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蝴蝶兰染色和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316阅读:3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蝴蝶兰染色和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蝴蝶兰栽培领域,具体涉及蝴蝶兰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蝴蝶兰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花型如蝶,姿态优美,具有“洋兰皇后”的美誉,是国际上销量最大的畅销高档盆栽花卉,也是我国销量最大的年宵花卉。

目前对蝴蝶兰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基本都集中在蝴蝶兰的栽培上,例如组织培养的方法、所使用的组织培养基、培养的环境条件、开花诱导病虫害防治、保鲜以及繁殖上(例如参见CN201510307605.X、CN201310668438.2、CN201410679032.9、CN201310379176.8、CN201310664054.3),但是与蝴蝶兰的花色的研究成果极少,即使自然界中常见的蝴蝶兰花色为红色、粉色、白色、黄色,颜色相对单一,缺乏蓝紫色系、绿色系等品种。

曾经有人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蝴蝶兰花色进行过研究,例如CN200910054298.3公开了一种在蝴蝶兰中表达的B族基因PhAP3基因的核苷酸编码序列及其应用,该发明可以用于分子育种,含有本发明的多核苷酸的转基因植株花被愈合完整、花序较多、花萼较小,个别植株株高较高,从而提高了其观赏性。然而,经过基因工程等手段改变花色的成本和技术难度非常高、周期长、实用性低。另外,虽然有人提出通过将鲜切花插入到染料溶液中通过从切花茎端吸收染色而对花瓣进行染色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通过使鲜切花的水分蒸腾,从而利用蒸腾拉力以及毛细管作用而使染色被吸引到花瓣部分,这种方法对蝴蝶兰鲜切花而言并不适用,主要是蝴蝶兰的花茎质毛细管化程度较低,不容易有效地通过毛细管作用从茎端将染料溶液吸引到花瓣,另一方面,蝴蝶兰是一种名贵花卉,非常娇嫩,毛细管化程度低的蝴蝶兰花茎需要显著提高水分蒸腾速度才能将染料溶液吸引到花瓣部分,而水分蒸腾过速很容易导致花瓣产生不可逆的萎蔫,从而缩短蝴蝶兰切花的观赏寿命,降低其观赏价值。此外,蝴蝶兰切花只是占蝴蝶兰产品的一部分,鉴于蝴蝶兰名贵而娇嫩的特性,相当大比例的蝴蝶兰产品主要是以盆花的形式存在,而对于盆花这种形式的蝴蝶兰而言,是无法通过从茎端吸收染料来进行染色的。

蝴蝶兰染色过程中染料难以注射入花梗,损坏花梗面积过大容易影响花期长度。目前,如何改变蝴蝶兰的花色一直是个技术难题,因此非常有必要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改变蝴蝶兰花色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蝴蝶兰盆花完整花序染色技术,丰富现有的蝴蝶兰品种的色彩,使蝴蝶兰花瓣呈现蓝色、金黄色、紫色、绿色等非自然色彩,充分满足人们追新求异的猎奇心理和特殊设计搭配对不同色彩花的需要,为活体染色蝴蝶兰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本发明为了改变蝴蝶兰花瓣的颜色,从而进一步提高蝴蝶兰的观赏价值,通过在原有的花色(优选为单一花色,例如白色、黄色等)的基础上,在花瓣上呈现出蓝色、金黄色、紫色、绿色等更多的色彩,从而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改变蝴蝶兰花色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蝴蝶兰染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带有花朵的蝴蝶兰;

(2)提供染料溶液;和

(3)通过加压输注将染料溶液输注到花梗中,从而改变花瓣的颜色。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栽培具有目标颜色的蝴蝶兰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蝴蝶兰染色方法进行染色。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择纯色蝴蝶兰品种;

(b)将所述蝴蝶兰品种栽培成健康成熟的蝴蝶兰盆花;

(c)对所述蝴蝶兰盆花进行催花和造型;

