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8749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包括太阳能板、自动喷粉装置、诱虫灯管、蓄电池和支架。太阳能板固定在支架顶端,支架顶端悬垂自动喷粉装置,诱虫灯管安装在自动喷粉装置的正下方中心。自动喷粉装置内安装喷粉气雾剂,喷粉气雾剂内容物是含微生物杀虫剂的微粒粉剂及抛射剂。本实用新型将灯光引诱和微生物防治协同应用,借助害虫的迁飞扩大了防治面积;而根据靶标害虫施放选择毒力的微生物杀虫剂,减少了对益虫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扩展了传统的害虫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使用成本低,专杀靶标害虫,在农林害虫防治和媒介生物控制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专利说明】—种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灯光杀虫技术就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集并杀灭害虫,从而防治农林害虫和卫生害虫的技术。不同种类的昆虫对不同波段光谱的敏感性不同,波长320~400nm人类看不见的长波紫外光对数百种害虫有较强的诱集力。通常把波长320~680nm,光谱范围覆盖长波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光源称为宽谱诱虫光源。灯光诱虫的有效范围就是以害虫可看见诱虫光源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形区域,灯光诱虫的有效范围还和诱虫光源的种类和功率相关。一般杀虫灯控制半径大约50m左右,有效防治面积大约20亩左右。
[0003]诱虫灯只能引诱、聚集靶标飞翔害虫,还需要配套杀虫装置才具有杀虫作用。一般与诱虫灯配套的杀虫方法有电击式、水溺式、吸入式、粘捕式等物理防治技术。灯光杀虫技术是农林害虫防治使用最普遍的物理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农药释放量,对环境影响小。
[0004]昆虫致病微生物也称杀虫微生物,是可引起宿主昆虫治病和死亡,或者其代谢产物能直接杀死昆虫的微生物,包括昆虫病原细菌、虫生真菌、昆虫病毒、昆虫病原线虫等,还包括能够产生杀虫抗生素的放线菌。昆虫病原微生物应用于植物保护、畜牧和卫生方面,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方法,即微生物防治,对应的生物农药称为微生物杀虫剂。
[0005]虫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us)生长在宿主昆虫表面,可自昆虫体表侵入体内,具有触杀效果。应用较多的真菌杀虫剂有白僵菌、绿僵菌、青霉、拟青霉、菜氏蛾霉、赤座霉等。真菌杀虫剂和其它微生物`杀虫剂相比,具有较宽的寄主范围,适用性较强,以触杀作用为主,通过侵染角质层来感染宿主昆虫。
[0006]从昆虫体内分离的病毒分为两类,一类可以在昆虫体内增殖并导致昆虫发病,称之为昆虫病原病毒,一类病毒是以昆虫作为媒介感染其他动物或植物,称之为虫媒病毒(arbovirus)。作为生物防治因子的是昆虫病原病毒,通常简称其为昆虫病毒(insectviruses),此类病毒具有专一性,宿主只限于昆虫,而不感染包括人在内的脊椎动物。昆虫病毒可在昆虫种群,特别是高密度的昆虫种群中引起昆虫的流行病。宿主昆虫通过取食环境中沾染的昆虫病毒或与患病的昆虫紧密接触而感染。宿主昆虫感染的昆虫病毒可以通过个体间水平传播,也可以经卵垂直传播。一旦宿主昆虫种群爆发动物流行病后,整个种群会消亡。有些昆虫病毒虽然不能引起宿主昆虫明显的疾病,但可以通过使昆虫种群处于一种压力状态而影响昆虫种群的健康,降低其危害性并使其密度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
[0007]虫生真菌、昆虫病毒作为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剂型可以是可湿性粉剂、粉剂、饵剂、油剂等,施用方式同化学杀虫剂。
[0008]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应用灯光诱杀农业害虫是一项重要的物理防治措施,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棉田或其它作物田中用灯光预测、防治多种害虫。诱虫灯也是监测昆虫迁飞、扩散、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重要工具,是害虫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0009]常用的诱虫光源有电灯、汽灯或油灯,个别山区也有直接燃火作为诱虫光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黑光灯等新型诱虫灯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太阳能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诱虫灯诱虫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如LED诱虫灯、太阳能诱虫灯等新型节能高效的诱虫灯,并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林业、养殖业等各个领域。
