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耐穿刺暗管进行排盐的方法及其在滨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5816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盐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耐穿刺暗管进行排盐的方法及其在滨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属于盐碱地快速脱盐、改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分布有大片盐碱地,并且盐碱化的程度正在扩大,例如滨海地区。滨海盐碱地多为高钠盐淤泥质海相极细颗粒黏土,土壤渗透性差,且表层土壤受降水或灌溉水浸泡后很快形成板结,土壤入渗能力低,因此,滨海盐碱地的快速脱盐改碱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排水洗盐是盐碱地治理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措施之一,遵循了“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自然规律。

暗管排盐技术是将带有孔隙的管道铺设于地下一定深度,待灌溉或降雨后汇入管道的水分,或者是直接直接汇入到管道中地下水,通过管道排出土地,带走盐分,起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目前,现有的排盐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排盐方法,降低盐碱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效果慢;

(2)现有的排盐方法,对土壤中好氧微生物含量和土壤水溶液溶解氧含量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用现有的排盐方法对盐碱地进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黑麦草:

(3)提高黑麦草的产量有限;

(4)黑麦草的抗麦穗夜蛾虫害率、抗青稞穗蝇虫害率和抗螬蛴虫害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采用耐穿刺暗管进行排盐的方法及其在滨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本发明的排盐的方法,能降低盐碱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

(2)本发明的排盐方法,能提高盐碱地土壤中好氧微生物含量;

(3)本发明的排盐方法,能提高盐碱地土壤水溶液溶解氧含量;

采用本发明的排盐方法,对盐碱地进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黑麦草:

(4)能够大大提高产量;

(5)提高黑麦草的抗麦穗夜蛾虫害率、抗青稞穗蝇虫害率和抗螬蛴虫害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耐穿刺暗管进行排盐的方法,包括埋设暗管步骤、小米草膨润土混合土的制作步骤和铺设小米草膨润土混合耕作层步骤。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埋设暗管步骤,暗管的铺设倾角为1.1-3.5º。

所述埋设暗管步骤,暗管埋设深度为90-100cm,埋设间距为25-30m。

所述铺设小米草膨润土混合耕作层步骤,渗灌毛管内径为10-14mm。

所述铺设小米草膨润土混合耕作层步骤,渗灌毛管工作压力为0.05-0.08MPa。

所述小米草膨润土混合土的制作步骤,盐碱地的表层土壤、小米草、膨润土的质量比为20-45:2.5-3:1-2.5。

所述埋设暗管步骤,所述暗管的材质,包括无规共聚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SMA树脂、黑稀金矿、硅铍钇矿、硬脂酸单甘酯、环氧大豆油增塑剂、碳纤维、四季戊四醇酯、硬脂酸。

所述暗管的材质,按重量份,包括无规共聚聚丙烯67-89份、高密度聚乙烯份55-68份、SMA树脂50-71份、黑稀金矿3-9份、硅铍钇矿0.9-1.7份、硬脂酸单甘酯3.8-4.7份、环氧大豆油增塑剂0.7-1.4份、碳纤维0.42-0.49份、四季戊四醇酯0.3-0.6份、硬脂酸0.55-0.68份。

所述暗管的材质,按重量份,包括无规共聚聚丙烯78份、高密度聚乙烯份62份、SMA树脂60份、黑稀金矿6份、硅铍钇矿1.4份、硬脂酸单甘酯4.2份、环氧大豆油增塑剂1.0份、碳纤维0.45份、四季戊四醇酯0.4份、硬脂酸0.62份。

一种采用耐穿刺暗管进行排盐的方法在滨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改良一年后,土壤重金属含量为12-23ppm,土壤水溶液溶解氧含量为15-26%。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排盐的方法,大大降低了盐碱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为12-23ppm;

(2)本发明的排盐方法,提高了盐碱地土壤中好氧微生物含量,好氧微生物含量为90-112个.g-1

(3)本发明的排盐方法,大大提高了盐碱地土壤水溶液溶解氧含量,土壤水溶液溶解氧含量为15-26%;

采用本发明的排盐方法,对盐碱地进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黑麦草:

(4)提高了产量,种植的黑麦草,亩产量为8951-11256kg;

(5)提高了黑麦草的抗病率,抗麦穗夜蛾虫害率提高为98.1-99.2%;抗青稞穗蝇虫害率为91.5-98.6%;抗螬蛴虫害率为88.7-98.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一种排盐暗管

