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竹林节水灌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880阅读:16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灌溉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竹林节水灌溉方法。



背景技术:

竹林水分供应在毛竹林生产中最为关键,但近年来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使毛竹林普遍减产和竹材质量下降,节间变短,甚至严重破坏了毛竹林生态系统。2013年7-8月,浙江省更经历了连续40多天40℃以上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出现了较大面积毛竹林的枯死,占总面积的2%,甚至连一些水分供应条件较好的毛竹林,也出现了叶子卷曲现象,影响了竹林的光合生产力。高温与干旱将极大地降低土壤含水量,影响毛竹林鞭根系统更新及笋芽分化,已使浙江省2013年的冬、鞭笋产量严重减产。目前,发达地区在毛竹林培育管理中,特别是在毛竹笋用林中开始尝试竹林灌溉,但目前的水分管理模式投资较大,并且对何时灌溉和如何定量灌溉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理论与技术指导,造成资金和水资源、能源的浪费;特别是在极端干旱气候下,因水源有限,使目前正在流行采用的抽水灌溉方案非常难实施,而极大部分毛竹林基本无灌溉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毛竹林节水灌溉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一种毛竹林节水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林地坡长在20m以上的毛竹林地,开挖长度为10-12m的直线状水平沟;

2)将直径为6-8cm的PVC管中间锯开,一分为二,开口朝上放置到水平沟内搭建成水平集水沟;

3)沿水平集水沟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布设置固定柱,以确保水平集水沟的开口始终朝上;

4)在水平集水沟的下端放置用于收集水平集水沟内雨水的集水容器,并在积水容积的上端用塑料薄膜覆盖;

5)选择不同地径的老竹,于2月底采伐老竹,并对伐桩进行处理,将伐桩节隔打通,根据天气情况,每15-30天往伐桩内注满水,用塑料薄膜覆盖伐桩开口端,对毛竹林进行节水灌溉。

所述的一种毛竹林节水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集水容器至少对应两个水平集水沟。

所述的一种毛竹林节水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亩毛竹林设置一个集水容器。

所述的一种毛竹林节水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集水容积的体积为100L。

所述的一种毛竹林节水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伐桩个数以每亩毛竹林母竹留养密度为180-210株。

所述的一种毛竹林节水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伐桩内径在9-15cm。

本发明在弄清毛竹林生长的水分需求规律和毛竹伐桩壁腔的水分内吸收机制的基础上,运用野外径流场雨水收集方法,构建以毛竹伐桩为核心的储水系统的毛竹林高效经济的抗干旱技术,使中、上坡以及偏远地区等长期缺水的毛竹林得到可持续的水分供应,以减轻极端或持续性干旱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毛竹林节水灌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林地坡长在20m以上的毛竹林地,开挖长度为10-12m的直线状水平沟;2)将直径为6-8cm的PVC管中间锯开,一分为二,开口朝上放置到水平沟内搭建成水平集水沟;3)沿水平集水沟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布设置固定柱,以确保水平集水沟的开口始终朝上;4)在水平集水沟的下端放置用于收集水平集水沟内雨水的集水容器,并在积水容积的上端用塑料薄膜覆盖,每个集水容器至少对应两个水平集水沟,每亩毛竹林设置一个体积为100L的集水容器;5)选择不同地径的老竹,于2月底采伐老竹,并对伐桩进行处理,将伐桩节隔打通,根据天气情况,每15-30天往伐桩内注满水,用塑料薄膜覆盖伐桩开口端,对毛竹林进行节水灌溉,其中,伐桩个数以每亩毛竹林母竹留养密度为180-210株,伐桩内径在6-15cm。

实施例1

毛竹伐桩内壁吸水能力研究:在胥口镇高联村,选择不同地径的老竹30株,于2月底采伐老竹,并对伐桩进行处理,打通节隔至近螺丝钉,小心勿裂。往每个伐桩内注满水,记录注水量和伐桩编号,然后用塑料薄膜封口,以防蒸发。每半个月测量一次所剩水量。具体测量方法:揭开封口薄膜,慢慢往伐桩内注水,直到注满水为止,记录所补充的水量,即为前半个月的伐桩内壁的吸水量。

