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163256阅读:10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参种植中的土壤防病虫害的方法,S卩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
害的土壤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干燥根,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是名贵中药材。性味甘、微苦。具有微温、补气、生沣安神、益气等功能。我国人工栽种人参历史悠久,传统的人工种植的人参一般称为“园参”,多在我国吉林省一带上坡上栽种,采取仿生态的伐林栽植。但由于传统的毁林栽参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和社会健康、有序、高效、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非林地人参种植是一种改变传统人参种植模式的新型种植模式,将人参种植由林下山地转移至非林平地,主要以前茬作物为玉米或大豆的农田为主,从土地选择、土壤检测、土壤改良到改良土壤所用肥料的选择施用,再到各生产环节关键技术的应用,直至人参作货等,都严格按照中药材GA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标准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通过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和跟踪记录,每个步骤做到量化考核,追踪溯源,严控各环节,确保非林地人参的生产质量安全。现在国家非常重视中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建设,为振兴吉林省人参这一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非林地人参种植,提供优质好参是迫在眉睫,如何改进农田种植人参非常有必要。相对于传统人参种植所采用的林地而言,非林地人参种植所采用的土地坡度低于45°,如农田地、撂荒地等,称为非林地。人参侵染性病害有50余种,非侵染性病害8种。产区主要人参病害约20余种,这些为害根部的病原微生物多为土壤习宿性、非专化型的寄生。加之人参在一地要连续种植3年以上,更利于病原物的积累,造成病害日益猖撅。特别是由致病菌引起的猝倒病、立枯病、疫病、黑斑病等土传病害,在当代农业上被称之为农作物“癌症”。病害发生时人参植株瘦弱、叶片黄化、开花延迟等症状,严重影响人参的生长和产量。对人参产生影响的病害有相当一部分是土传病害,由于人参是多年生药物,在同一地点的连续种植更以造成病原物的积累。这些病害如果发病,会对人参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适合规范化种植、抑制病原菌的产生和繁殖、土壤改良效果更好、有利于人参种植的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其包括(1)紫外线杀菌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对黑色休闲土地进行旋翻,翻地5-15次,7-8月间,高温期多翻地,每次翻地深度为0. 10-1. Om,优选45cm,后一次与前一次翻地的方向要形成一定的角度,翻地间隔2-3日;(2)调节土壤pH值,抑制病原菌繁殖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施用量;a.过酸性土壤用生石灰调节pH值①pH在4. 0-4. 2之间,石灰施用量为170_200kg/亩;②pH在4. 2-4. 8之间,石灰施用量为100_170kg/亩;③pH在4. 8-5. 3之间,石灰施用量为80_100kg/亩;b.碱性土壤用腐殖质调节pH值碱性土壤改良可以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其目的是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从而酸化土壤;①干秸秆还田用量为pH在7. 0-7. 2之间,干秸秆还田量为;350-500kg/亩;pH在7. 2-7. 5之间,干秸秆还田量为500_700kg/亩;pH在7. 5-7. 8之间,干秸秆还田量为700_1000kg/亩;或②青稞期秸秆还田用量为pH在7. 0-7. 2之间,鲜秸秆还田量为6_8吨/亩;pH在7. 2-7. 5之间,鲜秸秆还田量为8_11吨/亩;pH在7. 5-7. 8之间,鲜秸秆还田量为11-14吨/亩;或③直接施用自产有机肥(或市面购买):pH在7. 0-7. 2之间,有机肥施用量为2_3吨/亩;pH在7. 2-7. 5之间,有机肥施用量为3_5吨/亩;pH在7. 5-7. 8之间,有机肥施用量为5-8吨/亩;(3)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的施用a、旋地后施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进行土壤改良;b、在播种前两周,施入微生物菌剂;(4)人工土壤消毒a杀虫剂的施用在春季或夏季,每次旋地后,扬撒杀虫剂;b床面消毒播种后的床面及过道,选用预防土传及种传病害效果显著的绿色农药进行消毒;c春季消毒早春人参出苗前,将床面及作业道进行喷洒消毒;(5) 土壤的田间管理a除草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行除草;马道沟覆一层膜;参床四周的杂草要及时铲除;b松土 人参出苗后要勤松土,春季头遍松土和秋后最后一遍松土要深,夏季3-10遍松土要浅,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深埋或烧掉,并要根据不同的病情用药物对病区进行处理;
