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锥栗芽苗嫁接成活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616阅读:10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嫁接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锥栗芽苗嫁接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锥栗(Castanea henry(Skan)Rehd.et Wils.)属壳斗科栗属为我国特有树种,素有“木本粮食”之称,是著名的果材兼用树种。锥栗果实营养丰富,果肉酥脆香甜,富糯性,可鲜食、炒食、清炖或者磨成粉加工为饼干、糕点等。同时,锥栗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味甘、性温,有养胃、强筋、健脾、补肾的功效。锥栗除食用及药用价值外,材质坚硬,耐水湿,可供建筑、家具、枕木、造船等用途。

锥栗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在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大力发展锥栗生产,提高单位面积锥栗坚果产量和品质,不仅提供外销发展创汇农业,而且将对振兴我国南方山区经济尤其是丘陵山区精准扶贫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良种苗木是经济林生产中最基本、最特殊的生产资料,是经济林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是经济林的命脉。目前锥栗品种良莠不齐现象十分普遍,极大的限制了锥栗产业的发展,苗木良种化已经成为我国锥栗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锥栗育苗主要采用实生大苗田间嫁接的繁殖方法,育苗周期长,林相不齐,难以集约化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锥栗采用实生大苗田间嫁接的繁殖方法存在周期长、林相不齐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锥栗芽苗嫁接成活率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在室内进行,省工省力,方便管理,便于工厂化育苗,同时能够节省繁殖材料,当年嫁接当年出圃。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芽苗砧的准备:选上胚轴伸长到5cm以上普通品种锥栗芽苗,在子叶以上部分3~5cm处切除顶端,在切面处纵向劈开,作为接穗插口,得芽苗砧;

2)接穗的准备:选择优良品种锥栗的当年生发育枝,切取所述当年生发育枝中部的带叶茎段,并将所述茎段下端切成与所述插穗接口大小相适应的楔形,得接穗;

3)嫁接:将所述接穗在奈乙酸溶液中浸蘸后插于芽苗砧的接穗插口中,将二者固定,得嫁接苗。

本发明中,所述奈乙酸(NAA)的浓度为10~200mg/L。

优选的,所述接穗的在NAA中的浸蘸的时间为12~17s。

本发明中,所述芽苗砧和接穗固定的具体操作为用嫁接膜将二者进行绑扎,并用嫁接膜将接穗上端的切口进行包覆。

本发明中,所述优良品种锥栗当年生发育枝的采集时间为锥栗花谢后3~5天。

具体操作为,锥栗花谢后3~5天,在上午10时后或下午5时后,选择盛果期的锥栗优良品种树冠外围上长有饱满芽、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当年生发育枝;

通过这种方法选取的枝条,其枝茎含水量为58~60%,叶片含水量为54~56%。

本发明中,所述茎段的长度为1.5~2.5cm,在其上留1.5~2.5cm长的叶片。

本发明中,在嫁接之前修剪所述芽苗砧的主根,使其长度为4~5cm。

本发明中,所述接穗插口的深度为1~1.5cm。

本发明中,所述接穗插口位于所述切面的中央。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插接的过程中,将所述接穗有芽的一端与所述芽苗砧的形成层对齐。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对芽苗进行处理之前,将其浸在800倍的多菌灵与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中25~35min,进行消毒处理。

在对采集的枝条进行处理之前,将其浸在10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8~12min,进行消毒处理。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步骤优选为:

1)芽苗砧的准备:选上胚轴伸长到5cm以上锥栗芽苗,对主根进行修剪,使其长度小于5cm,在所述锥栗芽苗的子叶以上部分3.8~4.2cm处切除顶端,在切面中轴处纵向劈开1~1.2cm,作为接穗插口,得芽苗砧;

2)接穗的准备:优良品种的锥栗花谢后3~5天,取当年生发育枝,截取长度为1.5~2.5cm的中部茎段,在所述茎段上留1.8~2.2cm长的叶片,并将所述茎段下端削成与所述插穗插口大小相适应的楔形,所述切面一刀削成且平滑,得接穗;

