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

文档序号:207800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
一种对奸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属于鱼虾混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从2009年以来,华南地区对虾养殖病害大暴发,对虾病原从育苗场开始延续到早造虾、中造虾,一直延续到冬棚虾。2010年华南地区(包括福建省在内)早造虾的成活率奇低,养殖失败率普遍在50%,部分地区甚至超过80% ;到了中造虾养殖阶段,养殖也没有大幅明显好转;晚造冬棚虾养殖情况也不乐观。据报道珠三角地区冬棚虾养殖成活率只有30% 左右,广西地区成活率在25%左右,而福建漳州地区或低于20%。据统计,2010年有超过80% 的养殖户处在平本或亏本状态,其中以亏本居多。造成如此巨大损失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 其中虾苗质量下降、环境恶化、气候反常等都有一定的支持者,但以高密度单养对虾为主养殖模式有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同期在珠三角、粤西等地的鱼虾混养模式池塘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功率和收益。
混养是我国池塘养殖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提高产量、减污防病和提高物质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同时还是当前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的有效举措。随着世界性对虾疾病的蔓延,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对虾爆发性流行病的病原生物和环境因子,认为改善虾池环境、提高对虾的抗病力和实行鱼虾多品种混合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是防治对虾爆发性流行病,保持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的鱼虾混养技术还存在以下问题 (O与攻击性强的鱼类混养,鱼会大量捕食对虾,影响对虾的成活率;(2)若混养鱼类密度较高,则可能会争食高质、高价的对虾饲料,影响对虾的正常摄食、生长和经济效益;(3)普通的鱼虾混养模式还给投喂和捕捞管理带来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该方法将鱼虾分隔养殖,既可以避免鱼类捕食对虾,又可以使饵料得以充分利用, 并且容易捕捞。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手段来实现一种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在对虾养殖池塘中设置若干网箱,在网箱中投放杂食性鱼类、 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网箱外投放对虾,并降低对虾的投放密度,用网箱将鱼类和对虾分隔养殖即可。
投食性鱼类通常是指需要投放饲料尤其是人工饲料的鱼类,主要包括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对虾养殖池塘的中央水域和对虾养殖池塘的边缘水域分别设置网箱,在对虾养殖池塘中央水域的网箱中投放杂食性鱼类或滤食性鱼类,在对虾养殖池塘边缘水域网箱中投放肉食性鱼类。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对虾的投放密度比起单一养殖对虾的同样大小水域的对虾养殖池塘来说,对虾的投放密度要低一些,本发明所述对虾的投放密度优选为 10000 60000 尾 / 亩。
通常来说,在对虾养殖池塘中,池水受增氧机推动沿着一定方向旋转流动,池中的对虾残饵、大颗粒有机物、对虾尸体甚至体质弱的对虾都顺着水流逐渐向池塘中心区域集中,所以池塘中央区域一般很少有对虾栖息,空间利用率低;为了解决该问题,养殖过程中对对虾养殖池塘中央水域网箱中的杂食性鱼类或滤食性鱼类进行不投饵养殖,对对虾养殖池塘边缘水域网箱中的肉食性鱼类进行投饵养殖。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在对虾养殖池塘所有水域中均匀设置若干网箱,在网箱中投放肉食性鱼类。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对虾的投放密度比起单一养殖对虾的同样大小水域的对虾养殖池塘来说,对虾的投放密度要低一些,所述对虾的投放密度优选为1000(Γ30000尾/亩。
