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7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室外或室内的匍匐害虫的防治用粉剂,更具体而言,涉及能够提高防治性能的长期稳定性并且能够实现防治性能本身的提高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驱除室外或室内的匍匐害虫而使用防治剂,对于这些防治剂而言,通常要求更高的防治性能和稳定性。在此,本申请人已经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 通过使用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等溶剂使作为防治成分的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负载在滑石等矿物质载体上,能够提供制剂稳定性优良的害虫驱除用粉剂。此外,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 通过以提高防治成分在固体载体上的分散性为目的使用正链烷烃等溶剂,能够附带地提高防治性能。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442494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4356006号公报然而,尽管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害虫驱除用粉剂的制剂稳定性优良,但其稳定性也如第
段中记载的那样,仅为约2周的时间,因此,仍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在此,为了确保超过2周的长期稳定性,也考虑了增加防治成分、溶剂的配合量,但是存在下述问题由于成本增加、或者因溶剂过多而不能成形为粉剂,因此不能单纯地增加配合量。此外,专利文献2中,虽然确认了由正链烷烃等溶剂带来的提高防治性能的效果,但是,从超过2周的长期稳定性方面考虑,并不能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现有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防治性能的长期稳定性并且能够实现防治性能本身的进一步提高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是使氟氯氰菊酯、脂肪烃类溶剂和/或芳香醚类溶剂、以及二醇类溶剂负载在矿物质载体上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其特征在于,氟氯氰菊酯的配合量相对于粉剂为0. 03 I. 0重量%,脂肪烃类溶剂和/或芳香醚类溶剂的配合量相对于粉剂为0. 5 20. 0重量%,二醇类溶剂的配合量相对于粉剂为0.5 9.0重量%。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的特征在于,脂肪烃类溶剂为选自液体石蜡、正链烷烃、异链烷烃中的一种以上的溶剂。本发明的第三发明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的特征在于,芳香醚类溶剂为胡椒基丁醚。本发明的第四发明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的特征在于,二醇类溶剂为二丙二醇和
/或三丙二醇。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防治成分的氟氯氰菊酯[化学名称a-氰基-3-(4-氟苯氧基)苄基-2,2-二甲基-3-(2,2-二氯乙烯基)环丙烷羧酸酯]是具有广杀虫谱、且特别在农业用途中使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成分。此外,氟氯氰菊酯具有8个光学异构体,每2个光学异构体成对存在,因而由熔点不同的4种成分的非对映 异构体对(成分I、II、III、IV)构成。在此,本发明中使用的氟氯氰菊酯,不仅包括大致等量地含有上述4种成分的氟氯氰菊酯,而且包括以任意组成比含有成分II和成分IV为主体的3 -氟氯氰菊酯和上述异构体的所有氟氯氰菊酯。此外,除了上述防治成分以外,还可以适当添加苯醚菊酯、苯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醚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螟硫磷、二嗪农、丙虫磷等有机磷剂;残杀威、嚅虫酮等氨基甲酸酯剂;氟硅菊酯等有机硅类杀虫剂;杀螟丹、噻嗪酮等杀虫剂;杀蜱剂、杀菌剂、昆虫成虫干扰剂等其他活性成分。另外,作为氟氯氰菊酯的配合量,需要相对于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为0. 03 I. 0重量%。这是因为,如果少于0.03重量%,则不能充分表现出防治性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0重量%,则不能期望由防治性能的提高带来的优点,而且由成本方面带来的缺点增大。此外,这是因为,从与脂肪烃类溶剂、芳香醚类溶剂和二醇类溶剂的配合比率的关系考虑,如果超过1.0重量%,则这些溶剂相对于氟氯氰菊酯的配合量也增多,从而不能如后述那样成形为粉体状。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脂肪烃类溶剂和芳香醚类溶剂,可以列举液体石蜡、正链烷烃、异链烷烃、胡椒基丁醚、烯烃、炔烃等,优选使用其中沸点为200°C以上的高沸点溶剂,更优选使用其中的液体石蜡、正链烷烃、异链烷烃、胡椒基丁醚。此外,这些脂肪烃类溶剂和芳香醚类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作为脂肪烃类溶剂和芳香醚类溶剂相对于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的配合量,需要相对于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为0. 5 20. 0重量%。这是因为,如果少于0. 5重量%,则不能充分表现出提高防治性能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超过20. 0重量%,则不能成形为粉体状。此外,对脂肪烃类溶剂和芳香醚类溶剂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作为防治对象的害虫来适当设定,但如果使用分子量过高的溶剂,则在匍匐害虫与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接触时,防治成分可能难以附着到害虫上,因此优选使用分子量为300以下的溶剂。另外,对脂肪烃类溶剂和芳香醚类溶剂的粘度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作为防治对象的害虫来适当设定,但如果使用粘度过高或过低的溶剂,则可能难以成形为粉体状,或者在匍匐害虫与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接触时,防治成分可能难以附着到害虫上,因此优选在25°C下粘度为5 IOOmPa S。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二醇类溶剂,可以列举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
