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1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包括网箱框架,特征是:所述网箱框架由矩形的上框体和矩形的下框体通过连接管连接而成,上框体和下框体分别由直管通过直角弯头连接而成,连接管通过三通管与上框体和下框体上的直管连接;在所述网箱框架上包裹网片,在网箱框架顶部的网片上设置缝隙,在缝隙处设置封口网线;在所述网箱框架的上部四个角上连接聚乙烯细绳,聚乙烯细绳的端部连接浮子。所述浮子为由PVC直管和PVC弯头连接形成的矩形浮子;所述聚乙烯细绳的端部分别固定在浮子的四个角上。本发明使用寿命长、保持较高的成活率、控制贝类的吊养深度,且不会引入额外的污染源(如重金属)的目的。
【专利说明】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ー种养殖网箱,尤其是一种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属于生物监测环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淡水渔业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国民营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我国淡水水产品总产量已达到2695万吨。然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和困扰我国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1)》指出,我国内陆渔业水域主要受到重金属(如铜)等污染物的污染。因此,加强对渔业水环境的污染监测,把握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和时空动态,对保护和修复渔业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也非常符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家首项“十二五”规划ー《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等的精神。
[0003]基于贝类作为指示生物是监测和评价水环境中污染物污染动态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其具有活动范围小、对污染物的高富集性和低代谢性等特点。然而,依赖于采集野生贝类的“被动监測”面临着样本的规格、年龄、生长速率、性成熟程度等生物因子难以保持一致,在某些水域难以采到足够的样本甚至根本没有贝类可采,以及样本的污染物暴露史不同等难题。针对上述局面, 申请人:研究室通过人工繁育技术开发出了生物因子、遗传质量和污染背景值等均可控的标准化环境监测指示贝类ー背角无齿蛘Unodonta wood!ana)(以下简称“标准化”背角无齿蛘),并通过向待测水域移殖“标准化”背角无齿蛘和定期回捕分析的“主动监測”手段有效的监测和评价了水环境中污染物(如重金属)的时、空动态特征。其中,养殖和移殖贝类的装置直接关 系到“主动监測”的成败(国外的贝类移殖监测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因此,研发可有效进行环境监测贝类的养殖和移殖吊养方法是本发明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为“标准化”背角无齿蛘等贝类的养殖和移殖吊养监测提供保障,达到使用寿命长、保持较高的成活率、控制贝类的吊养深度,且不会引入额外的污染源(如重金属)的目的。
[0005]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包括网箱框架,特征是:所述网箱框架由矩形的上框体和矩形的下框体通过连接管连接而成,上框体和下框体分别由直管通过直角弯头连接而成,连接管通过三通管与上框体和下框体上的直管连接;在所述网箱框架上包裹网片,在网箱框架顶部的网片上设置缝隙,在缝隙处设置封ロ网线;在所述网箱框架的上部四个角上连接聚乙烯细绳,聚乙烯细绳的端部连接浮子。
[0006]所述浮子为由PVC直管和PVC弯头连接形成的矩形浮子;所述聚乙烯细绳的端部分别固定在浮子的四个角上。[0007]在所述三通管上设置微孔,微孔与连接管、上框架和下框架的直管连通。
[0008]所述连接管、直管、直角弯头和三通管均采用PP-R管。
[0009]所述网箱框架的长度为50~60cm、宽度为40~50cm、高度为10~15cm。
[0010]所述网片的材质为聚乙烯。
[0011]所述网片的网孔大小为I~2cm。
[0012]所述缝隙的长度为10~20cm。
[0013]所述聚乙烯细绳的长度为40~60cm、直径为2mm。
[0014]所述浮子的长度为40~50cm、宽度为30~40cm。