本发明所述杂食性鱼类优选为罗非鱼、鲻鱼、梭鱼、银鲫、黄鳍鲷、金钱鱼和遮目鱼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滤食性鱼类优选为罗非鱼、鲻鱼、梭鱼、银鲫、黄鳍鲷和遮目鱼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肉食性鱼类优选为军槽鱼、鲈鱼、石斑鱼、笋壳鱼、黄鱼、军曹鱼和卵形鲳鰺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池塘进水前,对池塘进行清塘和晒塘处理,进水时用 6(Γ80目晒网过滤以防止野生杂鱼进入,进水后对水体进行消毒及肥水处理,在养殖过程中不时增氧并在养殖的中后期添加微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控。
本发明对虾收获时采用地笼方式收虾,轮捕轮放。
在对虾和鱼的混养中,前期对池塘底部进行清理、翻耕和暴晒,进水用6(Γ80目筛网过滤,防止野生杂鱼进入,进水6(T80cm,每亩用l(Tl5kg经粉碎的茶籽饼直接撒施,或浸泡数小时后连渣带水一同泼撒清塘。放虾苗前15天左右用每亩8kg漂白粉进行虾塘水体消毒,之后2 3天用磷酸二氢钙肥水或每亩施10(Tl50kg发酵有机肥进行肥水,待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25 40cm之间时即可放苗,放苗5 7天后追肥一次,放苗5天后开始投喂,定时投饵;根据对虾生长情况、水质、天气等情况,适时增氧;1(Γ20日后,在网箱内放养较大规格鱼类,养殖期间控制饲料投喂,根据鱼虾大小、健康程度、水质、底质、天气等因素充分考虑,准确确定投喂饲料量,在养殖中后期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EM菌、光合菌和底改等调控水质,待养殖品种达商品规格时起捕。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I)本发明采用网箱养殖经济价值高或产量高的投食性鱼类,外塘养殖对虾,并通过合理降低对虾密度,用地笼收虾,轮捕轮放等方式,有效规避了养殖风险、增加了养殖收入,而且还减少了养殖排放,比单养鱼或虾更加环保,并且成本低,收益高;
(2)本发明避免了普通鱼虾混养模式中鱼类对对虾的残食和争饵,也克服了单一池塘内同时养殖不同鱼类在密度和品种等方面易发生冲突的局限性,解决了综合养殖池塘多品种投喂、捕捞和管理困难的问题,同时又采用了鱼、虾的最佳放养密度。


图1是实施例1-2中虾池网箱小规模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
图2是实施例3-4中虾池网箱大规模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用实验池塘六口,实验池和对照池各三口,其中三口实验池均设置2 X 2 X 2米规格的网箱若干个,设置方式如图1中所示,在池塘2的中心水域设置四个网箱1,在池塘2 的四个角落处各设置三个网箱1,在池塘2的边缘还设有两个增氧机3,池水受增氧机3的推动沿着一定方向旋转流动,使池水向池塘中央流动。
各实验池塘平均水深1. 5m,面积约5亩。池塘在放水前均经过清塘翻耕暴晒处理, 进水时用6(Γ80目筛网过滤,防止野生杂鱼进入,进水6(T80cm,每亩用l(Tl5kg经粉碎的茶籽饼直接撒施,或浸泡数小时后连渣带水一同泼撒清塘。放虾苗前15天左右用每亩8kg漂白粉进行虾塘水体消毒,之后2天每亩施10(Tl50kg发酵有机肥进行肥水,使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25 40cm之间时放苗,放苗7天后追肥一次,放苗5天后开始投喂,定时投饵;根据对虾生长情况、水质、天气等情况,适时增氧;15日后,在网箱内放养较大规格吉丽罗非鱼,养殖期间鱼虾分别投饵,控制饲料投喂,根据鱼虾大小、健康程度、水质、底质、 天气等因素充分考虑,准确确定投喂饲料量,在养殖中后期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EM菌、光合菌和底改调控水质。
六口池塘均放养凡纳滨对虾50000尾/亩,放苗5天后开始投喂对虾饲料,具体投喂量视饲料台上的剩余量而定,每天早晚投喂两次对虾颗粒饲料。对照池塘仅放养凡纳滨对虾,实验池塘网箱内放养吉丽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中央位置网箱放养平均体重为 61 . 5g的吉丽罗非鱼50尾,该网箱进行不投饵养殖;池塘四角位置的网箱内分别放养同样大小的吉丽罗非鱼200尾进行投饵养殖。池塘网箱高出水面3(T50cm,防止罗非鱼跳出,网箱底部在距池底20cm处固定于竹架上。养殖期间用水车式增氧机充气增氧,同时坚持对养殖水体pH、温度、盐度、溶氧等日常指标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实验持续80天,收获时,单养池塘对虾平均亩产540斤,成活率为54% ;鱼虾伴养池塘对虾平均亩产680斤,成活率为68%,罗非鱼产量为845斤。
