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观赏鱼缸的过滤装置均靠设置在装置内的过滤材料对含有颗粒污物的水进行过滤净化,但随着长时间的过滤,过滤材料上会沉积很多污物,影响水流流通、增加过滤压力、过滤效果变差,需清洗过滤材料,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频繁拆洗、轻松排污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位于一侧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另一侧的上层水过滤区,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上层水过滤区之间通过位于隔板顶部的过水口相连通,所述的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底层水进水管、与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上层水进水管,所述的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排污管、与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放水管,其中: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内设置有水污分离结构,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呈具有上封盖、外形小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直径并且与所述的箱体底部之间留有空间的倒置桶状,所述的底层水进水管在所述的箱体内穿过所述的分离结构的上封盖后安装有扰流器,所述的扰流器的下端密封、侧壁上开设有复数个用于产生缓流的开孔或者条缝;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内依次设置有多层过滤材料,所述的多层过滤材料下方设置有出水管 ,在水泵作用下通过出水管将过滤后的水体循环输入观赏鱼缸内。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的上封盖的外形呈球面,污物不易残留且易于清洗。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位于所述的开孔或者条缝的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从而在扰流器侧壁形成均匀的水流。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开孔或者条缝朝向相同方向偏斜,所述的扰流器的截面轮廓呈圆形,所述的扰流器侧壁的条缝沿圆形轮廓的切线方向延伸,从而减少颗粒污物与底层水过滤区外侧壁的碰撞,避免颗粒污物在碰撞过程中击碎为更小尺寸的颗粒(随水体进入下一级过滤系统中)而分解有机物污染水质、不利分离,且达到最佳旋转效
果O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扰流器的条缝与侧壁的交接处通过圆角连接,可以顺利的让颗粒污物通过。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的内侧壁安装有用于强制水流旋转的多个螺旋片,所述的开孔或者条缝、螺旋片朝相同方向偏斜。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内侧壁安装有滤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水污分离结构上方安装有毛刷。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上层水过滤区各自底部周围朝向中心倾斜,从而使得污物易于堆积并排出。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水污分离结构下方安装有具有多个通孔的污物隔离板,便于污物的沉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能轻松将水中大部分的污物分离排出,大大减小了污物对水质的污染及对过滤材料的累积,提高了水质质量及稳定性,减轻了清洗过滤装置的工作量。
附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的水污分离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与附图4为本发明的水污分离结构的上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发明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发明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侧剖示意
附图7为本发明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主剖示意图;其中:1、箱体;21、底层水进水管;211、底层水进水管阀;22、上层水进水管;221、上层水进水管阀;3、放水管;31、放水管阀;4、排污管;41、排污阀;5、水污分离结构;51、扰流器;52、条缝;53、毛刷;54、污物隔离板;55、螺旋片;6、水泵;7、出水管;8、过滤材料;9、隔板;10、过水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其箱体I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位于左侧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右侧的上层水过滤区,底层水过滤区、上层水过滤区之间通过位于隔板顶部的过水口 10相连通,箱体I的顶部设置有与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底层水进水管21、与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上层水进水管22,底层水进水管21通过底层水进水管阀211控制,上层水进水管22通过上层水进水管阀221控制,箱体I的底部设置有与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排污管4、与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放水管3,排污管4通过排污阀41控制,放水管3通过放水管阀31控制。底层水过滤区、上层水过滤区各自底部周围朝向中心倾斜。底层水过滤区内设置有水污分离结构5,底层水过滤区位于水污分离结构5上方安装有毛刷53。上层水过滤区内依次设置有多层过滤材料8,每层过滤材料8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隔板9,多层过滤材料8下方设置有出水管7,在水泵6作用下通过出水管7将过滤后的水体循环输入观赏鱼缸内。参见附图2至附图5所示,附图2为本发明的水污分离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与附图4为本发明的水污分离结构的上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发明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水污分离结构5呈具有上封盖、外形小于底层水过滤区直径并且与箱体I底部之间留有空间的倒置桶状,水污分离结构5的上封盖的外形呈球面,底层水进水管21在箱体I内穿过分离结构5的上封盖后安装有扰流器51,扰流器51的下端密封、侧壁上开设有复数个用于产生缓流的条缝52,条缝52朝向相同方向偏斜。参见附图6与附图7所示,附图6为本发明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侧剖示意图,附图7为本发明的水污分离结构的扰流器的主剖示意图。位于扰流器51侧壁的条缝52的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扰流器51的截面轮廓呈圆形,扰流器侧壁的条缝52沿圆形轮廓的切线方向延伸,扰流器的条缝52与侧壁的交接处通过圆角连接。由于采用了 以上方案,本发明的核心水污分离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水流流速慢、冲击力小颗粒才有可能沉降。