c清理田间卫生秋季上防寒土之前,彻底清除床上的枯枝病株;d多年生人参地管理多年生人参地有盐成分集结现象时,在9月下旬-11月间,用干净的黄土或作业道内的细土,于参床表面覆盖l-5cm,优选2-3cm。在步骤(3)a中,有机肥使用量为2-20t/亩;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为200-800kg/亩,菌液浓度为105-108cfu/ml,按1 5的比例进行稀释施用。优选有机肥使用量为2_12t/亩;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为500-600kg/亩。在步骤(3)b中,将105-108cfu/ml生物菌剂按0. 5_3kg/m2的量施入5_30cm深的土壤中,优选15-20cm。在步骤中,扬撒15%乐斯本颗粒杀虫剂,每亩地用药量0. 5_3kg。在步骤中,选用预防土传及种传病害效果显著的绿色农药如恶霉灵进行喷雾消毒,5g 一袋恶霉灵加15-20kg水,打药量为药液浸润池面3-30mm,优选2 3mm。在步骤G) c中,早春人参出苗前,用0.03%恶霉灵将床面及作业道进行喷洒消毒;打药量为药液浸润池面3-30mm,优选2_3mm。在步骤(4)中有人参生长发育期土壤消毒;人参出苗整齐后,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根际土壤消毒处理,下法①②单独施用或轮换施用①EM菌剂,原液+营养液24kg/亩,稀释500-3000倍灌根施用;②枯草芽孢杆菌105-108Cfu/ml生物菌剂按0. 5-1. 5kg/m2+EM菌剂原液+营养液Ukg/m2,稀释500-3000倍灌根施用。本发明的优点是1、通过采用紫外线杀菌、调节土壤pH值,抑制病原菌繁殖、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的施用、土壤消毒等方法对土壤改良,创造适合人参生长的土壤环境,实现了对非林地人参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将土壤中存活的细菌和虫卵杀死,可以有效的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2、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破坏病原菌和虫卵存活的环境,创造适应人参健康生长的营养条件。3、可以抑制马道沟中杂草的生长,避免杂草与人参植株争取养分,增强人参植株自身的抗病性;而且有利于排水,防止因参床含水量过大病原菌繁殖,产生病害。4、可抵抗病原菌的侵入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根部重量,提高人参内部组织密度,降低红皮病的发病率,从而提高人参质量,为非林地人参种植提供了土壤保障,有利于人参非林地生产。5、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有力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解决传统人参种植过程中的农残、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保证人参原药材产品质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方式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包括;一、实施地点试验区为某非林地参场,该区地处长白山系的老岭山脉北麓,属北温带气候。地理位置Ν4Γ 8' 4.72〃、E125° 58' 14",太阳高度角约为52. 5°,海拔682米。年平均气温4. 4°C,年平均降水量800-900毫米,无霜期115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200小时,年积温2500°C,属高寒山区之一。二、实施步骤1、紫外线杀菌
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对租用土地进行旋翻,翻地次数至少5次;7-8月,在高温期要多翻地,每次翻地深度约为0. 10-1. OOm或0. 45m,增强紫外线的消毒杀菌作用。每次翻地深度为0.45m左右,后一次与前一次翻地的方向要形成一定的角度。翻地间隔3日,如果在这期间出现雨水,必须待土地不泥泞的情况下进行下次翻地。每次翻地不得遗漏死角。翻地目的是进行紫外线杀菌。2、土壤指标检测改良后的土壤首先按表1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表1 土壤检测项目及标准列表
检查项目检查方法检查项目检查方法病原菌种类测定PCR法重金属及农残含量按GB/T1奶06-2009测定各项指标真菌/细菌比率磷酸脂肪酸分析法(PLFA盐类浓度按 NY/T 1121.16-2008测定细菌总数的测定平板菌落计数法十壤酸碱度CPH值)按 GB/T19506-2009。3、调节土壤pH值,抑制病原菌繁殖。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施用量,石灰类改良剂的溶解度不大,一般采用表面撒施后再犁入土中。其翻土的深度应与改良的土壤深度目标一致。另外,应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因为有机质中的有机酸可以与钙结合助于其向下移动。(1)过酸性土壤用生石灰调节pH值①pH在4. 0-4. 2之间,石灰施用量为170_200kg/亩;②pH在4. 2-4. 8之间,石灰施用量为100_170kg/亩;③pH在4. 8-5. 3之间,石灰施用量为80_100kg/亩。(2)碱性土壤用有机肥调节pH值碱性土壤改良可以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其目的是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从而酸化土壤。①干秸秆还田用量为pH在7. 0-7. 2之间,干秸秆还田量为:350-500kg/亩;pH在7. 2-7. 5之间,干秸秆还田量为500_700kg/亩;pH在7. 5-7. 8之间,干秸秆还田量为700_1000kg/亩;②青稞期秸秆还田用量为pH在7. 0-7. 2之间,鲜秸秆还田量为6-8吨/亩;pH在7. 2-7. 5之间,鲜秸秆还田量为8-11吨/亩;
