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以香蕉茎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香蕉是最大宗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具有速生和生物量高等特点,同时因为香蕉产量高而成为我国的第四大水果。在香蕉果实生产的同时也产生比果实要多2倍量以上的香蕉杆、茎叶副产品。长期以来,这些香蕉杆、茎叶除小部分用作肥料,大多当作燃料焚烧,或者是粉碎还于田。人工进行粉碎还田,工作量大且繁重、效率低,而且人工粉碎效果差,对于后期作业影响大;用机械进行粉碎还田可提高效率及粉碎效果,但目前机械作业时每公顷需要近千元的成本。香蕉杆、茎叶粉碎还田之后,其作用仍然不大,利用率依然低下。根据我国香蕉产区的香蕉杆、茎叶资源十分丰富,而这些杆、茎叶残体利用率不高、不够充分的情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发明人就利用香蕉杆、茎叶来生产出优质的生物饲料和生物有机肥料,而且效果显著。相关文献也报道过,技术人员早就利用香蕉杆、茎叶作为原料来栽培各种食用菌品。从1989年02期的《福建农业科技》发表的“香蕉茎叶可袋栽食用菌”一文中了解至IJ,技术人员利用丰富的香蕉残茎败叶资源进行了袋栽金针菇试验,取得成功,平均产金针菇221克/袋,生物效率达到110.5%。从由李青松、蒋毅、旷桂森等在2009年第06期的《食用菌》发表的“香蕉茎叶栽培猴头菇试验初报” 一文中了解到,作者以香蕉茎叶代替部分棉子壳来栽培猴头菇试验,也获得成功。利用资源丰富的香蕉杆、茎叶来栽培食用菌,可改变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实现“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也为香蕉杆、茎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又开辟了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捷径。香蕉属于阔叶树种。因为其叶片大,所以蒸腾和光合作用十分强,在蕉园里,香蕉叶能遮风挡雨、降温、保湿等营造及调节了小范围气候,硕大的香蕉叶在蕉园里也形成大环境的天然氧吧,这样的环境十分有利于食用菌生产栽培。而目前广阔的香蕉园,香蕉树底下都是空闲的,一直都没有进行有效的综合开发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全新的一种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具体包括利用资源丰富的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来制备秀珍菇菌包;通过适宜安排生产栽培时间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产收鲜菇,实现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实现了香蕉果实、菌双丰收。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I、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适宜生产栽培时间安排,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其制备方法,秀珍菇菌包的制备方法,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及管理出菇方法。2、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适宜生产栽培时间安排如下(I)生产菌包第一阶段是2 3月份开始生产菌包,3 4月份获得菌包;第二阶段是4 5月份开始生产菌包,5 6月份获得菌包;(2)栽培时间第一阶段是3 4月开始栽培,第二阶段是6 7月份开始栽培;(3)鲜菇采收第一阶段是4 I月份采收鲜菇,第二阶段是8 11月份采收鲜 菇。3、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其制备方法如下(I)香蕉杆、茎叶的处理方法将香蕉杆、茎叶通过晒或烘干至固体物含水量为15 18%,再粉碎成能过50 60目状;(2)原料组成与配比香蕉杆、茎叶粉碎物72%、玉米芯14%、米糠11%、生石灰3%、水适量;(3)混料将香蕉杆、茎叶粉碎物、玉米芯、米糠、生石灰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成混合物料,再用水与混合料混合并搅拌均匀,同时把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到55 60% ;(4)发酵将混合物料堆成宽2米、高I米、长度不限的条形堆,并用塑料膜布遮盖严实,进行厌氧发酵;当混合料内温度达超过60°C时维持这样的温度发酵3 4天后进行堆翻,堆翻过后再用塑料布遮盖严实继续发酵至混合料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手握之柔软有弹性,既完成发酵过程而得生产用培养基。4、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秀珍菇菌包的制备方法如下(I)栽培袋的选择及处理选择规格为25X52cm的聚乙烯塑料袋作为栽培袋,并用中号衣车针将栽培袋周身扎透若干个增氧气孔,有利于装料接种后菌丝快速萌发吃料;(2)菌种选择及处理方法选择按常规培养好的无污染,菌丝长势旺盛、浓密、洁白、菌龄一致的秀珍菇原种或栽培种,将菌种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块备用;(3)装料接种根据重量比将生产用培养基与菌种按100 : 8 11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装满栽培袋,并用绳子扎紧袋口 ;(4)菌丝培养将栽培袋放置于空气相对湿度是70 75%、温度是22 28°C的培养室培养至菌丝长满袋。