(d)在第一朵花苞开始开放时,将由具有所述目标颜色的染料配制的染料溶液灌入吊瓶中;

(e)在蝴蝶兰花梗上第一朵花下方的第一节位置处插入针头进行输液;以及

(f)在蝴蝶兰花瓣的颜色显示出预期的颜色后,得到花朵具有目标颜色的蝴蝶兰盆花。

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a)中,所述纯色蝴蝶兰品种为多花性好、花朵大的蝴蝶兰品种,更优选的是,所述蝴蝶兰品种为白花、黄花或其他纯色无花纹的品种;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蝴蝶兰品种为如‘V3’(Doritaenopsis‘V3’)、‘富乐夕阳’(Doritaenopsis‘Full’s sunset’);

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b)中,将所述蝴蝶兰品种栽培于口径至少11.5cm优选为11.5cm至21cm的花盆,在花梗抽出之前的昼/夜温度控制于25-27℃/16-18℃,在花梗抽出后的昼夜温度控制于26-28℃/17-19℃,并且所述蝴蝶兰盆花的生长期为18至21个月的健康且整齐的蝴蝶兰盆花;

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c)中,在目标花期之前7个月时进行催花,并用包塑铁丝及夹子固定花梗,同时将蝴蝶兰植株的位置保持不变以免花序扭曲;

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d)中,所述染料优选选自由亮蓝、日落黄、葡萄紫、果绿染料组成的组,并且被配制成浓度为5g/L至15g/L的染料溶液,并将该染料溶液装入到吊瓶中;

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e)中,选择用于与所述吊瓶配合使用的针头为5.5号针头;

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f)中,检查上色效果,上色均匀后拔下针头,得到具有目标颜色的蝴蝶兰盆花。

本发明通过加压方式例如通过吊瓶注射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利用蒸腾拉力的方式将具有目标颜色的染料注入花梗中,再利用蒸腾作用将染料通过导管输送到花瓣中,使其呈现出不同与自然的色彩。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选用的染料为食用染料,不会对细胞造成伤害,保证花期长度。目前的花卉染色技术主要集中于鲜切花染色上,通过将鲜切花插入到盛有染料溶液的容器中,通过花茎切口吸收染料进行染色,花期不超过20天。而本技术应用于蝴蝶兰盆花活体染色,增加了蝴蝶兰盆栽的艺术气息和观赏价值,同时能保证其整体花期仍保持2-3个月,染色蝴蝶兰盆花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引领盆花染色事业的潮流,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发展。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简单易行,将输液针头插入花梗即可,不需要强力注射造成对花梗的机械损伤和冲力过大造成组织破坏。2、对花梗的损伤达到最低,仅5.5号针头大小的孔洞。3、染色效果好,上色对称均匀,不褪色。4、使用食用染料(不含其他添加物),不破坏植物细胞组织,不伤害植物细胞,不堵塞导管,花期长达2-3个月,与未处理的花期相同。5、染色过程保证植株完整不被破坏,花序完整,花瓣完好无损,观赏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纯白色系蝴蝶兰‘V3’(Doritaenopsis‘V3’)花朵开放时的照片;

图2显示了纯黄色系富乐夕阳’(Doritaenopsis‘Full’s sunset’)花朵开放时的照片;

图3显示了配制好的染料溶液灌入吊瓶后的照片;

图4显示了蝴蝶兰花梗输注染料溶液时针头插入的位置;

图5显示了通过本发明方法输注染料溶液后的染色效果照片;图5a是染料苋菜红(RHS 71B,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比色卡测得,下同)的染色效果照片;图5b是染料日落黄(RHS 26A)的染色效果照片;图5c是染料果绿(RHS N144D)的染色效果照片;图5d是染料果绿(RHS N144D)的染色效果照片;图5e是染料葡萄紫(RHS 90C)的染色效果照片。

图6显示了蝴蝶兰盆花单株双梗双色效果照片;

