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包括MS+1-1.5mg/L6-BA+0.05-0.1mg/LIBA+0.05-0.1mg/LGA3+30-40g/L蔗糖+3-5g/Lphytagel,pH值为5.8-6.0。同时公开了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方法。本发明通过改进基本培养基及有效成分,调整培养条件,有效克服了传统的培养基有机物含量非常低,不利于植物的助长发育,致使成活率低的缺陷,且本发明具有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育苗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使用灵活、不受季节限制的优势。
【专利说明】一种草莓莖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草莓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属于苗木的组织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草莓的组织培养是指将草莓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在人工培养基和无菌条件下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的方法。组织培养有很多优点,如:繁殖速度快,可短期内获得大量苗木,满足生产要求;能快速地推广新品种,降低育苗成本;可以培养无病毒苗,对不含病毒的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即可获得无病毒植株,且占地少,节省土地,使用灵活,不受季节限制,随时可以获得苗木。
[0003]而目前草莓的组织培养基多采用MSM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MSM培养基有机物含量非常低,不利于植物的助长发育,致使成活率降低。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的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MS+l-1.5mg/L6-BA+0.05-0.1 mg/L ΙΒΑ+0.05-0.I mg/L GA3+30_40g/L 蔗糖+3_5g/Lphytagel,pH 值为5.8~6.00
[0006]进一步,所述的MS包括:
硝酸钾:1900mg/L ;
硝酸铵:1700mg/L ;
磷酸二氢钾:150 mg/L ;
氯化?丐:450 mg/L ;
硫酸镁:350 mg/L ;
铁盐:45 mg/L ;
七水硫酸锌:8.5 mg/L ;
四水硫酸锰=22.3 mg/L ;
碘化钾:0.85 mg/L ;
钥酸钠:0.25 mg/L ;
硫酸铜:0.025 mg/L ;
氯化钴:0.025 mg/L ;
硼酸:6.5 mg/L ;
甘氨酸:1.5 mg/L ;
盐酸硫胺素:0.4 mg/L ;盐酸吡哚素:0.4 mg/L ;
烟酸:0.5 mg/L ;
肌醇:100 mg/L ο
[0007]且所述的铁盐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硫酸亚铁组合形成的混合溶液,且所述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比为7:5。
[0008]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准备:选取每年生4-6cm的匍匐茎先端作为植株,首先将植株用水冲洗2-4h,然后在无菌环境下,截取植株2-3cm的先端进行消毒处理;
(2)接种:用无菌水对步骤(1)消毒后的植株冲洗2-3次,然后剥去幼叶,切下
0.3-0.5mm的生产点先端,然后放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3)培养:接种后在培养室内培养,室温20-25°C,湿度50-60%,日光灯照射,光照强度10-20Μm-2.s—1,每日光照 10-12h,培养 25-30 天。
[0009]更进一步,步骤(1)所述的消毒处理方法为:先用浓度为70%的酒精漂洗,然后用浓度为6-8%的次氯酸钠浸泡5-10min。
[0010]本发明的有 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改进基本培养基及有效成分,调整培养条件,有效克服了传统的培养基有机物含量非常低,不利于植物的助长发育,致使成活率低的缺陷,且本发明具有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育苗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使用灵活、不受季节限制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现在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
[0012]实施例1:
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包括MS+lmg/L 6-BA+0.05mg/LIBA+0.05mg/L GA3+40g/L 鹿糖 +5g/Lphytagel, pH 值为 5.8 左右。
[0013]实施例2:
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包括MS+1.5mg/L 6-BA+0.1 mg/L ΙΒΑ+0.1mg/L GA3+30g/L 鹿糖 +5g/Lphytagel, pH 值为 6.0 左右。
