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区烟蚜茧蜂繁育和释放的本地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2500阅读:1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烟蚜茧蜂繁育和释放的方法,具体涉及陕西地区烟蚜茧蜂繁育和释放的本地化方法,属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蚜,又名桃蚜,是世界上对烟草危害最严重的昆虫,喜聚集在烟株的幼嫩叶背面或嫩茎上刺吸取食汁液。严重时会造成烟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变小、变薄,被害烟叶烘烤后叶片变褐、缺乏光泽、难以回潮、易破碎、易燃性下降。此外,烟蚜除了直接刺吸烟株造成的危害之外,其分泌的蜜露常诱发烟煤病,使烟叶表面变黑腐烂,叶柄处变脆,造成烟叶品质下降。同时,烟蚜又是烟草黄瓜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传播介体。

为了防治烟蚜,长期以来使用化学农药,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农产品污染,农药残留严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还增强了蚜虫的抗药性,进而使蚜虫的防治难度大大增加,造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农业正在朝向无公害化、精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生物防治将是实现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的重要途径。

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优势寄生天敌,通过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取食汁液杀死或控制蚜虫,对烟蚜的自然控制效果极为显著。在我国多地进行的人工繁殖烟蚜茧蜂以及田间释放,都取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利用人工繁育烟蚜茧蜂防控烟蚜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烟叶的品质以及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陕西地区在2015年进一步推广使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合计占种烟面积的98.3%以上。通过调查,放蜂区烟农明显减少了防治烟蚜的投入,平均施药量较上年减少40%以上。

然而,陕西地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仍然存在技术难点,例如:陕西地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仍在起步阶段,烟蚜茧蜂的繁殖和释放技术还不成熟,不能高效利用烟蚜茧蜂来防治烟蚜,现有的烟蚜茧蜂繁殖和释放技术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陕西地区烟蚜茧蜂繁育和释放的本地化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本地区烟蚜茧蜂繁殖和释放的规模化,还能够节约烟农对烟蚜的防治成本,同时还能够提高本地区烟叶的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陕西地区烟蚜茧蜂繁育和释放的本地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培育烟蚜寄主

(1)育苗:选择抗病性强、烟蚜喜好取食、繁蚜量高的烟草品种进行育苗;

(2)移栽:在烤烟大田移栽前20d-25d,选择5片-6片真叶的无病虫烟苗移栽;

二、筛选和繁殖蚜虫

(1)选育烟蚜:用带有60目防虫网的温室作为种蚜选育室,种蚜选育室的温度控制在22±6℃范围内、湿度控制在40%-80%范围内,采集种蚜,放置在预留烟苗上进行蚜虫筛选,直至蚜虫无毒;

(2)接蚜:选用Ⅲ龄、Ⅳ龄未被寄生的无翅若蚜,烟株长到6片-8片有效叶时接蚜,接蚜前按常规育苗的施肥量追肥一次,种蚜选育室的温度控制在22±6℃范围内、湿度控制在40%-80%范围内,合理补光、遮阴,保持叶面干燥,接蚜时间安排在晴天9:00-18:00,烟苗、蚜片露水干后用杆接法将种蚜背面向下进行接蚜,每株繁蜂烟株接种烟蚜20头-30头;

(3)扩繁:繁蚜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2±5℃范围内、湿度控制在50%-80%范围内,将有蚜苗盘置于繁蚜室进行蚜虫扩繁,同时提出僵蚜和寄生蚜,平均每株烟苗上着蚜10头左右时开始换接,使烟蚜分布均匀,接蚜后清除种蚜叶,加强烟株水肥管理,及时罩网防止烟蚜茧蜂或其他昆虫进入影响烟蚜繁育;

三、利用烟蚜繁殖烟蚜茧蜂

(1)接蜂:选取活跃且个体较大的烟蚜茧蜂成蜂作为繁殖用种蜂,用带有60目防虫网的温室作为繁蜂室,繁蜂室的温度控制在22±5℃范围内、湿度控制在50%-80%范围内,将带蚜烟株连盆移入繁蜂室,人工接蜂;