3)嫁接:将所述接穗在浓度为80~120mg/L奈乙酸溶液中浸蘸12~17s后插于芽苗砧的接穗插口中,用嫁接膜将二者固定并将接穗的上端切口处进行包覆,得嫁接苗。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嫁接方法采用的当年生发育枝为接穗,用NAA激素处理接穗,并用嫁接膜将嫁接口与接穗顶端切口同时绑扎,使嫁接成活率高达93%,因而提高锥栗嫁接成活率。

2)本发明锥栗芽苗砧嫁接可在室内进行,省工省力,方便管理。嫁接苗当年平均高度达到13cm,地径为3mm,苗木当年即可出圃,不仅缩短了育苗周期,提高了穗条的利用率,而且能有效提高锥栗良种规模化嫁接的成活率和苗木生长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嫁接操作流程图;

图中:1.为断根、2.为削砧木(削掉子叶以上4cm之外的部分)、3.为削砧木(削出接穗插口)、4.为削接穗、5.为嵌穗、6.为稼接口绑扎、7.为嫁接膜封顶包扎、8.为嫁接完成的芽苗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锥栗的嫁接方法,其具体操作如下(其流程图见图1):

1)芽苗砧的准备

2013年9月,从野外收集优良品种的锥栗种子,筛选出无病虫害、颗粒饱满的种子,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0min后,保存于4℃冰箱中。

2014年4月,将锥栗种子从冰箱中取出,进行沙藏。沙藏在长约1.5m,宽约0.5m,高约0.7m的木箱中进行,先在木箱底部铺一层约8cm厚的中粗河沙,然后将锥栗种子平铺在沙床上,再盖上5cm的河沙,再铺设锥栗种子,一层锥栗种子,一层河沙,最上层的河沙厚约8cm。河沙的湿度以用手抓握成团,松手散开为宜。待最上层沙藏的锥栗种子基本拱出沙面3~5cm,胚轴粗约0.4cm,上胚轴伸长到5cm心上,呈半木质化,选择此时的锥栗芽苗作为砧木。

优良品种华栗1号’和‘华栗2号’的锥栗花谢后3~5天,将锥栗芽苗轻轻从沙中取出,浸在800倍的多菌灵与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中30min,再用清水冲洗后,切除过长主根,使其长度为4~5cm,于子叶上部约4cm处切除顶端,再从上胚轴中央劈出1cm~1.2cm深的接穗插口,得芽苗砧,放入塑料盆中,用湿毛巾盖好。

2)接穗的准备

当天早上8点前,从郴州市汝城县南方锥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试验基地采集锥栗良种‘华栗1号’和‘华栗2号’枝条,枝条要求是树冠外围长有饱满腋芽的当年生发育枝,用湿布包好,运回嫁接试验基地。将采集的枝条用10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切成约2cm的茎段,用利刀将枝条中部的茎段下端削成楔形,削面约1cm,削面要求一刀削成且平滑,剪除接穗上过大的叶片,只保留约2cm,得实验所需的接穗。

3)嫁接

将接穗的切口处蘸10、25、50、100、200mg/L NAA溶液后,将接穗插入芽苗砧插口,确保接穗有芽的一边与芽苗砧一边的形成层对齐。用宽约2.5cm的聚乙烯嫁接膜将嫁接口和接穗顶端切口一同绑扎。

4)嫁接后管理

将嫁接好的锥栗苗植入苗床,土壤消毒后用清水将苗床浇透,苗床土层厚50cm,宽约1.2m。在苗床四周搭起高约1m的支架,表面盖0.3mm农用塑料薄膜,以保持水分,增加地温,促进愈合。同时,搭好遮阳网,每隔一周喷一次杀菌剂。15~20天后,嫁接苗开始萌芽,期间除必要的病虫害防治处理外不宜揭开薄膜。25d左右,打开薄膜两端进行通风。当接苗生长到3~5cm时,可以追施沤制过的稀薄人粪水,或迫施0.2%浓度的氮素化肥水。

7月1日,统计用10、25、50、100、200mg/L NAA处理接穗后的嫁接苗成活率分别为81.3%、83.3%、89.3%、93.3%、88.0%,其中用100mg/L NAA处理接穗其成活率最高,并揭掉薄膜。期间适时进行除草、除萌、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当年12月调查锥栗芽苗砧嫁接苗的平均苗高为13.01cm,地径为3.12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锥栗的嫁接方法,其具体操作如下:

