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粉绣线菊扦插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3969阅读:3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红粉绣线菊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红粉绣线菊(Spiraea× Bumalda)又名“红镖”锈线菊,是蔷薇科 Rosaceae绣线菊属落叶丛生灌木,冠形紧凑,不需修剪,自然成形;株形圆球形,老枝灰色,幼枝红褐色至绿色,无毛。单叶互生,叶色深绿,叶小,长0.7-2.2cm,宽0.4-1.2cm,叶片心形,边缘有锯齿,三出脉,叶脉在叶背突起;叶柄长0.1-0.2cm。开花期5-6月,花着生枝顶,复聚伞花序,花色粉红,花瓣5枚,卵形,雄蕊多数。冠形匀称。主要分布于日本的本洲、四国、九洲;朝鲜也有分布;中国的安徽、浙江、四川、云南也有分布。

喜光,阳性树种,不耐荫,喜生长在日光充足的草坪或石砾地上。择土不严,适应微酸性和微碱性土壤;落叶期12月至翌年2月;在土壤肥沃湿润条件下生长良好;耐中等温度条件;抗积雪和抗干寒风能力强;适应性强。夏日开出白色带有淡红色的簇集的鲜花,观花期5-6月,为庭园中优良的观花植物;全株入药,主治妇科经血不调,又可通便利尿。适宜于北京以南,云南以东的地方栽植。

红粉绣线菊采用半硬枝扦插法的方式繁殖,为保持品种的一致性和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母本采穗圃的管理和穴盘苗生产都很重要。但目前已公开的文献均未涉及此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粉绣线菊扦插繁殖方法,母本能高度保持红粉绣线菊扦插后代品种一致性,穴盘苗成活率高、繁殖速度快,成品率达到90%,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白。

红粉绣线菊扦插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土壤质地疏松、肥沃、酸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移栽地或经土壤改良后开沟作床,配套水、电、路、渠,建立红粉绣线菊地栽母本圃;

(2)容器苗移栽时间除7-8月高温干旱季节之外,其它时间均可移栽;容器苗搬运到田头,整齐地排放在泥地上,立即喷雾浇湿;及时移栽,定点挖穴,移栽深度略深于原来植株根际部位;移栽株行距采用35×35cm,苗床宽110cm,每亩3500株;

(3)管理养护:水分管理,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排水;光照管理:6-8月份要架设遮阳网,透光度50%;养分管理:施足基肥,移栽后15天开始,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尿素5kg/亩;4月份施尿素;5-6月施复合肥;7-8月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9月份每隔10天施一次0.2%浓度尿素;10-12月施腐熟的有机肥,开浅沟施于株间,埋施;土壤管理:松土除草,保持苗床无杂草,雨后晴天及时进行,以防止土壤板结;病虫害防治:对症下药加以防治;

(4)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剪穗,一年一次,在早上或傍晚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穗条长度2.5cm,保留上端1片叶;同时保持母本冠形平整;注意穗条保鲜,用浸湿的无纺布覆盖,洒水保湿;在运输途中,要降温保湿;运到目的地后,尽快摊开洒水,放在室内,以最快速度剪穗扦插;

(5)选择合适的繁殖地建立红粉绣线菊穴盘苗生产苗床,床面铺地布或填3cm厚木屑,经高锰酸钾400-600倍液消毒24小时后用薄膜覆盖;将基质混拌均匀,填装入128孔穴盘中,保持每孔的松紧度一致;

(6)穗条采用“森生一号”植物催根剂1400-1600ppm浸泡穗条基部 2秒钟;每孔扦插一根穗条,扦插深度0.7-1.0cm;

(7)扦插完毕,立即浇透水,待叶面水分蒸发后,立即喷多菌灵800-1200倍液消毒防病,搭好小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密封,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进入扦插后管理;

(8)日常管理:在苗床上方架设遮阳网,5-6月份盖1层,7-8月份盖2层;日最高温30℃以下时,揭除遮阳网,全光照管理;小拱棚内气温达到37℃时,采取喷雾降温措施;每天检查一次基质湿度,每隔3-4天,在傍晚或清早时分,浇一次水;养分管理:扦插当天,浇水之后,结合喷药,喷洒叶面肥,以后结合浇水,喷洒绿芬葳粉剂1000倍液或0.2%尿素叶面肥;有85%以上穗条发根,揭除薄膜两头通风2天,然后全部揭除薄膜,在小拱棚竹片架上面盖一层遮阳网,2天后全部揭除遮阳网;

(9)苗期管理:经炼苗之后的苗床,实行全光照管理;及时浇水和喷洒叶面肥;喷洒多菌灵400-600倍液,预防病害。

所述步骤(5)中,基质由体积比为5:3:2:2的蛭石:泥炭:珍珠岩:糠醛渣组成。

所述步骤(6)中,“森生一号”植物催根剂由重量比为3-5:3-5:1-3的吲哚丁酸:细胞分裂素:柠檬皮总黄酮提取液混合构成。

上述红粉绣线菊扦插繁殖方法,能适应我国的气候土壤环境,生根情况良好,成品率达到90%,且操作简单,繁殖速度快,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选择质地疏松、肥沃、微酸性、酸性微酸性土壤或微碱性土壤作为红粉绣线菊母本圃的栽植地,配套完善的水、电、路、渠,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有电源接入田间,渠道相通,排水良好,无季节性积水,雨止田干。如果土壤是粘土,肥力不足,必须事先进行土壤改良,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kg和磷肥50kg作为基肥,施杀虫剂呋喃丹2kg防治地下害虫。