(2)扩繁:使烟蚜茧蜂与寄主烟蚜自然繁育,大繁蜂室繁殖10d-20d,小繁蜂室繁殖20d-25d,得到僵蚜;

四、放蜂

(1)时机、次数、用量:在烟蚜发生初期进行放蜂操作,第一次放蜂在6月20日全面完成,第二次放蜂在7月20日全面完成,每亩平均放蜂300-700头;

(2)方法:把塑料袋包裹的僵蚜苗竖立放在烟沟,任羽化的成蜂自行寻找烟蚜寄生;或者,采用边走边放的方法,任成蜂自由扩散寻找寄主。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育苗方法采用的是漂浮育苗法,隔列、分批次播种,每盘100株。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种蚜采用的是金银花、莲花白或桃枝上寄生的健壮蚜虫。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人工接蜂前,先将种蜂群体交配24h,此过程以浓度为5%的蜂蜜水作为补充食物。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株蚜量达到2000头以上时接蜂,按蜂蚜比1:50-1:100计算,将收集的成蜂放入繁蜂室内,任其寻找烟蚜寄生。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对于多年连续进行放蜂的烟区,其放蜂次数以及放蜂量相应减少。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直接释放成蜂时,在较小范围内、烟蚜团块状发生的情况下,对烟田进行点状放蜂;在大面积连片烟田、烟蚜无明显团块状发生的情况下,对烟田进行区域放蜂。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散放僵蚜苗时,按烟苗上平均僵蚜量来估算每亩散放的僵蚜苗量,烟蚜分散发生的烟田,多点散放;烟蚜团块状发生的烟田,集中散放。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僵蚜苗与烟株之间保持40cm以上距离,相互之间不可接触烟株和烟叶。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方法,根据陕西地区实际情况,实现了本地区烟蚜茧蜂繁殖和释放的规模化,节约了烟农对烟蚜的防治成本,提高了本地区烟叶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一、培育烟蚜寄主

1、选择烟草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烟蚜喜好取食、繁蚜量高的烟草品种,在本实施例中,我们选用的是云烟99。

2、育苗:使用带有60目防虫网的温室培育幼苗,温室的温度控制在22±5℃范围内,湿度控制在60%-70%范围内,育苗方法采用的是漂浮育苗法,隔列、分批次播种,每盘100株。

3、移栽:在烤烟大田移栽前20d-25d,选择5片-6片真叶的无病虫烟苗移栽,按照标准化生产进行整地、开墒起垄,一个棚内开2行双垄烟墒,墒高25㎝,墒距80㎝,株距50cm,26株/小棚,烟株浇水采用滴灌,施肥看烟株叶色决定施肥次数,加强温湿度管理,将温度控制在22±5℃范围内,湿度控制在50%-80%范围内,加强病毒病、真菌性病害防治及地下害虫、烟青虫人工捕捉防治。

二、筛选和繁殖蚜虫

1、选育烟蚜:用带有60目防虫网的温室作为种蚜选育室,种蚜选育室的温度控制在22±6℃范围内、湿度控制在40%-80%范围内,从金银花、莲花白或桃枝上挑选寄生的健壮蚜虫作为种蚜,将种蚜放置在预留烟苗上进行蚜虫筛选,直至蚜虫无毒。

2、接蚜:选用Ⅲ龄、Ⅳ龄未被寄生的无翅若蚜,烟株长到6片-8片有效叶时接蚜,接蚜前按常规育苗的施肥量追肥一次,保证烟苗生长所需营养,种蚜选育室的温度控制在22±6℃范围内、湿度控制在40%-80%范围内,合理补光、遮阴,保持叶面干燥,接蚜时间安排在晴天9:00-18:00,烟苗、蚜片露水干后用杆接法将种蚜背面向下进行接蚜,每株繁蜂烟株接种烟蚜20头-30头。

