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瓜类专用育苗基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413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瓜类专用育苗基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基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瓜类专用育苗基质。



背景技术:

我国瓜类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万公顷,其中黄瓜、西瓜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瓜类种植业的经济效益是粮食种植业的3~5倍,因而它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农业设施化、育苗工厂化技术水平的提升与规模化发展,育苗轻基质化得到迅速普及。上个世纪70~80年代,我国传统的营养钵育苗(营养土+腐熟有机肥+营养钵)逐步示范推广用草炭、蛭石、珍珠岩加营养元素的轻基质穴盘育苗,但是草炭资源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西南地区,原先的滥挖滥采,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因路途遥远,原料成本居高不下。

废菇渣、木薯渣为本地农业废弃物,未能得到合理利用,给当地食品加工厂或食用菌栽培基地的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果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将废菇渣、木薯渣开发为优质的瓜类育苗轻基质原料,是适应我国瓜类产业化、规模化的现实之需,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需。

目前,虽也有废菇渣、木薯渣用作瓜类育苗基质的报道,但针对瓜类基质苗的叶色、叶厚度、茎粗、根系活力、盘根能力等均有特殊要求,因此瓜苗长势能否达标是关键,基质组份的合理配置对瓜苗生长起决定性作用,因而不是随意组合可以实现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瓜类专用育苗基质,实现废菇渣、木薯渣农业废弃物再循环利用,代替草炭、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瓜类专用育苗基质由以下原料构成: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3:1:1:1:1,所述废菇渣、木薯渣分别按每立方添加200g专用发酵菌,堆制,高温发酵完熟,然后再与草炭、蛭石、珍珠岩、营养元素混合配置,其中营养元素按废菇渣、木薯渣、蛭石、珍珠岩总体积计量加入保罗·蒂姆汉2000~2500g/m3,磷酸二氢钾700~1000g/m3,过磷酸钙2500~3500g/m3,硝酸铵钙500~750g/m3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废菇渣为甘蔗渣栽培食用菌后的废弃物;木薯渣为木薯加工酒精后的废弃物;草炭为市场上销售、含有机质50%以上、含有水分和未被彻底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及部分矿物质的轻基质原料;蛭石为云母类次生硅质矿物,在800~1100℃受热膨化后形成的褐色海绵状物质;珍珠岩是一种火山喷发的酸性熔岩,经急剧冷却而成的颗粒状玻璃质岩石。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保罗·蒂姆汉有机肥中有机质≥60%,有益活性菌≥3亿/g;磷酸二氢钾总养分含量86%,其中P2O5含量约52%,K2O含量约34%;硝酸铵钙含氮27%,其中硝态氮13.5%,铵态氮13.5%,钙(GaO)含12%。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废菇渣、木薯渣发酵温度为50~70℃,保持时间15天以上,然后翻堆,连续3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一、本发明主要原料废菇渣、木薯渣为当地食品加工厂农业废弃物和食用菌采收后的废弃物,量大,周年化生产,就地取材,可规模化、周年均衡供应。同时原料成本与草炭相比,每立方降低约200~220元,节约成本3/5,可大幅降度节约成本。

二、本发明工艺简单,配方科学,生产容易,易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瓜类瓜苗叶绿、茎粗、根白、盘根力强,定植后活棵快、生长发育好、瓜类产品产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培育出的瓜类(黄瓜)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培育出的瓜类(西瓜)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3为比较例1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4为比较例2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5为比较例3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6为比较例4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7为比较例5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8为比较例6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9为比较例7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10为比较例8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11为比较例9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12为比较例10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13为比较例11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14为比较例12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15为比较例13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16为比较例14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17为比较例15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18为比较例16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19为比较例17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20为比较例18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图21为比较例19培育出的瓜类基质穴盘苗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体积比3:1:1:1:1取用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先将废菇渣、木薯渣分别按每立方添加200g高纤维原料专用发酵菌堆制50~70℃高温温度发酵完熟,再与草炭、蛭石、珍珠岩、营养元素混合配置,其中营养元素按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总体积计量加入保罗·蒂姆汉2000~2500g/m3,磷酸二氢钾700~1000g/m3,过磷酸钙2500~3500g/m3,硝酸铵钙500~750g/m3

所述废菇渣为甘蔗渣栽培食用菌后的废弃物;木薯渣为木薯加工酒精后的废弃物;草炭为市场上销售、含有机质50%以上、含有水分和未被彻底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及部分矿物质的育苗基础原料;蛭石为云母类次生硅质矿物,在800~1100℃受热膨化后形成的褐色海绵状物质;珍珠岩是一种火山喷发的酸性熔岩,经急剧冷却而成的颗粒状玻璃质岩石。

所述保罗·蒂姆汉有机肥中有机质≥60%,有益活性菌≥3亿/g;磷酸二氢钾总养分含量86%,其中P2O5含量约52%,K2O含量约34%;硝酸铵钙含氮27%,其中硝态氮13.5%左右,铵态氮13.5%左右,钙(GaO)含12%左右。

