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5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秸秆收获机械,特别是一种能在秸秆压缩出捆的过程中对高秆秸秆及牧草类作物的捆包密度进行控制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捆机。
背景技术
我国的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相对比较廉价,但是秸秆的多元化利用还处在比较低等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秸秆的收集没达到机械化和规模化,现阶段的秸秆收集机械打出的捆包密度较低,而且不能调整捆包的密度,效率低下,远远不能满足秸秆的商业化应用。例如,专利号为“ZL201020219783. X”,名称为“打捆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打捆机, 专利号为“ZL0U80144. 5”,名称为“打捆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打捆机,均存在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在秸秆压缩出捆的过程中控制捆包密度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捆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打捆机的机架上的捆包压缩箱和相对所述捆包压缩箱设置的密度控制机构,其中,所述密度控制机构包括挤压驱动机构、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和垂直密度控制机构,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和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或所述捆包压缩箱上,所述捆包压缩箱、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及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共同围合成一捆包压缩室,所述挤压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和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连接。上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水平密度门和控制所述水平密度门相向移动的水平控制部件,所述水平控制部件分别与所述水平密度门及所述挤压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水平密度门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或所述捆包压缩箱上。上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挤压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包括压缩活塞和液压油缸,所述压缩活塞安装在所述液压油缸内。上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水平控制部件包括下拐臂,所述下拐臂安装在所述机架或所述捆包压缩箱上,所述下拐臂的一端与所述水平密度门连接,所述下拐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缸的底端连接。上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包括上压盖和垂直控制部件,所述上压盖与所述垂直控制部件连接,所述上压盖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或所述捆包压缩箱上。上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垂直控制部件包括上拐臂,所述上拐臂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活塞的顶端连接,所述上拐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密度门连接。[0010] 上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上压盖为多个平行设置的板条该处贵方建议修改为“钢板框架结构”,如无特殊理由,建议保留该处原文,贵方建议修改的方案保护范围明显较窄且不清楚,所述多个板条分别固定在一横梁上,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横梁连接板与所述上拐臂连接。 上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中,还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路及分别与所述油路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增压电磁阀、减压电磁阀,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增压电磁阀和所述减压电磁阀连接。上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油路上还设置有单向阀和节流阀。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打捆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行走机构、动力传动装置、捡拾机构、打捆机构及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所述动力传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前端,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捡拾机构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前方,所述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后端上方, 所述打捆机构设置在所述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的前方,其中,所述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为上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打捆的过程中随时调整捆包的密度,特别适用于高秆秸秆及牧草类作物的收获打捆,有效提高了生产率及机械化程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打捆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度控制装置的横轴和竖轴与机架连接关系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度液压控制系统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机架2行走机构3动力传动装置 4捡拾机构5打捆机构6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61捆包压缩箱62密度控制机构621挤压驱动机构6211压缩活塞 6212液压油缸6213进油口6214大气连接孔622水平密度控制机构6221水平密度门 6222水平控制部件6223 下拐臂623垂直密度控制机构[0035]6231上压盖 6232垂直控制部件6233上拐臂 62;34横梁6235横梁连接板624捆包压缩室63液压控制系统631压力传感器632增压电磁阀633减压电磁阀6;34 单向阀6;35 节流阀636 油路6361进油管路6362回油管路637拖拉机远端阀门64 横轴65 竖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打捆机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打捆机,包括机架1及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行走机构2、动力传动装置3、捡拾机构4、打捆机构5及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6,所述动力传动装置3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前端,所述行走机构2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下方,所述捡拾机构4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2前方,所述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6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后端上方,所述打捆机构5设置在所述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 6的前方,因打捆机其他部分的结构、功能及连接关系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下面仅对所述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6予以详细说明。参见图2及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本实用新型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6,包括安装在打捆机的机架1上的捆包压缩箱61和相对所述捆包压缩箱61设置的密度控制机构62,所述密度控制机构62包括挤压驱动机构621、水平密度控制机构622和垂直密度控制机构623,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622和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623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1或所述捆包压缩箱61上,所述捆包压缩箱61、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622及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623共同围合成一捆包压缩室624,所述挤压驱动机构621分别与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622和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623连接。其中,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622包括对称设置的水平密度门6221 和控制所述水平密度门6221相向移动的水平控制部件6222,所述水平控制部件6222分别与所述水平密度门6221及所述挤压驱动机构621连接,所述水平密度门622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或捆包压缩箱61上。