图7显示了蝴蝶兰红花品种‘红天鹅’(Doritaenopsis‘Red swan’)使用染料亮蓝(图7a)、日落黄(图7b)、葡萄紫(图7c)、果绿(图7d)染色后的染色效果照片;

图8显示了白花品种‘V3’(Doritaenopsis‘V3’)使用染料亮蓝(图8a)、日落黄(图8b)、葡萄紫(图8c)、果绿(图8d)染色后的染色效果照片;

图9显示了注射器注射方式输注染料溶液对蝴蝶兰造成的损伤;

图10显示了采用本发明方法输注染料溶液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第一方面体用了一种蝴蝶兰染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带有花朵的蝴蝶兰;

(2)提供染料溶液;和

(3)通过加压输注将染料溶液输注到花梗中,从而改变花瓣的颜色。

本发明对输注位置没有严格的限制,但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输注位置为从花梗基部开始计的第一朵开放花花枝基部近端的第一节位置处(参见图4),在这个位置输注的好处在于上色速度快,上色效果好且不影响花期。相反,如果输注位置过于靠近基部,则可能会上色需时过长;如果输注位置过于靠近花序顶端,则可能会上色不完整,花序受损进而影响花期。

本发明对输注时间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但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注在所述第一朵花的花苞打开之前进行,在这时输注的好处在于整个花序的所有花朵上色均匀。相反,如果过早输注,则可能会染色过重,不能出现条纹等染色图案;如果过晚输注,则可能会上色不均匀,早开的花几乎不上色。

本发明所述的加压输注可以采用注射器注射进行,但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重力来实现,优选采用配有针头的吊瓶进行输注(即吊瓶输注方式,参见图3)。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针头以45度向下插至花梗中部进行输注。对于针头的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有能力选择合适的针头型号。但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选用的针头为5.5号针头,如此可以减少对花梗的伤害的同时能够有效地进行输注。如果针头过大,则可能会对蝴蝶兰的花梗造成的伤害过大;如果针头过小,则输注速度过小,延长了输注的时间。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染料溶液容纳在具有染液出口的染液容器中,并且染液出口位置与注射部位具有1m至3m的高度差,例如具有1、2或3m的高度差。如果高度过低,输注速度下降,输注时间延长;如果高度过大,则可能会需要温室高度条件和较长的输液线。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变花朵尤其是花瓣的颜色,并带上预期的颜色,本发明对原花色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花朵具有纯色花色;更优选的是,所述蝴蝶兰具有纯白色花色或纯黄色花色;更优选的是,所述花朵具有纯白色花色。如果采用具有纯色花色的蝴蝶兰,如此染色可以较为均匀一致地进行染色,比较容易实现预期的染色效果。

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对蝴蝶兰进行局部染色或者对花瓣器官进行染色,但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蝴蝶兰为整株蝴蝶兰;更优选的是,所述蝴蝶兰为盆花形式的蝴蝶兰。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蝴蝶兰的品种为‘V3’(Doritaenopsis‘V3’)(参见图1)和/或‘富乐夕阳’(Doritaenopsis‘Full’s sunset’)(参见图2)。

本发明对染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经过染色之后能够使蝴蝶兰具有目标颜色并且对蝴蝶兰植株没有造成不可接受的伤害即可。但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染料为水溶性食用染料,尤其是没有添加色素之外其他添加剂的纯的食用染料,以降低或消除对蝴蝶兰植株细胞造成的伤害,例如可以为选自由亮蓝、日落黄、葡萄紫和果绿组成的组中的染料,它们可以从例如上海染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以狮头牌购得。

本发明对染料溶液中的染料浓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染料浓度可以为5g/L至15g/L,例如5、6、7、8、9、10、11、12、13、14或15g/L,更优选为10g/L。如果染料浓度过大,则可能改变植物细胞外部环境的渗透压,从而对细胞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染料浓度过低,则可能需要较长的染色时间或者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染色深度。

本发明对染料输注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蝴蝶兰花朵能够具有预期的颜色即可。例如,可以输注染料至花瓣均匀染色,这可能需要36小时左右的时间。