实验结果表明,鱼虾生态伴养罗非鱼网箱池塘对虾成活率和产量均高于单养对虾池塘;各伴养网箱罗非鱼的增重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池塘中央不投饵网箱养殖罗非鱼和池塘四角处网箱投喂饲料养殖的罗非鱼的生长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增重率为 231. 6%。伴养杂食性的吉丽罗非鱼还有效的控制了虾池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水体悬浮颗粒的有机物含量,对稳定水质有积极作用。
实施例2
实验选用六口池塘,实验池和对照池各三口,其中三口实验池均设置2 X 2X 2米规格的网箱16个,设置方式如图1中所示。各池塘平均水深1. 5m,面积约5亩。
池塘在放水前均经过封闸晒塘,一直晒到龟裂,然后把残饵、杂物和淤泥移运到堤外,再用犁耙池底进行翻耕曝晒。进水时用6(Γ80目筛网过滤,防止野生杂鱼进入,进水 6(T80cm,每亩用l(Tl5kg经粉碎的茶籽饼直接撒施,或浸泡数小时后连渣带水一同泼撒清塘。放虾苗前15天左右用每亩8kg漂白粉消毒虾塘,之后2天每亩施10(Tl50kg发酵有机肥进行肥水,使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25 40cm之间时放苗,放苗7后追肥一次,放苗5天后开始投喂,定时投饵,每天观察对虾摄食活动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情况2-3次, 观察水体和池底颜色、气味,检查虾活动状态和摄食情况。15日后,在池塘四角网箱内放养较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投喂石斑鱼专用配合饵料为主,辅以新鲜(冰冻)小杂鱼,中央网箱内放养鲻鱼,进行不投饵养殖,养殖期间根据鱼虾大小、健康程度、水质、底质、天气和实际摄食情等况灵活掌握每天投喂量,准确确定投喂饲料量,在养殖中后期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 EM菌、光合菌和底改调控水质。
六口池塘均放养斑节对虾30000尾/亩,放苗5天后开始投喂对虾饲料,具体投喂量视饲料台上的剩余量而定,每天早晚投喂两次对虾颗粒饲料。对照池塘仅放养斑节对虾, 实验池塘四角网箱内放养点带石斑鱼,放养平均体重为IOOg的鱼苗200尾;池塘中央区域网箱内放养大小为80. 6g的鲻鱼100尾进行不投饵养殖。池塘网箱高出水面3(T50cm,防止鱼类跳出,网箱底部在距池底20cm处固定于竹架上。养殖期间用水车式增氧机充气增氧, 同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持日常巡塘,坚持对养殖水体pH、温度、盐度、溶氧等日常指标进行监测,注意观察池塘水质变化及鱼、虾类活动情况,检查堤基是否安全,闸门是否渗漏、 网具是否破损、鱼虾是否发生病害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通过100天的养殖,鱼虾收获情况为单养池塘斑节对虾平均亩产733. 9斤,成活率为68. 5% ;鱼虾伴养池塘对虾平均亩产696. 4斤,成活率65. 0%,石斑鱼收获994斤,鲻鱼收获152斤。
虾池中搭配鲻鱼,不仅有效地利用水体的浮游生物,抑制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及起到清道夫的作用,而且还能吞食残饵、腐屑和细菌等。虾池中搭配石斑鱼,石斑鱼捕食病弱虾,可以减少虾病的蔓延。同时,虾池中伴养石斑鱼、鲻鱼,它不仅可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鱼、虾的质量,还大大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生态效益,对净化养殖池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养殖期间,鱼虾分别投饵,中央水域网箱中不投饵,池塘四角安置的网箱还可以放养经济价值较高的肉食性名贵鱼类一石斑鱼、笋壳鱼、黄鱼、卵形鲳鰺等;池塘中央网箱可以养殖杂食性或滤食性鱼类品种,例如罗非鱼、鲻鱼、梭鱼、遮目鱼等,不投馆,实施例1、2 以 小规模养殖肉食性鱼类为主。
实施例3
选用实验池塘六口,对照池和实验池各三口,其中每口实验池塘均匀设置4X4X2 米规格的网箱24个,设置方式如图2所示,在池塘2中均匀设置24个网箱I,在池塘2的两对侧边缘还设有增氧机3。
各池塘平均水深1. 5m,面积约为5亩。池塘在放水前均经过清塘、翻耕和暴晒处理,于苗种放养前用每亩200kg生石灰对水全池泼洒消毒,进水时用6(Γ80目筛网过滤,防止野生杂鱼进入,每亩用l(Tl5kg经粉碎的茶籽饼直接撒施,或浸泡数小时后连渣带水一同泼撒清塘。放虾苗前15天左右用每亩8kg漂白粉进行虾塘水体消毒,之后2天每亩施 10(Tl50kg发酵有机肥进行肥水,使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25 40cm之间时放苗,放苗7后追肥一次,放苗5天后开始投喂,定时投饵;根据对虾生长情况、水质、天气等情况,适时增氧;15日后,在网箱内放养较大规格的卵形鲳鰺,在养殖中后期定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控制词料投喂。