3、扩繁:繁蚜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2±5℃范围内、湿度控制在50%-80%范围内,将有蚜苗盘置于繁蚜室进行蚜虫扩繁,同时提出僵蚜和寄生蚜,平均每株烟苗上着蚜10头左右时开始换接,使烟蚜分布均匀,接蚜后清除种蚜叶,加强烟株水肥管理,保持盆土湿润,及时罩网防止烟蚜茧蜂或其他昆虫进入影响烟蚜繁育,接蚜7d后,防止蚜霉菌侵染。

三、利用烟蚜繁殖烟蚜茧蜂

1、种蜂的选择:选取活跃且个体较大的烟蚜茧蜂成蜂作为繁殖用种蜂。

2、接蜂:用带有60目防虫网的温室作为繁蜂室,繁蜂室的温度控制在22±5℃范围内、湿度控制在50%-80%范围内,将带蚜烟株连盆移入繁蜂室,人工接蜂。

3、扩繁:使烟蚜茧蜂与寄主烟蚜自然繁育,大繁蜂室繁殖10d-20d,小繁蜂室繁殖20d-25d,得到僵蚜。

四、放蜂

1、放蜂时机:在烟蚜发生初期进行放蜂操作,此时蚜量较低,能有效抑制烟蚜种群数量的增长。

2、放蜂次数:依照烟蚜发生情况确定放蜂次数,全省5月20日开始第一批接蚜,6月5日开始第一批繁蜂,第一次放蜂在6月20日全面完成;6月20日开始第二批接蚜,7月1日开始第二批繁蜂,第二次放蜂在7月20日全面完成。若是多年连续进行放蜂的烟区,其放蜂次数可以相应减少。

3、放蜂量:依照烟蚜发生情况确定放蜂量,经调查,单株蚜量110-130头,繁蜂0.9亿头以上,每亩平均放蜂300-700头。若是多年连续进行放蜂的烟区,其放蜂放蜂量可以相应减少。

4、放蜂方法:既可散放僵蚜苗,也可直接释放成蜂。

(1)散放僵蚜苗

按烟苗上平均僵蚜量来估算每亩散放的僵蚜苗量,烟蚜分散发生的烟田,多点散放;烟蚜团块状发生的烟田,集中散放。把塑料袋包裹的僵蚜苗竖立放在烟沟,任羽化的成蜂自行寻找烟蚜寄生,僵蚜苗与烟株之间保持40cm以上距离,相互之间不可接触烟株和烟叶。

用塑袋包装的僵蚜苗可保持5d-10d的鲜活,利于寄生蚜形成僵蚜和成蜂的羽化,从而提高防治效果,采用僵蚜苗可有效避免散放僵蚜苗的穿蚜传毒问题。

(2)直接释放成蜂

采用边走边放的方法,任成蜂自由扩散寻找寄主。根据烟田烟蚜的发生情况,可以采用点状放蜂或区域放蜂两种方式。

(i)点状放蜂

点状放蜂是指:在较小范围内、烟蚜团块状发生的情况下,对烟田有选择性的放蜂。

(ii)区域放蜂

区域放蜂是指:在大面积连片烟田、烟蚜无明显团块状发生的情况下,对烟田全面放蜂。

五、田间试验

陕西安康和汉中烟蚜茧蜂在烟区覆盖面积比例达到95%以上,我们将本发明的方法应用在安康市的11.19万亩烟田中,以及汉中市的12.03万亩烟田中。

六、试验效果

防治蚜虫效果达到70%以上,防治蚜虫化学农药用量减少60%以上。

由于蚜虫防治效果提高,所以降低了烟煤病和烟草病毒病的发生。烟草生长旺盛,所产烟叶的单叶重、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填充值、含梗率、出丝率、弹性、吸湿性都有所增加,烘烤后叶片光亮,有一定的韧度,燃烧性好,灰色洁白,香味刺激性小,杂味较少。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实现了本地区烟蚜茧蜂繁殖和释放的规模化,还节约了烟农对烟蚜的防治成本,同时还提高了本地区烟叶的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