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防黑胫病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9376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马铃薯防黑胫病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受到黑胫病的侵害,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马铃薯黑胫病的病菌在潮湿的情况下,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产生孢子,其存活温度范围广,并由风力传播,其生长传播却更少地依赖于叶片表面的长时间潮湿而且发展速度较慢,随着受害部位的扩大成熟,病斑逐渐变成一系列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在叶缘处有褪色的枯黄组织,在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大多在马铃薯开花前后发生。病原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田间残留的块茎、有机体,或储藏的种薯中越冬。马铃薯黑胫病易在凉爽、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但如果灌溉、潮湿状况和凉爽的温度持续,它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期发生,即使在较热、较干燥的地区或季节,受到雨水冲刷或灌溉的植株在密集的叶冠底下形成一个潮湿凉爽的微环境,该病也会发生。病原能够在叶片中迅速传播,侵入健康的叶片组织,产生新生孢子。一旦植株受到感染,感染部位很快会产生可由空气和水传播的孢子,进行再度传染。黑胫病属细菌性软腐病害,侵染茎和块茎,种薯从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被侵染,而以幼苗最多,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株明显矮小,心叶黄化、变小、卷曲,茎基部及根部变黑、腐烂。腐烂处有臭味。病株极易从土中拔出,多半死亡。病薯从脐部开始变黑,向髓部呈放射状扩展,并产生黏液,有臭味。马铃薯黑胫病主要依靠带菌种薯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其发病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利于发病,土壤过湿时也易引起薯块大批腐烂,造成严重的侵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防黑胫病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铃薯防黑胫病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改良:冬前进行土壤深翻,并在田地中施入土壤改良剂;

(2)平衡营养:向经土壤改良的田地中施入基肥有机无机肥;

(3)选用无病种薯或幼壮薯整薯播种;切薯播种时,用50%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1%拌种,拌种时先将敌克松与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匀,再加15kg的干土拌匀,然后与种薯拌匀,随拌随播;

(4)发现马铃薯黑胫病病株、病级处在1级或2级时,将1级或2级马铃薯病株连根拔起,用铁铲将地面半径为10厘米范围内的旧窝土除去,覆以无病新土;

(5)将步骤(4)中所述马铃薯病株栽植于新窝土壤中,立即用水、马铃薯追肥和尿素按质量比400:15:1的比例混合的溶液、以1.0kg/植株灌根,浇透窝土;再用50%敌克松稀释400-800液进行叶面喷雾至植株叶面均匀温润,七天后再次用50%敌克松稀释400-800液进行叶面喷雾至植株叶面均匀温润;

(6)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每667m2施用氮肥30-50kg;

(7)开花前后定期喷施植物杀菌剂,所述植物杀菌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川芎油35-45份、灰树花提取物28-38份、羊毛脂20-30份、蒙北芪提取物25-35份、及已提取物15-25份、佛手柑精油10-20份、葡萄柚精油20-30份、柠檬精油11-22份、八角5-15份、丁香15-25份,所述植物杀菌剂每隔7天喷1次,预防新生叶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8)马铃薯收获后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天喷1次,共喷4次,深耕灭茬,减少翌年种植侵染种源;

(9)播种的种薯单收、单存、单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所述的土壤改良剂为白云石粉、石灰石粉和牛石灰中的任意一种,施用量为每667m2施用60-180kg。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肥有机无机肥的施用量为每667m2施用100-150kg。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的所述1级马铃薯病株是指: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下叶片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所述2级马铃薯病株是指:茎部病斑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上叶片凋萎。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马铃薯追肥的总养分≥5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植物杀菌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川芎油40份、灰树花提取物30份、羊毛脂25份、蒙北芪提取物30份、及已提取物20份、佛手柑精油15份、葡萄柚精油25份、柠檬精油16份、八角10份、丁香20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灰树花提取物为灵芝酸。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蒙北芪提取物为黄芪甲苷。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及已提取物为全草含焦莪术酮或左旋二氢焦莪术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以土壤修复为主导的系统控制处理措施具有早生快发、控病、增产、提高马铃薯品质、改良土壤的实际应用价值;有效抑制了马铃薯黑胫病的致病真菌扩散,扩散传染率低,通过大量的种植试验,采用本方法是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病率降低95%,效益提高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马铃薯防黑胫病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改良:冬前进行土壤深翻,并在田地中施入土壤改良剂,所述的土壤改良剂为白云石粉,施用量为每667m2施用60kg;

(2)平衡营养:向经土壤改良的田地中施入基肥有机无机肥,所述基肥有机无机肥的施用量为每667m2施用100kg;

(3)选用无病种薯或幼壮薯整薯播种;切薯播种时,用50%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1%拌种,拌种时先将敌克松与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匀,再加15kg的干土拌匀,然后与种薯拌匀,随拌随播;

(4)一旦发现马铃薯黑胫病病株、病级处在1级或2级时,将1级或2级马铃薯病株连根拔起,用铁铲将地面半径为10厘米范围内的旧窝土除去,覆以无病新土;所述1级马铃薯病株是指: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下叶片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所述2级马铃薯病株是指:茎部病斑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上叶片凋萎;