深翻土地,深度25cm以上,田间不留死角,然后细耙一次,平整床面后开沟作床。在田块四周开边沟,深度50cm或80cm,宽60cm;在田块中央开中沟,与边沟相通,深40cm或60cm,宽50cm;作床,床面宽110cm,床面土块整细,中央稍高,两侧稍低;每条苗床之间开步道,深25cm以上,宽40cm,步道中部稍高,两头稍低,保证沟沟相通,排水流畅。

容器苗移栽时间除7-8月高温干旱季节之外,其它时间都可移栽。移栽株行距35×35cm,每亩3500株。容器苗搬运到田头,不能堆放,要整齐地排放在泥地上,立即喷雾浇湿;要及时移栽,按株行距定点挖穴;移栽深度略深于原来植株根际部位;然后用细土覆盖于苗的基部,轻轻地压实。

管理养护阶段包括水分管理、光照管理、养分管理、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移栽后当天要浇透定根水,如遇连续晴天,移栽后要天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如遇雨天,要及时排水。光照管理:6-8月份要架设遮阳网,透光度50%。养分管理:施足基肥,移栽后15天开始,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尿素5kg/亩;4月份施尿素;5-6月施复合肥;7-8月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9月份每隔10天施一次尿素,可配成0.2%浓度浇施;10-12月施腐熟的有机肥,开浅沟施于株间,埋施。土壤管理:松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保持苗床无杂草,雨后晴天及时进行,以防止土壤板结。病虫害防治:常见的有炭疽病和蚜虫,要对症下药加以防治。

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同时保持母本冠形平整,一年采穗一次,选早上或傍晚剪枝,剪下枝条按同一方向整齐摆放,放入筐中,上方覆盖无纺布洒水保温;在运输途中需降温保温;运到目的地后,尽快推开洒水,放在室内,以最快速度剪穗扦插。

选择排水良好、雨止田干、地下水位较低、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的场所作为扦插地。采用地面苗床,地面大致整平,设置苗床宽100cm,纵向放置3只穴盘;步道40cm,深25cm;床面铺地布,也可填木屑厚3cm,用高锰酸钾500倍液消毒24小时,用薄膜覆盖。

基质配方为蛭石:泥炭:珍珠岩:糠醛渣=5:3:2:2(体积比),混拌均匀,填装入128孔穴盘,保证每孔的松紧度一致。把装填好的穴盘依次摆放于苗床上,用0.5%高锰酸钾溶液对装填好基质的穴盘进行消毒。在扦插前24小时完成此项工作。

剪穗条时间掌握在当年生枝条半木质化程度,一年中只有一次: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一年保留母本高度15cm,第二年保留20cm,第三年保留25cm。穗条长度严格控制在2.5cm,保留上端一片叶。将穗条用“森生一号”植物催根剂1500ppm浸泡穗条基部2秒,“森生一号”植物催根剂由重量比为3-5:3-5:1-3的吲哚丁酸:细胞分裂素:柠檬皮总黄酮提取液构成,每孔扦插一根穗条,扦插深度0.7-1.0cm,不可深于1.0cm。

扦插前一天提前将基质浇透水;扦插当天,每条苗床插完后立即浇透水,待叶面水分蒸发后,立即喷多菌灵1000倍液消毒防病;然后搭架小拱棚,盖上薄膜,四周密封,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

在苗床上方架设遮阳网,5-6月份盖1层,7-8月份盖2层。日最高温30℃以下时,可全部揭除遮阳网,全光照管理。在小拱棚内挂一支棒状温度计,当小拱棚内气温37℃时,要采取喷雾降温措施,特别是晴天高温时,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每隔半小时喷雾一次,降至37℃以下;每天检查一次基质湿度,每隔3-4天,在傍晚或清早时分,浇一次水。

扦插当天,浇水之后,结合喷药,喷洒叶面肥;以后结合浇水,喷洒叶面肥;叶面肥用绿芬葳粉剂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0.2%尿素喷雾。扦插25天后(视气温状况而定),有85%以上穗条发根,即可进行炼苗,在傍晚,先揭除两头薄膜,通风2天,然后全部揭除薄膜,再在小拱棚竹片架上面盖一层遮阳网,2天后全部揭除遮阳网。经炼苗之后的苗床,实行全光照管理;及时浇水和喷洒液肥;喷洒多菌灵500倍液,预防病害。

扦插后经3.5个月的养护管理,形成穴盘苗,成品率达90%。成品苗木规格:128孔,27×54×4.0cm(深),苗高3-5cm,根系完整,植株健壮,无病虫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