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种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944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种植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植物种植器,特别是一种智能控制型植物种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物质上的追求外,也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园艺种植能够把人们从繁复的工作和生活中解救出来。然而,传统的土培方式不仅在拥挤的城市中难以实现和推广,而且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会影响结果,从而使消费者对于种植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家用植物种植器应运而生。

例如,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防堵塞的家用植物栽培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05124503U],包括用于盛装培养液的桶体,桶体的顶部设有植物种植单元,桶体内设有用于向植物种植单元输送培养液的浇灌单元,浇灌单元包括安置在桶体内的水泵,以及与水泵相连的输送管,桶体内设有用于将水泵与桶体上层空间隔开的过滤板。在桶体内设置过滤板将水泵与桶体上层空间隔开,避免从植物种植单元落下的培养基质和植物残根被吸入水泵中引起水泵堵塞,降低清理和维修成本。

但上述的栽培装置无法叠加,进行批量种植时需将多个栽培装置平铺,造成占地面积大、管理不方便的问题。使用长时间后由于蒸发和植物的吸收,使栽培装置内的水培液逐渐减少,若不及时往内部增加水培液,植物由于得不到养分而枯竭,该栽培装置采用人工加水培液,自动化程度低,由于忘记、不准时等人为原因更易造成植物的枯竭。该栽培装置未设置氧气供给装置,在一些氧气稀薄的地方植物因不能获取需要的氧气而出现停止生长或枯死等问题,存活率低。总之,该栽培装置需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才能保证植物的存活率,浪费精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控制的植物种植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植物种植器,包括至少一个由底座、筒体和盖板构成的种植单元,所述的盖板上具有若干呈环形分布的定植口,该定植口内设有种植篮,所述种植篮的上方设有植物生长灯,所述的筒体内设有用于将筒体内的水培液喷灌至种植篮中植物根部的浇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底部具有封闭隔腔,所述的隔腔内设有控制线路板,所述的控制线路板分别与浇灌单元和植物生长灯连接,该植物种植器还包括当筒体内的水培液低于设定水位时用于往筒体内增加定量水培液的供液系统。

在筒体的侧部设有与控制线路板连接的操作面板,面板上具有操作按钮,可通过按钮来操作浇灌单元和植物生长灯工作。

在上述的植物种植器中,所述的浇灌单元包括扣合于筒体底部的盒体、设于盒体内的水泵一和竖直固定在盒体上的输送管,该输送管与水泵一连接,所述输送管的上端设有可调节喷水高度的可调节喷头,所述盒体的侧部具有与筒体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的开口处设有过滤网,所述的水泵一与上述的控制线路板连接。

输送管的上端延伸至若干个定植篮之间,水泵一工作时将水培液抽取并送入至输送管内,输送管内液面上升,随后由可调节喷头喷出,水培液部分被植物吸收,另一部再次落入到筒体内,随后又被泵体抽送,实现循环工作。设置过滤网,可过滤掉植物的残枝落叶及杂质,防止水泵一叶轮缠绕和输送管堵塞的问题。

在上述的植物种植器中,所述的可调节喷头包括与输送管连接的帽座和位于帽座上方的引流帽,所述帽座的内部具有若干径向凸出的连接肋,所述引流帽的下部固连有穿设于若干连接肋之间的导向连接部,所述的导向连接部与连接肋螺纹连接。

导向连接部的直径小于帽座内孔的直径,液体可在导向连接部与帽座之间的间隙内流动。在若干连接肋的下端具有径向延伸的支撑肋,用于限制导向连接部的位置,防止引流帽将帽座的出口封死。在输送管内流动的高压液体喷射到引流帽上,在引流帽的阻挡作用下改变液体的运动方向,使其向四周发散。

在上述的植物种植器中,所述的供液系统包括储液槽、设于储液槽内的水泵二、与水泵二连接的供液管和用于控制水泵二启停的控制器,所述供液管的出水端与上述的筒体连通,所述的盖板上设有用于监测筒体内水位的内部具有浮子一的水位计,所述的浮子一与筒体之间设有当水位下降到设定水位时才发生感应的感应结构,所述的感应结构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储液槽内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水位监测系统。

在上述的植物种植器中,所述的感应结构包括设于浮子一上的磁钢一和设于筒体上位于设定水位线处的干簧管一,所述的干簧管一与设于控制器内的信号接收模块一连接。当水位下降到设定水位线时,磁钢一与干簧管一发生感应,干簧管一将信号传递给信号接收模块一,控制器根据信号控制水泵二工作一定时间后停止,储液槽内定量的水培液经供液管进入到筒体内。