本发明在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栽培具有目标颜色的蝴蝶兰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蝴蝶兰染色方法进行染色。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本发明在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栽培具有目标颜色的蝴蝶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择纯色蝴蝶兰品种;

(b)将所述蝴蝶兰品种栽培成健康成熟的蝴蝶兰盆花;

(c)对所述蝴蝶兰盆花进行催花和造型;

(d)在第一朵花苞开始开放时,将由具有所述目标颜色的染料配制的染料溶液灌入吊瓶中;

(e)在蝴蝶兰花梗上第一朵花下方的第一节位置处插入针头进行输液;以及

(f)在蝴蝶兰花瓣的颜色显示出预期的颜色后,得到花朵具有目标颜色的蝴蝶兰盆花。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a)中,所述纯色蝴蝶兰品种为多花性好、花朵大的蝴蝶兰品种,更优选的是,所述蝴蝶兰品种为白花、黄花或其他纯色无花纹的品种;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蝴蝶兰品种为如‘V3’(Doritaenopsis‘V3’)、‘富乐夕阳’(Doritaenopsis‘Full’s sunset’);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b)中,将所述蝴蝶兰品种栽培于口径至少11.5cm优选为11.5cm至21cm的花盆,在花梗抽出之前的昼/夜温度控制于25-27℃/16-18℃,在花梗抽出后的昼夜温度控制于26-28℃/17-19℃,并且所述蝴蝶兰盆花的生长期为18至21个月的健康且整齐的蝴蝶兰盆花;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c)中,在目标花期之前7个月时进行催花,并用包塑铁丝及夹子固定花梗,同时将蝴蝶兰植株的位置保持不变以免花序扭曲;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d)中,所述染料优选选自由亮蓝、日落黄、葡萄紫、果绿染料组成的组,并且被配制成浓度为5g/L至15g/L的染料溶液,并将该染料溶液装入到吊瓶中;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e)中,选择用于与所述吊瓶配合使用的针头为5.5号针头;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f)中,检查上色效果,上色均匀后拔下针头,得到具有目标颜色的蝴蝶兰盆花。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择多花性好、花朵大的白花、黄花或其他纯色无花纹的品种,如‘V3’(Doritaenopsis‘V3’)、‘富乐夕阳’(Doritaenopsis‘Full’s sunset’)。(b)健康成熟的蝴蝶兰经昼/夜温度25-27℃/16-18℃条件下催花、包塑铁丝及夹子固定花梗造型后,选择开放初期(第一朵花含苞待放,微开)的蝴蝶兰植株;(c)使用食用染料配制成蝴蝶兰花染料溶液并灌入吊瓶中准备输液;(d)于蝴蝶兰花梗上(第一朵开放花下方的第一节),将针头45°向下插至花梗中部,进行36小时左右的输液,输液期间检查针头是否有染液滴下,预防堵塞。(e)上色均匀后拔下针头,即得染色的蝴蝶兰盆花。

在一些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选择多花性好、花朵大的白花、黄花或其他纯色无花纹的品种,如‘V3’(Doritaenopsis‘V3’)、‘富乐夕阳’(Doritaenopsis‘Full’s sunset’)。选择种植于口径至少11.5cm的盆,生长期至少达到18个月健康、整齐的种苗。催花日期为目标花期之前7个月,昼/夜温度控制于25-27℃/16-18℃进行催花处理。花梗抽出后昼夜温度控制于26-28℃/17-19℃,用包塑铁丝及夹子固定花梗,苗子位置保持不变,以免花序扭曲。选择第一朵花含苞待放,微开的植株进行染色处理。选择不含任何其他添加剂的染料,如狮头牌染料亮蓝、日落黄、葡萄紫、果绿等,配制成蝴蝶兰花染料溶液,浓度为10g/L。选择植物用吊瓶(针头大小5.5号),将配制好的染色剂灌入吊瓶中,挤压中间滴斗,调节输液流速,使染料溶液流下,关闭流量调节器,准备输液。选择蝴蝶兰花梗上第一朵开放花下方的第一节插入针头,针头与花梗角度为45°,向下插至花梗中部,打开流量调节器进行输液。经过36小时左右后,检查上色效果,上色均匀后拔下针头,即得染色的蝴蝶兰盆花。

