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647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包括支撑架、肥团容器筒及肥团控制活塞;支撑架包水平布置的手柄、固设于手柄下侧的撑杆及固设于撑杆上的高度控制阀;肥团容器筒固设于撑杆的端部且底部还开设有切口;肥团控制活塞包括装配板、压力杆、肥团紧压片和种子孔控制阀;装配板套设于撑杆上,其可沿撑杆上下滑动并由高度控制阀调节控制上下滑动的距离;压力杆的一端连接装配板,另一端连接肥团紧压片;肥团紧压片与肥团容器筒的内壁匹配滑动连接;种子孔控制阀固设于肥团紧压片的底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快速、简便的制作肥团,肥团制作效率高、质量好且有效达到带土移栽目的,适于推广与应用。
【专利说明】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
营养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紫色马铃薯原原种是通过茎尖脱毒后,用脱毒苗生产的2-10g的微型种薯,由于母体营养小,生产直播时,破土能力弱,出苗很弱小,要长到较大植株需要很高的管理水平和较长的生长时间。如果遇到外界恶劣环境(如干旱、涝害、虫害等),很容易导致烂薯、出苗困难等问题,生产直播缺苗严重。据统计,紫色马铃薯原原种大田栽培的出苗率只有70%左右。为了获得田间理想的植株群体,往往加大种植密度,一般在8000-12000粒每亩(而普通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在3000-5000株左右),种子生产成本每亩在4000-6000元之间。同时由于大田出苗弱小,要长到壮株,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延长生长时间,这间接的压缩了原原种产量的形成时间,所以生产上产量一直不高(大部分在每亩500-1500kg),而高产的可达每亩2000-3000kg。因此原原种直播缺苗一方面导致减产,另一方面增加生产成本。
[0003]因此解决紫色马铃薯原原种出苗难、全苗难的问题,尽量缩短弱苗到成苗的时间,是降低种薯成本,提高产量的关键。而通过肥团育苗,精量播种,培育壮苗,然后带土移栽,不仅大大降低原原种的用种量(5000-6000粒),而且不产生焉苗现象,从而加速植株的生长,为获得高产创造条件。但是目前人们肥团育苗通常用两种不完善的方式。一种是用手工将配好的肥土搓成圆球,然后上面戳孔,作为放种子的地方。此法最大的缺点一是速度慢,效率低,二是肥团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且在地上不容易放稳(底部是圆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将肥土摊薄成一定厚度,压紧后用切刀按照一定规格切成方块,然后再每一方块上面戳孔放种子,此法虽然效率大大提高,肥团也较规则,但是肥团与肥团之间容易粘连,成苗后移栽时肥团容易弄散,达不到带土移栽的目的,导致苗子损伤,田间焉苗,影响了生育进程,将从而影响产量的提高。因此发明一款可以快速、简单、方便的肥团制作器具,对于农业生产中用于精量播种、培育壮苗、缓解茬口矛盾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生产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能够快速、简便的制作肥团,肥团制作效率高、质量好且有效达到带土移栽目的的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上述的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包括支撑架、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肥团容器筒以及装设于所述支撑架和肥团容器筒之间的肥团控制活塞;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布置的手柄、固设于所述手柄下侧的撑杆以及固设于所述撑杆上的高度控制阀;所述肥团容器筒固设于所述撑杆的端部且底部还开设有切口 ;所述肥团控制活塞包括装配板、压力杆、肥团紧压片和种子孔控制阀;所述装配板匹配套设于所述撑杆上,其可沿所述撑杆上下滑动并由所述高度控制阀调节控制上下滑动的距离;所述压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装配板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肥团紧压片的顶部;所述肥团紧压片与所述肥团容器筒的内径相匹配且与所述肥团容器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种子孔控制阀固设于所述肥团紧压片的底面。
[0007]所述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中:所述手柄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撑杆为对称固设于所述手柄下侧两端的至少一对;所述的一对撑杆均为一体的L形结构,其包括纵向杆体及连接于所述纵向杆体底端部的横向杆体;所述纵向杆体的顶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手柄的下侧圆周面;所述横向杆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肥团容器筒。
[0008]所述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中:所述高度控制阀装设于所述纵向杆体上,其可沿所述纵向杆体上下调节移动。
[0009]所述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中:所述肥团容器筒大致呈圆筒状结构,其顶端相对两侧圆周面与所述横向杆体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肥团容器筒的底端外圆周倒有圆角。
[0010]所述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中:所述装配板呈长方形板体结构,其两端各对称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装配板通过所述的一对限位孔匹配套设于所述纵向杆体上,其沿所述纵向杆体上下滑动并通过所述高度控制阀控制上下滑动的距离。
[0011]所述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中:所述压力杆为柱形杆体结构,其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装配板的底部中央,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肥团紧压片的顶部中央。
[0012]所述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中:所述肥团紧压片为圆形板体结构,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种子孔控制阀,圆周面与肥团容器筒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3]所述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中:所述种子孔控制阀大致成圆椎台结构,其较大椎头一端与所述肥团紧压片的底部中央连接固定。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尤其,将配方土壤(根据植物需要)进行规范化的肥团制作,然后进行精量播种,培育,通过支撑架上的高度控制阀来控制肥团的高度,从而实现制作的肥团一致好,便于摆放和管理;同时,通过肥团容器筒控制肥团的直径,通过肥团控制活塞上的压力片控制肥团的松紧度,实现了培育壮苗的目的,与传统的直播相比,其出苗齐、苗早、苗状,抗逆性强,壮苗率在95%以上,种子需要量节约50%-100%,且实现了带土移栽,杜绝了焉苗现象,可实现晚栽早收的效果。整个装置是一种能够精量播种、集中培育壮苗,不但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产量,且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茬口不衔接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轻便、效果好,能够有效的减少育苗成本,缓解茬口矛盾,增加产量,降低生产中的农业风险,适于推广与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肥团控制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包括支撑架1、肥团容器筒2和肥团控制活塞3。