六口池塘中三口为单养凡纳滨对虾,不设置网箱,为对照池,放养密度为50000尾 /亩,5天后开始投喂对虾饲料,具体投喂量视饲料台上的剩余量而定,每天早晚投喂两次对虾颗粒饲料。另外3 口池塘分别在24个网箱内放养卵形鲳鰺,放养密度为50尾/m2,鱼类大小均为2(T30g,网箱外放养凡纳滨对虾密度为20000尾/亩,按卵形鲳鰺饱食量每天早晚投喂两次浮性鱼饲料,对虾每天傍晚投饵一次;实验池网箱为5个面的半封闭式网箱,网箱内各放置2X2m规格的饵料框2个用于卵形鲳鰺的投喂。各池塘内放置4台水车式增氧机充气增氧,同时坚持对养殖水体pH、温度、盐度、溶氧等日常指标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实验持续95天,期间实验池塘用地笼收获对虾,对虾单养池和鱼虾伴养池在养殖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病害。养殖结果表明,鱼虾伴养池塘对虾的成活率高于单养池,单养对虾池塘对虾亩产平均593. 3斤,成活率为35. 6%,鱼虾伴养池塘对虾平均亩产506. 6斤,对虾成活率为76%,网箱内卵形鲳鰺总产量为16896斤,成活率为90. 6%。
养殖期间,伴养池塘内水质稳定,对虾能够摄食池塘内的生物饵料和网箱养鱼部分残余,对虾饵料系数(O. 7)比单养虾(1. 2)显著降低,而且相对于池塘单养虾和单养鱼, 鱼虾伴养模式显著提高了池塘的总体经济效益。
实施例4
选用实验池塘六口,对照池和实验池各三口,其中每口实验池塘均匀设置4X4X2 米规格的网箱24个,设置方式如图2所示。各池塘平均水深1. 5m,面积约为5亩。
池塘在放水前均经过清塘、翻耕和暴晒处理,于苗种放养前用每亩200kg生石灰对水全池泼洒消毒,进水时用6(Γ80目筛网过滤,防止野生杂鱼进入,每亩用l(Tl5kg经粉碎的茶籽饼直接撒施,或浸泡数小时后连渣带水一同泼撒清塘。放虾苗前15天左右用每亩 8kg漂白粉进行虾塘水体消毒,之后2天每亩施10(Tl50kg发酵有机肥进行肥水,使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25 40cm之间时放苗,放苗7后追肥一次,放苗5天后开始投喂,定时投饵;根据对虾生长情况、水质、天气等情况,适时增氧;15日后,在网箱内放养较大规格的金钱鱼,在养殖中后期定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控制词料投喂。
六口池塘中三口为单养长毛对虾,不设置网箱,为对照池,放养密度为50000尾/ 亩,5天后开始投喂对虾饲料,·具体投喂量视饲料台上的剩余量而定,每天早晚投喂两次对虾颗粒饲料。另外三口池塘分别在24个网箱内放养金钱鱼,放养密度为50尾/m2,鱼类大小均为5(T60g,网箱外放养长毛对虾密度为20000尾/亩,按金钱鱼饱食量每天早晚投喂两次浮性鱼饲料,对虾每天傍晚投饵一次;实验池网箱为5个面的半封闭式网箱,网箱内各放置2X2m规格的饵料框2个用于金钱鱼的投喂。各池塘内放置4台水车式增氧机充气增氧,同时坚持对养殖水体pH、温度、盐度、溶氧等日常指标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实验期间实验池和对照池均养殖了两造对虾,其中实验池采用地笼收获对虾,轮捕轮放。实验持续了 206天,对照池对虾平均亩产710斤,成活率56. 8% ;实验池对虾平均亩产322斤,成活率64. 5%,金钱鱼平均收获4080斤,成活率85%。
从收获情况看,对照池共收获长毛对虾10650kg,共获产值255600元,扣去成本 136287元,利润为119313元;实验池共收获长毛对虾4830kg,金鼓鱼6120kg,共获产值 605520元,扣去成本297234元,利润为308286元。试验表明虾池网箱伴养鱼类养殖模式, 既提高了池塘水体空间利用率,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饲料的浪费,节省了养殖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实施例3、4以大规模鱼类养殖为主,适用于中等价位鱼类——卵形鯧鰺、金钱鱼、 鲻鱼、罗非鱼等,对虾放养密度低,不投或少投虾料,网笼收虾,轮捕轮放。
从上述实验结果看出,对虾与投食性鱼类网箱池塘生态伴养,既充分利用不同品种间的生态互补性,又避免了二者对饵料和空间的竞争,极大提高了饲料利用率,稳定池塘水质,降低养殖风险,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益。