毛竹伐桩内壁吸水能力的动态变化:毛竹伐桩通过人工措施后,内腔储水容积根据地径大小6cm-15cm分别达到325 ml-700ml。研究发现:毛竹伐桩吸水能力与月降水量呈现负相关,与伐桩地径和其新鲜程度呈现正相关性。月降水量少,空气相对湿度减小,土壤含水量降低,使毛竹根系供水能力下降,而伐桩吸水能力反而升高,以满足毛竹个体生长的需要。毛竹伐桩内腔的供水能力随地径的增大而增加,这可能与其腔壁表面积的大小有关。伐桩新鲜度也影响伐桩内壁的吸水能力,如尽管3月份的降水量很充沛,但因伐桩新鲜,其内壁的吸水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从采伐后的四个季节的伐桩内壁吸水能力比较看,也发现随着伐桩的老化,其吸水能力也随之降低。毛竹伐桩的储水量一般与地径粗度有关,相同采伐高度,地径越粗,储水量就越多。一般小径毛竹的伐桩储水量在300ml以上,大径毛竹的伐桩储水量可达到700ml左右。毛竹伐桩储满水后可保证较长时间的供水,一般季节可在20天以上,高温干旱季节也可供应15天以上。

实施例2

伐桩数量与毛竹林生产力的关系:在上官乡盛村选择密度为150-170株/亩左右的,坡度20-30度,林分结构相似的毛竹林,设立面积为20m×20m(400m2)的12个样地,分成3组,外围四点设置固定桩,样地间有10~15米的隔离带,并对每组样地进行编号,进行不同伐桩数量对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研究。每组的伐桩处理数为0株、15株、30株、45株/亩。每个伐桩内注满水,根据天气情况每15-30天加水1次,其他经营措施按照国标进行。2013年7月调查每样地当年新竹数量、粗度、节间距(眉围处)等因子;2014-2015年度在原样地基础上重复观测一次,2013年底砍伐老竹,使每样地竹林密度复合实验设计,2015年7月进行新竹调查。

通过13-15年的定位观察与直观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见表1-2,伐桩处理和样地坡向等因子对毛竹新竹数量及大径材比例影响明显。其中,毛竹新竹数量体现出随着伐桩数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以45株/亩伐桩处理新竹数量较多,说明林地伐桩并辅以补水处理可以改善林分供水条件,尤其在夏秋季季节性干旱条件下,而此时多为毛竹地下竹鞭旺盛生长阶段,较好的供水条件有利于竹鞭生长并提高来年新竹数量。因此在有条件的林分应尽量增加伐桩的数量,并辅以人工供水措施。

表1:13年新竹数量及大径竹材统计表(株/亩)

注:括号内数字为每亩大径材(眉径≧10cm)数量、比例,下同

表2:15年新竹数量及大径竹材统计表(株/亩)

从不同处理新竹节间长度来看,见表3,伐桩处理有利于新竹节间距的增加,说明供水条件的改善对毛竹新竹高生长是较为有利的,较长的节间距有利于提高毛竹的加工利用率。

表3:13-15年新竹节长统计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南方毛竹产区频繁发生间隙性干旱,已对毛竹林的稳产高产产生了不利影响。竹林灌溉是解决间隙性干旱的重要技术措施,但90%以上的竹林远离水源,因此,常规的竹林灌溉技术无法满足竹林生产的需要。本发明提出的“毛竹伐桩蓄水+竹林集水技术”的无水源毛竹林节水灌溉技术,可以解决山区水源缺乏的现状。

以每亩70个伐桩为例,按每个伐桩内腔容积为700ml计算,毛竹林一次灌溉只需要49L水,可保证毛竹水分供应15-20天, 即100L的塑料集水桶可灌溉2次或一次灌溉2亩竹林。以7月伏旱季节为例,6月底一般为梅雨季,毛竹林不缺水;7月初高温旱季开始,一般前10天竹林水分供应充足;从7月10-15日开始进行第1次伐桩蓄水,7月25-30日开始第2次伐桩蓄水。8月中旬开始,台风雨和雷阵雨来临,旱情解除,同时集水器又收集满备用水源。一般一年伐桩需要灌水4-5次。一年伐桩蓄水灌溉的成本为185元,其中伐桩处理40元,5次灌溉100元,集水设备45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