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槲蕨种苗周年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0409阅读:18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中种苗繁育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槲蕨种苗周年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槲蕨为槲蕨科槲蕨属的较低级的一种高等植物,依赖孢子繁殖,可观赏和药用。通常附生于岩石上,匍匐生长或附生于树上,螺旋状攀援是药材骨碎补商品的主流品种,是名贵的室内观赏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由于槲蕨种苗繁育技术繁琐,人工栽植成活困难,目前市售槲蕨药材及观赏用植株主要来源于湖北、四川、浙江、广东和广西等省份野生槲蕨资源,一方面野生槲蕨植物资源破坏严重,另一方面制约了槲蕨产业的发展。

槲蕨的人工繁殖方法主要有分株繁殖、组织培养、孢子播种、根状茎无性繁殖。其中分株和根状茎繁殖因母本材料受限、生长周期长、效率低生产中应用较少;组织培养成本高、所需设备昂贵、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应用推广困难;孢子播种量大、出苗率高、设备简单、技术较易掌握是槲蕨产业推广和工业化生产的理想种苗繁育技术,但是应用目前孢子播种技术(孢子播种于MS培养基或火渣土)1.需新鲜成熟孢子,播种季节受限;2.繁育出种苗适应性差,需仿原生态移植(移植至树木或岩石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槲蕨种苗周年繁育方法,以弥补现有槲蕨种苗繁育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简单、高效、易推广和适合大田、保护地栽植的综合种苗生产技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槲蕨种苗周年繁育方法,包括前期处理、播种、分苗移栽、定植、播后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育出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槲蕨种苗。

所述播后管理,培养室的条件为光照强度:30-50μmol·m-2·s-1,光照周期:14~18h/d,温度:25±2℃;播后50-60天开始喷去离子水,播后90-100天开始每8~12天喷一次1/2MS溶液;优选的,光照周期:16h/d,播后90-100天开始每10天喷一次1/2MS溶液;

优选的,所述前期处理,包括孢子采集和保存、播种器皿选择以及基质处理;所述基质处理为将混匀基质装入布袋或聚丙烯罐子高压灭菌,所述基质为泥炭土与细河沙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高压灭菌在121℃下20分钟;所述泥炭土与细河沙的体积比为2:1~4:1,优选的,3:1。

优选的,所述孢子采集和保存,包括如下步骤,带叶采集,纸袋密封,隔离晾干,去除杂质,将纯净孢子装入离心管中,2~6℃干燥保存;优选的,装入10mL离心管中,4℃干燥保存。

优选的,播种器皿选择底部打孔的高约6~7cm塑料盘或塑料餐盒作为播种器皿。

优选的,所述播种包括如下步骤,将孢子用无菌去离子水配成孢子悬浮液均有喷洒于上述装满基质的器皿中,保鲜膜封口,室内培养;孢子悬浮液中50ml水加0.8~1.2mg孢子;优选的,孢子悬浮液中50ml水加1mg孢子。

优选的,所述分苗移栽包括如下步骤,当有1~3片真叶,株高1~3cm时移栽至孔穴盘中,基质为珍珠岩与泥炭土体积比1:2~2:1;4-5天后每隔14~16天喷施1200~1800倍花多多20-20-20速效肥促长;优选的,当有2片真叶,株高2cm时移栽至100孔穴盘中,基质为珍珠岩:泥炭土=1:1;4-5天后每隔15天喷施1500倍花多多20-20-20速效肥促长。

优选的,所述定植包括如下步骤,株高3-4cm,50孔穴盘,基质为优质泥炭;定植时每穴施7-8粒,缓效期为180天缓释肥。

优选的,所述病虫害防治,潮虫(鼠妇)药物防治可施用8%灭蜗灵、蜗克星或蜗牛敌颗粒剂。蛞蝓药物防治可喷洒45%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杀死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槲蕨种苗周年繁育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本发明将孢子保存技术、播种基质和器皿选择、种苗管理、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整合,发明一种适合大田和保护地种植生产的种苗繁育技术。其不受播种季节受限;繁育出种苗适应性强,且栽培方法简单、高效、易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槲蕨种苗规模化繁育流程:播种(150天)→分苗(90天)→定植(120-150天)→换盆(360天)→周转或大田定值栽培

