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城市道路的生态节水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6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城市道路的生态节水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降噪及绿化美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道路的生态节水声屏障。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使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由道路交通引发的城市环境问题,诸如交通噪声、汽车尾气污染等。如何协调好道路交通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国各大城市面临的重大难题。近年来,有许多类型的声屏障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的环境保护,虽然降噪效果较好,但是由于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会降低该段道路的景观效果,进而影响该区域城市整体形象。而目前尚无一种既能起到较好的降噪效果,又能提升道路的整体形象,同时便于规模化生产、施工安装简易、后期养护经济的城市道路生态声屏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城市道路的生态节水声屏障。该生态节水声屏障由H型钢立柱(I )、基础桩(2)、地梁(3)、生态节水降噪单元、节水系统(5)组成;所述的基础桩(2)每隔2-3m设置一个,地梁(3)固定在基础桩(2)上,并对基础桩(2)之间起接连作用;所述的H型钢立柱(I)下端通过Q235钢法兰盘固定在基础桩(2)相应位置处的地梁(3)上;所述的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固定在H型钢立柱(I)两侧;所述的节水系统(5)用通栓连接在H型钢立柱(I)的上端。所述的基础桩(2)为直径0.5-2m的钢筋混凝土圆柱体桩。
所述的地梁(3)为钢筋混凝土,每隔20-40m设一处伸缩缝,伸缩缝宽为40_80mm,在基础桩(2 )相应位置处的地梁(3 )上安装预埋联接件,联接件一端捆扎于地梁(3 )和基础桩(2)中的钢筋上,一端焊接在H型钢立柱(I)下端的Q235钢法兰盘上。所述的H型钢立柱(I)高度2-5m,表面镀锌层厚度彡80 μ m。所述的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高度为20_50cm,在H型钢立柱(I)两侧自下向上顺序排列2-10个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所述的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的具体构造为:两层隔声板相对固定在H型钢立柱(I)两侧,隔声板将H型钢立柱(I)之间连接起来,起到封闭阻隔的作用,两层隔声板之间填充泡沫塑料,隔声板外两侧斜插种植槽,该种植槽为中空结构,每个种植槽设置渗流口,渗流口上覆盖渗滤网,同时在种植槽末端设置滴水孔,可使上层种植槽过量的水滴入下一层种植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隔声板与两侧种植槽之间设置防渗条,该防渗条采用铝质板制成。所述的节水系统(5)由顶部集水槽(5-1)、集水槽固定钢管(5-2)、滴灌导水管(5-3)及滴灌喷头(5-4)四部分组成;其中顶部集水槽(5-1)为倒置梯形,采用通栓进行固定,并在通栓之间焊接加劲钢板;集水槽固定钢管(5-2)位于顶部集水槽(5-1)两侧,与H型钢立柱(I)平行,集水槽固定钢管(5-2)上端用通栓与顶部集水槽(5-1)连接,下端埋设于地梁(3)中;顶部集水槽(5-1)两侧设置滴灌导水管(5-3),该导水管在每个生态节水降噪单元上方设置滴灌喷头(5-4),用于该单元内种植植被的日常养护。与现有生态声屏障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生态节水声屏障不仅能降低噪音,还有绿化道路的功能,既能起到较好的降噪效果,又能提升道路的整体形象,并且由于本生态节水声屏障设有节水系统,可将雨水收集,充分利用于植物的灌溉,完全顺应了当今要求环保的趋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生态节水声屏障具有便于规模化生产、施工安装简易、后期养护经济等特点。因此,适用于城市道路的环境保护。

:图1生态节水声屏障一般构造图,1-H型钢立柱,2-基础桩,3-地梁,4-生态节水降噪单元,5-节水系统(5-1顶部集水槽、5-2集水槽固定钢管、5-3滴灌导水管、5-4滴灌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所示,一种适用于城市道路的生态节水声屏障,该生态节水声屏障由H型钢立柱1、基础桩2、地梁3、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节水系统5组成;所述的基础桩2每隔
2.3m设置一个,地梁3固定在基础桩2上,并对基础桩2之间起接连作用;所述的H型钢立柱I下端通过Q235钢法兰盘固定在基础桩2相应位置处的地梁3上;所述的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固定在H型钢立柱I两侧;所述的节水系统5用通栓连接在H型钢立柱I的上端。所述的基础桩2为直径Im的钢筋混凝土圆柱体桩,混凝土标号为C30。所述的地梁3为钢筋混凝土,规格为600 X 1000mm,每隔35m设一处伸缩缝,伸缩缝宽为60mm,声屏障全线端头IOm范围内不得设伸缩缝。在基础桩2相应位置处的地梁3上安装预埋联接件,预埋联接件采用4根长112cm的M28螺栓,螺栓一端捆扎于地梁3和基础桩2中的钢筋上,一端焊接在H型钢立柱I下端的400 X 300 X 18mm的Q235钢法兰盘上。