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680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包括浮筒(1)和细孔纱网(3);浮筒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筒身两端开口处的外侧设有锯齿(6),浮筒的两端开口处用细孔纱网包裹,细孔纱网(3)用金属丝或塑料绳绑在浮筒(1)的两端开口处的锯齿(6)上;浮筒的筒身上设有带盖子(2)的开口,筒身中部的两侧设有一对轴对称的手柄(4);筒身的两端各设有一对轴对称的固定扣环(5)。该装置能更好的模拟绿潮暴发海域的实际环境,纱网安装牢固,实验装置成本低,组装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绿潮浮筒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生态【技术领域】的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绿潮浮筒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绿潮爆发时大量浒苔聚集漂浮,阻塞航道、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威胁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对沿海城市旅游、水产等造成严重影响。历次绿潮灾害均给沿岸省市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2008年江苏、山东近岸海域高密度、大面积漂浮浒苔聚集形成的绿潮,灾害持续时间长达3个多月,对海洋环境、景观、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沿海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并对青岛奥帆赛的进行产生影响,山东省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绿潮灾害应急处置,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亿元,被认为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绿潮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8至2013年绿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24亿元。但至今我国黄海绿潮暴发源头及暴发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这也是我国绿潮研究现状的难点所在。
[0003]需要用大的围隔实验装置来测量海区的绿藻生长率以及绿藻的状态变化,而且这种实验装置普遍为价格昂贵的大型实验装置,对实验现场条件要求高,且海上作业的风险大。
[0004]目前国内外更多关注绿潮藻繁殖特性及生长条件,而浮筒实验也是研究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实验方法大致是:将装置及其组件首先组装起来,然后运到绿潮暴发海区,由实验人员将装置固定在紫菜养殖架上,在加入绿潮藻前,先对绿潮藻干重及生理因子进行测定,添加进装置后,再定期观察和定期捞取。实验装置为一个圆筒状的浮筒,并且用金属丝将细孔纱网绑在浮筒两端,将浮筒两端的开口包裹起来。
[0005]目前所用的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纱网的固定不牢固,容易被海浪冲掉;
(2)必须从浮筒的一端将绿藻放入浮筒内,再固定纱网,操作不方便;(3)纱网孔径太大,使绿潮藻因海水冲刷漏出,实验获得的结果尚不能完全反应绿潮暴发海区绿潮藻的生长状况。
[0006]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实验装置加以改进,使实验操作更为简便,结果更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潮浮筒实验装置,该装置能更好的模拟绿潮暴发海域的实际环境,且其成本低,组装方便。
[000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绿潮浮筒实验装置,结构包括浮筒和纱网;所述浮筒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浮筒(I)的两端开口处用细孔纱网(3)包裹,细孔纱网(3)用金属丝或塑料绳绑在浮筒
(I)的两端开口处的锯齿(6)上。浮筒的筒身上设有带盖子的开口 ;
[0010]在浮筒的筒身中部的两侧设有一对轴对称的手柄;在浮筒筒身的两端各设有一对轴对称的位固定扣环。手柄用于安装浮子,扣环与牵拉绳索连接并将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固定于养殖筏架上。所述纱网固定在浮筒两端的锯齿上,
[0011]其中,所述浮筒的材料为有机玻璃,浮筒的长度35?60cm,直径为12?30cm,长径比为1.5?4。优选的,浮筒的长度为50cm,直径20cm。
[0012]浮筒两侧的手柄,用于悬挂浮子,使浮筒漂浮于海面之上。扣环用于连接绳索,以便将固定在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养殖阀架(如紫菜养殖架)上。
[0013]使用时取下盖子,然后将绿藻从开口放入浮筒内并将盖子盖紧。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I)培养条件更接近于绿潮暴发海域的实际环境,可以为揭示绿潮暴发机制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0016]2)浮筒的两端有锯齿,可以很好的将细孔纱网固定在浮筒上,金属丝或塑料绳不易滑脱,避免细孔纱网被海浪冲掉,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0017]3)实验材料易获得,成本低,实验装置可组装,搬运方便、而且可重复利用,性价比闻。
[0018]4)将绿藻从筒身上的开口处加入,操作方便,无需在加入绿藻后重新固定细孔纱网,使本实验装置在海上操作简单,减少了在海上作业的危险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绿潮浮筒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验装置的浮筒(未包裹细孔纱网)侧面视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验装置的侧面视图
[0022]其中:1 一浮筒,2—盖子,3_细孔纱网,4_手柄,5_固定扣环,6—银齿,7—金属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4]如图1所示,一种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其结构包括浮筒I和细孔纱网3。所述浮筒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浮筒两端的开口处设有锯齿6,锯齿方向与浮筒筒身的轴向一致,高度为5mm,长度为15mm;将细孔纱网3包裹在浮筒的两端开口处,用金属丝7固定将细孔纱网绑在浮筒两端的锯齿6上进行固定,如图3所示。所述细孔纱网为孔径20目的透明网布。未包裹细孔纱网的浮筒侧面视图如图2所示。
[0025]如图1所示,浮筒的筒身上设有带盖子2的开口 ;在浮筒的筒身中部的两侧设有一对轴对称的手柄4 ;在浮筒筒身的两端各设有一对轴对称的位固定扣环5。
[0026]手柄用于固定浮子,使绿潮浮筒实验装置能够漂浮在水中;扣环与牵拉绳索连接,将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固定于养殖筏架上。
[0027]浮筒长50cm,直径为20cm,还可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灵活调节浮筒的体积。材料为有机玻璃。
[0028]实验时,先将浮筒在岸上组装好,在两个手柄3上安装好浮子,然后打开盖子2,从开口处把绿藻放入浮筒内,再将盖子固定好,最后将牵拉绳索一端固定在扣环4上,另一端固定在养殖筏架上,以固定绿潮浮筒实验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细孔纱网(3)和浮筒(I); 所述的浮筒(I)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浮筒(I)筒身两端开口处的外侧设有锯齿(6),锯齿(6)的方向与浮筒(I)筒身的轴向一致;浮筒(I)的两端开口处用细孔纱网(3)包裹,细孔纱网(3)用金属丝或塑料绳绑在浮筒(I)的两端开口处的锯齿(6)上; 浮筒(I)的筒身上设有带盖子(2)的开口,浮筒(I)的筒身中部的两侧设有一对轴对称的手柄(4);在浮筒(I)筒身的两端各设有一对轴对称的固定扣环(5)。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锯齿(6)高度为为2?8mm,长度为5?15mm。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I)的材料为有机玻璃,浮筒(I)的长度35?60cm,直径为12?30cm,长径比为1.5?4。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孔纱网(3)为孔径10?35目的透明网布。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潮浮筒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孔纱网(3)为孔径20目的透明网布。
【文档编号】A01G33/00GK204047469SQ201420455851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3日
【发明者】韩红宾, 韦章良, 何培民, 杨亚云, 于克锋, 吴海龙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