使水流分流和水流旋转是重力沉降中的两个最有效技术。本水污分离技术充分利用了水流分流技术与水流旋转技术在颗粒物重力沉降中的有益作用,进行了有机结合,创造出平缓、旋转的水流,最大程度的达到了颗粒物的重力沉降分离的效果。2.本水污分离技术将第一级重力沉降分离(主分离)水流设计成向下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平缓水流对颗粒物的(向下)作用力与颗粒物的自身(向下)重力的叠加,从而加速了颗粒物的重力沉降。在此只要重力大于平缓水流作用力的、绝大部分颗粒都会下沉。3.本水污分离技术将接下来的水流设计成向上流动,在用过滤材料阻滤没有沉降下来的少量微小颗粒的第二级阻滤分离中,利用颗粒物的自身(向下)重力冲减了平缓水流对颗粒物的(向上)作用力,以更小的(向上)受力使微小颗粒物以悬浮形态向上缓慢移动,或沉降或吸附在过滤材料的下表面。例如一个微小颗粒碰到毛刷的刷毛就粘附在刷毛上,以后可能有二个、三个……微小颗粒粘附在一起,当粘附在一起的微小颗粒达到一定重量,又会向下沉降。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水污分离结构5的内侧壁安装有用于强制水流旋转的多个螺旋片55,开孔或者条缝52、螺旋片55朝相同方向偏斜,水污分离结构5内侧壁安装有滤材。以下简要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在正常工作时排污阀41、放水管阀31关闭,底层水进水管阀211、上层水进水管阀221打开,鱼缸内的底层水通过底层水进水管21进入水污分离结构5内的扰流器51,由于许多分流条缝52的分流,循环水失去冲力变得平缓,因分流条缝52向左(或右)偏斜导指平缓水流向左旋转,这样就将绝大部分底层水中的颗粒污物重力沉降在底层水过滤区的底中部,而没有沉积下来的细微颗粒随水流沿着底层水过滤区与水污分离结构5中间的空隙缓慢漂浮上行,经过过滤材料53(毛刷)时逐渐地或沉降或吸附在过滤材料53 (毛刷)上,底层循环水通过过滤材料53后经过过水口 10进入上层水过滤区进行生化过滤。在鱼缸内的底层水通过底层水进水管21进入水污分离结构5内的同时,基本不含颗粒污物的中上层水通过上层水进水管22直接进入上层水过滤区进行生化过滤。调节底层水进水管阀211及上层水进水管阀221的大小,可使进入水污分离结构5内的水流达到最佳水污分离效果的流量。两路循环水通过上层水过滤区进行生化过滤后由水泵6通过出水管7送入鱼缸内。通过经常打开排污阀41就能把沉积在底层水过滤区底中部的污物排出。定时在排污时关闭底层水进水管阀211,就能将吸附在过滤材料53上的细微污物由上层水进水管22进入的水流反冲排出底层水过滤区。根据以上描述不难看出,采用本技术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具有以下优
占-
^ \\\.
1.在第一时间将来自观赏鱼的粪便等颗粒物分离后排除,让基本上不含颗粒污物的水再进行生化过滤,这样原来要承担100%过滤任务的过滤系统现在只需承担20%至30%的过滤任务,水质过滤就轻轻松松,水清、缸洁、鱼好。2.由于颗粒物进行了分离排除,进入过滤系统的水已基本无颗粒物需要阻滤,因此过滤系统无需设置过滤棉来滤除鱼便等颗粒物,也因此无颗粒物的累积而经常阻塞过滤系统,也无需经常清选过滤系统。3.由于颗粒物分离集中在排污口附近,因此只要轻松的打开排污阀及反冲阀将颗粒污物随很少的水排出。更进一步的,当鱼缸设置有排水管和进水管时,就可以利用定时控制的电动排污阀和自动加水装置进行全自动的排污换水工作,这样,鱼缸就无需人工换水、清洗过滤系统,整正做到了轻轻松松养鱼、自在休闲赏鱼的目的。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增加水污分离结构、扰流器数量及摆设位 置,水泵在箱体内内置或外置等。
权利要求
1.一种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包括箱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I)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位于一侧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另一侧的上层水过滤区,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上层水过滤区之间通过位于隔板顶部的过水口(10)相连通,所述的箱体(I)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底层水进水管(21)、与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上层水进水管(22),所述的箱体(I)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排污管(4)、与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相对应的放水管(3),其中: 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内设置有水污分离结构(5),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5)呈具有上封盖、外形小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直径并且与所述的箱体(I)底部之间留有空间的倒置桶状,所述的底层水进水管(21)在所述的箱体(I)内穿过所述的分离结构(5)的上封盖后安装有扰流器(51),所述的扰流器(51)的下端密封、侧壁上开设有复数个用于产生缓流的开孔或者条缝(52); 所述的上层水过滤区内依次设置有多层过滤材料(8),所述的多层过滤材料(8)下方设置有出水管(7),在水泵(6)作用下通过出水管(7)将过滤后的水体循环输入观赏鱼缸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5)的上封盖的外形呈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扰流器(51)侧壁的开孔或者条缝(52)的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孔或者条缝(52)朝向相同方向偏斜,所述的扰流器(51)的截面轮廓呈圆形,所述的扰流器侧壁的条缝(52)沿圆形轮廓的切线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流器的条缝(52)与侧壁的交接处通过圆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5)的内侧壁安装有用于强制水流旋转的多个螺旋片(55),所述的开孔或者条缝(52)、螺旋片(55)朝相同方向偏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污分离结构(5)内侧壁安装有滤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水污分离结构(5)上方安装有毛刷(5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上层水过滤区各自底部周围朝向中心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水过滤区位于水污分离结构(5)下方安装有具有多个通孔的污物隔离板(5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观赏鱼缸水污分离过滤系统,箱体内部分割为相连通的底层水过滤区与上层水过滤区,底层水过滤区内设有水污分离结构、底层水进水管、排污管,水污分离结构呈具有上封盖、外形略小于底层水过滤区直径且与箱体底部之间留有空隙的倒置桶状,底层水进水管在箱体内穿过分离结构的上封盖后安装有扰流器,扰流器的下端密封、侧壁上开设有复数个开孔或者条缝;上层水过滤区内设有多层过滤材料、上层水进水管、放水管,多层过滤材料下方设置有出水管,在水泵作用下将过滤后的水体循环输入观赏鱼缸内,大大减轻了水质的过滤压力,减轻了清洗过滤装置的工作量,使养鱼变得轻松而快乐。
文档编号A01K63/04GK103202262SQ20121057414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常君斌 申请人:张家港市君之旺水族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