所述的H型钢立柱I高度4m,采用HW150X150的Q235H型钢等强度焊接而成,焊缝高度> 6mm,同时将H型钢立柱I酸洗、脱脂后热浸镀锌,镀锌层厚度> 80 μ m0所述的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高度为50cm,在H型钢立柱I两侧自下向上顺序排列4个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 ;所述的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的具体构造为:两层5_厚不锈钢隔声板相对固定在H型钢立柱I两侧,隔声板将H型钢立柱I之间连接起来,起到封闭阻隔的作用,两层隔声板之间填充泡沫塑料,隔声板外两侧斜插种植槽,该种植槽为中空结构,采用3mm厚铝质板制成,每个种植槽设置3处渗流口,规格为50 X 20mm,渗流口上覆盖渗滤网,同时在种植槽末端设置滴水孔,可使上层种植槽过量的水滴入下一层种植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隔声板与两侧种植槽之间设置防渗条,该防渗条采用Imm厚的铝质板制成。所述的节水系统5由顶部集水槽5-1、集水槽固定钢管5-2、滴灌导水管5_3及滴灌喷头5-4四部分组成;其中顶部集水槽5-1为倒置梯形,规格为1050 X 450 X 300mm,采用通栓进行固定,并在通栓之间焊接加劲钢板;集水槽固定钢管5-2采用直径4cm的热镀锌钢管,位于顶部集水槽5-1两侧,与H型钢立柱I平行,集水槽固定钢管5-2上端用通栓加劲钢板与顶部集水槽5-1连接,下端埋设于地梁3中;顶部集水槽5-1两侧设置管径2cm的滴灌导水管5-3,该导水管在每个生态节水降噪单元上方设置管径8_的滴灌喷头5-4,用于该单元内种植植被的日常养护。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城市道路的生态节水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节水声屏障由H型钢立柱(I)、基础桩(2)、地梁(3)、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节水系统(5)组成;所述的基础桩(2 )每隔2-3m设置一个,地梁(3 )固定在基础桩(2 )上,并对基础桩(2 )之间起接连作用;所述的H型钢立柱(I)下端通过Q235钢法兰盘固定在基础桩(2)相应位置处的地梁(3)上;所述的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固定在H型钢立柱(I)两侧;所述的节水系统(5)用通栓连接在H型钢立柱(I)的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水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桩(2)为直径0.5-2m的钢筋混凝土圆柱体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水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梁(3)为钢筋混凝土,每隔20-40m设一处伸缩缝,伸缩缝宽为40-80mm,在基础桩(2)相应位置处的地梁(3)上安装预埋联接件,联接件一端捆扎于地梁(3 )和基础桩(2 )中的钢筋上,一端焊接在H型钢立柱(I)下端的Q235钢法兰盘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水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型钢立柱(I)高度2-5m,表面镀锌层厚度> 80 μ 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水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高度为20-50cm,在H型钢立柱(I)两侧自下向上顺序排列2_10个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所述的生态节水降噪单元(4)的具体构造为:两层隔声板相对固定在H型钢立柱(I)两侧,隔声板将H型钢立柱(I)之间连接起来,起到封闭阻隔的作用,两层隔声板之间填充泡沫塑料,隔声板外两侧斜插种植槽,该种植槽为中空结构,每个种植槽设置渗流口,渗流口上覆盖渗滤网,同时在种植槽末端设置滴水孔,可使上层种植槽过量的水滴入下一层种植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隔声板与两侧种植槽之间设置防渗条,该防渗条采用铝质板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水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水系统(5)由顶部集水槽(5-1)、集水槽固定钢管(5-2)、滴灌导水管(5-3)及滴灌喷头(5-4)四部分组成;其中顶部集水槽(5-1)为倒置梯形,采用通栓进行固定,并在通栓之间焊接加劲钢板;集水槽固定钢管(5-2)位于顶部集水槽(5-1)两侧,与H型钢立柱(I)平行,集水槽固定钢管(5-2)上端用通栓与顶部集水槽(5-1)连接,下端埋设于地梁(3)中;顶部集水槽(5-1)两侧设置滴灌导水管(5-3),该导水管在每个生态节水降噪单元上方设置滴灌喷头(5-4),用于该单兀内种植植被的日常养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城市道路的生态节水声屏障。该声屏障由H型钢立柱、基础桩、地梁、生态节水降噪单元、节水系统组成;所述的基础桩每隔2-3m设置一个,地梁固定在基础桩上,并对基础桩之间起接连作用;所述的H型钢立柱下端通过Q235钢法兰盘固定在基础桩相应位置处的地梁上;所述的生态节水降噪单元固定在H型钢立柱两侧;所述的节水系统用通栓连接在H型钢立柱的上端。该生态节水声屏障适用于城市道路的环境保护,既能起到较好的降噪效果,又能提升道路的整体形象,同时具有便于规模化生产、施工安装简易、后期养护经济等特点。
文档编号A01G9/02GK203160148SQ20132002030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5日
发明者王意龙, 周鹏, 王建辉, 赵兵, 贾春峰, 卫高红, 马旭文, 贺胜义, 杨记芳, 曾厚波, 张凯, 王振, 高伟, 文元龙, 罗霄霞, 白彦赟, 穆江山, 李沛沛, 李文辉, 朱二刚, 贾凡, 刘凤, 丁一哲 申请人: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