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的连作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8600阅读:2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羊肚菌的连作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羊肚菌真菌学分类属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菌柄组成。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貌似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称之为“必需氨基酸”。另外,据测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吡哕醇、生物素、叶酸等。羊肚菌的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因此,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

羊肚菌生长于海拔70米-3500米左右的针叶阔叶林混交林中,多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还有部分生长在杨树林、果园、草地、河滩、榆树林、槐树林及上述林边的路旁河边。单个或成片生长,土质一般为沙碱性或略偏碱性。一般3月上旬至5月出菇较多,属于药食通用菌。

目前市场上对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方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衡量方法,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搭建拱棚或者平棚的方法。拱式遮阳棚分为小拱棚和大拱棚,拱式遮阳棚的栽培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单个棚的面积大小容易受到限制,热传递集中;对于搭建小拱棚的栽培方法,具有投资少的特点,但是由于拱棚的弧形结构和封闭性好,所以会造成积温高和缺氧的情况,导致羊肚菌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收菇时间短、出菇品质差的结果。且小拱棚不利于人工进入操作和管理。

对于大拱棚的栽培方法,便于人工进入操作,也可以缓解小拱棚出现的积温过高和产重缺氧问题,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降温和供氧的问题,从而对羊肚菌出菇和品质不能完全得到调控。一般平棚搭建的栽培方法,大多以高1.5米左右,采用3米×4米左右距离的竹桩为主,它不受单个棚面积大小局限,棚的高度限制,使用遮阳网进行密封。这种方式受热面变成顶部传热,能达到适当调节降低棚内积温的问题,但是由于棚高度有限,且密封严实,不太利于棚内空气流动,从而影响羊肚菌生长期对氧足够需求的供应,人工进入操作不太方便。

此外,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拱棚或者平棚栽培时,由于对温度、含氧量、通风条件等控制不利,没有注意对出菇品质的控制,使得出菇后菌菇的个头相差太大,在收菇后往往需要进行二次分类。

由于羊肚菌大棚设施搬动成本较高,年生产使用期长,再加上耕地有限,难于轮作倒茬,设施连作现象十分普遍,这就造成土壤和棚室中的病原菌、虫卵连年积累,一些土传病虫害如黄萎病、炭疽病连年发生,病情越来越重,此外,土壤盐渍化、酸化、营养失衡相继出现,从而造成羊肚菌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高,产量下降,给羊肚菌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土壤连作问题已直接影响羊肚菌产量和效益,严重威胁了设施羊肚菌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一些地区制约羊肚菌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羊肚菌的连作生产方法。

本发明一种羊肚菌的连作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种植区域消毒:于播种前,在种植区均匀泼洒高锰酸钾和5%的生石灰溶液2次;将栽培棚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75-95%,顶部用95%的遮阳网覆盖;b.培养基配制:将5%植物有机物的粉末加入到95%的泥土中成为合成培养基,将合成培养基装入溶器中,通过100-126℃的高温灭菌,冷却备用;c.接入羊肚菌的菌种:合成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羊肚菌的菌种,在14-16℃条件下经过2周的培养,培养菌丝基本吃透培养基;d.低温刺激: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2-4℃,控制时间为2周进行低温刺激;e.温差刺激: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白天18℃,夜间8℃,进行温差刺激,时间为2周;f.实体培养采收: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15-18℃,进行子实体培养,控制时间为2周,待羊肚菌子实体长至5-7公分时即可采收;g.连作土壤处理:将采收完成后的种植区加水浸泡灭菌,加水量为将种植区全部淹没,保持种植区在水下淹没72小时,浸泡灭菌后排水通风。

本发明一种羊肚菌的连作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培养基中的泥土是使用壤土或腐殖土的细土。

本发明一种羊肚菌的连作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培养基中的植物有机物的粉末为麦鼓、米糠、玉米粉及其它营养剂。