本发明在第一部分已经详细描述的其他内容在本发明第二部分不再赘述,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本发明第一部分相应的内容。相反,本发明在第一部分没有详细描述的其他内容也可以参见本发明第二部分相应的内容。

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和实施例的描述,也许同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一些修改和改进。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修改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狮头牌食用染料为购自上海染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其为水溶性的纯食用色素染料,不含有额外的添加剂),天福源牌食用染料为购自郑州强盛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其中含有淀粉、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等添加剂成分)。

实施例1

选择红色蝴蝶兰品种‘红天鹅’(Doritaenopsis‘Red swan’),选择种植于口径8.5cm的盆,生长期12个月健康、整齐的种苗。催花日期为目标花期之前7个月,昼/夜温度控制于25-27℃/16-18℃进行催花处理。花梗抽出后昼夜温度控制于26-28℃/17-19℃,用包塑铁丝及夹子固定花梗,苗子位置保持不变,以免花序扭曲。选择半个花序已开放的植株进行染色处理。选择天福源牌食用染料亮蓝、日落黄、葡萄紫、果绿等,配制成用于蝴蝶兰花染色的染料溶液,浓度为10g/L。选择5号针管(1ml),将配制好的染料溶液吸入针管中,在蝴蝶兰花梗基部进行注射,注射量为0.5ml,共注射5次。经过36小时左右后,检查上色效果。

结果发现,该方法操作费时费力,注射过程花梗内部压力大,造成花梗机械损伤和组织破坏。处理的蝴蝶兰观赏效果差。蝴蝶兰成熟度不够,花序短,花朵数少于7,一般为C级花(GB_T 18247.2-2000花卉产品等级盆花,下同)。上色效果差,花序上原已开放的花上色浅且分布不均匀,后来开放的花上色深,导致整个花序的上色程度不同。染色效果差,红色花瓣上蓝色、紫色呈色发暗、效果差,黄色、绿色上色不明显。推测天福源牌食用染料由于含有其他添加剂(如淀粉、碳酸氢钠、氯化钠等)的染料易堵塞导管,造成掉苞和花期缩短。注射次数多,对花梗的破坏程度大,也缩短花期,单朵花期缩短达30天。花序上单朵花提前枯萎或掉苞,使花序不完整,远达不到生产和观赏的要求。

实施例2

选择白花品种‘V3’(Doritaenopsis‘V3’),选择种植于口径至少11.5cm的盆,生长期至少达到18个月健康、整齐的种苗。催花日期为目标花期之前7个月,昼/夜温度控制于25-27℃/16-18℃进行催花处理。花梗抽出后昼夜温度控制于26-28℃/17-19℃,用包塑铁丝及夹子固定花梗,苗子位置保持不变,以免花序扭曲。选择第一朵花含苞待放,微开的植株进行染色处理。选择狮头牌食用染料亮蓝、日落黄、葡萄紫、果绿等,配制成蝴蝶兰花染料溶液,浓度为10g/L。选择植物用吊瓶(针头5.5号),将配制好的染色剂灌入吊瓶中,挤压中间滴斗,调节输液流速,使染料溶液流下,关闭流量调节器,准备输液。选择蝴蝶兰花梗上第一朵开放花下方的第一节插入针头,针头与花梗角度为45°,向下插至花梗中部,打开流量调节器进行输液。输液过程每12小时拔出针头,检查针头是否有染液滴下,若出现堵塞应用针将花梗组织堵塞物挑出。经过36小时左右后,检查上色效果。