所述排盐暗管,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无规共聚聚丙烯67份、高密度聚乙烯份55份、SMA树脂50份、黑稀金矿3份、硅铍钇矿0.9份、硬脂酸单甘酯3.8份、环氧大豆油增塑剂0.7份、碳纤维0.4份、四季戊四醇酯0.3份、硬脂酸0.55份。

实施例2一种排盐暗管

所述排盐暗管,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无规共聚聚丙烯78份、高密度聚乙烯份62份、SMA树脂60份、黑稀金矿6份、硅铍钇矿1.4份、硬脂酸单甘酯4.2份、环氧大豆油增塑剂1.0份、碳纤维0.45份、四季戊四醇酯0.4份、硬脂酸0.62份。

实施例3一种排盐暗管

所述排盐暗管,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无规共聚聚丙烯89份、高密度聚乙烯份68份、SMA树脂71份、黑稀金矿9份、硅铍钇矿1.7份、硬脂酸单甘酯4.7份、环氧大豆油增塑剂1.4份、碳纤维0.49份、四季戊四醇酯0.6份、硬脂酸0.68份。

表1是对实施例1-实施例3所述排盐暗管进行的性能试验结果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实施例2所述的排盐暗管的性能最佳,实施例2是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4一种采用耐穿刺暗管进行排盐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埋设暗管:在待脱盐的盐碱地土层地下开沟,沟底埋设暗管,形成暗管排水层;

所述沟的开设深度为95-110cm;

所述暗管直径为90-120mm;

所述暗管排水层的暗管埋设深度为90-100cm,埋设间距为25-30m,暗管向出水口方向向下倾斜,铺设倾角为1.1º;

所述暗管的材质,按重量份,包括:无规共聚聚丙烯78份、高密度聚乙烯份62份、SMA树脂60份、黑稀金矿6份、硅铍钇矿1.4份、硬脂酸单甘酯4.2份、环氧大豆油增塑剂1.0份、碳纤维0.45份、四季戊四醇酯0.4份、硬脂酸0.62份。

B、铺设隔离层:在暗管排水层上面,均匀铺上秸秆,形成秸秆隔离层;

所述秸秆为当年自然晒干的芦苇秸秆,长度为10-14cm,含水量为8-10%;

所述秸秆隔离层的铺设厚度为8-12cm。

C、小米草膨润土混合土的制作:向堆积一旁的表层土壤中加入碎小米草和膨润土,混合均匀为小米草膨润土混合土;

所述小米草膨润土混合土,具体为由盐碱地的表层土壤中加入碎小米草和膨润土混合而成,混合质量比为盐碱地的表层土壤:小米草:膨润土为20-45:2.5-3:1-2.5;

所述碎小米草是将直径为5-7mm的小米草秸秆铡断至长度为5-8cm;

所述膨润土为葡萄糖酸改性碱性钙基膨润土。

D、铺设小米草膨润土混合耕作层:在秸秆隔离层上面先铺10-15cm厚的小米草膨润土混合土,整平,然后铺设渗灌毛管,再铺上剩余小米草膨润土混合土并整平,形成小米草膨润土混合耕作层;

所述渗灌毛管铺设间距为0.8-2.0m,渗灌毛管内径10mm,壁厚1.2-1.6mm,工作压力0.05MPa。

下述实施例5-实施例8是对实施例4所述一种采用耐穿刺暗管进行排盐的方法的优化,即采取实施例4的方法,只改变步骤A中暗管铺设倾角、步骤D中渗灌毛管内径和工作压力做因素分析,采用常规方法对盐碱地各项指标进行测定。

表2暗管铺设倾角、渗灌毛管内径和工作压力的因素分析(实施例5-实施例8)

表3一年后盐碱地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土层深度为0-50cm)

其中,对照组1为采用普通波纹管的普通暗管排盐方法进行排盐,其它条件与实施例4-实施例8相同。

由上述因素分析试验可知,实施例6的效果最佳,是优选实施例,即暗管铺设倾角为2.1°,渗灌毛管内径为12mm、工作压力为0.07MPa。

实施例9一种采用耐穿刺暗管进行排盐的方法在滨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种植试验以及效果

本发明的发明人用本发明的排盐方法,对盐碱地进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黑麦草,然后通过常规方法对作物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做了数据分析处理。

具体试验数据如下:

表4改良后的盐碱地种植作物的各项指标

其中,对照组2为采用普通暗管排盐方法对同样的盐碱地进行排盐1年后种植黑麦草,其它条件与实施例4-实施例8相同。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本发明所述的比例,均为质量比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