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鱼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50081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鱼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现有技术的草鱼养殖方法在增重环境仍存在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草鱼养殖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草鱼养殖方法培养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草鱼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每亩1000尾的投放量向池塘中投放体长为3cm的草鱼幼苗,池水温度25℃;在尾均重小于10g时,投喂经粉碎处理后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为池鱼总体重的5%;在尾均重为10g时,投喂粒径为1.3mm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为池鱼总体重的3%;在尾均重达50g时,调整水温至20℃,池深1m,日投饵3次,每次投饵时间间隔为3小时,日投饵量为池鱼总体重的2%。

作为优选,每10天更换1次池塘水。

作为优选,定期向池塘中施放光合细菌菌剂。

作为优选,所述定期是指每15天。

作为优选,每天利用水体增氧装置对池塘水增氧1.5小时。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合细菌菌剂是指能够进行光合自养的微生物。本发明通过对饲喂条件、增氧方法、养殖池设计等工艺步骤的优化设计,显著提升了草鱼的培养速度,使得由夏花鱼种到成品鱼的培养过程在当年内完成,同时提升了产量、降低了培养过程中的病害发生率。本发明以创新性的工艺方法实现了突出的技术效果,同时易于实现、成本较低,因此具有突出的推广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草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每亩1000尾的投放量向池塘中投放体长为3cm的草鱼幼苗,池水温度25℃;在尾均重小于10g时,投喂经粉碎处理后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为池鱼总体重的5%;在尾均重为10g时,投喂粒径为1.3mm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为池鱼总体重的3%;在尾均重达50g时,调整水温至20℃,池深1m,日投饵3次,每次投饵时间间隔为3小时,日投饵量为池鱼总体重的2%。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

每10天更换1次池塘水。定期向池塘中施放光合细菌菌剂。所述定期是指每15天。每天利用水体增氧装置对池塘水增氧1.5小时。

实施例2

一种草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每亩1000尾的投放量向池塘中投放体长为3cm的草鱼幼苗,池水温度25℃;在尾均重小于10g时,投喂经粉碎处理后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为池鱼总体重的5%;在尾均重为10g时,投喂粒径为1.3mm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为池鱼总体重的3%;在尾均重达50g时,调整水温至20℃,池深1m,日投饵3次,每次投饵时间间隔为3小时,日投饵量为池鱼总体重的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