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姬菇栽培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66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姬菇栽培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真姬菇栽培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栽食用菌栽培技术,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真姬菇栽培瓶。背景技术
真姬菇工厂化瓶栽业务主要是指用塑料瓶子在空调设施内常年栽培,通过栽培的机械化和标准化,来实现真姬菇在工厂内常年稳定的生产。现有的真姬菇栽培瓶容积多为 850毫升,900毫升,1100毫升,以850毫升容积瓶为例,填充培养基500_570g/瓶,通入蒸汽升温至118-121°C保持90分钟,灭菌后进入冷却室冷却至20-22°C,用全自动接种机接种, 培养室温度20-25°C,湿度60-80%,C02浓度4000ppm以下,培养时间85-90日,然后进行搔菌处理,搔完菌的瓶筐放置在栽培室床架,搔菌后20-25日开始采收,850毫升塑料瓶每瓶单产150-200克。现有的技术存在灭菌过程中能耗较高,生产周期较长,同时栽培瓶由于瓶胴体部外缘均为直线型设计,会造成栽培瓶在培养发热盛期,筐内瓶与瓶之间热量散发困难,瓶内局部区域易形成“烧菌”的现象,严重时造成发芽与出菇不良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真姬菇栽培瓶,使用该栽培瓶可以有效缩短真姬菇栽培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培养效果、提升产品品质,从而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真姬菇栽培瓶,包括瓶身和瓶颈,所述瓶颈的端部是瓶口,所述栽培瓶的容积为500-700毫升,所述瓶身靠近中央区域部分略向内陷成弧形,所述内陷部分的高度为40-50mm。所述栽培瓶高度为150-180mm,瓶颈高度为20-30mm,瓶口直径为50_56mm,瓶身直径为 65-85mm。所述瓶身直径与内陷部分中间处直径之差为2mm。所述瓶口边缘直立。所述真姬菇栽培瓶是半透明的塑料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缩小栽培瓶容积至500-700毫升,有效缩短真姬菇栽培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而栽培瓶中部的内陷设计,使得培养阶段瓶内呼吸代谢产生的热量较易散发出来,为菌丝生长营造了更好的培养微环境,避免栽培瓶在培养发热盛期“烧菌”现象的发生,改善了培养效果、提升产品品质,从而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真姬菇栽培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新型真姬菇栽培1瓶,包括瓶身10和瓶颈11,所述瓶颈11的端部是瓶口 12,所述栽培瓶1的容积为500-700毫升,所述瓶身10靠近中央区域部分13略向内陷成弧形,所述内陷部分的高度H2为40-50mm,所述栽培瓶1高度HO为150_180mm,瓶颈11高度Hl为20-30mm,瓶口 12直径D2为50_56mm,瓶身10直径DO为65_85mm,所述瓶身10直径DO与内陷部分中间处直径Dl之差为2mm。所述瓶口 12边缘直立,所述真姬菇栽培瓶1是半透明的塑料瓶。本实用新型通过缩小栽培瓶容积至500-700毫升,每瓶栽培瓶1中填充的培养基由500-570g减少至300-450g,灭菌过程由原来的118_121°C保温90分钟减少到80分钟,有效灭菌时间缩短,能耗减少显著。该栽培瓶的应用,使得菌丝穿过培养基的厚度降低,菌丝满瓶时间缩短,总培养周期由原来的85-90日,减少至70-75日,生产周期缩短15日左右, 加快了厂房周转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栽培瓶1中部的内陷设计,使得培养阶段瓶内呼吸代谢产生的热量较易散发出来,为菌丝生长营造了更好的培养微环境,避免栽培瓶在培养发热盛期“烧菌”现象的发生。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谅能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修改和替换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真姬菇栽培瓶,包括瓶身和瓶颈,所述瓶颈的端部是瓶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瓶的容积为500-700毫升,所述瓶身靠近中央区域部分略向内陷成弧形,所述内陷部分的高度(H2)为40-5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姬菇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瓶高度(HO)为 150-180mm,瓶颈高度(Hl)为20_30mm,瓶口直径(D2)为50_56mm,瓶身直径(DO)为 65-8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姬菇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直径(DO)与内陷部分中间处直径(Dl)之差为2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姬菇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边缘直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真姬菇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姬菇栽培瓶是半透明的塑料瓶。
专利摘要一种真姬菇栽培瓶,包括瓶身和瓶颈,瓶颈的端部是瓶口,所述栽培瓶的容积为500-700毫升,瓶身靠近中央区域部分略向内陷成弧形,所述内陷部分的高度为40-50mm。本实用新型通过缩小栽培瓶容积至500-700毫升,有效缩短真姬菇栽培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而栽培瓶中部的内陷设计,使得培养阶段瓶内呼吸代谢产生的热量较易散发出来,为菌丝生长营造了更好的培养微环境,避免栽培瓶在培养发热盛期“烧菌”现象的发生,改善了培养效果、提升产品品质,从而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G1/04GK202190564SQ2011202609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李金鑫, 杨仁智, 程继红 申请人: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