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剪毛动力传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改进型剪毛动力传动装置,包括机体、偏心轴、隔套、轴套、螺纹端盖和内关节罩;在机体自身设置有的第一轴孔内设置着挡肩,在第一轴孔内设置着偏心轴和环绕偏心轴的隔套,隔套内周壁与偏心轴外周壁之间留有空隙,内关节罩配置在机体后端,偏心轴的一端从机体后端伸出第一轴孔;还包括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内关节齿轮、外关节齿轮、外关节罩和驱动轴。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偏心轴动力传动平稳,减少剪毛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转动摩擦部件相互接触面积小,摩擦阻力更小,转动更灵活,由转动摩擦导致的发热量较低。
【专利说明】改进型剪毛动力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剪毛动力设备结构的改进,特别是改进型剪毛动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普遍使用的硬关节软轴式剪毛机,其剪头前轴承安装在机体内,后轴承安装在内关节罩内,在内关节罩与机体孔内壁之间安装着隔套,在内关节罩的后部安装着后轴承,在机体孔内通过前、后轴承安装着偏心轴,因此,现有的硬关节软轴式剪毛机会产生两个安装间隙,使前轴承与后轴承安装的同轴度较差,动力传动不易保持平稳,而且现有的硬关节软轴式剪毛机具有的环绕偏心轴的隔套等部件转动时易因动摩擦而生热,动摩擦则易使(传动)部件材料磨损继而影响传动精度继而引发振动,因此,偏心轴始终处于浮动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剪毛动力传动装置,可以使偏心轴动力传动平稳,减少剪毛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摩擦阻力更小,转动更灵活,由转动摩擦导致的发热量较低。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型剪毛动力传动装置,包括机体、偏心轴、隔套、轴套、螺纹端盖和内关节罩;在机体自身设置有的第一轴孔内设置着挡肩,在第一轴孔内设置着偏心轴和环绕偏心轴的隔套,隔套内周壁与偏心轴外周壁之间留有空隙,内关节罩配置在机体后端;偏心轴的一端从机体后端伸出第一轴孔;还包括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内关节齿轮、外关节齿轮、外关节罩和驱动轴;在第一轴孔内朝着从机体前端至其后端的方向依次安装着均环绕偏心轴的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偏心轴以依次穿过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方式同时通过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在第一轴孔内,但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安置在偏心轴从机体后端伸出第一轴孔的轴段上,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与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两者各自的外圈外周壁分别与第一轴孔内周壁静摩擦接触,在偏心轴位于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之间的轴段上安装着相应位于第一轴孔内环绕偏心轴并接触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隔套,在偏心轴位于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之间的轴段上安装着相应位于第一轴孔内环绕偏心轴并接触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轴套,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相应被挡肩与隔套限位在挡肩和隔套之间,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相应被隔套与将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隔开的轴套限位在隔套和轴套之间,内关节罩通过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以环绕偏心轴的方式安装在偏心轴从机体后端伸出第一轴孔的轴段上,内关节罩前部罩体从机体后端伸入第一轴孔而环绕轴套,内关节罩后部罩体则露置在第一轴孔之外而环绕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在偏心轴位于内关节罩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之间的轴段上安装着螺纹端盖,螺纹端盖前部盖体从机体后端伸入第一轴孔内并环绕内关节罩前部罩体,螺纹端盖后部盖体则露置在第一轴孔之外且被机体后端与内关节罩后部罩体限位于机体后端与内关节罩之间,偏心轴从机体后端伸出第一轴孔的轴段穿过内关节齿轮自身具有的中心轴孔,内关节齿轮在第一轴孔之外但设置于内关节罩内并相应以环绕偏心轴的方式固装在偏心轴从机体后端伸入内关节罩内的轴段上,内关节齿轮的中心轴孔设置有的内螺纹孔与偏心轴从机体后端伸入内关节罩内的轴段设置有的外螺纹以螺纹连接方式相紧固,内关节罩和外关节罩两者其中的一者设置有耳孔而其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可配合插入耳孔的耳柱,内关节罩通过彼此配合的耳孔与耳柱铰接外关节罩,驱动轴经外关节罩自身设置有的第二轴孔穿过外关节罩且其一端设置在外关节罩内并穿过设置在外关节罩内的外关节齿轮自身具有的中心轴孔,外关节齿轮相应以环绕驱动轴的方式固装在驱动轴伸入外关节罩内的轴段上,外关节齿轮的中心轴孔设置有的内螺纹孔与驱动轴伸入外关节罩内的轴段设置有的外螺纹以螺纹连接方式相紧固,驱动轴以自转的方式与第二轴孔内周壁动配合,内关节齿轮与外关节齿轮相传动口四合。