[0015]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创新性地应用PP-R管材做网箱框架,并安装有可以调节网箱吊养深度的浮子系统,与传统的竹制(铁钉固定)网箱相比,具有使用寿命长、能够灵活控制贝类的吊养深度,且不会引入额外的重金属污染源等优点;从而保证贝类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更低的重金属污染背景值,且在移殖监测过程中保持始终监测水体的同一水层,从而达到准确评价和预测水环境中污染物对渔业水域的危害风险和发展趋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所述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包括网箱框架1、连接管1-1、直管1-2、直角弯头1-3、三通管1-4、微孔1-5、网片2、缝隙3、封ロ网线4、聚乙烯细绳5、浮子6、PVC直管6-1、PVC弯头6-2等。
[0019]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长度为50~60cm、宽度为40~50cm、高度为10~15cm的网箱框架1,网箱框架I由矩形的上框体和矩形的下框体通过连接管1-1连接而成,上框体和下框体分别由直管1-2通过直角弯头1-3连接而成,连接管1-1通过三通管1-4与上框体和下框体上的直管1-2连接;在所述网箱框架I上包裹聚乙烯材质的网片2,网片2的网孔大小为I~2cm,网片2的连接处采用聚乙烯网线縫合;在所述网箱框架I顶部的网片2上设置长度为10~20cm的缝隙3,在缝隙3处设置长度为25cm的封ロ网线4,通过封ロ网线4将缝隙3系紧防止其它大型生物进入网箱,以及防止贝类外逃;在所述网箱框架I的上部四个角上连接长度为40~60cm、直径为2mm的聚乙烯细绳5,聚乙烯细绳5的端部连接浮子6 ;
所述浮子6为由PVC直管6-1和PVC弯头6-2连接形成的长度为40~50cm、宽度为30~40cm的矩形浮子;所述聚乙烯细绳5的端部分别固定在浮子6的四个角上;
在所述三通管1-4上设置直径为2mm的微孔1_5,微孔1_5与连接管1_1、上框架和下框架的直管1-2连通,可以防止网箱框架I漂浮;
所述连接管1-1、直管1-2、直角弯头1-3和三通管1-4均采用PP-R管。
[0020]在使用吋,将“标准化”背角无齿蛘等贝类从网箱框架I顶部的缝隙3放入网箱框架I内部,并用封ロ网线4将缝隙3封住,然后调节网箱框架I和浮子6之间聚乙烯细绳5的长度,以控制贝类的吊养深度,最后将养殖装置放入养殖/移殖水域,进行贝类养殖或移殖监测;通过解开封ロ网线4,可从网箱框架I顶部的缝隙3处采集贝类,以检查贝类的生长情况及定期回收样本。
[0021]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采用PP-R管材为框架并包裹聚乙烯网片,并且具有能够调节网箱悬挂深度的浮子。在淡水环境监测指示生物一背角无齿畔(A/joc/o/j亡a woodiana)的养埴和移埴监测水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的过程中,能够长期使用、保证较高的成活率、控制贝类的吊养深度,而且不会引入额外的重金属污染源。
[0022]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技术的使用寿命较短、无法调节贝类的吊养深度、容易引入额外的污染源(如重金属)等不足,能够长期使用、保证贝类较高的成活率、控制贝类的吊养深度,且不会引入额外的重金属污染源;能够有效地养殖“标准化”背角无齿蛘等贝类或移殖贝类进行水环境污染的“主动监测”研究,为渔业生态环境开展规范化的“淡水贝类移殖观察”监测体系提供支撑。
[0023]实施例一:利用本发明所述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有效养殖“标准化”背角无齿蛘:于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利用本发明的养殖网箱:网箱的长、宽和高别为60 X 50 X 15cm,网孔直径为1cm,浮子的长和宽为50X40cm,网箱距浮子的距离为40cm,进行“标准化”背角无齿蛘幼蛘的养殖。将3000只幼蛘均匀置于20个养殖装置,均匀分布于29X11.5X1.5 m的养殖池塘中,直至发育到性成熟的成蛘。在此期间,蛘的成活率为88.7%,幼蛘软组织中重金属的含量很低,其中Cr、N1、As和Cd均未检出,Cu、Zn和Tl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144和1.6 y g ? g—1干重。
[0024]实施例二:利用本发明所述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有效移殖“标准化”背角无齿蛘至武汉东湖监测水环境重金属污染:
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 利用本发明的养殖装置:网箱的长、宽和高为55X45X 12cm,网孔直径为2cm,浮子的长和宽为45X 35cm,网箱距浮子的距离为50cm,将100只2龄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蛘均匀置于2个养殖装置中,移殖至武汉东湖水体作为“主动监測”的实验组,并将同批次的50只“标准化”背角无齿蛘置于I个养殖装置中,继续养殖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未受污染的养殖池塘中作为对照组,每3个月回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蛘样各10只。