该方法操作简单,节约时间。输液压力均衡,对花梗的机械伤害较小。处理的蝴蝶兰观赏效果好。植株成熟度足够,花序长,花朵数一般大于8,为A级花(GB_T 18247.2-2000花卉产品等级盆花)。上色效果好,花瓣上呈色清楚,上色均匀,浅色花瓣上能更清楚地呈现出红色、蓝色、金黄色、紫色、绿色等色彩(参见图5)。花期不减少,与不处理的蝴蝶兰植株花期相同,根据植株品种和成熟不同花期可长达2-3个月,观赏效果好,可达到生产要求。

通过本生产技术,蝴蝶兰观赏效果好。植株成熟度足够,花序长。上色效果好,整个花序所有花朵上色深且明显,花纹一致,染色匀称,自然和谐。本技术应用于蝴蝶兰盆花活体染色,甚至可用于蝴蝶兰双梗双色盆花生产(参见图6),在增强其观赏价值的同时,保证其整体花期仍保持2-3个月。为染色蝴蝶兰盆花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实施例3

采用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不同之处仅在于通过注射器注射来输注等量的染料溶液。

结果发现,注射器注射法对花梗的伤害严重(参见图9),花梗注射部分周围组织大部分坏死,如果注射后不做蜡封处理,容易得细菌性感染,对花序发育有害,花期大大缩短。而吊瓶式注射方法对花梗造成的伤害极小(参见图10),甚至不需要做注射后蜡封等处理,基本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对花期也无影响。

实施例4

选择白花品种‘V3’(Doritaenopsis‘V3’),选择种植于口径至少11.5cm的盆,生长期至少达到18个月健康、整齐的种苗。催花日期为目标花期之前7个月,昼/夜温度控制于25-27℃/16-18℃进行催花处理。花梗抽出后昼夜温度控制于26-28℃/17-19℃,用包塑铁丝及夹子固定花梗,苗子位置保持不变,以免花序扭曲。选择第一朵花含苞待放,微开的植株进行染色处理。选择两种的食用染料亮蓝(狮头牌食用染料与天福源牌食用染料),分别配制成两种蝴蝶兰花染料溶液,浓度均为10g/L。选择植物用吊瓶(针头5.5号),将配制好的染色剂灌入吊瓶中,挤压中间滴斗,调节输液流速,使染料溶液流下,关闭流量调节器,准备输液。选择蝴蝶兰花梗上第一朵开放花下方的第一节插入针头,针头与花梗角度为45°,向下插至花梗中部,打开流量调节器进行输液。

经过36小时左右后,检查上色效果,上色均匀后拔下针头,调查两种染色剂对蝴蝶兰盆花是染色效果,包括上色情况、染色时间、花期、掉苞数等指标,结果见下表1。

表1

由表可以看出,使用天福源牌食用染料的上色效果差,不仅上色轻且不匀,而且需时长,花序出现掉苞现象,整个花期也显著缩短。分析可能是天福源牌食用染料的添加剂造成导管堵塞或组织破坏,如淀粉不完全溶于水,容易导致导管堵塞,导致营养供给不足。碳酸氢钠呈弱碱性,造成植物体内pH值变化,对植物细胞和组织造成破坏或毒害,导致掉苞和花期缩短。

实施例5

选择红花品种‘红天鹅’(Doritaenopsis‘Red swan’)、白花品种‘V3’(Doritaenopsis‘V3’),口径至少11.5cm的盆,生长期至少达到18个月健康、整齐的种苗。催花日期为目标花期之前7个月,昼/夜温度控制于25-27℃/16-18℃进行催花处理。花梗抽出后昼夜温度控制于26-28℃/17-19℃,用包塑铁丝及夹子固定花梗,苗子位置保持不变,以免花序扭曲。选择第一朵花含苞待放,微开的植株进行染色处理。选择食用染料亮蓝,配制成蝴蝶兰花染料溶液,浓度均为10g/L。选择植物用吊瓶(针头5.5号),将配制好的染色剂灌入吊瓶中,挤压中间滴斗,调节输液流速,使染料溶液流下,关闭流量调节器,准备输液。选择蝴蝶兰花梗上第一朵开放花下方的第一节插入针头,针头与花梗角度为45°,向下插至花梗中部,打开流量调节器进行输液。