pH在7. 5-7. 8之间,鲜秸秆还田量为11-14吨/亩;③直接施用自产有机肥(或市面购买):pH在7. 0-7. 2之间,有机肥施用量为2-3吨/亩;pH在7. 2-7. 5之间,有机肥施用量为3_5吨/亩;
pH在7. 5-7. 8之间,有机肥施用量为5_8吨/亩;或以腐殖质计①pH在7. 0-7. 2之间,增加腐殖质量为1-2吨/亩;②pH在7. 2-7. 5之间,增加腐殖质量为2-4吨/亩;③pH在7. 5-7. 8之间,增加腐殖质量为4-6吨/亩;4、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根据2、中的检测结果,进行有机肥和菌肥的施用,在为作物提供多种养分和活性物质的同时,能够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微生物活性,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①播种当年的春季将腐熟的有机肥均勻的撒入土壤中。有机肥(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有售,有机质含量在45%以上)施用量为3-6吨/亩;微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吉林省集韩生物肥有限公司公开有售)施用量为500-600kg/亩,按1 5的比例进行稀释,菌液浓度为105-108CfU/ml。②在播种前两周,将浓度为105-108cfu/ml的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按施入量0. 5-;3kg/m2施入15-20cm深的土壤中混拌均勻,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可达到有效防治作物病害、拮抗土壤病原菌,避免农药滥用造成的农残过大,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有效提高人参的产量和质量。(上述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施用品种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市面其它同类产品)4、人工土壤消毒(1)杀虫剂的施用播种前的春季或夏季,旋耕机沿着地块最外边缘,以螺旋状向内进行旋耕作业,一般旋耕1-5遍。旋地后,扬撒15%乐斯本颗粒杀虫剂(吉林力生农化农药有限公司公开销售),用药量为0. 5-3kg/亩。然后混拌均勻,杀死土壤中固有的有害微生物及害虫。(2)床面消毒播种后的床面及过道,选用预防土传及种传病害效果显著的绿色农药(如恶霉灵)进行消毒。用喷雾器进行人工打药作业,每5g/袋恶霉灵加15-20kg水,打药量为药液浸润池面2-3cm。(3)春季消毒早春人参出苗前,选用绿色广谱性农药恶霉灵按0.03%的比例,对床面及作业道进行喷洒消毒,打药量为药液浸润池面2-3cm。(4)人参生长发育期土壤消毒人参出苗整齐后,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根际土壤消毒处理,下法①②单独施用或轮换施用。①EM菌剂,原液+营养液24kg/亩,稀释500-3000倍灌根施用(万赢牌EM菌剂通化万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②枯草芽孢杆菌IO5-IO8CfuAil生物菌剂按0. 5-1. 5kg/m2+EM菌剂原液+营养液Ukg/m2,稀释500-3000倍灌根施用。5、土壤的田间管理(1)除草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行除草。①在马道沟覆一层膜,抑制马道沟中杂草的生长,而且覆膜有利于排水,防止因参床含水量过大而造成的病原菌繁殖,从而对人参产生病害。②对参床四周的杂草要及时拔除,床帮、床头及周边杂草用锄头铲除,大草拔出后土松要用手压实,使植物通风透光良好,人参生长健壮才能抵抗病原菌的侵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除草是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害人参根部。忌用药物除草。(2)松土人参出苗后要勤松土,春季头遍松土和秋后最后一遍松土要深,夏季松土 3-10遍,松土要浅,防止水大、土壤板结,提高参床土温。如果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深埋或烧掉,并且根据不同的病情用药物对病区进行处理。(3)清理田间卫生秋季人参枯萎时,要及时彻底清除池床上的枯枝、病枝,对病枝要集中深埋或烧掉,以减少第二年的侵染病原。(4)多年生人参地管理当多年生人参地有盐成分集结现象时,在9月下旬-11月间,用干净的黄土或作业道内的细土,于参床表面覆盖2-3cm。覆土的作用是减少灰色霉菌病的发病率,增加根部重量及产量,减少赤斑参在总产量中的比例,从而提高人参的质量。采用人参床面覆土这项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参栽培地土壤表层盐分的过多积聚,预防病害发生。
9
权利要求
1. 一种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紫外线杀菌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对黑色休闲土地进行旋翻,翻地5-15次,7-8月间,高温期多翻地,每次翻地深度为0. 10-1. Om,后一次与前一次翻地的方向要形成一定的角度,翻地间隔2-3日;(2)调节土壤pH值,抑制病原菌繁殖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施用量;a.过酸性土壤用生石灰调节pH值①pH在4.0-4. 2之间,石灰施用量为170-200kg/亩;②pH在4.2-4. 8之间,石灰施用量为100-170kg/亩;③pH在4.8-5. 3之间,石灰施用量为80-100kg/亩;b.