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的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8193阅读:29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树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桃树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桃树是我国的主栽果树之一,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栽植成活率、长势以及产量,为了保证桃树的品种和产量,必须对桃树进行繁育,因此用于桃树苗的繁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园艺技术。生产上常用嫁接法繁育苗木,不仅繁育程序复杂,繁育速度慢,效率低,而且繁育出的苗木整齐度较差。为提高苗木繁育效率,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必须改进繁育方法,提高苗木繁育效率和效益。

中国专利CN103535240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桃树苗的无性繁育方法,其步骤是:每年的8月底-9月初为扦插时期,采集桃树当年生嫩梢为插穗,把插穗放到ABT1生根剂中进行处理后,在透光率为70-80%、相对湿度为80-95%和温度为20-30℃的生长环境中生根培养,次年的3月底-4月初为移栽时期,把桃树苗移栽到种植基地中,由于设计了每年的8月底-9月初为扦插时期、次年的3月底-4月初为移栽时期并使用了ABT1生根剂,促使嫩梢的插穗生根成为桃树苗,不再使用砧木的老根,因此提高了桃树苗的生长力,缩短了育苗周期。

该专利采用无性繁殖对传统的桃树繁育方法进行了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桃树的繁殖效率,但是无性繁殖与种子繁殖相比存在繁殖系数低、根系不够发达等缺点,不仅不利于优良品种的进化,而且移栽后存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桃树的繁育方法,繁育的桃树幼苗具有繁殖系数高、根系发达的优点,移栽之后存活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桃树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桃树种子放在根系保护装置中,在根系保护装置中铺上沙壤土;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根系保护装置以相等间距种植在育苗圃地里,所述的育苗圃地土质由沙壤土和有机肥混合而成;

步骤三,步骤二中的根系保护装置中的桃树种子长成桃树幼苗后,将桃树幼苗连同根系保护装置从育苗圃地中挖出并移栽到种植基地;

所述根系保护装置是截面形状为U形的套件,且该套件上设置有夹层,夹层的上部设置有盖子,所述夹层内放置有供根系生长用的肥料,所述套件的夹层的两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孔。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直接利用种子进行繁育,有利于优良品种的进化,且得到的桃树幼苗的根系发达,利用根系保护装置可以保护桃树幼苗的主根系在移栽时尽可能多的不被破坏,而根系保护装置上的夹层设置有若干孔,既可供种子呼吸又可供生长的根系伸入土壤汲取营养;夹层内放置有供根系生长用的肥料,根据根系的吸肥特性,桃树幼苗的根系会自觉地靠近装肥料的夹层生长,使得多数的根系生长在夹层中,从而使得这些多数根系被保留在根系保护装置中;移栽时,将桃树幼苗连同根系保护装置一起挖出,桃树幼苗的多数根系和主根系随着根系保护装置被移栽在种植基地里,同时挖出时被破坏的根系也较少,使得移栽后的桃树可以通过主根系汲取有利于存活的大量营养,也能增强桃树幼苗的抓地力,所以移栽后的桃树幼苗存活率高。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沙壤土、有机肥的体积比为5:1,保证桃树种子获得充足的营养。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所述种植基地的土壤组分与所述育苗圃地的相同,减少桃树幼苗移栽后的适应周期,提高桃树幼苗移栽的存活率。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将所述桃树幼苗连同根系保护装置挖出时,对根系保护装置外的根系进行修剪,保留0.5-1m的根系,有利于移栽后的桃树幼苗存活。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桃树幼苗移栽后根据土壤状况及时灌水,每周浇一次,在苗木迅速生长期可适当追施尿素或复合肥,在桃树幼苗的生长期进行摘心2-3次,促进苗木加粗生长。

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优选方案,所述种植基地里的桃树幼苗移栽距离为平地株行距4-5米,山地株行距 3-4米,避免后期树冠交接后产量锐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根系保护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套件1、夹层2、孔3、盖子4。

实施例1

所述根系保护装置基本如附图1所示,所述根系保护装置是截面形状为U形的套件1,且该套件1上设置有夹层2,夹层2的上部设置有盖子4,打开盖子4,将供根系生长用的肥料放置在所述夹层2内,所述U形套件1的夹层2的两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孔3,所述套件1为聚乳酸材料制成的塑料套件,属于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后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桃树造成损害,也不会污染环境,。

桃树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桃树种子放在根系保护装置中,在根系保护装置中铺上沙壤土;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根系保护装置以相等间距种植在育苗圃地里,所述的育苗圃地土质由沙壤土和有机肥混合而成,所述的沙壤土、有机肥的体积比为5:1,保证桃树种子获得充足的营养;

步骤三,步骤二中的根系保护装置中的桃树种子长成桃树幼苗后,将桃树幼苗连同根系保护装置从育苗圃地中挖出,将所述桃树幼苗连同根系保护装置挖出时,对伸出根系保护装置外的根系进行修剪,保留0.5-1m的根系,并移栽到种植基地,所述种植基地的土壤组分与所述育苗圃地的相同。

如果修剪后的根系小于0.5m的根系就会导致根系被破坏程度过大,移栽之后,桃树幼苗需要花费时间修护根系,使得桃树的成长周期变长,而且根系被破坏导致移栽存活率降低,桃树的生长受到影响,桃树的结果时间被延后,桃树繁育的成本增加,直接导种植桃树的收益受到影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种植基地里的桃树幼苗移栽距离为平地株行距4米,山地株行距3米,避免后期树冠交接后产量锐减。

当平行株行距小于4米,山地株行距小于3米时,桃树生长到后期树冠交接,影响桃树的光照,桃树没有获得充足的光照将导致桃子产量锐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种植基地里的桃树幼苗移栽距离为平地株行距5米,山地株行距4米,避免后期树冠交接后产量锐减。

当平地株行距大于5米,山地株行距大于4米时,种植行距过大,会造成种植基地的土地面积的浪费,间接地降低了桃树产生的收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桃树幼苗移栽后根据土壤状况及时灌水,每周浇一次,在苗木迅速生长期可适当追施尿素或复合肥,在桃树幼苗的生长期进行摘心2-3次,促进苗木加粗生长。

综合上述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桃树繁育方法,在移栽过程中,桃树幼苗的根系保护良好,配合移栽后的护理,移栽后的桃树幼苗存活率高,保证了种植桃树的收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