个上开设有缺口,另一个伸入该缺口内;芯轴,其横插于加压臂和辊架上;支撑座,芯轴的两伸出端分别支撑在支撑座上;定位销,其插设于加压臂和辊架上,且和芯轴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本实用新型当需将磨辊翻转至磨机外壳的外面时,只需拆卸定位销即可,因此拆卸耗时少,工作劳动强度小;加压臂从中部对辊架进行加压使得辊架受力均衡,从而使磨辊运行稳定;由于加压臂从中部对辊架进行加压,因此加压臂与辊架的连接和固定十分紧凑,使得磨辊的摆动距离也大,继而磨辊运行中对过大的杂铁或太大的颗粒能够进行安全避让,从而避免了设备的意外损坏。
文档编号B02C15/00GK202173962SQ201120236260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6日
发明者郝志刚 申请人:郝志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