在上述的植物种植器中,所述的水位监测系统包括设于设于储液槽内的浮子二和设于储液槽上的干簧管二,浮子二内设有磁钢二,当储液槽内水位下降到预警位时磁钢二与干簧管二发生感应,所述的干簧管二与设于控制器内的信号接收模块二连接。

控制器可以与一报警器连接,还可以与一接入无线网络的无线线路板连接,当储液槽内液面下降到预警位时浮子二与干簧管二发生感应,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不会启动水泵二,有效防止水泵二的空运转。随后控制器将预警信号发送给使用者,提醒使用者补充水培液至储液槽。

在上述的植物种植器中,所述的供液管与泵体之间具有竖直设置的直管,所述直管的上端具有封盖,下端具有堵头,且直管的下端处具有与供液管连通的进水口,上端处具有与筒体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的直管内具有通过胶管与打氧机连接的微孔气泡石。

打氧机和微孔气泡石在水产养殖中用得比较多,其主要作用是打氧机制造氧气,经胶管将氧气输送到微孔气泡石内,由微孔气泡石的微孔进入到水培液体内,为水培液体增加氧气。由于直管竖直设置,增氧过程为立体增氧,能很好的改善水体环境。

在上述的植物种植器中,所述的种植单元为一个,所述筒体的侧部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套管,该套管的下端与底座固连,所述种植单元的上方具有顶盖,上述的植物生长灯设于该顶盖的下部,所述顶盖的两侧固连有分别伸入至上述套管内的导柱,所述的套管上具有当导柱移动到位后用于将导柱锁紧的卡扣。

导柱可在套管内上下升降,从而改变顶盖的高度。在顶盖上设有提手,在提手上设有吊杆,可将种植单元作为吊篮。

在上述的植物种植器中,所述的种植单元为两个,每个筒体的侧部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套管,套管的下端与其对应的底座固连,所述的套管内穿设有导柱,所述的套管上还具有当导柱移动到位后用于将导柱锁紧的卡扣,位于下部的种植单元的导柱与位于上部的种植单元的套管固连,位于上部的种植单元的上方具有顶盖,所述的顶盖上设有植物生长灯,位于下部的种植单元的植物生长灯设于位于上部的种植单元的底座上。

水泵二和供液管的数量与种植单元的数量相等,与同一个控制器连接,每个供液管与种植单元之间均设有由直管、打氧机和微孔气泡石构成的立体增氧结构。

本植物种植器中,每个种植单元中均设有单独的线路控制板,用于分别控制种植单元内水泵和植物生长灯的工作情况。

在上述的植物种植器中,所述的种植单元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植物种植器具有以下优点:

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套管和导柱可调节相邻种植单元之间的距离和调节顶盖与种植单元之间的距离,调节方便;位于下方的导柱与位于上方的套管连接方便,容易实现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植单元叠加,叠加后可有效节约占地空间;通过控制线路板和控制器自动实现种植器的浇灌、照明和水培液的补给,自动化程度高,还设置立体增氧结构,有效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盒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盒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浇灌单元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帽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供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底座;12、筒体;13、盖板;14、种植篮;15、隔腔;16、盒体;17、水泵一;18、输送管;19、开口;20、帽座;21、引流帽;22、连接肋;23、导向连接部;24、储液槽;25、水泵二;26、供液管;27、控制器;271、信号接收模块一;272、信号接收模块二;28、浮子一;29、磁钢一;30、干簧管一;31、浮子二;32、干簧管二;33、磁钢二;34、直管;35、进水口;36、出水口;37、微孔气泡石;38、套管;39、顶盖;40、导柱;4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的植物种植器,包括至少一个由底座11、筒体12和盖板13构成的种植单元,盖板13上具有若干呈环形分布的定植口,该定植口内设有种植篮14,种植篮14的上方设有植物生长灯,筒体12内设有用于将筒体12内的水培液喷灌至种植篮14中植物根部的浇灌单元。如图5所示,筒体12的底部具有封闭隔腔15,隔腔15内设有控制线路板,控制线路板分别与浇灌单元和植物生长灯连接,该植物种植器还包括当筒体12内的水培液低于设定水位时用于往筒体12内增加定量水培液的供液系统。在筒体12的侧部设有与控制线路板连接的操作面板,面板上具有操作按钮,可通过按钮来操作浇灌单元和植物生长灯工作。

如图6所示,浇灌单元包括扣合于筒体12底部的盒体16、设于盒体16内的水泵一17和竖直固定在盒体16上的输送管18,该输送管18与水泵一17连接,输送管18的上端设有可调节喷水高度的可调节喷头,如图5所示,盒体16的侧部具有与筒体12内腔连通的开口19,开口19处设有过滤网,水泵一17与控制线路板连接。