[0010]黑光灯是国内外首先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诱虫灯,是属于特种气体放电灯,黑光灯由高压电网灭虫器与黑光灯两部分组成,利用灯光把害虫诱入高压电网的有效电场内,当害虫触及电网时瞬时产生高压电弧,把害虫击毙。由于这种灯以放射紫外光和紫光为主,这是人类不敏感的光,所以把这种灯叫做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害虫较强的的趋光、波的特性,将光波设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灯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使害虫落袋,达到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而起到防治害虫作用。太阳能光诱灭虫器采用免维护独立的太阳能供电系统为其提供独立电源,避免了在田间地头乱拉交流电线带来的不便和危害,同时可方便地调节并控制光源的光谱和光强,根据不同害虫的趋光特性,智能控制器有针对性地给出不同波长和光强的光源有效地灭杀害虫,克服了传统的光诱灭虫器性能单一的缺陷,提高了灭虫的效率。新的双波灯诱虫光源具有短波黑光灯和长波白炽灯的特点,是能同时发出长短两列光波的诱虫灯,它克服了单一短光波黑光灯及长光波白炽灯的不足,当双波灯发光时,长光波首先将远处的昆虫诱到近灯区。由于昆虫复眼对紫外线耐受能力差产生眩目而扑灯。双波灯诱虫量高,杀伤天敌少,田间虫情反映率高。新型光源LED以其固有的特性,由于其光色纯的特点,可以针对不同的昆虫使用不同的光谱,使我们可以准确地锁定目标害虫,最大限度的杀灭害虫,保护益虫。同时,由于其有高亮度,远射程及低功耗的特点,可以在节能的前提下,诱捕更大范围的害虫。
[0011]虫生真菌独特的经皮侵入机制使其具有触杀效果,自从1879年俄国人MeMHHKOB首先大量繁殖绿僵菌防制奥地利金龟子(Anisop Iiaaustriaca)和甜菜象甲(Cleonus punativ entris)以来,以绿僵菌为主的虫生真菌就成为微生物防制害虫的重要手段之一。全世界已登记注册的真菌杀虫剂51个,其中绿僵菌17个,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油剂、干菌丝、微胶囊等。绿僵菌制剂从生产试验到商品化,最成功的当属英国蝗虫生物防制国际合作项目组(CABI Bioscience)研制的杀蝗绿僵菌生物农药,已在非洲注册登记、投产,大面积用于沙漠幢虫(Schistocerca gregaria)的防制;该产品施药10?15d后防效达到90%以上,成为有效的蝗虫生防手段。澳大利亚蝗虫生物防制研究项目(CSIRO)研制出了杀蝗绿僵菌生物农药,并用于大面积草原蝗虫的防制,对蝗虫天敌等非目标生物安全。美国EcoScience绿僵菌产品(Bio-Path, Bio-Blast)用于防制蟑螂、白蚁;巴西和委内瑞拉的绿僵菌产品(Metaquino, Cobican)防制甘鹿沫蝶等等。巴西、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等国均有绿僵菌商品制剂生产并被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是金龟子绿僵菌,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森林、卫生等害虫的防制,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桃小食心虫(Carosin aniponensis)、玉米螟(Ostrinia lurnacalis)、甘鹿草杆螟(Diatraeasaccharalis)、甘薯华叶甲(Colasposoma metalIicum)、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撤揽星室木風(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马尾松毛虫(Endrolimus punctatus)、德国小爐(Blattella germanica)、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等害虫均有明显控制效果。我国针对幢虫、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分别研发了油剂、粉剂、可湿性粉剂和漂浮剂。利用绿僵菌防制椰心叶甲,粉剂的单株使用孢子数达到IO9数量级,施用15d后防效超过80%,可湿性粉剂在施用7d后对害虫的致死率达到84%,成为我国控制外来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的主要技术之一。