经过36小时左右后,检查上色效果,上色均匀后拔下针头,对比两个品种的上色效果(参见图7和图8)。

观察发现,红色蝴蝶兰品种的染色美感效果差,红色花瓣上蓝色、紫色呈色发暗、效果差,绿色上色不明显,日落黄上色后呈现金色,虽不明显但视觉效果尚可。白色蝴蝶兰品种的上色效果好,花瓣上呈色清楚,上色均匀,浅色花瓣上能更清楚地呈现出蓝色、金黄色、紫色、绿色等更多的色彩。

实施例6

选择白花品种‘V3’(Doritaenopsis‘V3’),选择种植于口径至少11.5cm的盆,生长期至少达到18个月健康、整齐的种苗。催花日期为目标花期之前7个月,昼/夜温度控制于25-27℃/16-18℃进行催花处理。花梗抽出后昼夜温度控制于26-28℃/17-19℃,用包塑铁丝及夹子固定花梗,苗子位置保持不变,以免花序扭曲。选择第一朵花含苞待放,微开的植株进行染色处理。选择食用染料亮蓝(狮头牌),分别配制成两种蝴蝶兰花染料溶液,浓度均为10g/L。选择植物用吊瓶(针头5.5号),将配制好的染色剂灌入吊瓶中,挤压中间滴斗,调节输液流速,使染料溶液流下,关闭流量调节器,准备输液。分别选择蝴蝶兰花梗上部(第一朵开放花靠近花枝基部的第1节)、花梗中部(第一朵开放花靠近花枝基部的第4节)、花梗基部(紧邻基部的第一节)、花序间(从基部计数第2朵花和第3朵花之间)插入针头,针头与花梗角度为45°,向下插至花梗中部,打开流量调节器进行输液。

检查上色效果,上色均匀后拔下针头,统计三种注射位置对蝴蝶兰染色的影响,结果见下表2

表2

由表可以看出,于花梗上部注射的蝴蝶兰上色时间短,基部注射的上色时间过长。分析原因,水溶性染料注入花梗后,蝴蝶兰植株通过蒸腾作用将染料通过导管向上输送到花瓣中。若注射位置为花梗基部,输送距离长,需要时间长。注射位置为花梗上部,离花瓣距离短,上色需要的时间也就短。另外,从花序之间位置输注染料溶液进行染色的结果可以看出,染色剂在蝴蝶兰植株体内的运输还借助了盆花花枝的蒸腾拉力。

实施例7

选择白花品种‘V3’(Doritaenopsis‘V3’),选择种植于口径至少11.5cm的盆,生长期至少达到18个月健康、整齐的种苗。催花日期为目标花期之前7个月,昼/夜温度控制于25-27℃/16-18℃进行催花处理。花梗抽出后昼夜温度控制于26-28℃/17-19℃,用包塑铁丝及夹子固定花梗,苗子位置保持不变,以免花序扭曲。选择第一朵花含苞待放,微开的植株进行染色处理。选择食用染料(狮头牌)亮蓝、日落黄、葡萄紫、果绿、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分别配制成7种蝴蝶兰花染料溶液,浓度均为10g/L。选择植物用吊瓶(针头5.5号),将配制好的染色剂灌入吊瓶中,挤压中间滴斗,调节输液流速,使染料溶液流下,关闭流量调节器,准备输液。分别选择蝴蝶兰花梗上部(第一朵开放花下方的第一节)、中部(下数第4节)、基部(下数第一节)插入针头,针头与花梗角度为45°,向下插至花梗中部,打开流量调节器进行输液。检查上色效果,上色均匀后拔下针头,统计7种染料的染色效果。试验发现,7种染料上色速度由快到慢为亮蓝、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葡萄紫、果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