[0005]本实用新型取消安装在外关节罩上的滚动轴承,采用滑动轴承配合,使相铰接的内关节罩与外关节罩圆筒之间的最小闭合角度在35° — 37°之间,以提高剪毛机使用时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轴承均为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能提高传动精度,可稳定偏心轴(减少甚至防止偏心轴浮动),显著地减少剪毛机在工作中产生的振动,延长剪毛机的使用寿命,设置在内关节罩内的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则缩短内关节罩圆筒外壁轴向长度,显著减少转动部位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动摩擦阻力和转动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以使内关节罩安装稳定且转动灵活。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偏心轴动力传动平稳,减少剪毛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转动摩擦部件相互接触面积小,摩擦阻力更小,转动更灵活,由转动摩擦导致的发热量较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解配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种改进型剪毛动力传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体7、偏心轴1、隔套2、轴套9、螺纹端盖10和内关节罩4 ;在机体7自身设置有的第一轴孔内设置着挡肩,在第一轴孔内设置着偏心轴I和环绕偏心轴I的隔套2,隔套2内周壁与偏心轴I外周壁之间留有空隙,内关节罩4配直在机体7后端;偏心轴I的一端从机体7后端伸出弟一轴孔;还包括如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内关节齿轮5、外关节齿轮12、外关节罩13和驱动轴14 ;在第一轴孔内朝着从机体7前端至其后端的方向依次安装着均环绕偏心轴I的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及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偏心轴I以依次穿过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及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的方式同时通过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安装在第一轴孔内,但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安置在偏心轴I从机体7后端伸出第一轴孔的轴段上,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与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两者各自的外圈外周壁分别与第一轴孔内周壁静摩擦接触,在偏心轴I位于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之间的轴段上安装着相应位于第一轴孔内环绕偏心轴I并接触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的隔套2,在偏心轴I位于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和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之间的轴段上安装着相应位于第一轴孔内环绕偏心轴I并接触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和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的轴套9,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相应被挡肩与隔套2限位在挡肩和隔套2之间,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相应被隔套2与将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和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隔开的轴套9限位在隔套2和轴套9之间,内关节罩4通过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以环绕偏心轴I的方式安装在偏心轴I从机体7后端伸出第一轴孔的轴段上,内关节罩4前部罩体从机体7后端伸入第一轴孔而环绕轴套9,内关节罩4后部罩体则露置在第一轴孔之外而环绕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在偏心轴I位于内关节罩4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之间的轴段上安装着螺纹端盖10(螺纹端盖10不但能使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的位置安装准确,还能消除机体7后端由于薄壁变形对轴承传动造成的不利影响),螺纹端盖10前部盖体从机体7后端伸入第一轴孔内并环绕内关节罩4前部罩体,螺纹端盖10后部盖体则露置在第一轴孔之外且被机体7后端与内关节罩4后部罩体限位于机体7后端与内关节罩4之间,偏心轴I从机体7后端伸出第一轴孔的轴段穿过内关节齿轮5自身具有的中心轴孔,内关节齿轮5在第一轴孔之外但设置于内关节罩4内并相应以环绕偏心轴I的方式固装在偏心轴I从机体7后端伸入内关节罩4内的轴段上,内关节齿轮5的中心轴孔设置有的内螺纹孔与偏心轴I从机体7后端伸入内关节罩4内的轴段设置有的外螺纹以螺纹连接方式相紧固,内关节罩4和外关节罩13两者其中的一者设置有耳孔而其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可配合插入耳孔的耳柱,内关节罩4通过彼此配合的耳孔与耳柱铰接外关节罩13,驱动轴14经外关节罩13自身设置有的第二轴孔穿过外关节罩13且其一端设置在外关节罩13内并穿过设置在外关节罩13内的外关节齿轮12自身具有的中心轴孔,外关节齿轮12相应以环绕驱动轴14的方式固装在驱动轴14伸入外关节罩13内的轴段上,外关节齿轮12的中心轴孔设置有的内螺纹孔与驱动轴14伸入外关节罩13内的轴段设置有的外螺纹以螺纹连接方式相紧固,驱动轴14以自转的方式与第二轴孔内周壁动配合,内关节齿轮5与外关节齿轮12相传动啮合。
[0009]如图1所示,在第一轴孔内且位于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与螺纹端盖10的前部盖体之间安装着环绕偏心轴I和轴套9并接触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与螺纹端盖10的波纹垫圈3,波纹垫圈3将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与螺纹端盖10前部盖体隔开并与第一轴孔内周壁相接触。
