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海桐容器苗专用栽培基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4293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园艺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花叶海桐容器苗专用栽培基质。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基质能为植物提供稳定协调的生长环境,它除了支持、固定植株外,还能“中转”液肥中的养分和水分,使植物根系从中按需选择吸水吸肥。虽然液肥的EC、pH值、各养分浓度可以精确控制,但植物根系是与基质接触,从基质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基质的理化性质和对液肥的吸附特性直接决定了植物的管理技术和营养的供给状况,所以,国内外都充分重视基质研究。

栽培基质的研究始于1970年丹麦Grodan公司开发的岩棉栽培技术和1973年英国温室作物研究所的NFT技术。砂砾最早被植物营养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用来栽培作物,通过浇灌营养液来研究作物的养分吸收、生理代谢以及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和生理障碍等,因此砂砾可以说是最早的栽培基质。如在Van Helmont 著名的柳条试验基础上,Boussingault,Salm(1851-1856)在涂蜡的玻璃器具或纯蜡的容器中用砂砾、石英或活性炭栽培燕麦,得到燕麦需要N、P、K、S、Ca、Mg、Si、Fe、Mn的证据。随后Salm-Horstmar(1871)试验过用石英、河沙、水晶、碎瓷、纯碳酸钙、硅酸以及活性炭作为燕麦的生根基质。Hall(1914)用不同级别的沙、粉粒、高岭土栽培羽扇豆和大麦。蛭石Woodcock(1946)用来作为兰花的栽培基质。随后可作为固体栽培的基质很快扩展到石砾、陶粒、珍珠岩、岩棉、海绵(尿醛)、硅胶、碱交换物(离子交换树脂)如斑脱土、沸石及合成的树脂材料等,泥炭、锯末、树皮、稻壳、酚醛泡沫(泡沫塑料)、炉渣以及一些混合基质。Prasad M and Maher MJ(1993)报道了泥炭的各种理化性质和栽培技术,研究了基质与植物营养供应的关系,基质与栽培技术、基质与水分养分空气利用的关系,基质的混合利用和重复利用等。在生产上,运用较多的有美国康奈尔大学开发的4种混合基质,英国温室作物研究所开发的GCRI混合物以及荷兰的岩棉和泥炭等。

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园艺事业和无土栽培事业的发展,对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无土栽培基质的需求急剧上升。基质栽培是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因此,开发生产适宜各种花卉、苗木使用的新型栽培基质,是发展花卉和园艺产业的工厂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生产的基础。一般理想的基质应有保肥、保水、质轻、通气性佳、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电导率(EC值),以及无毒性等基本的特性。常见的基质材料有泥炭、珍珠岩、蛭石、沙砾、木(竹)屑、岩棉等。传统的无土栽培方式主要使用泥炭、蛭石、珍珠岩、黄心土作为栽培基质。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差异对栽培基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优质、高效、节约成本和环保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成了基质发展的新趋势。

花叶海桐又名银边海桐、斑叶海桐(Pittosporum tobira ‘Variegata’),为海桐花科海桐花属的常绿灌木,观赏价值高,对SO2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可片植、丛植和列植,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但目前尚无花叶海桐基质相关报道。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2009年采用泥炭、麦饭石、珍珠岩和黄心土,进行多种基质配方对花叶海桐生长量影响的研究,筛选出比较适宜的基质配方用于花叶海桐容器苗规模化生产,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对带动花叶海桐产业化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叶海桐容器苗专用栽培基质。

所述的花叶海桐容器苗专用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含有以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泥炭35-45%、麦饭石15-25%、珍珠岩5-15%、黄心土25-40%,并按每立方米栽培基质中添加银杏叶粉碎物500-1000g。

所述的花叶海桐容器苗专用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的体积百分比为:泥炭35-40%,优选40%、麦饭石20-25%,优选20%、珍珠岩5-10%,优选10%、黄心土30-35%,优选,30%。

所述的花叶海桐容器苗专用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每立方米栽培基质中添加银杏叶粉碎物700-1000g,优选850g。

所述的花叶海桐容器苗专用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的干容重0.4-0.5,总孔隙度54-56%,大孔隙度9.87-10.63%,小孔隙度44.21-46.03%,最大持水率1.01-1.59,pH值5-6,EC值0.30-0.96,全氮0.77-0.90%,全磷214-216mg/kg,全钾9772-9774mg/kg。