碱性土壤用腐殖质调节pH值碱性土壤改良可以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其目的是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从而酸化土壤;①干秸秆还田用量为pH在7. 0-7. 2之间,干秸秆还田量为350-500kg/亩;pH在7. 2-7. 5之间,干秸秆还田量为500-700kg/亩;pH在7. 5-7. 8之间,干秸秆还田量为700-1000kg/亩;pt/ .'τΛ ·②青稞期秸秆还田用量为pH在7. 0-7. 2之间,鲜秸秆还田量为6-8吨/亩;pH在7. 2-7. 5之间,鲜秸秆还田量为8-11吨/亩;pH在7. 5-7. 8之间,鲜秸秆还田量为11-14吨/亩;pt/ .'τΛ ·③直接施用自产有机肥(市面有售)pH在7. 0-7. 2之间,有机肥施用量为2-3吨/亩;pH在7. 2-7. 5之间,有机肥施用量为3-5吨/亩;pH在7. 5-7. 8之间,有机肥施用量为5-8吨/亩;(3)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的施用a、旋地后施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进行土壤改良;b、在播种前两周,施入微生物菌剂;(4)人工土壤消毒a杀虫剂的施用在春季或夏季,每次旋地后,扬撒杀虫剂;b床面消毒播种后的床面及过道,选用预防土传及种传病害效果显著的绿色农药进行消毒;c春季消毒早春人参出苗前,将床面及作业道进行喷洒消毒;(5)土壤的田间管理a除草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行除草;马道沟覆一层膜;参床四周的杂草要及时铲除;b松土人参出苗后要勤松土,春季头遍松土和秋后最后一遍松土要深,夏季3-10遍松土要浅,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深埋或烧掉,并要根据不同的病情用药物对病区进行处理;c清理田间卫生秋季上防寒土之前,彻底清除床上的枯枝病株;d多年生人参地管理多年生人参地有盐成分集结现象时,在9月下旬-11月间,用干净的黄土或作业道内的细土,于参床表面覆盖l_5cm。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a中有机肥使用量为2-12t/亩;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为500-600kg/亩,菌液浓度为105-108cfu/ml,按1 5的比例进行稀释施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b中将105-108cfu/ml生物菌剂按0. 5-3kg/m2的量施入5_30cm或15_20mm深的土壤中。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中扬撒15%乐斯本颗粒杀虫剂,每亩地用药量0. 5-3kg。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中选用预防土传及种传病害效果显著的绿色农药如恶霉灵进行喷雾消毒,5g—袋恶霉灵加15-20kg水,打药量为药液浸润池面3-30mm或2_3m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中早春人参出苗前,用0. 03%恶霉灵将床面及作业道进行喷洒消毒;打药量为药液浸润池面3-30mm或2_3mm。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肥使用量为3-6t/亩;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为500-600kg/亩。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每次翻地深度为45cm。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有人参生长发育期土壤消毒;人参出苗整齐后,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根际土壤消毒处理,下法①②单独施用或轮换施用①EM菌剂,原液+营养液24kg/亩,稀释500-3000倍灌根施用;②枯草芽孢杆菌105-108cfu/ml生物菌剂按0.5-1. 5kg/m2+EM菌剂原液+营养液Ukg/m2,稀释500-3000倍灌根施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林地人参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包括(1)紫外线杀菌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对黑色休闲土地进行旋翻。(2)调节土壤pH值,抑制病原菌繁殖。(3)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的施用。(4)人工土壤消毒。(5)土壤的田间管理除草、松土、清理田间卫生、多年生人参地管理等,创造适合人参生长的土壤环境,实现了对非林地人参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将土壤中存活的细菌和虫卵杀死,可以有效的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可抵抗病原菌的侵入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根部重量,提高人参内部组织密度,降低红皮病的发病率,从而提高人参质量,为非林地人参种植提供了土壤保障,有利于人参非林地生产。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550256SQ20121001291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6日
发明者刘子湫, 张洪娟, 李国君 申请人: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