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薇种子快速处理的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520阅读:20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薇种子快速处理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紫薇为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是我国夏季重要的观花小乔木,紫薇花色有深红、浅红、白色、紫色等,其花团锦簇,景色艳丽,清香四溢,是园林绿化中不可多得的绿化树种,在园林绿化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紫薇种子自然育苗时存在萌发率低、幼苗质量差,最终导致植株长势低矮,影响观赏价值,因此需要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现有的种子处理方式较多,有化学药剂处理、物理方法处理等,其处理的目的均旨在提高种子的萌发、成苗率,而对于改善、加强育成幼苗植株的某些特性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种子处理方法的程序较为繁琐,时间较长,不利于推广使用。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薇种子快速处理的育苗方法,具有既方便又实用的特点。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紫薇种子快速处理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浸种液制备:按相应重量份称取对应物质制成浸种液,所述浸种液各成分对应的重量百分比如下:赤霉素150~180ppm、胺鲜酯250~300ppm、吲哚乙酸100~150ppm、高锰酸钾0.2~0.4%、氯化钙0.8~1%、氯化镁0.5~1%、复合维生素0.5~1%、复合氨基酸0.5~1%、乙二醇0.2~0.5%、硼砂0.1~0.3%、余量为水;(2)种子处理:将紫薇种子放入步骤(1)制得的浸种液中,先保持浸种液的温度为常温,浸泡处理4~5h,然后将浸种液温度升至60~65℃,浸泡处理0.3~0.5h,再将浸种液温度降至3~5℃,浸泡处理0.5~0.7h,最后将浸种液温度恢复至常温,浸泡处理2~3h后将种子取出备用;用60~65℃的高温对种子处理,然后再降至3~5℃的低温,有利于增强对种子的刺激作用,同时又能改善种子的通透性,缩短处理时长,但高温处理时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对种子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降低温度就会失去最佳的处理效果;(3)播种育苗:播种前对育苗土壤进行做畦、浇水,然后将步骤(2)处理后的种子均匀的洒在畦面上,每隔4~6cm撒播2~3粒种子,播种完成后再覆盖一层1~2cm厚的细沙,播种后保持环境温度为23~26℃,直至幼苗长出3~4片真叶即可。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复合维生素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复合氨基酸中含有蛋氨酸、赖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紫薇种子与浸种液浸泡混合的质量比为1:15~20。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种子播种完成后,一直保持土壤湿润、不干旱。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紫薇种子特性独特配制了浸种液,其中合理添加的赤霉素、胺鲜酯、吲哚乙酸激素成分具有改善种子活性、增强多数酶活性的功效,与氯化钙、氯化镁中钙、镁离子产生的胁迫效果共同作用,显著提高了紫薇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势;添加的复合维生素、复合氨基酸等物质能提升种子的物质储备,进一步改善了其活性;在种子浸泡处理过程中,进行“常温-高温-低温-常温”方式的变温操作,有利于提高浸泡处理效率,缩短浸泡时长,同时此处理方式与浸种液间有很好的交互作用,不仅能改善提升紫薇种子的活性,又能激发所育幼苗潜在的耐荫性和光合能力,进而改善了幼苗植株的生长特性。在各操作步骤的合理配合作用下,本发明能很好的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势,缩短育苗周期,所育的幼苗长势旺盛,有良好的耐荫性,光合作用能力强,后期花朵可提前开放、花期较长,且本发明方法处理简单、易于推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紫薇种子快速处理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浸种液制备:按相应重量份称取对应物质制成浸种液,所述浸种液各成分对应的重量百分比如下:赤霉素165ppm、胺鲜酯280ppm、吲哚乙酸120ppm、高锰酸钾0.2%、氯化钙0.8%、氯化镁0.6%、复合维生素0.6%、复合氨基酸0.7%、乙二醇0.3%、硼砂0.2%、余量为水;(2)种子处理:将紫薇种子放入步骤(1)制得的浸种液中,先保持浸种液的温度为常温,浸泡处理4h,然后将浸种液温度升至63℃,浸泡处理0.4h,再将浸种液温度降至3℃,浸泡处理0.6h,最后将浸种液温度恢复至常温,浸泡处理2h后将种子取出备用;(3)播种育苗:播种前对育苗土壤进行做畦、浇水,然后将步骤(2)处理后的种子均匀的洒在畦面上,每隔4~5cm撒播3粒种子,播种完成后再覆盖一层1~2cm厚的细沙,播种后保持环境温度为25~26℃,直至幼苗长出3~4片真叶即可。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复合维生素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复合氨基酸中含有蛋氨酸、赖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紫薇种子与浸种液浸泡混合的质量比为1:15。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种子播种完成后,一直保持土壤湿润、不干旱。实施例2本实施例2所用浸种液各成分对应的重量百分比如下:赤霉素180ppm、胺鲜酯300ppm、吲哚乙酸150ppm、高锰酸钾0.4%、氯化钙1%、氯化镁1%、复合维生素1%、复合氨基酸0.8%、乙二醇0.5%、硼砂0.3%、余量为水;其余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3所用浸种液各成分对应的重量百分比如下:赤霉素150ppm、胺鲜酯250ppm、吲哚乙酸100ppm、高锰酸钾0.2%、氯化钙0.8%、氯化镁0.5%、复合维生素0.6%、复合氨基酸0.6%、乙二醇0.2%、硼砂0.1%、余量为水;其余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对照组1本对照组1与实施例1相比,在浸种液中不添加氯化钙和氯化镁成分,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照组2本对照组2与实施例1相比,在步骤(2)种子处理时不进行变温处理,一直保持浸种液的温度为常温,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照组3现有的紫薇种子溶液处理育苗方法。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选用同一批次的紫薇种子,分别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照组1、对照组2和对照组3所述的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育苗,下表为相应的对比数据:育苗总时长(天)种子萌发率(%)种子成苗率(%)成苗侧根数(根)实施例11898.596.830.4实施例21998.796.628.7实施例31998.096.729.3对照组12394.192.825.7对照组22592.790.623.7对照组32690.487.522.2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紫薇种子萌发率、成苗率均有显著提升,育苗时长也明显缩短。此外,对上述各方法育出的成苗进行种植发现,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育出的幼苗耐荫性能最好,对照组1和对照组2次之,对照组3最差,虽然紫薇是喜阳植物,但本发明培育出的幼苗表现出了较好的耐荫生长性,拓宽了其种植适用环境。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