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鲫鲤鳊鱼养殖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2641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淡水鱼草鲫鲤鳊鱼养殖新方法,具体讲的是一种能在一年内养殖两季鱼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鱼类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这促使水产养殖呈现了集约式发展趋势,尤其是淡水鱼养殖。而在淡水鱼养殖中,传统的模式为一年一季的轮捕轮放式,这种模式下,鱼的产量和效益都难以再提高,养殖周期也长,严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体现在卖鱼赶不上高价、不能错过苗种病害高发期。

在上述情况下,有人提出了同一鱼塘内一年养两季鱼:上半年养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的这种新模式,具体是在1-2月投放鱼种,3-6月加强投喂,6月起捕销售,在7月15日之前投放当年夏花育种,8-10月强化培育,11-12月保膘,年底销售鱼种。这种方式可以赶上好鱼价,提高经济效益。但是本质上一年也只能养一季,所以导致鱼的产量仍然提不上来,并且没能错过淡水鱼的高发期(夏季、秋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鲫鲤鳊鱼养殖新方法,以突破现有养殖模式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大幅度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草鲫鲤鳊鱼养殖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苗塘、大塘的准备:准备一苗塘,在放养前,对苗塘、大塘进行常规消毒;

(2)育苗阶段:第一年5、6月份的时候准备夏花,孵苗;

(3)分批喂养:第一年9月份的时候(此时大塘的鱼基本已卖完),把苗塘一半数量、规格为50尾/斤的苗子转入到大塘,其中转入大塘内的苗子投喂营养膨化料,投喂率控制在2.5%-3%之间,以快速拉大苗子的规格;而留在苗塘内的苗则采用控料模式投喂营养膨化料,即投喂率控制在1%以下,到年底规格控制在规格10-20尾/斤左右;

(3)混合喂养:到第二年3月份,将苗塘里的所有苗转入大塘内,此时大塘里面就存在大小两种不同规格的鱼,即大规格为:草鱼0.5-0.8斤/尾,鲫鳊鲤鱼0.3-0.4斤/尾,小规格为:10-20尾/斤;投喂率控制在2-2.5%之间;

(4)第一季鱼上市:投喂到第二年6月份,大塘里面的大规格鱼达上市规格,即草鱼达2斤以上/尾,鲫鳊鲤鱼0.8斤以上/尾,将达上市规格的鱼全部卖掉;

(5)第二季鱼上市:继续投喂到第二年9月份,大塘里面的小规格鱼达上市规格,卖掉达上市规格的全部鱼,至此一年两季鱼养成。

优选地,上述营养膨化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按常规生产工艺制备而成(既要熟化充分以促进消化吸收,又要保证营养成分不受高温破坏):发酵去皮豆粕10-15份、鱼粉8-10份、红薯粉5-8份、香芋粉5-8份、山楂粉5-10份、膨润土1-2、沸石粉1-2份、复合微生态制剂0.05-0.1份、抗病增强剂0.1-0.5份。

优选地,上述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具体组分按重量份计为:芽孢杆菌1-2份、乳酸菌2-4份、酵母菌2-3份、粪肠球菌1-2份。

优选地,上述抗病增强剂的具体组分按重量份计为:车前草10-15份、小萹蓄8-10份、金发藓10-15份、松果菊10-15份、生豆浆15-20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传统养殖模式一年的亩产量只能达到1500-2000斤/亩,而本发明中的养殖方法可以达到3500-4000斤/亩,和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年亩产量提高一倍;2、在市场鱼价高价位的5—6月出鱼,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避开高温期(7、8月份)池鱼负载重易泛池等易发事件;4、充分利用池塘资源使用效率;5、资金周转快;6、可以有效避开鱼苗病发高峰期,减少死亡造成的损失;7、加入的营养膨化料,能够预防鱼病的发生,提高鱼种的免疫力,并为鱼种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一(第一季主养鲫鳊鱼,第二季主养草鱼模式)

本实施例中,营养膨化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按常规方法制备而成:发酵去皮豆粕15份、鱼粉10份、红薯粉8份、香芋粉5份、山楂粉10份、膨润土2、沸石粉2份、复合微生态制剂0.1份、抗病增强剂0.5份。其中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具体组分按重量份计为:芽孢杆菌2份、乳酸菌2份、酵母菌3份、粪肠球菌2份;抗病增强剂的具体组分按重量份计为:车前草15份、小萹蓄10份、金发藓15份、松果菊10份、生豆浆20份。

养殖方法(至于各鱼种的搭配按照现有的常规搭配方式进行即可):