(5)将步骤(4)中所述马铃薯病株栽植于新窝土壤中,立即用水、马铃薯追肥(总养分≥50%)和尿素按质量比400:15:1的比例混合的溶液、以1.0kg/植株灌根,浇透窝土;再用50%敌克松稀释400液进行叶面喷雾至植株叶面均匀温润,七天后再次用50%敌克松稀释400液进行叶面喷雾至植株叶面均匀温润;

(6)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每667m2施用氮肥30kg;

(7)开花前后定期喷施植物杀菌剂,所述植物杀菌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川芎油35份、灰树花提取物28份、羊毛脂20份、蒙北芪提取物25份、及已提取物15份、佛手柑精油10份、葡萄柚精油20份、柠檬精油11份、八角5份、丁香15份,所述植物杀菌剂每隔7天喷1次,预防新生叶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8)马铃薯收获后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天喷1次,共喷4次,深耕灭茬,减少翌年种植侵染种源;

(9)播种的种薯单收、单存、单藏。

实施例2

一种马铃薯防黑胫病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改良:冬前进行土壤深翻,并在田地中施入土壤改良剂,所述的土壤改良剂为石灰石粉,施用量为每667m2施用120kg;

(2)平衡营养:向经土壤改良的田地中施入基肥有机无机肥,所述基肥有机无机肥的施用量为每667m2施用125kg;

(3)选用无病种薯或幼壮薯整薯播种;切薯播种时,用50%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1%拌种,拌种时先将敌克松与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匀,再加15kg的干土拌匀,然后与种薯拌匀,随拌随播;

(4)一旦发现马铃薯黑胫病病株、病级处在1级或2级时,将1级或2级马铃薯病株连根拔起,用铁铲将地面半径为10厘米范围内的旧窝土除去,覆以无病新土;所述1级马铃薯病株是指: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下叶片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所述2级马铃薯病株是指:茎部病斑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上叶片凋萎;

(5)将步骤(4)中所述马铃薯病株栽植于新窝土壤中,立即用水、马铃薯追肥(总养分≥50%)和尿素按质量比400:15:1的比例混合的溶液、以1.0kg/植株灌根,浇透窝土;再用50%敌克松稀释600液进行叶面喷雾至植株叶面均匀温润,七天后再次用50%敌克松稀释600液进行叶面喷雾至植株叶面均匀温润;

(6)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每667m2施用氮肥40kg;

(7)开花前后定期喷施植物杀菌剂,所述植物杀菌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川芎油40份、灰树花提取物30份、羊毛脂25份、蒙北芪提取物30份、及已提取物20份、佛手柑精油15份、葡萄柚精油25份、柠檬精油16份、八角10份、丁香20份,所述植物杀菌剂每隔7天喷1次,预防新生叶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8)马铃薯收获后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天喷1次,共喷4次,深耕灭茬,减少翌年种植侵染种源;

(9)播种的种薯单收、单存、单藏。

实施例3

一种马铃薯防黑胫病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改良:冬前进行土壤深翻,并在田地中施入土壤改良剂,所述的土壤改良剂为牛石灰,施用量为每667m2施用180kg;

(2)平衡营养:向经土壤改良的田地中施入基肥有机无机肥,所述基肥有机无机肥的施用量为每667m2施用150kg;

(3)选用无病种薯或幼壮薯整薯播种;切薯播种时,用50%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1%拌种,拌种时先将敌克松与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匀,再加15kg的干土拌匀,然后与种薯拌匀,随拌随播;

(4)一旦发现马铃薯黑胫病病株、病级处在1级或2级时,将1级或2级马铃薯病株连根拔起,用铁铲将地面半径为10厘米范围内的旧窝土除去,覆以无病新土;所述1级马铃薯病株是指: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下叶片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所述2级马铃薯病株是指:茎部病斑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上叶片凋萎。

(5)将步骤(4)中所述马铃薯病株栽植于新窝土壤中,立即用水、马铃薯追肥(总养分≥50%)和尿素按质量比400:15:1的比例混合的溶液、以1.0kg/植株灌根,浇透窝土;再用50%敌克松稀释800液进行叶面喷雾至植株叶面均匀温润,七天后再次用50%敌克松稀释800液进行叶面喷雾至植株叶面均匀温润;

(6)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每667m2施用氮肥50kg;

(7)开花前后定期喷施植物杀菌剂,所述植物杀菌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川芎油45份、灰树花提取物38份、羊毛脂30份、蒙北芪提取物35份、及已提取物25份、佛手柑精油20份、葡萄柚精油30份、柠檬精油22份、八角15份、丁香25份,所述植物杀菌剂每隔7天喷1次,预防新生叶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8)马铃薯收获后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天喷1次,共喷4次,深耕灭茬,减少翌年种植侵染种源;

(9)播种的种薯单收、单存、单藏。

实施例1-3中,所述的灰树花提取物为灵芝酸;所述的蒙北芪提取物为黄芪甲苷;所述的及已提取物为全草含焦莪术酮或左旋二氢焦莪术酮。

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以土壤修复为主导的系统控制处理措施具有早生快发、控病、增产、提高马铃薯品质、改良土壤的实际应用价值;有效抑制了马铃薯黑胫病的致病真菌扩散,扩散传染率低,通过大量的种植试验,采用本方法是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病率降低95%,效益提高5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