输送管18的上端延伸至若干个定植篮之间,水泵一17工作时将水培液抽取并送入至输送管18内,输送管18内液面上升,随后由可调节喷头喷出,水培液部分被植物吸收,另一部再次落入到筒体12内,随后又被泵体抽送,实现循环工作。设置过滤网,可过滤掉植物的残枝落叶及杂质,防止水泵一17叶轮缠绕和输送管18堵塞的问题。

如图7所示的可调节喷头包括与输送管18连接的帽座20和位于帽座20上方的引流帽21,帽座20的内部具有若干径向凸出的连接肋22,如图8所示,引流帽21的下部固连有穿设于若干连接肋22之间的导向连接部23,导向连接部23与连接肋22螺纹连接。

导向连接部23的直径小于帽座20内孔的直径,液体可在导向连接部23与帽座20之间的间隙内流动。在若干连接肋22的下端具有径向延伸的支撑肋,用于限制导向连接部23的位置,防止引流帽21将帽座20的出口封死。在输送管18内流动的高压液体喷射到引流帽21上,在引流帽21的阻挡作用下改变液体的运动方向,使其向四周发散。

如图9所示,供液系统包括储液槽24、设于储液槽24内的水泵二25、与水泵二25连接的供液管26和用于控制水泵二25启停的控制器27,供液管26的出水端与筒体12连通,盖板13上设有用于监测筒体12内水位的内部具有浮子一28的水位计,浮子一28与筒体12之间设有当水位下降到设定水位时才发生感应的感应结构,感应结构与控制器27连接,储液槽24内设有与控制器27连接的水位监测系统。

如图4所示,感应结构包括设于浮子一28上的磁钢一29和设于筒体12上位于设定水位线处的干簧管一30,如图9所示,干簧管一30与设于控制器27内的信号接收模块一271连接。当水位下降到设定水位线时,磁钢一29与干簧管一30发生感应,干簧管一30将信号传递给信号接收模块一271,控制器27根据信号控制水泵二25工作一定时间后停止,储液槽24内定量的水培液经供液管26进入到筒体12内。

如图9所示,水位监测系统包括设于设于储液槽24内的浮子二31和设于储液槽24上的干簧管二32,浮子二31内设有磁钢二33,当储液槽24内水位下降到预警位时磁钢二33与干簧管二32发生感应,干簧管二32与设于控制器27内的信号接收模块二272连接。

控制器27可以与一报警器连接,还可以与一接入无线网络的无线线路板连接,当储液槽24内液面下降到预警位时浮子二31与干簧管二32发生感应,控制器27接收到信号后不会启动水泵二25,有效防止水泵二25的空运转。随后控制器27将预警信号发送给使用者,提醒使用者补充水培液至储液槽24。

供液管26与泵体之间具有竖直设置的直管34,如图10所示,直管34的上端具有封盖,下端具有堵头,且直管34的下端处具有与供液管26连通的进水口35,上端处具有与筒体12连通的出水口36,直管34内具有通过胶管与打氧机连接的微孔气泡石37。

打氧机和微孔气泡石37在水产养殖中用得比较多,其主要作用是打氧机制造氧气,经胶管将氧气输送到微孔气泡石37内,由微孔气泡石37的微孔进入到水培液体内,为水培液体增加氧气。由于直管34竖直设置,增氧过程为立体增氧,能很好的改善水体环境。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种植单元为一个,筒体12的侧部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套管38,该套管38的下端与底座11固连,种植单元的上方具有顶盖39,植物生长灯设于该顶盖39的下部,顶盖39的两侧固连有分别伸入至上述套管38内的导柱40,套管38上具有当导柱40移动到位后用于将导柱40锁紧的卡扣41。导柱40可在套管38内上下升降,从而改变顶盖39的高度。在顶盖39上设有提手,在提手上设有吊杆,可将种植单元作为吊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1和图2所示,种植单元为两个,每个筒体12的侧部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套管38,套管38的下端与其对应的底座11固连,套管38内穿设有导柱40,套管38上还具有当导柱40移动到位后用于将导柱40锁紧的卡扣41,位于下部的种植单元的导柱40与位于上部的种植单元的套管38固连,位于上部的种植单元的上方具有顶盖39,顶盖39上设有植物生长灯,位于下部的种植单元的植物生长灯设于位于上部的种植单元的底座11上。

水泵二25和供液管26的数量与种植单元的数量相等,与同一个控制器27连接,每个供液管26与种植单元之间均设有由直管34、打氧机和微孔气泡石37构成的立体增氧结构。

本植物种植器中,每个种植单元中均设有单独的线路控制板,用于分别控制种植单元内水泵和植物生长灯的工作情况。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种植单元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且相互叠加设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