5、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及管理出菇方法如下(I)码菌墙在香蕉栽培畦面的每两株香蕉树之间码菌墙,首先将畦面整理干净,并将地面整平,然后将菌包垒码成菌墙,每个畦面挨着码两排,每排菌墙码10 12个菌包;(2)常规出菇菌墙码好过后3 4天,将朝外的栽培袋袋口所系的绳子解开,当看到有白色的原基时即可将袋膜抻开,当菇蕾形成后,通过在栽培场地的空间喷水将栽培环境的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 ;(3)疏蕾为防止 出菇太多,影响菇体形状、大小,要对出菇丛进行疏蕾,每丛留12 15片即可;(4)采收当菇蕾长到7 8成熟时菇的品质好,这时可进行第一潮菇采收;(5)中后期管理第一潮菇采收后,应及时的再按常规对第二、三潮菇的进行管理到收菇乃至管理到整个出菇过整结束。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I、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得当,易实施。2、通过实施本发明,不但可大量转化及利用香蕉杆、茎叶,减少焚烧所造成的对大气、土壤、水质、环境的污染,同时有效的解决了香蕉杆、茎叶粉碎还田之后,其作用仍然不大,利用率依然低下的不利之举;有效的延长了产业链,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增加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3、实施本发明所用的主要原料——香蕉杆、茎叶,在香蕉产地其原料资源丰富、来源广泛,易组织,价格低廉。4、实施本发明所在的场地一香蕉树底,在香蕉产地一直是空闲的而且面积十分广;香蕉叶片大,能遮风挡雨、降温、保湿等营造及调节了小范围气候,硕大的香蕉叶在蕉园里也形成大环境的天然氧吧,这样的环境十分有利于食用菌生产栽培。5、通过实施本发明,香蕉树底各种杂草、杂物完全被消除,有效的避免了杂草与香蕉争肥、杂物可带来病害等不利因素;采收完菇后所遗留的培养基质可就还田(地),因为其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能有效的改良土壤,达到综合循环利用。6、通过实施本发明,所产的鲜菇刚好是在淡季之时供应市场,其卖价更高,获取的效益更为显著。7、通过实施本发明,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还能够减少肥料投入及改善土壤条件,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这样的栽培模式,农民在既不增加多少投资,又不减少其它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实现立体农业生产模式,促使香蕉果实及菌实现双丰收。8、通过实施本发明,形成了生物间互助互利的群体关系,即香蕉园地营造及调节了小范围气候有利于食用菌生产栽培,而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分泌的代谢物质可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食用菌呼吸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正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一种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I、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适宜生产栽培时间安排,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其制备方法,秀珍菇菌包的制备方法,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及管理出菇方法。2、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适宜生产栽培时间安排如下(1)生产菌包第一阶段是2 3月份开始生产菌包,3 4月份获得菌包;第二阶段是4 5月份开始生产菌包,5 6月份获得菌包;(2)栽培时间第一阶段是3 4月开始栽培,第二阶段是6 7月份开始栽培;(3)鲜菇采收第一阶段是4 7月份采收鲜菇,第二阶段是8 11月份采收鲜菇。3、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其制备方法如下(I)香蕉杆、茎叶的处理方法将香蕉杆、茎叶通过晒或烘干至固体物含水量为15 18%,再粉碎成能过50 60目状;(2)原料组成与配比香蕉杆、茎叶粉碎物72%、玉米芯14%、米糠11%、生石灰3%、水适量;(3)混料将香蕉杆、茎叶粉碎物、玉米芯、米糠、生石灰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成混合物料,再用水与混合料混合并搅拌均匀,同时把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到55 60% ;(4)发酵将混合物料堆成宽2米、高I米、长度不限的条形堆,并用塑料膜布遮盖严实,进行厌氧发酵;当混合料内温度达超过60°C时维持这样的温度发酵3 4天后进行堆翻,堆翻过后再用塑料布遮盖严实继续发酵至混合料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手握之柔软有弹性,既完成发酵过程而得生产用培养基。4、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秀珍菇菌包的制备方法如下(I)栽培袋的选择及处理选择规格为25X52cm的聚乙烯塑料袋作为栽培袋,并用中号衣车针将栽培袋周身扎透若干个增氧气孔,有利于装料接种后菌丝快速萌发吃料;(2)菌种选择及处理方法选择按常规培养好的无污染,菌丝长势旺盛、浓密、洁白、菌龄一致的秀珍菇原种或栽培种,将菌种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块备用;(3)装料接种根据重量比将生产用培养基与菌种按100 : 8 11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装满栽培袋,并用绳子扎紧袋口 ;(4)菌丝培养将栽培袋放置于空气相对湿度是70 75%、温度是22 28°C的培养室培养至菌丝长满袋。5、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及管理出菇方法如下(I)码菌墙在香蕉栽培畦面的每两株香蕉树之间码菌墙,首先将畦面整理干净,并将地面整平,然后将菌包垒码成菌墙,每个畦面挨着码两排,每排菌墙码10 12个菌包;(2)常规出菇菌墙码好过后3 4天,将朝外的栽培袋袋口所系的绳子解开,当看到有白色的原基时即可将袋膜抻开,当菇蕾形成后,通过在栽培场地的空间喷水将栽培环境的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 ;(3)疏蕾为防止出菇太多,影响菇体形状、大小,要对出菇丛进行疏蕾,每丛留12 15片即可;(4)采收当菇蕾长到7 8成熟时菇的品质好,这时可进行第一潮菇采收;