[0012]1975年美国环保局批准了第一例可用于防治棉花害虫的杆状病毒杀虫剂登记注册,目前在巴西,每年有100万公顷以上的土地利用杆状病毒防治大豆害虫;在欧洲,另一种杆状病毒被用于防治果树上的害虫。在南太平洋,一种裸病毒(Nudivirus)被广泛用于控制椰树上的犀金龟(Rhinoceros beelte)。我国截止2013年9月已经有11种病毒杀虫剂取得登记,用于农林、草原和卫生害虫的生物防治。
[0013]现有的灯光杀虫技术因灯光辐射距离短,防治范围有限,且无法区分害虫、益虫,害虫、益虫同时杀灭,因而使用成本高、对控制区域昆虫群落影响大,单一的灯光杀虫技术难以规模化应用。微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大规模施用,但是施用技术,特别对害虫测报技术要求很高。过早施放微生物杀虫剂,因靶标宿主害虫数量少,昆虫致病微生物难以借助宿主种群增值、扩散,微生物防治因子很快在自然界失效降解。错过施用微生物杀虫剂最佳时机,虫口密度已经过高,而宿主害虫感染微生物防治因子、发病死亡需要一周左右时间,靶标昆虫危害难以快速阻止,损失不断升高,防治效果低下,达不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的装置。
[001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6]一种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的装置,即“引诱-感染-释放”装置,包括太阳能板、自动喷粉装置、诱虫灯管、蓄电池和支架。诱虫灯管安装在自动喷粉装置的正下方中心。自动喷粉装置内安装喷粉气雾剂,喷粉气雾剂内容物是含微生物杀虫剂的微粒粉剂及抛射剂。优选的,所述的太阳能板固定在支架顶端,支架顶端悬垂自动喷粉装置。
[0017]所述的太阳能板发电功率优选为不低于25瓦。
[0018]所述的蓄电池保证连阴3天气候条件下,该装置可正常运转。
[0019]所述的诱虫灯管的功率优选为不小于8瓦,每天开启时间优选为不短于3小时。
[0020]所述的微生物杀虫剂的种类根据靶标害虫选择,其有效成分以触杀为主,对靶标害虫具有选择毒力。推荐的有效成分为绿僵菌、白僵菌等虫生真菌及昆虫病毒。所述的含微生物杀虫剂的微粒粉剂的细度不大于600目。
[0021]所述的自动喷粉装置可以是定时触发喷粉,也可以是红外线触发喷粉;自动喷粉装置内安装有红外线或定时触发装置及控制芯片。所述的红外线触发装置设定害虫在诱虫灯下活动强度阈值,达到该阈值即启动首喷,后续定时喷雾若干次即停止,间隔24小时后,再依此流程喷雾作业。所述的定时触发装置依据靶标害虫扑灯时间确定起始喷雾时间,后续定时喷雾若干次即停止,间隔24小时后,再依此流程喷雾作业。
[0022]上述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的装置的有效控制面积依据靶标害虫的平均飞翔距离确定。控制其有效控制面积半径在50m至IOOm之间,相当于12亩至47亩。
[0023]上述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的装置施放时间应是靶标害虫危害起始前,持续开启至作物收获完成或卫生害虫威胁消失。
[0024]上述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的装置通过调整微生物杀虫剂有效成分或/和诱虫灯管的光源波长,实现防治不同的靶标害虫,提升了防治效率,减少了对益虫或非靶昆虫的影响。
[0025]上述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的装置通过光源或频谱波引诱聚集靶标害虫,对靶标害虫定点施用具有选择毒力的昆虫致病微生物,致使靶标害虫携带虫生真菌或昆虫病毒等昆虫致病微生物并在种群中传播引发昆虫流行病,进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这种应用对害虫敏感、诱集力强的光源或频谱波引诱聚集靶标害虫,再定点实施微生物防治的方法,简称“吸引-感染-释放”技术(pul 1-1nfect-release technology, PIR)。PIR装置释放昆虫敏感的特定光谱范围的诱虫光源,将农林害虫、卫生害虫吸引到PIR装置周围,通过红外线触发或定时喷雾方式,向诱虫灯周围聚集飞翔的靶标害虫体表喷洒含有虫生真菌、昆虫病毒等昆虫致病微生物的微粒干粉。靶标害虫携带昆虫致病微生物并返回其所在的种群,随即感染发病。由于害虫种群密度高,个体间因栖息、取食、交配等行为密切接触,所感染的昆虫致病微生物短时间内在靶标害虫种群中引发昆虫流行病导致个体危害能力下降种群密度下降,害虫种群被控制到不足危害的程度。通过施放具有选择毒力的昆虫致病微生物,可以防治特定的靶标害虫。昆虫致病微生物借助害虫飞翔、栖息习性扩散,传播范围远远超出普通杀虫灯的控制区域。