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箱设置位置固定,数量和大小可变,网箱中放养的鱼类品种多样,不同的网箱可分别放养不同的品种。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所述的凡纳滨对虾换成斑节对虫下(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中国明对虫下(Penaeus chinensis)、日本对虫下(Penaeus japonicus)、长毛对虫下(Penaeuspenicillatus)或墨吉对虫下(Penaeus merguiensis) 等对奸,将所述的卵形鲳鰺换成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S卢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石斑鱼(Epinephelus drummondhayi)、笑壳鱼(Oxyeleotris marmorata)或黄鱼(Anodontostoma chacunda)等鱼类,将所述的杂食性鱼类罗非鱼换成鲻鱼(Mugil cephaluso)、梭鱼(Lizahaematocheila)、银鲫(Carossius auratus gibelio)或黄鳍鲷 (Acanthopagrus Iatus)等鱼类,都有相似的结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阐述本发明,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以上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和各参数所取范围,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对虾养殖池塘中设置若干网箱,在网箱中投放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网箱外投放对虾,并降低对虾的投放密度,用网箱将鱼类和对虾分隔养殖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其特征是 在对虾养殖池塘的中央水域和对虾养殖池塘的边缘水域分别设置网箱,在对虾养殖池塘中央水域的网箱中投放杂食性鱼类或滤食性鱼类,在对虾养殖池塘边缘水域网箱中投放肉食性鱼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对虾的投放密度为10000 60000尾/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其特征是 养殖过程中对对虾养殖池塘中央水域网箱中的杂食性鱼类或滤食性鱼类进行不投饵养殖, 对对虾养殖池塘边缘水域网箱中的肉食性鱼类进行投饵养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其特征是 在对虾养殖池塘所有水域中均匀设置若干网箱,在网箱中投放肉食性鱼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对虾的投放密度为1000(Γ30000尾/亩。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杂食性鱼类为罗非鱼、鲻鱼、金钱鱼、梭鱼、银鲫、黄鳍鲷和遮目鱼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滤食性鱼类为罗非鱼、鲻鱼、梭鱼、银鲫、黄鳍鲷和遮目鱼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肉食性鱼类为鲈鱼、石斑鱼、笋壳鱼、黄鱼和卵形鲳鰺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其特征是 在池塘进水前,对池塘进行清塘和晒塘处理,进水时用6(Γ80目晒网过滤以防止野生杂鱼进入,进水后对水体进行消毒及肥水处理,在养殖过程中不时增氧并在养殖的中后期添加微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其特征是 对虾收获时采用地笼方式收虾,轮捕轮放。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在对虾养殖池塘中设置若干网箱,在网箱中投放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网箱外投放对虾,并降低对虾的投放密度,用网箱将鱼类和对虾分隔养殖即可。该方法将鱼虾分隔养殖,既可以避免鱼类捕食对虾,又可以使饵料得以充分利用,并且容易捕捞。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986563SQ2012103395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朱长波, 粟丽, 郭永坚, 文国樑, 张汉华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