上述基质中的泥炭是古代低湿地带生长的植物残体,由半分解的水生、沼泽湿地生、藓沼生或沼泽生的植被所组成。包括未分解的植物残体、植物残体分解形成的腐殖质和矿物质,前两种的含量占50%以上。其种类有泥炭藓、芦苇、苔草、泥炭腐殖质等三种。泥炭藓是由水藓或其他藓形成的,不易分解,具很高的持水量,一般可以达干重的10倍,酸性强,pH为3.8~4.5,含有少量的氮,约1%上下,不含磷和钾,适作无土栽培基质.但因水藓是酸沼植物脱水幼年残留体或活体部分,重量轻,养分含量低,具有很高的持水量,用作基质,应先撕碎。其他藓类形成的泥炭,比水藓分解快,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不够理想。由苔草、芦苇和其他沼泽植物形成的泥炭分解亦很快,也不适用于无土栽培。泥炭的化学组成,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沥青和腐植酸,以及氮、磷、钾、钙等。一般有机质含量40%~70%,腐植酸含量20%~40%,全氮含量1.5%~2.5%,全磷含量0.1%~0.6%,全钾含量0.3%~0.5%,碳氮比值为10.0~20.0,pH4.5~6.5。泥炭土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质地轻且无病害孢子和虫卵,所以也是盆栽观叶植物常用的土壤基质。但是,泥炭土在形成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淋溶,本身的肥力有限,所以在配制使用基质时可根据需要加进足够的氮磷钾和其它微量元素肥料;同时,配制后的泥炭土也可与珍珠岩、蛭石、河沙、园土等混合使用。

上述基质中的麦饭石,属火山岩类,其主要矿物质上火山岩。麦饭石被认为是5000-7550万年前火山喷射出的熔岩埋于地下,经过火山的高湿、炎热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以及地壳变动所产生的压力而形成,麦饭石产于火山地带。麦饭石是一种天然的药物矿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钾、钠、钙、镁、磷常量元素和锌、铁、硒、铜、锶、碘、氟、偏硅酸等十八种微量元素。

上述基质中的珍珠岩也是建筑上的隔热保温材料,为铝硅酸盐类物质,由熔岩流形成的矿物,经开采筛选后,在76012炉中加热,使其形成轻质的海绵状小核,白色,直径1.5~3mm。质轻容重小,80~130kg/ m³。呈中性,pH6~8。具有很好的保水性能,能保持本身重量3~4倍的水,但无缓冲作用,亦无阳离子的交换性能,不含有矿质养分。颗粒结构坚固,与其他基质混合时能保持很好的通气状况。珍珠岩是粉碎的岩浆岩经高温处理膨胀后形成的具有封闭结构的物质。它是无菌的白色小粒状材料,有特强的保水与排水性性能,不含任何肥分,多用于扦插繁殖以及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上述基质中的黄心土无菌无杂草,能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但有机质含量低。

上述基质中添加的银杏叶粉碎物是将银杏叶烘干、粉碎,过筛后的粉碎物,银杏叶材料源于自然,用于自然,而且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不含有任何化学合成类物质,它能促进微生物、植物细胞物质运转和积累及细胞酶活性,增加植物的抗病性,促进植物生长,同时可以促进栽培植物的生根效果,对人、畜无毒,使用安全。

上述各种基质材料各有利弊,使用时应根据花叶海桐的特性加以配制,做到取长补短,发挥较佳基质配方的性能优势,促进花叶海桐容器苗的生长。

本发明基质对花叶海桐1年生容器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生长量大,基质中添加的银杏叶粉碎物可促进根系生长,采用麦饭石进行基质容重的调节,使混配后的基质更适合植物栽培的需要,麦饭石还用来进行基质总孔隙度、持水空隙、通气空隙的调节与改善。同时麦饭石在植物栽培灌溉的过程中,经水淋洗后溶出钾、钙、镁、磷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铜、锌、锰、钼等微量元素,从而可减少大量元素化肥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该基质可用于花叶海桐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和相关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将以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加入搅拌桶中充分混合:泥炭40%、麦饭石20%、珍珠岩10%、黄心土30%,并按每立方米栽培基质中添加银杏叶粉碎物850g,混合均匀即制得花叶海桐容器苗专用栽培基质。