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聚丙二醇等各种二醇类,其中,优选使用二丙二醇、三丙二醇。此外,这些二醇类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此外,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二醇类溶剂相对于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的配合量,需要相对于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为0. 5 9. 0重量%。这是因为,如果少于0. 5重量%,则不能充分表现出防治性能的长期稳定性,另一方面,如果超过9. 0重量%,则不能成形为粉体状。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矿物质载体,可以列举高岭土、粘土、滑石、膨润土、沸石、白粘土(夕一夕7 ^卜)、白炭黑(力一 7。>夕7 )等。另外,除了上述的构成要素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配合各种表面活性剂、分散剂、PAP等流动性改良剂、杀虫成分的稳定剂、助溶剂等。而且,还可以添加肉桂粉末、柠檬草粉末等各种粉末类。通过将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在室内或室外每lm2撒5 30g,对平甲虫、鼠妇虫、蜈蚣、千足虫、毛虫、蚰蜒、蚂蚁、番死虫等各种有害害虫、黑尾叶蝉、飞虱类、稻纵卷叶螟、蝽类、蟑螂、蜱虫、臭虫等卫生害虫等的匍匐害虫发挥优良的防治性能。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通过由将脂肪烃类溶剂、芳香醚类溶剂与二醇类溶剂并用而带来的协同效果,与单独配合脂肪烃类溶剂或芳香醚类溶剂的情况相比,能够表现出飞跃性的防治性能,与单独配合二醇类溶剂的情况相比,能够表现出飞跃性的防治性能的长期稳定性。此外,通过使用脂肪烃类溶剂、芳香醚类溶剂,能够在接触过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的匍匐害虫与没有接触过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的其他害虫进行梳洗(grooming)时使防治成分附着到其他害虫上,因此能够表现出高防治性能。进而,通过使用特定的物质作为各溶剂成分,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防治性能和防治性能的长期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基于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不言而喻,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I)在5. 0重量%的正链烷烃中充分混合91.8重量%的滑石,然后,添加0. 2重量%的氟氯氰菊酯与3. 0重量%的二丙二醇的混合溶液,利用锤磨机进行粉碎混合,得到实施例I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实施例2 10)除了按照表I所示的原料和配合量进行制备以外,与实施例I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2 10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实施例11)在I. 5重量%的正链烧烃中充分混合95. I重量%的滑石,然后,添加0. 3重量%的氟氯氰菊酯与3. 0重量%的三丙二醇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0. I重量%的肉桂粉末,利用锤磨机进行粉碎混合,得到实施例11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表 I]
权利要求
1.一种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是使氟氯氰菊酯、脂肪烃类溶剂和/或芳香醚类溶剂、以及二醇类溶剂负载在矿物质载体上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氟氯氰菊酯的配合量相对于粉剂为0. 03 I. 0重量%, 所述脂肪烃类溶剂和/或芳香醚类溶剂的配合量相对于粉剂为0. 5 20. 0重量%, 所述二醇类溶剂的配合量相对于粉剂为0. 5 9. 0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烃类溶剂为选自液体石蜡、正链烷烃、异链烷烃中的一种以上的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醚类溶剂为胡椒基丁醚。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醇类溶剂为二丙二醇和/或三丙二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防治性能的长期稳定性并且能够实现防治性能本身的进一步提高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本发明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是使氟氯氰菊酯、脂肪烃类溶剂和/或芳香醚类溶剂、以及二醇类溶剂负载在矿物质载体上的匍匐害虫防治用粉剂,其特征在于,氟氯氰菊酯的配合量相对于粉剂为0.03~1.0重量%,脂肪烃类溶剂和/或芳香醚类溶剂的配合量相对于粉剂为0.5~20.0重量%,二醇类溶剂的配合量相对于粉剂为0.5~9.0重量%。
文档编号A01P7/00GK102742592SQ20121010930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8日
发明者下方宏文, 中山幸治, 浅井洋 申请人: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