实施例1配制所得基质作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实施例1的瓜类基质苗,出苗整齐,播种20~25天,瓜苗叶绿、茎粗、根壮、根白、盘根力强,达到瓜类壮苗的要求(如图1黄瓜苗、图2西瓜苗所示)。

比较例1

比较例1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废菇渣、木薯渣未经生物高温发酵,其余同实施例1。

比较例1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1的瓜类基质苗,出苗后7~10天,即出现:出苗不齐,子叶翻卷,主根短而少,根系黄褐色,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3所示)。

比较例2

比较例2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2:1:1:1:1,其余如实施例1。

比较例2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2的瓜类基质苗,出苗后5~7天,叶色略皱并内卷,带暗绿色,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4所示)。

比较例3

比较例3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4:1:1:1:1,其余如实施例1。

比较例3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3的瓜类基质,苗期叶色谈黄色,成品苗叶泽差,中期根系下扎深度不够,根系浅褐色,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5所示)。

比较例4

比较例4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3:2:1:1:1,其余如实施例1。

比较例4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4的瓜类基质苗,育苗中后期,叶色呈暗绿色,真叶不舒展,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6所示)。

比较例5

比较例5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3:0:1:1:1,其余如实施例1。

比较例5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5的瓜类基质苗,出苗后子叶呈浅黄色,7~10天真叶色泽差于实施例1,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7所示)。

比较例6

比较例6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3:1:2:1:1,其余如实施例1。

比较例6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6的瓜类基质苗,与实施例1无显著差别,但由于草炭价格高,从节约成本、节约资源考虑,选择实施例1方案(如图8所示)。

比较例7

比较例7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3:1:0:1:1,其余如实施例1。

比较例7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7的瓜类基质苗,基质持水率差,播种后20~25天,真叶呈谈黄色,光泽差,根系总量与色泽也差于实施例1,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9所示)。

比较例8

比较例8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3:1:1:2:1,其余如实施例1。

比较例8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8的瓜类基质苗,叶片略淡,根部易散坨,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10所示)。

比较例9

比较例9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3:1:1:0:1,其余如实施例1。

比较例9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7的瓜类基质苗,基质浇水时水分下渗慢,播种后基质表面易出现绿苔,基质通透差,叶色呈暗绿色,光泽差,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11所示)。

比较例10

比较例10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3:1:1:1:2,其余如实施例1。

比较例10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10的瓜类基质苗,播种后20~22天,叶色略淡黄,易散坨,叶片薄,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12所示)。

比较例11

比较例11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废菇渣: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3:1:2:1:0,其余如实施例1。

比较例11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11的瓜类基质苗,基质浇水时水分下渗慢,播种后2周后基质表面易出现绿苔,基质通透差,叶色色泽差,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13所示)。

比较例12

比较例12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保罗蒂姆汉有机肥添加量>实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3000g,其他同实施例1。

比较例12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12的瓜类基质,幼苗期有肥害发生,根系发育较差,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14所示)。

比较例13

比较例13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保罗蒂姆汉有机肥添加量<实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1500g,其他同实施例1。

比较例13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13的瓜类基质,播种后15天左右,瓜苗有脱力现象发生,成品苗叶片厚度不足,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15所示)。

比较例14

比较例14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磷酸二氢钾添加量>实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1500g,其他同实施例1。

比较例14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14的瓜类基质,苗期根系有肥害发生,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16所示)。

比较例15

比较例15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磷酸二氢钾添加量<实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500g,其他同实施例1。

比较例15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15的瓜类基质,瓜苗光泽差,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17所示)。

比较例16

比较例16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过磷酸钙添加量>实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4000g,其他同实施例1。

比较例16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16的瓜类基质,与实施例1瓜苗无显著性差异,从节约成本考虑,选择实施例1方案(如图18所示)。

比较例17

比较例17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过磷酸钙添加量<实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2000g,其他同实施例1。

比较例17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17的瓜类基质,根系发育较差,茎粗度差于实施例1,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19所示)。

比较例18

比较例18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硝酸铵钙添加量>实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900g,其他同实施例1。

比较例18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18的瓜类基质,苗期有肥害发生,出苗率低,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20所示)。

比较例19

比较例19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硝酸铵钙添加量<实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300g,其他同实施例1。

比较例19配制所得基质作为瓜类基质进行田间试验,将基质分置于50孔瓜类育苗塑料穴盘。在此之前8~12小时浸种→8~12小时前催芽→穴盘基质打孔→播种(催芽后的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排盘→浇透水→12小时后覆盖地膜(冬春季),之后转入正常水浆管理。

比较例19的瓜类基质,播种后15天左右瓜苗生长出现脱力现象,成品苗呈淡黄色,根系色泽差于实施例1,不符合瓜类基质的要求(如图21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