在体积百分比为泥炭35%、麦饭石25%、珍珠岩15%、黄心土25%的混合物中按每立方米栽培基质中添加银杏叶粉碎物700g,混合均匀制得基质;或在体积百分比为泥炭45%、麦饭石15%、珍珠岩10%、黄心土30%的混合物中按每立方米栽培基质中添加银杏叶粉碎物500g,混合均匀制得基质;或在体积百分比为泥炭35%、麦饭石25%、珍珠岩5%、黄心土30%的混合物中按每立方米栽培基质中添加银杏叶粉碎物1000g,混合均匀制得基质;或在体积百分比为泥炭40%、麦饭石15%、珍珠岩5%、黄心土40%的混合物中按每立方米栽培基质中添加银杏叶粉碎物1000g,混合均匀制得基质;其他同实施例一样,上述各种配方制得的基质也能达到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

对照组1:

将体积百分比为60%泥炭、20%蛭石、10%珍珠岩、10%黄心土混合均匀制得对照组1的栽培基质,其他栽培条件同实施例。

对照组2:

将体积百分比为50%泥炭、20%蛭石、10%珍珠岩、20%黄心土混合均匀制得对照组2的栽培基质,其他栽培条件同实施例。

对照组3:

将体积百分比为40%泥炭、30%椰糠、10%蛭石、20%黄心土混合均匀制得对照组3的栽培基质,其他栽培条件同实施例。

对照组4:

将体积百分比为30%泥炭、10%蛭石、30%苇末、30%黄心土混合均匀制得对照组4的栽培基质,其他栽培条件同实施例。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对照组的试验结果作进一步说明。

1)选择花叶海桐穴盘苗(苗高6cm)进行试验,根据花叶海桐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不同基质材料的特性,将泥炭、椰糠、苇末、蛭石、珍珠岩和黄心土等按实施例和对照组1-4中的体积比,进行充分混合,配制出5种不同配方的复合基质,并对对花叶海桐生长有较大影响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主要有容重、总孔隙度、持水量、大小孔隙比和各种化学元素等。

2)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将花叶海桐穴盘苗移栽到容器中,各个基质配方每个处理100株,重复3次;容器规格:口径15cm、深13 cm;2009年5月15日,将花叶海桐穴盘苗移栽到容器中;移栽前先用锋利剪刀对花叶海桐小苗进行适当修剪,以便于移栽及栽后成活,移栽时栽深至根颈部位,基质与根系结合紧密,根系自然舒展,苗木直立挺拔,基质与根系结合紧密,苗木直立挺拔。移栽入容器后,及时浇透定根水。新根长出后,喷施2000倍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21:6:13。以后每周1次,比例随植株生物量的增加提高到1500倍。其间剪去树冠内部一些纤弱小枝、过密枝、内向交叉枝,使之疏密有致。

3)将花叶海桐穴盘苗移栽到容器后,观察花叶海桐生长过程,每隔1个月测定1次苗高;于2009年11月15日,同时测定苗高及地上部份和地下部份的干物

质重量,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不同基质配方花叶海桐一年生容器苗生长量

4)对2009年11月10日测定的数据,经方差分析,各指标的F值:株高33.2、一级侧根数7.5、地上部干重32.6、地下部干重12.3,各指标的F值均大于F 0.01=3.9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多重比较,各配方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花叶海桐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量正面影响较佳的基质配方为实施例中的配方,其他的依次为对照组2、对照组1和对照组3,最差的是对照组4。

上述4)中涉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检验、多重比较用LSD显著性检验,均用Excel及SPSS软件计算。

上述实施例的基质的理化性质为干容重0.46,总孔隙度55.67%,大孔隙度10.22%,小孔隙度45.45%,最大持水率1.23。pH值5.53,EC值0.35,全氮0.88%,全磷215.78mg/kg,全钾9773.55mg/kg,钙1678.84mg/kg,镁1884.97mg/kg,铜0.00mg/kg ,锌54.00mg/kg,硼56.20mg/kg,铁5933.81mg/kg,锰188.29mg/kg,钼0.00mg/kg,铝29669.35mg/kg ,铅16.06mg/kg,钠2885.92 mg/kg ,镍23.89mg/kg,硫644.77mg/kg,锶1.22mg/kg,砷14.83mg/kg,铬2.49mg/kg,钴18.84mg/kg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实施例的基质配方,对花叶海桐1年生容器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高生长量最大,而且根系生长也最佳,可用于花叶海桐规模化生产,对带动花叶海桐及其同类品种的产业化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