在此期间,移殖东湖的蛘的成活率为87.0%,养殖于南泉基地的蛘的成活率为88.0% ;东湖移殖蛘样中重金属Cr、N1、Cu、Zn、As、Cd、Tl和 Pb 的含量分别为 0-2.1,0-4.0,0-4.6,321-485,0.02-9.0,0-4.0,0-8.0 和 0-3.2u g *g_1干重,南泉基地对照蛘样中重金属Cr、N1、Cu、Zn、As、Cd、Tl和Pb的含量分别为0.02-2.2、0-4.7,0-6.5,236-519,1.5-9.5,0-4.6,0-8.0 和 1.5-3.8 u g ? g—1 干重,检验表明东湖和南泉水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差异不显著,均未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0025]实施例三:用本发明所述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有效移殖“标准化”背角无齿蛘至太湖监测水环境重金属污染:
于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利用本发明的养殖装置:网箱的长、宽和高为50X40X IOcm,网孔直径为1.5cm,浮子的长和宽为40X30cm,网箱距浮子的距离为60cm,将120只I龄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蛘均匀置于2个养殖装置中,移殖至太湖锡东水厂水域作为“主动监測”的实验组,并将同批次的60只“标准化”背角无齿蛘置于I个养殖装置中,继续养殖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未受污染的养殖池塘中作为对照组,6个月后回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蛘样各10只。在此期间,移殖太湖的蛘的成活率为98.3%,养殖于南泉基地的蛘的成活率为96.6% ;太湖移殖蛘样中重金属Cr、Cd、Tl和Pb均未检出,N1、Cu、Zn 和 As 的含量分别为 4.9±0.06,0.02±0.03、19±1.2 和 1.6±0y g ? g_1干重,南泉基地对照蛘样中重金属N1、Cu、Cd、Tl和Pb均未检出,Cr、Zn和As的含量分别为0.02±0.03、5.9±0.2和1.8±0 y g *g 1干重,检验表明移埴太湖蛘样中重金属Al和As的含量显著高于南泉对照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包括网箱框架(1),其特征是:所述网箱框架(1)由矩形的上框体和矩形的下框体通过连接管(1-1)连接而成,上框体和下框体分别由直管(1-2)通过直角弯头(1-3)连接而成,连接管(1-1)通过三通管(1-4)与上框体和下框体上的直管(1-2)连接;在所述网箱框架(1)上包裹网片(2),在网箱框架(1)顶部的网片(2)上设置缝隙(3),在缝隙(3)处设置封ロ网线(4);在所述网箱框架(1)的上部四个角上连接聚乙烯细绳(5),聚乙烯细绳(5)的端部连接浮子(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其特征是:所述浮子(6)为由PVC直管(6-1)和PVC弯头(6-2)连接形成的矩形浮子;所述聚乙烯细绳(5)的端部分别固定在浮子(6)的四个角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其特征是:在所述三通管(1-4)上设置微孔(1-5),微孔(1-5)与连接管(1-1)、上框架和下框架的直管(1-2)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トI )、直管(1-2)、直角弯头(1-3)和三通管(1-4)均采用PP-R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其特征是:所述网箱框架(I)的长度为50~60cm、宽度为40~50cm、高度为10~15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其特征是:所述网片(2)的材质为聚乙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其特征是:所述网片(2)的网孔大小为I~2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其特征是:所述缝隙(3)的长度为10~20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其特征是:所述聚乙烯细绳(5)的长度为40~60cm、直径为2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境监测贝类吊养的养殖网箱,其特征是:所述浮子(6)的长度为40~50cm、宽度为30~40cm。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563811SQ20131060313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陈修报, 杨健, 刘洪波, 何贯明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