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

文档序号:255094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首先,通过适当的人工修整,把采矿区中废弃的碎石、矿渣与土壤分离,并用分离出的碎石、矿渣设置成网格形篱笆;然后,选择适合当地栽种的本土植物种子在春天土壤消融或者雨季进行人工播种,并用丁字耙耙地,使种子进入土壤;最后,人工踩实土壤保墒即可。本方法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将废弃的碎石、矿渣设置网格形篱笆,以提高地表粗燥度、降低地表风速,使植物种子不容易被风吹走,提高了植物种子的着床发芽机率,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植被生长发育良好、稳定,特别适合在干旱、半干旱露天开采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使用。
【专利说明】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植被修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在露天开采矿区退化土地进行植树种草的植被修复方法,属于植物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露天矿区较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度严重不足、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国家,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环境,植树种草就成了当前唯一可行的此类退化土地的修复方法。
[0003]在矿区进行植树种草,特别是在土壤极其稀缺的采矿区,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保证林草生长发育,是一个长期的难点,也是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0004]在现有矿区植树种草方法中,主要采用人工开挖土石,恢复矿区被破坏的土壤为基础,通过人工造林种草方式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不仅成本昂贵,也破坏了采矿地区原始的地貌生态环境,违反了原生态保护的原始初衷,受到一些学者、专家的反对和批评。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采矿区植被退化的形成机理、植树造林技术优化模式、森林植被培育、集雨造林原理和保水剂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等项目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这些研究偏重理论探讨,缺少实际操作经验,针对人工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研究很活跃,而对如何提高采矿区废弃土壤、碎石、矿渣的利用效率,确保植被健康成长,以及降低采矿权植被修复成本,提高绿化效率却没有深入研究,使此类地区的绿化过程进展缓慢。
[0005]如何在土壤稀缺 、石漠化程度高,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风蚀严重的情况下,提高矿区人工植树种草的成活率,就成为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发明内容】

[000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极端露天矿区生态环境,降低该地区植树种草成本,提高成活率,完成植被修复初期栽培,并实现采矿区绿化愿望的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
[000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把矿区采矿时废弃的碎石、矿渣与土壤分离,并用分离出的碎石、矿渣在分离后留置的土壤中设置成地垄,形成网格形篱笆地垄;然后,选择适合当地栽种的本土植物种子,在春天土壤消融或者雨季,人工将植物种子撒入网格形篱笆内的土壤中,用丁字耙耙地,使植物种子进入土壤;最后,人工踩实土壤保墒,完成废弃露天开采矿区的植树种草。
[0009]所述植物种子进入土壤的深度为距离地表2_3cm。
[0010]所述网格形篱笆地垄内每块小区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或等于篱笆地垄高度的6倍。
[0011]所述植物种子经过传统的种子包衣技术进行处理。
[0012]本发明所述的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通过适当的人工修整,将废弃矿区遗留的大量碎石、矿渣从土壤中分离,并利用分离的碎石、矿渣在修整后土壤中设置成网格形篱笆地垄,以增加地表粗燥度、降低地表风速,使植物种子不容易被风吹走。当利用春天土壤消融或者雨季土壤湿润进行播种时,撒播的植物种子不仅有充分的水肥条件生长发育,促进种子生根发芽,保证植物种子的着床发育机率,而且,网格形篱笆内碎石、矿渣从土壤中分离后,减少了土壤的有害成分,保证了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该方法就地取材进行耙地种草,大大降低了植树种草的成本,简化了操作过程,种植快捷、方便、简单、实用,网格内植物的快速生长,有效提高了矿区严重退化土地的植被覆盖率,保护了环境,防止了矿区荒漠化的扩展,其方式特别适于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针对本发明所述的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4]步骤一、选择废弃的矿区开采坑、废弃矿渣堆放地等,对地表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将其中的废弃碎石、矿渣从土壤中分离,并利用分离的碎石、矿渣在分离后留置的土壤中设置成地垄,形成网格形篱笆地陇。
[0015]其中,碎石、矿渣形成的网格形篱笆地垄的高度可根据土壤中这些废弃物的多少来决定,每块网格形地垄内小区的长度和宽度要小于等于地垄高度的6倍,这样,利用矿区废弃碎石、矿渣设置的网格形篱笆可以有效阻挡地表气流,降低地表风速,使植物种子不容易被风吹走,提高了植物种子的着床发育机率,实现了废物利用、就地取材的目的,避免了以往修复工程较大、成本较高带来的弊端。
[0016]步骤二、选择适合当地栽种的本土植物种子,在春天土壤消融或雨季等湿润季节进行人工播种,将植物种子撒入网格形篱笆内的土壤中,并用丁字耙耙地,使植物种子进入土壤后距离地表2-3cm。
[0017]本土植物种子环境适应性强,有利于生长和成活。用丁字耙耙地,可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混合,实现播种覆土的目的。其中,播种过浅,地表被太阳照射后容易干燥,损伤种子水分;播种过深,种子发芽后不容易出土获得光照,生长发育变缓。
[0018]分离了废弃碎石、矿渣的土壤品质较好,种子不会受到矿石的污染,保证了种子的安全、可靠生长;同时,在湿润季节进行播种,可保证种子前期生长、发育需要,促进种子快速成活。
[0019]当然,为了改善植被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种子也可以用传统的种子包衣技术进行处理,以提高成活率。
[0020]步骤二、人工踩实土壤保墙。
[0021]人工踩踏,一方面使植物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又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防止地表土壤快速失去水分,同时,地表土壤与深层土壤的紧密结合,还可起到提墒保湿作用,为种子的前期生长提供可靠环境和保障。
[0022] 至此,整个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过程完成。在鄂尔多斯煤矿区进行研究、试验时表明:该方法在撒播一年后,植被覆盖度由种植时的5-10%提高到30-50%,成本仅为传统挖石造林方法的10-15%,大大提高了植物种植的成活率和严重荒漠化地区矿区植被的覆盖度 ,实现了矿区荒漠化防治和绿化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把矿区采矿时废弃的碎石、矿渣与土壤分离,并用分离出的碎石、矿渣在分离后留置的土壤中设置成地垄,形成网格形篱笆地垄;然后,选择适合当地栽种的本土植物种子,在春天土壤消融或者雨季,人工将植物种子撒入网格形篱笆内的土壤中,用丁字耙耙地,使植物种子进入土壤;最后,人工踩实土壤保墒,完成废弃露天开采矿区的植树种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子进入土壤的深度为距离地表2-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形篱笆地垄内每 块小区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或等于篱笆地垄高度的6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开采矿区人工诱导植被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子经过传统的种子包衣技术进行处理。
【文档编号】A01G1/00GK104025850SQ201410244384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曹世雄, 江曼 申请人:北京林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