1)芽苗砧的准备

2014年9月,2013年9月,从野外收集优良品种的锥栗种子,筛选出无病虫害、颗粒饱满的种子,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0min后,存于4℃冰箱中。

2015年4月,将锥栗种子从冰箱中取出,进行沙藏。沙藏在长约1.5m,宽约0.5m,高约0.7m的木箱中进行,先在木箱底部铺一层约8cm厚的中粗河沙,然后将锥栗种子平铺在沙床上,再盖上5cm的河沙,一层锥栗种子,一层河沙,最上层的河沙厚约8cm。河沙的湿度以用手抓握成团,松手散开为宜。沙藏的锥栗种子基本拱出沙面3~5cm,胚轴粗约0.4cm,上胚轴伸长到5cm以上,呈半木质化,选择此时的锥栗芽苗作为砧木。

优良品种‘华栗3号’和‘华栗4号’的锥栗花谢后3~5天,将锥栗芽苗轻轻从沙中取出,浸在800倍的多菌灵与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中30min,再用清水冲洗后,切除过长主根,使其长度为4~5cm,于子叶上部约4cm处切除顶端,再从上胚轴中央劈出1cm~1.2cm深的接穗插口,得芽苗砧,放入塑料盆中,用湿毛巾盖好。

2)接穗的准备

当天早上8点前,从郴州市汝城县南方锥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试验基地采集锥栗良种‘华栗3号’和‘华栗4号’穗条,枝条要求是树冠外围长有饱满腋芽的当年生发育枝,用湿布包好,运回嫁接试验基地。将采集的穗条用10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切成约2cm的茎段,用利刀将茎段下端削成楔形,削面约1cm,削面要求一刀削成且平滑,剪除接穗上过大的叶片,只保留约2cm,得实验所需接穗。

3)嫁接

将接穗的切口处蘸100mg/L NAA溶液后,将接穗插入芽苗砧插口,确保接穗有芽的一边与芽苗砧一边的形成层对齐。用宽约2.5cm的聚乙烯嫁接膜将嫁接口和接穗顶端切口一同绑扎。

4)嫁接后管理

将嫁接好后的锥栗苗植入苗床,土壤消毒后用清水将苗床浇透。在苗床四周搭起高约1m的支架,盖上0.3mm农用塑料薄膜,以保持水份,增加地温,促进愈合。同时,搭好遮阳网,每隔一周喷一次杀菌剂。15天~20天后,嫁接苗开始萌芽。25天后,打开薄膜两端进行通风。30天后,统计嫁接苗成活率为93.2%,并揭掉薄膜。育苗期间,适时进行除草、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当年12月调查锥栗芽苗砧嫁接苗的平均苗高为13.02cm,地径为3.13mm。

对比例1

同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接穗的表面不浸蘸NAA,仅浸蘸清水,嫁接苗的成活率为64%。

对比例2

同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接穗的表面不浸蘸NAA,仅浸蘸清水,分别选择锥栗开花前、花期、和花谢后40天左右的当年生发育枝,嫁接成活率分别为7.34%、57.41%和51.92%,均低于花谢后3~5天的当年生发育枝。

对比例3

同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接穗的表面不浸蘸NAA,仅浸蘸清水,在所述接穗上不留叶片或留有4cm长的叶片,嫁接苗的成活率分别为4.67%和40.67%。

对比例4

同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接穗的表面不浸蘸NAA,仅浸蘸清水,分别选择当年生发育枝的枝条基部或枝条顶部作为接穗,嫁接苗的成活率分别为38.67%和30.00%。

对比例5

同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接穗的表面不浸蘸NAA,仅浸蘸清水,用铝箔对嫁接口和接穗的上部开口进行包覆或用嫁接膜仅对嫁接苗进行固定,不对接穗的上部开口进行包覆,嫁接苗的成活率分别为41.33%和28.67%。

由以上对比例可以看出,选择本发明所述的接穗,将接穗在NAA中浸蘸后,并所述接口和接穗的上部切口通过嫁接膜包覆,可有效地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