[002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0027]本实用新型将灯光引诱技术和微生物防治技术协同应用,借助害虫的迁飞成倍扩大灯光杀虫技术的防治面积,而依据不同的靶标害虫施放具有选择毒力的微生物防治因子,专杀目标害虫,避免误杀益虫,减少了对益虫的影响,解决了常规灯光杀虫技术控制范围有限,害虫、益虫全杀,只能捕杀成虫等弊端。
[0028]本实用新型的“引诱-感染-释放”装置可以设置在田间或其它害虫密集的地方,通过长期定点持续释放昆虫致病微生物,可以使得靶标害虫种群持续感染昆虫流行病,害虫种群密度长期控制在不足危害的程度。
[0029]本实用新型扩展了传统的害虫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使用成本低,专杀靶标害虫,在农林害虫防治和媒介生物控制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引诱-感染-释放”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I是太阳能板,2是自动喷粉装置,3是诱虫灯管,4是微生物杀虫剂,5是蓄电池,6是支架。
[0031]图2是本实用新型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统计曲线为对照区的防效-处理时间曲线, 曲线为对照区的密度下降率-处理时间曲线。
[0032]图3是本实用新型对蚊虫的防治效果诱蚊诱卵器法监测统计曲线为对照区的防效-处理时间曲线,*曲线为对照区的密度下降率-处理时间曲线。
[0033]图4是本实用新型对蚊虫的防治效果诱蚊灯监测统计图,曲线为对照区的防效-处理时间曲线,曲线为对照区的密度下降率-处理时间曲线。【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5]实施例1
[0036]一种“引诱-感染-释放”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太阳能板1、自动喷粉装置2、诱虫灯管3、蓄电池5和支架6等部件。太阳能板I固定在支架6顶端,支架6顶端悬垂自动喷粉装置2,诱虫灯管3安装在自动喷粉装置2的正下方中心。自动喷粉装置2内安装喷粉气雾剂,喷粉气雾剂便于更换,内容物是含微生物杀虫剂4的微粒粉剂及抛射剂。
[0037]太阳能板I发电功率不低于25瓦,蓄电池5保证连阴3天气候条件下,该装置可正常运转。
[0038]诱虫灯管3的功率不小于8瓦,每天开启时间不短于3小时。
[0039]微生物杀虫剂4的种类根据靶标害虫选择,其有效成分以触杀为主,对靶标害虫具有选择毒力。推荐的有效成分为绿僵菌、白僵菌等虫生真菌及昆虫病毒。含微生物杀虫剂的微粒粉剂的细度不大于600目。
[0040]自动喷粉装置2可以是定时触发喷粉,也可以是红外线触发喷粉。自动喷粉装置2内安装有红外线或定时触发装置及控制芯片。红外线触发设定害虫在诱虫灯下活动强度阈值,达到该阈值即启动首喷,后续定时喷雾若干次即停止,间隔24小时后,再依此流程喷雾作业。定时触发依据靶标害虫扑灯时间确定起始喷雾时间,后续定时喷雾若干次即停止,间隔24小时后,再依此流程喷雾作业。
[0041]本“引诱-感染-释放”装置的有效控制面积依据靶标害虫的平均飞翔距离确定。控制其有效控制面积半径在50m至IOOm之间,相当于12亩至47亩。
[0042]本“引诱-感染-释放”装置施放时间应是靶标害虫危害起始前,持续开启至作物收获完成或卫生害虫威胁消失。
[0043]本“引诱-感染-释放”装置可依据控制区域不同的农作物及靶标害虫,通过调整微生物杀虫剂或/和诱虫灯管的光源波长,实现防治不同的靶标害虫,提升防治效率,减少对益虫或非靶昆虫的影响。
[0044]实施例2水稻稻飞虱的防治
[0045]稻飞風,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風科(Delphacidae)害虫通称,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包括褐飞風(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風(Sogatellafurcifera)和灰飞風(Laodelphax striatellus)等。稻飞風是中国水稻上的一类重要害虫,近几年来各地连续大发生。水稻受害初期茎杆上呈现许多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危害严重时全株枯萎,扩大成片造成全田稻株倒伏荒枯,严重减产,对水稻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0046]曾广泛应用于稻飞虱防治的杀虫剂甲胺磷,因其具有高毒、高残留等特性,而且对稻田有益生物的杀伤力大,中国已从2007年I月I日起全面禁止其在农业上使用。目前,防治稻飞虱常用的杀虫剂主要的有吡虫啉、噻嗪酮、仲丁威及异丙威,但随着吡虫啉大范围高频次的使用,稻飞虱对其抗药性快速提高,各地反映其对稻飞虱的效果大不如前。