[0014]实施例3:
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包括MS+1.2mg/L 6-BA+0.08 mg/LΙΒΑ+0.06 mg/L GA3+35g/L 鹿糖 +4g/Lphytagel, pH 值为 5.9 左右。
[0015]实施例4:
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包括MS+1.3mg/L 6-BA+0.06 mg/LΙΒΑ+0.07 mg/L GA3+32g/L 蔗糖 +3.5g/Lphytagel, pH 值为 5.8 左右。
[0016]实施例5:
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包括MS+1.4mg/L 6-BA+0.08mg/LΙΒΑ+0.08 mg/L GA3+38g/L 鹿糖 +4g/Lphytagel, pH 值为 6.0 左右。
[0017]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1-5中,所述的MS包括:硝酸钾:1900mg/L ;硝酸铵:1700mg/L ;磷酸二氢钾:150 mg/L ;氯化钙:450 mg/L ;硫酸镁:350 mg/L ;铁盐:45 mg/L ;七水硫酸锌:8.5 mg/L ;四水硫酸猛:22.3 mg/L ;碘化钾:0.85 mg/L ;钥酸钠:0.25 mg/L ;硫酸铜:0.025 mg/L ;氯化钴:0.025 mg/L ;硼酸:6.5 mg/L ;甘氨酸:1.5 mg/L ;盐酸硫胺素:0.4 mg/L ;盐酸吡哚素:0.4 mg/L ;烟酸:0.5 mg/L ;肌醇:100 mg/L。
[0018]实施例7:
选择100个培养瓶,分成5组,每组20个,然后,5组培养瓶对应上述实施例1-5的培养基,即每个实施例所述的培养基对应20个培养瓶,具体培养方法为:
Cl)选取每年生4-6cm的匍匐茎先端作为植株,共选取500株,首先将植株用水冲洗2_4h,然后在无菌环境下,截取植株2-3cm的先端进行消毒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先用浓度为70%的酒精漂洗,然后用浓度为6-8%的次氯酸钠浸泡5-10min ;
(2)接种:用无菌水对步骤(1)消毒后的植株冲洗2-3次,然后剥去幼叶,切下
0.3-0.5mm的生产点先端,然后将500个草莓莖尖置于培养瓶中培养,每个培养瓶中放5个草莓茎尖,;
(3)培养:接种后在培养室内培养,室温20-25°C,湿度50-60%,日光灯照射,光照强度10-20Μπ 2.s—1,每日光照 10-12h,培养 25-30 天。
[0019]结论:培养30天 后,5组实施例均出现分化新芽,培养50-60天,每个培养瓶中均分化出1.5-2cm无根苗25-30株,然后,以每月1:8-10的增值倍数繁殖,而在后续的移栽过程中,成活率达到了 92%以上。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草莓莖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MS+1-1.5mg/L6-BA+0.05-0.1 mg/L ΙΒΑ+0.05-0.1 mg/L GA3+30_40g/L 蔗糖+3_5g/Lphytagel,pH 值为5.8~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S包括: 硝酸钾:1900mg/L ; 硝酸铵:1700mg/L ; 磷酸二氢钾:150 mg/L ; 氯化?丐:450 mg/L ; 硫酸镁:350 mg/L ; 铁盐:45 mg/L ; 七水硫酸锌:8.5 mg/L ; 四水硫酸锰:22.3 mg/L ; 碘化钾:0.85 mg/L ;
钥酸钠:0.25 mg/L ; 硫酸铜:0.025 mg/L ; 氯化钴:0.025 mg/L ; 硼酸:6.5 mg/L ; 甘氨酸:1.5 mg/L ; 盐酸硫胺素:0.4 mg/L ; 盐酸吡哚素:0.4 mg/L ; 烟酸:0.5 mg/L ; 肌醇:100 mg/L 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盐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硫酸亚铁组合形成的混合溶液,且所述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比为7:5。
4.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准备:选取每年生4-6cm的匍匐茎先端作为植株,首先将植株用水冲洗2-4h,然后在无菌环境下,截取植株2-3cm的先端进行消毒处理; (2)接种:用无菌水对步骤(1)消毒后的植株冲洗2-3次,然后剥去幼叶,切下0.3-0.5mm的生产点先端,然后放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3)培养:接种后在培养室内培养,室温20-25°C,湿度50-60%,日光灯照射,光照强度10-20Μπ2.s—1,每日光照 10-12h,培养 25-30 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草莓茎尖培养诱导植株分化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消毒处理方法为:先用浓度为70%的酒精漂洗,然后用浓度为6-8%的次氯酸钠浸泡5-10min。
【文档编号】A01H4/00GK103975854SQ201410175399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卞佳林 申请人:卞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