[0010]隔套2为尼龙套或钢套或塑料套。当隔套2为尼龙套时,因其重量轻,可减轻剪毛机重量。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型剪毛动力传动装置,包括机体(7)、偏心轴(I)、隔套(2)、轴套(9)、螺纹端盖(10)和内关节罩(4);在机体(7)自身设置有的第一轴孔内设置着挡肩,在第一轴孔内设置着偏心轴(I)和环绕偏心轴(I)的隔套(2),隔套(2)内周壁与偏心轴(I)外周壁之间留有空隙,内关节罩(4)配置在机体(7)后端,偏心轴(I)的一端从机体(7)后端伸出第一轴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内关节齿轮(5)、外关节齿轮(12)、外关节罩(13)和驱动轴(14);在第一轴孔内朝着从机体(7)前端至其后端的方向依次安装着均环绕偏心轴(I)的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及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 ),偏心轴(I)以依次穿过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 )、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 )及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的方式同时通过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安装在第一轴孔内,但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安置在偏心轴(I)从机体(7)后端伸出第一轴孔的轴段上,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与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两者各自的外圈外周壁分别与第一轴孔内周壁静摩擦接触,在偏心轴(I)位于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 )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 )之间的轴段上安装着相应位于第一轴孔内环绕偏心轴(I)并接触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的隔套(2),在偏心轴(I)位于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和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之间的轴段上安装着相应位于第一轴孔内环绕偏心轴(I)并接触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 )和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的轴套(9 ),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 )相应被挡肩与隔套(2 )限位在挡肩和隔套(2 )之间,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 )相应被隔套(2 )与将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 )和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隔开的轴套(9 )限位在隔套(2 )和轴套(9 )之间,内关节罩(4)通过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以环绕偏心轴(I)的方式安装在偏心轴(I)从机体(7)后端伸出第一轴孔的轴段上,内关节罩(4)前部罩体从机体(7)后端伸入第一轴孔而环绕轴套(9),内关节罩(4)后部罩体则露置在第一轴孔之外而环绕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1),在偏心轴(I)位于内关节罩(4)和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之间的轴段上安装着螺纹端盖(10),螺纹端盖(10)前部盖体从机体(7)后端伸入第一轴孔内并环绕内关节罩(4)前部罩体,螺纹端盖(10)后部盖体则露置在第一轴孔之外且被机体(7)后端与内关节罩(4)后部罩体限位于机体(7)后端与内关节罩(4)之间,偏心轴(I)从机体(7)后端伸出第一轴孔的轴段穿过内关节齿轮(5)自身具有的中心轴孔,内关节齿轮(5)在第一轴孔之外但设置于内关节罩(4)内并相应以环绕偏心轴(I)的方式固装在偏心轴(I)从机体(7)后端伸入内关节罩(4)内的轴段上,内关节齿轮(5)的中心轴孔设置有的内螺纹孔与偏心轴(I)从机体(7)后端伸入内关节罩(4)内的轴段设置有的外螺纹以螺纹连接方式相紧固,内关节罩(4)和外关节罩(13)两者其中的一者设置有耳孔而其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可配合插入耳孔的耳柱,内关节罩(4)通过彼此配合的耳孔与耳柱铰接外关节罩(13),驱动轴(14)经外关节罩(13)自身设置有的第二轴孔穿过外关节罩(13)且其一端设置在外关节罩(13)内并穿过设置在外关节罩(13)内的外关节齿轮(12)自身具有的中心轴孔,外关节齿轮(12)相应以环绕驱动轴(14)的方式固装在驱动轴(14)伸入外关节罩(13)内的轴段上,外关节齿轮(12)的中心轴孔设置有的内螺纹孔与驱动轴(14)伸入外关节罩(13)内的轴段设置有的外螺纹以螺纹连接方式相紧固,驱动轴(14)以自转的方式与第二轴孔内周壁动配合,内关节齿轮(5)与外关节齿轮(12)相传动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剪毛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一轴孔内且位于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与螺纹端盖(10)的前部盖体之间安装着环绕偏心轴(I)和轴套(9)并接触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与螺纹端盖(10)的波纹垫圈(3),波纹垫圈(3)将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与螺纹端盖(10)前部盖体隔开并与第一轴孔内周壁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剪毛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是:隔套(2)为尼龙套或钢套或塑料套。
【文档编号】A01K15/00GK203985497SQ20142050132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张天桥 申请人:新疆北元-泰瑞机械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