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7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S1、外植体灭菌;S2、接种及繁殖,将灭菌后带芽茎段接种于培养基上生长,培养2~3周,诱导腋芽萌发;S3、继代增殖培养,将已萌发的腋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上,培养3~5周,诱导丛生芽产生;S4、生根培养,切割丛生芽上的不定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3周,诱导根产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建立了赤枫的组培繁殖体系,实现赤枫繁殖体系的突破;生产成本低廉,得到的组培苗遗传状一致,且繁殖系数高,繁殖周期短,是鸡爪槭赤枫快繁的有效途径,且避免了病毒积累;能够比较容易的获得鸡爪槭赤枫无菌苗,炼苗易成活。
【专利说明】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
【背景技术】
[0002]槭树科(Aceraceae)槭树属(Acer)通常泛称槭树,习惯又称“枫”或“枫树”。全世界槭树共有200多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以及非洲北部。我国有160余种,占全世界总数的75%以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各省区。槭树可用作建筑用材、造纸原料、药物提取、工业用油和蜜源植物。有些槭树树形丰富、姿态潇洒、叶形丰富、叶色多变,誉为世界著名的观叶植物。鸡爪槭(Acer palmatum)又名鸡爪枫,属槭树科、槭树属落叶小乔木或乔木。树姿优美秀丽,叶形美观,叶色多变,是著名的观赏树种。世界各国早已引种栽培,变种和变型很多。日本鸡爪槭目前培育出450余个赏叶品种。
[0003]我国槭树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异。槭树作为重要的观叶树种,栽培苗木供不应求。其繁殖目前主要采用扦插和播种繁殖方法。虽然,槭树科植物在大田里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容量,但目前进行组培繁育的品种较少。
[0004]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槭树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较少,仅有少数几个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叶腋增殖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如大槭树、美洲糖槭、尖尾槭、茶条槭、青榨槭、复叶槭。而对于扦插生根困难的鸡爪槭及其品种鲜有报道。
[0005]鸡爪槭赤枫(Acer palmatum ‘Sangokaku’)为纵多鸡爪槭栽培变异品种之一,其枝条赤红,幼叶淡黄色,秋季叶片鲜黄色或橙红色,颇具观赏价值。是现今市场上较为普遍及珍贵的观赏品种,但对于赤枫的组培繁殖方法还从未有过报道。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繁殖率高、繁殖速度快、操作简便的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
[0007]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51、外植体灭菌,采集无病害的鸡爪槭赤枫当年生枝条,去掉多余叶片,切成带芽茎段进行灭菌,灭菌采用酒精加升汞的组合灭菌方式,先用酒精灭菌30~60s,再用升汞灭菌3~5min,然后用无菌水清洗4~6遍;
52、接种及繁殖,将灭菌后带芽茎段接种于培养基上生长,所述的培养基为MS+IAA0.5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培养2~3周,诱导腋芽萌发;
53、继代增殖培养,将已萌发的腋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基为MS+6-BA2.0mg/L +IAA0.5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培养3~5周,诱导丛生芽产生;
54、生根培养,切割丛生芽 上的不定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培养2~3周,诱导根产生。
[0008]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为采集赤枫茎段外植体,在初代培养基上诱导腋芽发生,再在增殖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产生,切割丛生芽上不定芽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建立了赤枫的组培繁殖体系,实现赤枫繁殖体系的突破。
[0009]本发明生产成本低廉,得到的组培苗遗传状一致,且繁殖系数高,繁殖周期短,是鸡爪槭赤枫快繁的有效途径,且避免了病毒积累。
[0010]本发明培养基配方简单,培养流程简捷,操作简便,培养效率高,能够比较容易的获得鸡爪槭赤枫无菌苗,炼苗易成活,省时省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的接种及繁殖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继代增殖培养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生根培养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组培苗根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51、外植体灭菌,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采集无病害的采集无病害的鸡爪槭赤枫当年生枝条,去掉多余叶片,切成带芽茎段进行灭菌,灭菌采用酒精加升汞的组合灭菌方式,先用酒精灭菌30s,再用升汞灭菌5min,然后用无菌水清洗4~6遍;
52、接种及繁殖,将灭菌后带芽茎段接种于培养基上生长,所述的培养基为MS+IAA0.5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培养15天,诱导腋芽萌发,如图1所示;
53、继代增殖培养,将已萌发的腋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基为MS+6-BA
2.0mg/L +IAA0.5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诱导丛生芽产生,培养30天,诱导丛生芽产生,如图2所示;
54、生根培养,切割丛生芽上的不定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如图3所示,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培养15天,诱导根产生,如图4所示。
[0013]实施例2:
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外植体灭菌,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采集无病害的鸡爪槭赤枫当年生枝条,去掉多余叶片,切成带芽茎段进行灭菌,灭菌采用酒精加升汞的组合灭菌方式,先用酒精灭菌50s,再用升汞灭菌4min,然后用无菌水清洗4~6遍;
52、接种及繁殖,将灭菌后带芽茎段接种于培养基上生长,所述的培养基为MS+IAA0.5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培养3周,诱导腋芽萌发,如图1所示;
53、继代增殖培养,将已萌发的腋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基为MS+6-BA
2.0mg/L +IAA0.5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诱导丛生芽产生,培养5周,诱导丛生芽产生,如图2所示;
54、生根培养,切割丛生芽上的不定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如图3所示,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培养3周,诱导根产生,如图4所示。
[0014]实施例3:
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51、外植体灭菌,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采集无病害的鸡爪槭赤枫当年生枝条,去掉多余叶片,切成带芽茎段进行灭菌,灭菌采用酒精加升汞的组合灭菌方式,先用酒精灭菌60s,再用升萊灭菌3min,然后用无菌水清洗4~6遍;
52、接种及繁殖,将灭菌后带芽茎段接种于培养基上生长,所述的培养基为MS+IAA0.5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培养2周,诱导腋芽萌发,如图1所示;
53、继代增殖培养,将已萌发的腋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基为MS+6-BA
2.0mg/L +IAA0.5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诱导丛生芽产生,培养3周,诱导丛生芽产生,如图2所示;
54、生根培养,切割丛生芽上的不定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如图3所示,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培养2周,诱导根产生,如图4所示。
【权利要求】
1.鸡爪槭赤枫组培繁殖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51、外植体灭菌,采集无病害的鸡爪槭赤枫当年生枝条,去掉多余叶片,切成带芽茎段进行灭菌,灭菌采用酒精加升汞的组合灭菌方式,先用酒精灭菌30~60s,再用升汞灭菌3~5min,然后用无菌水清洗4~6遍; ,52、接种及繁殖,将灭菌后带芽茎段接种于培养基上生长,所述的培养基为MS+IAA0.5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培养2~3周,诱导腋芽萌发; ,53、继代增殖培养,将已萌发的腋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基为MS+6-BA,2.0mg/L +IAA0.5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养室内培养,培养3~5周,诱导丛生芽产生; , 54、生根培养,切割丛生芽上的不定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并将接种后的培养材料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4~26°C的培 养 室内培养,培养2~3周,诱导根产生。
【文档编号】A01H4/00GK103477983SQ201310402373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马建华, 王小辉, 朱晓菲, 吴佳川, 沈香兰 申请人:巴中市光雾山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