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采棉机上的摘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35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农用采棉机上的摘棉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用采棉机上的摘棉结构,包括摘筒体,以及与摘筒体相对应设置的脱棉盘体,摘筒体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摘筒,摘筒之间形成等均匀分布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固定套,固定套内固定一摘锭,摘锭包括锭体,在锭体的前端形成锥形体,在锥形体的外壁形成等均匀分布的弧形外凸体,后端形成小伞形齿轮,中部形成外凸的环形止环,在环形止环与小伞形齿轮之间形成外螺纹;在摘筒内设有大伞形齿轮,大伞形齿轮与小伞形齿轮相配合设置,摘筒体的端部通过电机实现转动;在装配时,摘锭伸入固定套,将锥形体伸入脱棉盘体内,小伞形齿轮与大伞形齿轮彼此齿轮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提高摘棉效率。
【专利说明】农用米棉机上的摘棉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采棉机上的摘棉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农用采棉机,其上用于采棉的摘锭和摘筒,结构比较复杂,既要通过电机带动摘筒,也要通过电机带动摘锭,配合要求高,制造成本增加,同时传动效率低,影响摘棉,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用采棉机上的摘棉结构,结构简单,提高摘棉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农用采棉机上的摘棉结构,包括摘筒体,以及与摘筒体相对应设置的脱棉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摘筒体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摘筒,所述摘筒之间形成等均匀分布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固定一摘锭,所述摘锭包括锭体,在所述锭体的前端形成锥形体,在所述锥形体的外壁形成等均匀分布的弧形外凸体,后端形成小伞形齿轮,中部形成外凸的环形止环,在所述环形止环与所述小伞形齿轮之间形成外螺纹;在所述摘筒内设有大伞形齿轮,所述大伞形齿轮与所述小伞形齿轮相配合设置,所述摘筒体的端部通过电机实现转动;在装配时,所述摘锭伸入固定套,将锥形体伸入脱棉盘体内,所述小伞形齿轮与所述大伞形齿轮彼此齿轮传动连接。
[000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套活动卡扣在通孔内,可自由转动;在所述固定套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摘锭连接。
[0007]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优选,所述弧形外凸体的长度在3_5cm,厚度在2_5_。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为了简化结构,减少电机数量以及成本得到降低,本实用新型改良了现有技术,包括摘筒体,以及与摘筒体相对应设置的脱棉盘体,所述摘筒体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摘筒,所述摘筒之间形成等均匀分布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固定一摘锭,这样实现了摘锭的固定,且不影响摘锭的自由转动,所述固定套活动卡扣在通孔内,可自由转动;在所述固定套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摘锭连接,这样通过外部固定的固定套转动带动摘锭转动,既实现了固定又不影响摘锭的转动。
[0010]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摘筒内设有大伞形齿轮,所述大伞形齿轮与所述小伞形齿轮相配合设置,所述摘筒体的端部通过电机实现转动,通过电机带动摘筒体转动,通过大伞形齿轮转动带动小伞形齿轮转动,进而实现摘锭转动,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改变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摘筒转动带动摘锭转动,两者转速一致,而摘锭的自身旋转性能稳定可靠,结构简化,成本降低,效果更好。
[0011]为了提高脱棉效率,所述摘锭包括锭体,在所述锭体的前端形成锥形体,在所述锥形体的外壁形成等均匀分布的弧形外凸体,这样弧形外凸体在转动过程中,形成很好的脱棉效果,与棉球之间形成很好的接触,并摘棉效率得到提高。
[0012]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所述摘锭伸入固定套,将锥形体伸入脱棉盘体内,所述小伞形齿轮与所述大伞形齿轮彼此齿轮传动连接,其中摘锭与固定套之间形成螺纹连接。
[0013]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改变以往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高转动效率,转筒和摘锭的转速一致,方向一致,提高摘棉效率。
[001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摘筒与脱棉盘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采棉机上的摘棉结构,包括摘筒体1,以及与摘筒体I相对应设置的脱棉盘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摘筒体I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摘筒3,所述摘筒3之间形成等均匀分布的通孔4,在所述通孔4内设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内固定一摘锭6,所述摘锭6包括锭体,在所述锭体的前端形成锥形体7,在所述锥形体7的外壁形成等均匀分布的弧形外凸体8,后端形成小伞形齿轮9,中部形成外凸的环形止环10,在所述环形止环10与所述小伞形齿轮9之间形成外螺纹11 ;在所述摘筒3内设有大伞形齿轮12,所述大伞形齿轮12与所述小伞形齿轮9相配合设置,所述摘筒体I的端部通过电机13实现转动;在装配时,所述摘锭6伸入固定套5,将锥形体7伸入脱棉盘体2内,所述小伞形齿轮9与所述大伞形齿12轮彼此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固定套5活动卡扣在通孔4内,可自由转动;在所述固定套5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摘锭6连接,所述弧形外凸体8的长度在3_5cm,厚度在2_5mm。
[0018]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作业时,通过电机13转动带动整个摘筒体1,这样在摘筒体I的转动下,其上的摘筒3转动带动其上的摘锭6,这样摘锭6在脱棉盘体2内形成自转进行脱棉作业,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对摘锭6不需要配备电机,只要对摘筒体I配备电机13即可,成本降低,结构简化,利于长期发展。
[0019]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所改变,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农用采棉机上的摘棉结构,包括摘筒体,以及与摘筒体相对应设置的脱棉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摘筒体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摘筒,所述摘筒之间形成等均匀分布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固定一摘锭,所述摘锭包括锭体,在所述锭体的前端形成锥形体,在所述锥形体的外壁形成等均匀分布的弧形外凸体,后端形成小伞形齿轮,中部形成外凸的环形止环,在所述环形止环与所述小伞形齿轮之间形成外螺纹;在所述摘筒内设有大伞形齿轮,所述大伞形齿轮与所述小伞形齿轮相配合设置,所述摘筒体的端部通过电机实现转动;在装配时,所述摘锭伸入固定套,将锥形体伸入脱棉盘体内,所述小伞形齿轮与所述大伞形齿轮彼此齿轮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农用采棉机上的摘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活动卡扣在通孔内,可自由转动;在所述固定套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摘锭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农用采棉机上的摘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外凸体的长度在3_5cm,厚度在2_5mm。
【文档编号】A01D46/14GK204014522SQ201420473997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发明者】陈斌 申请人:陈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