[0047]稻飞虱具有较强的趋光性,2013年8月10日_9月10日应用“引诱-感染-释放”技术进行了田间实验,验证本实用新型对于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0048]材料与方法
[0049]实验地点:实验现场选择在武汉江夏水稻田间,种植的为单季晚稻品种。选择6个地块,每个地块方形,边长约200m。地块间隔不少于100m,分别做3个处理地块和3个对照地块,间隔分布。
[0050]诱虫灯波长及微生物杀虫剂有效成分:诱虫灯波长采用365nm。微生物杀虫剂有效成分选用的绿僵菌是武汉大学从野外蚁巢死亡的白蚁虫尸身上分离并纯化的一个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是金龟子绿僵菌的一个新变种,被定名为 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dcjhyium (CCTCC 保藏号 M206077, Genbank 登录号为DQ288247),简称金龟子绿僵菌武汉株LjOl。施放的药剂有效成分含量50亿孢子/克,剂型是微粒干粉(DP),细度为600目。
[0051]防治方法:“引诱-感染-释放”装置安装在处理区田间中央,诱虫灯管下端距离地面1.5m。根据稻飞虱的扑灯习性,19:00开灯,定时喷粉装置首喷时间20:00,每次喷洒微生物杀虫剂时长5s,喷雾速率为0.3g/s?0.5g/s。间隔I小时喷I次,连续喷3次,结束当日处理。依次逐日处理21天。
[0052]调查方法:分别在处理前连续3天,开始处理后的第7d、14d、21d和28d调查处理区以“引诱-感染-释放”害虫防治装置为核心,半径IOOm以内圆形面积区和对照区的稻飞虱虫口密度。调查方法是每个处理区或对照区平行跳跃法调查30点,每点2丛,共查60丛。用40CmX30Cm白瓷盘刷上一层机油后斜放到水稻中下部,快速拍打稻株2下,再迅速端起查计稻飞虱数量。在施药前后按同样的调查方法采样,调查残留活虫数,统计百穴残留虫量。
[0053]根据调查结果,依时间顺序计算各处理区的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
[0054]虫口减退率=[(处理前的活虫数一处理后的活虫数)/处理前的活虫数]X 100%,
[0055]校正防效=[(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一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 一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X 100%。
[0056]采用SPSS分析软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0057]结果分析
[0058]施放药剂后7d至28d目测,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叶色、株高等无明显异常,未出现叶片褪绿、畸形等,说明“引诱-感染-释放”技术对水稻是安全的。
[0059]试验结果表明,365nm波长引诱,释放50亿孢子/克绿僵菌武汉株LjOl微粒粉剂控制晚稻飞虱效果好,14d防效达到81.3%,并延续到28d,防效为90.6% (图2)。控制半径达到100m,折合面积达到47亩,而通常报道普通灯光杀虫的控制面积只有10亩至20亩范围。但是因是田间定点持续释放微生物杀虫剂,靶标害虫有个迁飞传播的过程,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7d内,无显著防治效果,所以需要在害虫发生的初期即实施“引诱-感染-释放”技术。
[0060]实施例2蚊虫的防治
[0061]蚊虫是昆虫纲双翅目蚊科种类的通称,与人关系密切的蚊种包括按蚊属(Anopheles)、伊蚊属(Aedes)和库蚊属(Culex)的常见种,不仅刺盯人血,而且传播痕疾、登革热、乙脑等诸多虫媒病,是对人危害最严重的媒介生物(vector)。人居外环境蚊虫防治通常采用成蚊空间喷雾杀虫剂、蚊虫孳生地清除、纱门纱窗、蚊帐等物理阻断、个人防护等措施。在蚊虫高发季节,孳生地处理措施经常难以落实,频繁的空间喷雾化学杀虫剂的防制措施时效短,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不宜大规模高强度实施。随着蚊虫传播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新发和重现的蚊媒病(mosquito borne diseases)威胁持续上升,人居外环境需要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的蚊虫控制技术。
[0062]蚊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且蚊虫也会被多种昆虫致病微生物感染,2013年6月20日-7月20日应用“引诱-感染-释放”技术进行了蚊虫防治现场实验,验证本实用新型对于蚊虫的防治效果。
[0063]材料与方法
[0064]实验地点:实验现场选择在武汉洪山区某居民小区,小区内为砖混结构、建成约20年的的7层老式居民楼,小区内绿化良好,以樟树、桂花树、竹子及海桐灌木为主,每年夏秋两季,居民蚊虫叮咬投诉较多。
