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避雨大棚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葡萄避雨大棚支架,包括若干支架主体,各支架主体并排安装在地面上,支架主体之间通过钢丝连接和固定,所述支架主体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柱和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杆,两侧支柱的上面设有弧形架和横架,横架与所述中间支杆的上端连接和固定,中间支杆靠近横架的位置分别设有钢丝架,钢丝与钢丝架连接和固定;位于大棚支架中间位置支架主体的横架与钢丝之间通过U形卡连接和固定;支架主体的弧形架与横架之间设有加强连接杆。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结构新颖,连接牢固可靠,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特点,能够提供较大的葡萄生长空间,同时具有葡萄避雨的功能。访葡萄避雨大棚支架较为适合南方雨水较多地区的葡萄园。
【专利说明】葡萄避雨大棚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葡萄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葡萄避雨的大棚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葡萄园一般设有用于固定和引导葡萄藤生长的水泥柱或木柱,通常没有专门用于葡萄避雨的大棚支架。现有用于蔬菜或其它植物生长的大棚支架往往没有针对葡萄生长特点的结构。因此,现有的葡萄园需要一种专门适用于葡萄生长特点,并能提供葡萄避雨功能的大棚支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连接牢固,并且适合葡萄生长特点,具有葡萄避雨功能的大棚支架。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葡萄避雨大棚支架,包括若干支架主体,各支架主体并排安装在地面上,支架主体之间通过钢丝连接和固定,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主体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柱和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杆,两侧支柱的上面设有弧形架和横架,横架与所述中间支杆的上端连接和固定,中间支杆靠近横架的位置分别设有钢丝架,所述钢丝与钢丝架连接和固定。
[000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位于大棚支架两端的支架主体上设有钢丝架,两端的钢丝架之间连接有钢丝,所述位于大棚支架中间位置支架主体的横架与钢丝之间通过U形卡连接和固定。
[000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主体的弧形架与横架之间设有加强连接杆。
[000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支架主体加强连接杆两端的连接点之间分别连接有钢丝。
[000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丝架由角钢制成,角钢的两端分别开有钢丝安装孔。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结构新颖,连接牢固可靠,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特点,能够提供较大的葡萄生长空间,同时具有葡萄避雨的功能。访葡萄避雨大棚支架较为适合南方雨水较多地区的葡萄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支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发明大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支柱,2、支杆,3、钢丝架,4、横架,5、连接杆,6、弧形架,7、钢丝I,8、钢丝II,9、U 形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葡萄避雨大棚支架,包括若干支架主体,各支架主体并排安装在地面上,支架主体之间通过钢丝连接和固定,所述支架主体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柱I和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杆2,两侧支柱I的上面设有弧形架6和横架4,横架4与所述中间支杆2的上端连接和固定,中间支杆2靠近横架的位置分别设有钢丝架3,钢丝与钢丝架3连接和固定。
[0016]本实施例中,所述位于大棚支架两端的支架主体上设有钢丝架3,两端的钢丝架3之间连接有钢丝I 7,位于大棚支架中间位置支架主体的横架4与钢丝I 7之间通过U形卡9连接和固定。本实施例钢丝架3由角钢制成,角钢的两端分别开有钢丝安装孔。所述支架主体的弧形架6与横架4之间设有加强连接杆5,各支架主体加强连接杆5两端的连接点之间分别连接有钢丝II 8。
【权利要求】
1.一种葡萄避雨大棚支架,包括若干支架主体,各支架主体并排安装在地面上,支架主体之间通过钢丝连接和固定,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主体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柱和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杆,两侧支柱的上面设有弧形架和横架,横架与所述中间支杆的上端连接和固定,中间支杆靠近横架的位置分别设有钢丝架,所述钢丝与钢丝架连接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葡萄避雨大棚支架,其特征是:所述位于大棚支架两端的支架主体上设有钢丝架,两端的钢丝架之间连接有钢丝,所述位于大棚支架中间位置支架主体的横架与钢丝之间通过I形卡连接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葡萄避雨大棚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主体的弧形架与横架之间设有加强连接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葡萄避雨大棚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各支架主体加强连接杆两端的连接点之间分别连接有钢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葡萄避雨大棚支架,其特征是:所述钢丝架由角钢制成,角钢的两端分别开有钢丝安装孔。
【文档编号】A01G13/02GK104335858SQ201310348078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0日
【发明者】杨斌 申请人: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