1.孢子的采集与处理采集成熟的槲蕨孢子,连同叶片一起装入羊皮纸袋或信封中,保证孢子纯正,避免混杂。将纸带放于干燥通风处晾干,在干燥的过程中孢子会自行脱落,去除杂质,将纯净孢子装入离心管,放于4℃冰箱干燥保存备用。

2.播种基质及播种器皿的准备(1)播种基质总体要求土质细碎、疏松、透气。经试验证实,槲蕨孢子播种基质以过筛的泥炭土3份与1份细河沙混合配制为最佳。装入布袋或聚丙烯罐子于121℃的高压灭菌锅中处理20分钟灭菌,主要目的是杀死杂草种子和虫卵。(2)播种器皿的选择和准备,播种后的6~8个月,槲蕨种苗宜在培养室中进行周年生产。播种器皿一般选择高约6~7cm塑料盘或塑料餐盒作为播种器皿,底部打孔,装入基质,刮平压实,厚度约为2~3cm即可,底部浸水待用,水分要求达到基质饱和含水量。

3.播种将孢子用无菌去离子水配成1:5(1mg孢子:50ml水)孢子悬浮液均匀喷洒于上述装满基质的器皿中,播种密度不宜过大,密度过大将影响成苗率。将播种好的器皿盖上玻璃或保鲜膜置于培养架上进行培养。培养室的条件为培养架的光照强度保持在30-50μmol·m-2·s-1,光照周期16h/d,培养室温度为25±2℃。

4.播种后管理播种后10~15d基质表面可见明显绿色,孢子已萌发;50~60d后大量原叶体出现后,为性器官的形成阶段,此时期要经常喷水,以利于受精的完成。整个配子体阶段依据基质的干湿适当补水。90~100d后大量孢子体形成,此时期宜施每隔10天喷施一次1/2MS营养液10d,利于幼苗生长。

5.分苗移栽待到植株有2片真叶,株高2cm左右时,选用大的塑料盘或100孔穴盘进行分苗移栽。分苗基质选用优质的泥炭土或泥炭土3份与珍珠岩1份混合配制,两种栽培基质经实验证明效果都较好。4~5d缓苗后即可每15d施用1次1500倍水溶性速效花肥(花多多1号20-20-20),以促生长。

6.定植当株高3~4cm时,即可定植于50孔的穴盘,基质用规格2~3cm的优质泥炭土。定植后施用肥效周期为180d的缓释性肥料,每穴约7~8粒撒于基质的表面,然后喷透水即可。施用缓释肥的特点就是对肥料养分释放速度进行调整,根据植物的需求释放养分,达到元素供肥强度与植物生理需求的动态平衡,同时节省人力物力,经济有效。

7.后期管理将定植后的穴盘放置于温室内的架子床上集中管理。槲蕨栽培基质pH值以6.5~7.0为宜,要求用EC值<100d的去离子水灌溉,浇水的原则为见湿见干,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90%左右。槲蕨生长要求有充足的光照条件,但要避免长时间的阳光暴晒,生长适宜温度为22~28℃,冬季室温最低温度保持12~15℃以上,植株可以不休眠,周年生长。施用缓释期为180天复合缓释性肥料,半年1次。

8.病虫害防治槲蕨野生种,病虫害很少,没有明显的病害特征。但在温室栽培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苗期主要表现为潮虫(鼠妇)和蛞蝓的为害,啃食植株的嫩叶。潮虫(鼠妇)药物防治可施用8%灭蜗灵、蜗克星或蜗牛敌颗粒剂。蛞蝓药物防治可喷洒45%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杀死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种植模式一:保护地栽培(架子床),可有效地利用栽培空间,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长势迅速。500m2生产面积可年产种苗15万株。种苗50穴/盘,6盘/m2,500m2。50穴×6×500=15万株。

种植模式二:大田生产,小高畦双行“品”字型栽培模式,株行距20cm×25cm。受地域的选择,地区土质,不可控因素较多,如大雨等影响,每亩宜种12000~13000株。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