[0065]诱虫灯波长及微生物杀虫剂有效成分:诱虫灯波长采用365nm,微生物杀虫剂有效成分选用的绿僵菌是武汉大学从野外蚁巢死亡的白蚁虫尸身上分离并纯化的一个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是金龟子绿僵菌的一个新变种,被定名为 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dcjhyium (CCTCC 保藏号 M206077, Genbank 登录号为DQ288247),简称金龟子绿僵菌武汉株LjOl。施放的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50亿孢子/克,剂型是微粒干粉(DP),细度为600目。
[0066]防治方法:“引诱-感染-释放”装置安装在小区主干道西侧,两栋楼房之间的绿化区域,诱虫灯下端距离地面1.5m。根据蚊虫的扑灯习性,18:00开灯,定时喷粉装置首喷时间18:30,每次喷洒微生物杀虫剂时长5s,喷雾速率为0.3g/s~0.5g/s。间隔I小时喷I次,连续喷3次,结束当日处理。依次逐日处理21天。
[0067]对照区域选择`小区主干道东侧,两栋楼房之间的绿化区域,与处理区域直线间隔200m,中间有楼房阻隔。
[0068]调查方法: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和诱虫灯法,分别在处理前连续3天,开始处理后的第7d、14d、21d和28d调查处理区距“引诱-感染-释放”装置IOOm以内圆形面积区和对照区的蚊虫密度。
[0069]诱蚊诱卵器法为在每个处理区或对照区分别设置诱蚊诱卵器(广东省东南实业有限公司生产)20个,主要检测伊蚊密度,在实验开始前的第7d设置。每个诱蚊诱卵器放入一张Φ9αιι定性滤纸,并加入过夜自来水,水面不要高于滤纸表面。每次检查后,水和滤纸都要更换。诱蚊诱卵器放置于室外绿化带中,在布放时要保障诱蚊诱卵器之间的间距,每IOm~15m布放一个。
[0070]诱蚊诱卵指数的计算:
[0071]
、宏册、去K时匕撕阳性诱蚊诱卵器数1ΛΛ
诱蚊诱卵指数xiQQ

回收诱蚊诱卵器数
[0072]诱蚊灯法监测工具选用LTS-M02B “功夫小帅”光催化捕杀蚊蝇器(生产厂家为武汉市吉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实验开始前7d开始,每隔7d监测I次,风雨天气(风力5级以上)顺延。在远离干扰光源、避风的外环境设置4个挂灯点,分别位于东南西北4个方向,每盏灯与“引诱-感染-释放”装置的直线距离超过80m。诱蚊灯光源离地1.5m,日落前I小时接通电源,开启诱蚊灯诱捕蚊虫,第2d日出后I小时收回,鉴定种类、计数,计算密度(只/灯)。
[0073]诱蚊灯采用晚放晨收的方法,主要监测蚊种是库蚊,以库蚊来计算密度指数:
[0074]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板、自动喷粉装置、诱虫灯管、蓄电池和支架;诱虫灯管安装在自动喷粉装置的正下方中心;自动喷粉装置内安装喷粉气雾剂,喷粉气雾剂内容物是含微生物杀虫剂的微粒粉剂及抛射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板固定在支架顶端,支架顶端悬垂自动喷粉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板发电功率不低于25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保证连阴3天气候条件下,该装置可正常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虫灯管的功率不小于8瓦,每天开启时间不短于3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根据靶标害虫选择;所述的含微生物杀虫剂的微粒粉剂的细度不大于600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喷粉装置为定时触发喷粉或红外线触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的有效控制面积依据靶标害虫的平均飞翔距离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的施放时间是靶标害虫危害起始前,持续开启至作物收获完成或卫生害虫威胁消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通过调整微生物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或/和诱虫灯管的光源波长,实现防治不同的靶标害虫。
【文档编号】A01M9/00GK203646369SQ201320674813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发明者】蒋洪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