[0020]支撑架I包括手柄11、撑杆12和高度控制阀13,该手柄11为水平布置的圆柱体结构,撑杆12为对称固设于手柄11下侧两端的一对;该一对撑杆12均大致呈L形,其包括纵向杆体121和横向杆体122,其中,该纵向杆体121的端部固定连接手柄11的下侧圆周面,该横向杆体122的端部固定连接肥团容器筒2。该高度控制阀装设于纵向杆体121上,其可沿纵向杆体121上下调节移动。
[0021]肥团容器筒2用于控制肥团的形状和直径,其大致呈圆筒状结构,即顶端相对两侧圆周面与支撑架I的撑杆12的横向杆体122端部固定连接;其中,该肥团容器筒2的底端外圆周倒有圆角,底部开设有切口 21,该切口 21用于控制肥团的宽度。
[0022]肥团控制活塞3装设于肥团容器筒I和支撑架3之间,用于控制肥团的高度以及种子安放孔的大小和深度,其包括装配板31、压力杆32、肥团紧压片33和种子孔控制阀34。该装配板31大致呈长方体板块状,两端各对称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311,该限位孔311与支撑架I的撑杆12的纵向杆体121相匹配;其中,该装配板31通过该一对限位孔311匹配套设于纵向杆体121上,可上下自由滑动并通过支撑架I上的高度控制阀13调节控制上下滑动的高度。该压力杆32为柱形杆体结构,其一端固定连接装配板31底部中央,另一端固定连接肥团紧压片33中部。该肥团紧压片33大致呈圆形板体结构,其顶部中央固定连接于压力杆32底端,底部与种子孔控制阀34固定连接。种子孔控制阀34大致成圆椎台结构,其较大椎头一端与该肥团紧压片33的底部中央连接固定。
[0023]其中,本实用新型除用于紫色马铃薯原原种外,还适合于其他类似种子的植物肥团育苗,比如玉米、棉花等。为了提高制作肥团的效率和速度,可以在适当增加支撑架宽度的同时,增加一个肥团容器筒,两个肥团容器筒一致并排,这样就可以一次制作两个标准的一样的肥团了,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4]本实用新型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的工作过程:
[0025]将紫色马铃薯原原种需要的氮、磷、钾营养及有机质均匀的和土壤混合后(保持湿润,捏紧成团,掉在地下散开),然后双手持手柄11,将肥团容器筒2用力下压土壤,在肥团紧压片33的作用下,形成肥团,压紧实后提起整个营养器装置,用脚轻轻蹬压力杆32,肥团轻轻落在地上,就制成了标准的圆柱体肥团,用于精量播种,集中培育壮苗,培育壮苗后带肥团移栽,成活率100%,且不会焉苗。
[0026]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肥团的时候,向下压的时候,用力要适中,用力太大将使肥团压的太紧而影响苗子长根,用力太小,没压紧,肥团容易松散。另外在肥团治好压出肥团的时候,用力也不能太猛,且营养器不能抬得太高,否则容易引起肥团散架。
[0027]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其是一种能够精量播种、集中培育壮苗,不但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产量,且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茬口不衔接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轻便,也可作为类似马铃薯原原种类的种子(玉米、棉花等)的壮苗培育,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权利要求】
1.一种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器装置包括支撑架、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肥团容器筒以及装设于所述支撑架和肥团容器筒之间的肥团控制活塞; 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布置的手柄、固设于所述手柄下侧的撑杆以及固设于所述撑杆上的高度控制阀; 所述肥团容器筒固设于所述撑杆的端部且底部还开设有切口; 所述肥团控制活塞包括装配板、压力杆、肥团紧压片和种子孔控制阀; 所述装配板匹配套设于所述撑杆上,其可沿所述撑杆上下滑动并由所述高度控制阀调节控制上下滑动的距离;所述压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装配板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肥团紧压片的顶部;所述肥团紧压片与所述肥团容器筒的内径相匹配且与所述肥团容器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种子孔控制阀固设于所述肥团紧压片的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撑杆为对称固设于所述手柄下侧两端的至少一对; 所述的一对撑杆均为一体的L形结构,其包括纵向杆体及连接于所述纵向杆体底端部的横向杆体;所述纵向杆体的顶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手柄的下侧圆周面;所述横向杆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肥团容器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控制阀装设于所述纵向杆体上,其可沿所述纵向杆体上下调节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肥团容器筒大致呈圆筒状结构,其顶端相对两侧圆周面与所述横向杆体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肥团容器筒的底端外圆周倒有圆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板呈长方形板体结构,其两端各对称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 所述装配板通过所述的一对限位孔匹配套设于所述纵向杆体上,其沿所述纵向杆体上下滑动并通过所述高度控制阀控制上下滑动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杆为柱形杆体结构,其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装配板的底部中央,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肥团紧压片的顶部中央。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肥团紧压片为圆形板体结构,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种子孔控制阀,圆周面与肥团容器筒的内壁滑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紫色马铃薯原原种肥团育苗的营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孔控制阀大致成圆椎台结构,其较大椎头一端与所述肥团紧压片的底部中央连接固定。
【文档编号】A01G9/10GK203537972SQ201320594299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郑顺林, 刘金亮, 张忠, 甘露萍, 陈华保, 李德林 申请人:四川省宝兴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