1、苗塘、大塘的准备:准备一苗塘,在放养前,对苗塘、大塘进行常规消毒;

2、育苗阶段:第一年5月份的时候准备夏花,孵苗;

3、分批喂养:第一年9月份的时候(此时大塘内的鱼基本已卖完),把苗塘一半数量、规格为50尾/斤的苗子转入到大塘,主要是鲫鳊鱼,此时大塘的养殖密度为1500-2000尾/亩,其中转入大塘内的苗子按照正常投喂量投喂营养膨化料,即投喂率控制在2.5%-3%,年底鲫鳊鱼规格为0.3-0.4斤/尾;而留在苗塘内的苗种主要是草鱼,采用控料模式投喂营养膨化料,即投喂率控制在1%以下,到年底规格控制在草鱼10-20尾/斤;

4、混合喂养:到第二年3月份,将苗塘里的所有苗子转入大塘内,此时大塘里面就存在大小两种不同规格的鱼种,即大规格为鲫鳊鱼0.3-0.5斤/尾,小规格为草鱼10-20尾/斤,大规格鱼的养殖密度为1500-2000尾/亩,小规格鱼的养殖密度为1000尾/亩(小规格的鱼苗总质量才有50-100斤/亩,对池塘的负载量可以忽略不计),投喂率控制在2.5%之间;

5、第一季鱼上市:投喂到第二年6月份,大塘里面的大规格鱼种达上市规格,即鲫鳊鱼0.8斤以上/尾,将达上市规格的鱼种全部卖掉;

6、第二季鱼上市:继续投喂到9月份,大塘里面的小规格鱼种达上市规格,即草鱼达2斤以上/尾,卖掉达上市规格的全部鱼种,至此一年两季鱼养成。

实施例二(第一季主养草鱼和鲤鱼,第二季主养鲫鱼和鳊鱼模式)

本实施例中,营养膨化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按常规方法制备而成:发酵去皮豆粕10份、鱼粉10份、红薯粉5份、香芋粉8份、山楂粉8份、膨润土1、沸石粉1份、复合微生态制剂0.05份、抗病增强剂0.1份。其中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具体组分按重量份计为:芽孢杆菌2份、乳酸菌4份、酵母菌2份、粪肠球菌2份;抗病增强剂的具体组分按重量份计为:车前草10份、小萹蓄8份、金发藓15份、松果菊15份、生豆浆18份。

养殖方法(至于各鱼种的搭配按照现有的常规搭配方式进行即可):

1、苗塘、大塘的准备:准备一苗塘,在放养前,对苗塘、大塘进行常规消毒;

2、育苗阶段:第一年6月份的时候准备夏花,孵苗;

3、分批喂养:第一年9月份的时候(此时大塘内的鱼基本已卖完),把苗塘一半数量、规格为50尾/斤的苗种转入到大塘,主要是草、鲤鱼,此时大塘的养殖密度为1500-2000尾/亩,其中转入大塘内的苗种按照正常投喂量投喂,即投喂率控制在2.5%-3%,年底鲤鱼规格为0.3-0.4斤/尾,草鱼规格0.5-0.6斤/尾;而留在苗塘内的苗种主要是鲫鱼和鳊鱼,采用控料模式投喂,即投喂率控制在1%以下,到年底规格控制在鲫、鳊鱼10-20尾/斤;

4、混合喂养:到第二年3月份,将苗塘里的所有苗种转入大塘内,此时大塘里面就存在大小两种不同规格的鱼种,即大规格为草鱼0.5-0.8斤/尾,鲤鱼0.3-0.5斤/尾,小规格为鲫鱼和鳊鱼10-20尾/斤,大规格鱼的养殖密度为1500-2000尾/亩,小规格鱼的养殖密度为1000尾/亩(小规格的鱼苗总质量才有50-100斤/亩,对池塘的负载量可以忽略不计),投喂率控制在2%之间;;

5、第一季鱼上市:投喂到第二年6月份,大塘里面的大规格鱼种达上市规格,即草鱼达2斤以上,鲤鱼0.8斤以上/尾,将达上市规格的鱼种全部卖掉;

6、第二季鱼上市:继续投喂到9月份,大塘里面的小规格鱼种达上市规格,即鲫鱼和鳊鱼达0.8斤以上/尾,卖掉达上市规格的全部鱼种,至此一年两季鱼养成。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根据养殖特点,在年初的时候,大塘内可放养花白鲢,规格为3两左右,花鲢40尾/亩,白鲢120尾/亩,到年底规格均重为3斤,产量为500斤/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