(5)中后期管理第一潮菇采收后,应及时的再按常规对第二、三潮菇的进行管理到收菇乃至管理到整个出菇过整结束
权利要求
1.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包括适宜生产栽培时间安排,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其制备方法,秀珍菇菌包的制备方法,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及管理出菇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适宜生产栽培时间安排如下 (1)生产菌包第一阶段是2 3月份开始生产菌包,3 4月份获得菌包;第二阶段是4 5月份开始生产菌包,5 6月份获得菌包; (2)栽培时间第一阶段是3 4月开始栽培,第二阶段是6 7月份开始栽培; (3)鲜菇采收第一阶段是4 7月份采收鲜菇,第二阶段是8 11月份采收鲜菇。
3.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其制备方法如下 (1)香蕉杆、茎叶的处理方法将香蕉杆、茎叶通过晒或烘干至固体物含水量为15 18 %,再粉碎成能过50 60目状; (2)原料组成与配比香蕉杆、茎叶粉碎物72%、玉米芯14 %、米糠11 %、生石灰3 %、水适量; (3)混料将香蕉杆、茎叶粉碎物、玉米芯、米糠、生石灰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成混合物料,再用水与混合料混合并搅拌均匀,同时把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到55 60% ; (4)发酵将混合物料堆成宽2米、高I米、长度不限的条形堆,并用塑料膜布遮盖严实,进行厌氧发酵;当混合料内温度达超过60°C时维持这样的温度发酵3 4天后进行堆翻,堆翻过后再用塑料布遮盖严实继续发酵至混合料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手握之柔软有弹性,既完成发酵过程而得生产用培养基。
4.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秀珍菇菌包的制备方法如下 (1)栽培袋的选择及处理选择规格为25X52cm的聚乙烯塑料袋作为栽培袋,并用中号衣车针将栽培袋周身扎透若干个增氧气孔,有利于装料接种后菌丝快速萌发吃料; (2)菌种选择及处理方法选择按常规培养好的无污染,菌丝长势旺盛、浓密、洁白、菌龄一致的秀珍菇原种或栽培种,将菌种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块备用; (3)装料接种根据重量比将生产用培养基与菌种按100 8 11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装满栽培袋,并用绳子扎紧袋口 ; (4)菌丝培养将栽培袋放置于空气相对湿度是70 75%、温度是22 28°C的培养室培养至菌丝长满袋。
5.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以香蕉茎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及管理出菇方法如下 (1)码菌墙在香蕉栽培畦面的每两株香蕉树之间码菌墙,首先将畦面整理干净,并将地面整平,然后将菌包垒码成菌墙,每个畦面挨着码两排,每排菌墙码10 12个菌包; (2)常规出菇菌墙码好过后3 4天,将朝外的栽培袋袋口所系的绳子解开,当看到有白色的原基时即可将袋膜抻开,当菇蕾形成后,通过在栽培场地的空间喷水将栽培环境的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 ; (3)疏蕾为防止出菇太多,影响菇体形状、大小,要对出菇丛进行疏蕾,每丛留12 15片即可; (4)采收当菇蕾长到7 8成熟时菇的品质好,这时可进行第一潮菇采收; (5)中后期管理第一潮菇采收后,应及时的再按常规对第二、三潮菇的进行管理到收菇乃至管理到整个出菇过整结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以香蕉茎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具体包括利用资源丰富的香蕉茎秆、叶作为主要原料来制备秀珍菇菌包;通过适宜安排生产栽培时间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产收鲜菇,实现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实现了香蕉果实、菌双丰收。通过实施本发明,香蕉树底各种杂草、杂物完全被消除,有效的避免了杂草与香蕉争肥、杂物可带来病害等不利因素;采收完菇后所遗留的培养基质可就还田(地),因为其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能有效的改良土壤,达到综合循环利用。所产的鲜菇刚好是在淡季之时供应市场,其卖价更高,获取的效益更为显著。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613002SQ20121010901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2日
发明者何寒 申请人: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