所述挤压驱动机构621为液压驱动机构,包括压缩活塞6211和液压油缸6212,所述压缩活塞6211安装在所述液压油缸6212内。所述液压油缸6212上还设置有进油口 6213和大气连接孔6214。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控制部件6222包括下拐臂6223,所述下拐臂6223安装在所述机架1或所述捆包压缩箱61上,所述下拐臂 6223的一端与所述水平密度门6221连接,所述下拐臂6223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缸6212 的底端连接。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623包括上压盖6231和垂直控制部件6232,所述上压盖6231与所述垂直控制部件6232连接,所述上压盖623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 或所述捆包压缩箱61上。所述垂直控制部件6232包括上拐臂6233,所述上拐臂6233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活塞6211的顶端连接,所述上拐臂6233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密度门6221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压盖6231为多个平行设置的板条,所述多个板条分别固定在一横梁6234上,所述横梁6234的两端分别通过横梁连接板6235与所述上拐臂6233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6还包括液压控制系统63,参见图5,图5 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度液压控制系统示意图。所述液压控制系统63与所述液压油缸6212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系统63包括压力传感器631、油路636及分别与所述油路636连接的增压电磁阀632、减压电磁阀633,所述压力传感器631分别与所述增压电磁阀632和所述减压电磁阀633连接。所述油路636上还设置有单向阀634和节流阀635。其中,油路636包括进油管路6361和回油管路6362。其中压力传感器631,节流阀635,增压电磁阀632,单向阀634,减压电磁阀633可安装在同一个阀体内,压力传感器631也可安装在油管上,通过螺栓固定在阀体内。本实施例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6,包括上压盖6231,横梁6234,横梁连接板 6235,水平密度门6221,上拐臂6233,压缩活塞6211,液压油缸6212,下拐臂6223等,压缩活塞6211位于液压油缸6212内,上拐臂6233与压缩活塞6211顶端连接,下拐臂6223与液压油缸6212底端连接。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6也可直接通过横轴64和竖轴65安装在机架1上,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度控制装置的横轴和竖轴与机架连接关系图。 横轴64横穿上压盖6231前端,两端固定在机架1上,横梁6234焊接在上压盖6231上方中间部分,横梁6234两端与横梁连接板6235焊接,竖轴65纵穿水平密度门6221前端,竖轴 65两端固定在机架1上,液压油缸6212及压缩活塞6211位于水平密度门6221外侧中间部分,压缩活塞6211上端通过上拐臂6233与横梁连接板6235连接,液压油缸6212下端通过下拐臂6223,直接与水平密度门6221连接。打捆过程中,捆包的密度调节主要通过位于捆包压缩室6M两侧的液压油缸6212 对上压盖6231和水平密度门6221压力增减来实现,即通过增减液压力来减增捆包压缩室 624的大小,实现捆包密度的增减。当需要增加捆包的密度时,即当压力传感器631的压力值低于设定值,压力传感器631给增压电磁阀632发出信号,使增压电磁阀632开启,液压油从拖拉机远端阀门637或独立液压油缸经进油管路6361进油,通过上部单向阀634,使液压油进入捆包压缩室6M两侧的液压油缸6212。此时,液压油缸6212中压力增大,压着压缩活塞6211下降,上压盖6231在上拐臂6233的作用下下降,水平密度门6221在下拐臂 6223的作用下向内运动,从而减少了捆包压缩室624的空间,物料受到的压缩力也增大,从而增加物料捆包密度。当不再加压时,压力传感器631发送信号给减压电磁阀633,减压电磁阀633开启,此时,捆包压缩室6M内的物料挤压上压盖6231和水平密度门6221,从而带动压缩活塞6211上提,液压油由液压油缸6212,流经减压电磁阀633和下部单向阀634,流经回油管路6362,流回拖拉机远端阀门637或独立液压油缸,进行卸油,此时,捆包压缩室 624内的空间增加,对物料的压缩力变小,物料的密度降低。[0057]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打捆机的机架上的捆包压缩箱和相对所述捆包压缩箱设置的密度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控制机构包括挤压驱动机构、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和垂直密度控制机构,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和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或所述捆包压缩箱上,所述捆包压缩箱、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及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共同围合成一捆包压缩室,所述挤压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和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水平密度门和控制所述水平密度门相向移动的水平控制部件,所述水平控制部件分别与所述水平密度门及所述挤压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水平密度门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或所述捆包压缩箱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包括压缩活塞和液压油缸,所述压缩活塞安装在所述液压油缸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控制部件包括下拐臂,所述下拐臂安装在所述机架或所述捆包压缩箱上,所述下拐臂的一端与所述水平密度门连接,所述下拐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缸的底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包括上压盖和垂直控制部件,所述上压盖与所述垂直控制部件连接,所述上压盖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或所述捆包压缩箱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控制部件包括上拐臂,所述上拐臂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活塞的顶端连接,所述上拐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密度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盖为多个平行设置的板条,所述多个板条分别固定在一横梁上,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横梁连接板与所述上拐臂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路及分别与所述油路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增压电磁阀、减压电磁阀,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增压电磁阀和所述减压电磁阀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上还设置有单向阀和节流阀。
10.一种打捆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行走机构、动力传动装置、捡拾机构、 打捆机构及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所述动力传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前端,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捡拾机构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前方,所述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后端上方,所述打捆机构设置在所述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的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为上述权利要求1 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捆机,打捆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行走机构、动力传动装置、捡拾机构、打捆机构及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该秸秆捆包密度控制装置包括捆包压缩箱和安装在所述捆包压缩箱上的密度控制机构,所述密度控制机构包括挤压驱动机构、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和垂直密度控制机构,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和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捆包压缩箱上,所述捆包压缩箱、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及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共同围合成一捆包压缩室,所述水平密度控制机构和所述垂直密度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挤压驱动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打捆的过程中随时调整捆包的密度。
文档编号A01F15/08GK202285622SQ20112035450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
发明者刘天舒, 尹玲玉, 李树君, 杨军太, 申文龙, 陈锋 申请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