羊肚菌传统栽培模式:将室内或厂房通过升、降温等措施,使室内温度可控范围为10-20℃,空气相对湿度为75-95%,培养基配方是植物有机物的粉末30-40%,加入15-20%的含碳源的有机物质,再加入40-55%的泥土成为合成培养基.操作方法是将无菌条件下接入羊肚菌的菌种,经过10周时间的控温、控湿培养,就可出菌采收;但连作土壤存在着羊肚菌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高,产量下降,给羊肚菌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土壤连作问题已直接影响羊肚菌产量和效益,严重威胁了设施羊肚菌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一些地区制约羊肚菌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

本发明一种羊肚菌的连作生产方法摈弃了传统工艺,利用工厂化栽培方法,进行低温刺激和温差刺激,将栽培进行工业化生产,产量比传统模式提高15%以上;将采收完成后的种植区加水浸泡灭菌,加水量为将种植区全部淹没,保持种植区在水下淹没72小时,浸泡时将土壤淹没在水中与空气隔绝使种植区的病原菌、虫卵失活死亡,使羊肚菌的连作生产成为可能,比新用土地产量还要高1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一种羊肚菌的连作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种植区域消毒:于播种前,在种植区均匀泼洒高锰酸钾和5%的生石灰溶液2次;将栽培棚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75-95%,顶部用95%的遮阳网覆盖;b.培养基配制:将5%植物有机物的粉末加入到95%的泥土中成为合成培养基,将合成培养基装入溶器中,通过100-126℃的高温灭菌,冷却备用;c.接入羊肚菌的菌种:合成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羊肚菌的菌种,在14℃条件下经过2周的培养,培养菌丝基本吃透培养基;d.低温刺激: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2℃,控制时间为2周进行低温刺激;e.温差刺激: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白天18℃,夜间8℃,进行温差刺激,时间为2周;f.实体培养采收: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15-18℃,进行子实体培养,控制时间为2周,待羊肚菌子实体长至5-7公分时即可采收;g.连作土壤处理:将采收完成后的种植区加水浸泡灭菌,加水量为将种植区全部淹没,保持种植区在水下淹没72小时,浸泡灭菌后排水通风。

实施例2:本发明一种羊肚菌的连作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种植区域消毒:于播种前,在种植区均匀泼洒高锰酸钾和5%的生石灰溶液2次;将栽培棚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75-95%,顶部用95%的遮阳网覆盖;b.培养基配制:将5%植物有机物的粉末加入到95%的泥土中成为合成培养基,将合成培养基装入溶器中,通过100-126℃的高温灭菌,冷却备用;c.接入羊肚菌的菌种:合成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羊肚菌的菌种,在14-16℃条件下经过2周的培养,培养菌丝基本吃透培养基;d.低温刺激: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4℃,控制时间为2周进行低温刺激;e.温差刺激: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白天18℃,夜间8℃,进行温差刺激,时间为2周;f.实体培养采收: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18℃,进行子实体培养,控制时间为2周,待羊肚菌子实体长至5-7公分时即可采收;g.连作土壤处理:将采收完成后的种植区加水浸泡灭菌,加水量为将种植区全部淹没,保持种植区在水下淹没72小时,浸泡灭菌后排水通风。

实施例3:本发明一种羊肚菌的连作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种植区域消毒:于播种前,在种植区均匀泼洒高锰酸钾和5%的生石灰溶液2次;将栽培棚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75-95%,顶部用95%的遮阳网覆盖;b.培养基配制:将5%植物有机物的粉末加入到95%的泥土中成为合成培养基,将合成培养基装入溶器中,通过100-126℃的高温灭菌,冷却备用;c.接入羊肚菌的菌种:合成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羊肚菌的菌种,在14-16℃条件下经过2周的培养,培养菌丝基本吃透培养基;d.低温刺激: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0℃,控制时间为2周进行低温刺激;e.温差刺激: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白天18℃,夜间8℃,进行温差刺激,时间为2周;f.实体培养采收:将栽培棚温度控制在17℃,进行子实体培养,控制时间为2周,待羊肚菌子实体长至5-7公分时即可采收;g.连作土壤处理:将采收完成后的种植区加水浸泡灭菌,加水量为将种植区全部淹没,保持种植区在水下淹没72小时,浸泡灭菌后排水通风。所述的合成培养基中的泥土是使用壤土或腐殖土的细土。所述的合成培养基中的植物有机物的粉末为麦鼓、米糠、玉米粉及其它营养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