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挂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3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挂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挂扣,包括挂扣本体,所述本体一端为扭簧,所述扭簧两侧向外延伸出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空隙内设置有所述第二弯折部。这种挂扣的扭簧端连接有支线,在投绳时工人将第二折弯部抵靠在干线上,用力按压使得第二折弯部变形,将干线滑入并卡紧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这样就实现了支线和干线的固定连接。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挂扣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挂扣,具体是一种用于金枪鱼延绳钓上连接支线和干线的挂扣。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金枪鱼捕捞的方法一般是采用金枪鱼延绳钓,金枪鱼延绳钓包括干线和支线,支线上连接有很多钓钩,在放钓时,干线放入水中在船开动的过程中,每过一定的距离在干线上连接一个支线放入水中,传统的连接方式是在干线的绳子从投绳机出来后工作人员快速的将支线系在干线上,然后将支线扔到船外,由于速度比较快对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这种方法不仅在放钓时比较麻烦,而且在收钓的时候要把支线取下来也比较麻烦,严重影响钓鱼作业效率,而金枪鱼的鲜度对钓金枪鱼的收益影响较大,因此提高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挂扣,这种自动挂扣能够提高金枪鱼延绳钓在放钓时候的技术难度和提高收钓时候的效率,使得金枪鱼收获时候鲜度更高,提闻收益。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自动挂扣,包括挂扣本体,所述本体一端为扭簧,所述扭簧两侧向外延伸出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空隙内设置有所述第二弯折部。这种挂扣的扭簧端连接有支线,在投绳时工人将第二折弯部抵靠在干线上,用力按压使得第二折弯部变形,将干线滑入并卡紧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这样就实现了支线和干线的固定连接。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沿着从扭簧向第一折弯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折弯部为向所述本体内部的方向折弯140°至150°,然后再向所述本体外的方向折弯60°至70°,两次折弯形成的折弯角在同一平面内。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沿着所述扭簧向第二折弯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折弯部经过所述空隙后向所述本体内部的方向折弯60°至70°,然后再向所述本体外的方向折弯145°至155°,两次折弯形成的折弯角在同一平面内。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这种挂扣的扭簧端连接有支线,在投绳时工人将第二折弯部抵靠在干线上,用力按压使得第二折弯部变形,将干线滑入并卡紧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这样就实现了支线和干线的固定连接,能够提高支线和干线之间的连接和拆卸效率,使得金枪鱼收获时候鲜度更高,提高收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2,一种自动挂扣,包括挂扣本体I,所述本体I 一端为扭簧2,所述扭簧2两侧向外延伸出第一弯折部3和第二弯折部4,所述第一弯折部3之间设置有空隙5,所述空隙5内设置有所述第二弯折部4。本实施例中,沿着从扭簧2向第一折弯部3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折弯部3为向本体I内部的方向折弯140°至150°,然后再向本体I外的方向折弯60°至70°,两次折弯形成的折弯角在同一平面内。沿着所述扭簧2向第二折弯部4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折弯部4经过所述空隙后向本体I内部的方向折弯60°至70°,然后再向所述本体I外的方向折弯145°至155°,两次折弯形成的折弯角在同一平面内。
[0011]这种挂扣的扭簧端连接有支线,在投绳时工人将第二折弯部抵靠在干线上,用力按压使得第二折弯部变形,将干线滑入并卡紧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这样就实现了支线和干线的固定连接,能够提高支线和干线之间的连接和拆卸效率,使得金枪鱼收获时候鲜度更高,提高收益。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挂扣,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扣本体(I),所述本体(I) 一端为扭簧(2),所述扭簧(2)两侧向外延伸出第一弯折部(3)和第二弯折部(4),所述第一弯折部(3)之间设置有空隙(5),所述空隙(5)内设置有所述第二弯折部(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挂扣,其特征在于:沿着从扭簧(2)向第一折弯部(3)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折弯部(3)为向本体(I)内部的方向折弯140°至150°,然后再向所述本体(I)外的方向折弯60°至70°,两次折弯形成的折弯角在同一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挂扣,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扭簧(2)向第二折弯部(4)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折弯部(4)经过所述空隙(5)后向所述本体(I)内部的方向折弯60°至70°,然后再向所述本体(I)外的方向折弯145°至155°,两次折弯形成的折弯角在同一平面内。
【文档编号】A01K91/047GK203575414SQ201320605064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支交平, 韩熙俊, 余家涛, 赵生龙, 贺波, 陈华强, 吴雪平, 徐晓 申请人: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