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1716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对虾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对虾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逐年增多。中国对虾“黄海3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出的中国对虾抗逆新品种。2016年平均体长15cm/尾、体重35g/尾以上的中国对虾,出塘价格均保持在90元/kg以上。但对虾白斑病、早期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等病严重困扰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抗生素等物质的滥用导致对虾养殖的产量不够高和稳定,中国对虾养殖一直未能探索出产量稳定、效益明显的养殖技术、方法和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治病害、产量高效并且稳定的对虾养殖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种对虾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入冬之前将池塘内水排干,清除池塘内的淤泥和杂物,暴晒一冬,第二年3月中旬,进水5-10cm,按150kg/亩,全池泼撒生石灰,7-10天后注水50-80cm;

4月上中旬,按15万粒/亩和3.5万粒/亩分别投放菲律宾蛤仔和缢蛏苗,5月上旬,按3000尾/亩投放对虾苗,5月中下旬,按50片/亩投放第一茬海蜇苗,6月中下旬,按30片/亩投放第二茬海蜇苗;

在第一茬海蜇苗放养后的第三天到6月底,每隔7-10天投喂一次饵料,从7月初开始到8月中旬,每天按养殖总量的4-5%投杂鱼和糠虾,8月下旬至9月下旬,按对虾总量的5-6%投喂颗粒饵料;

第一茬海蜇苗投放完的5-7天之后,按0.8-0.9升/亩,投放益生菌,之后每隔半月投放一次,第二茬海蜇苗投放完之后,按15-20m3/100亩的标准投撒发酵好的鸡粪或人粪,在第一茬海蜇全部起捕完之后,投放一到二次底质改良剂;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在7月下旬之前,池塘每次进水量在20cm左右,直到将池水加注到2米左右,8月上旬,按池水的1/4标准换水一次,在第一茬海蜇起捕之后到9月下旬,按池水量的1/5标准,每隔10天-15天换水一次,在整个池塘注入和换水过程中带入一些虾虎鱼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选择50-150亩/口,纳水深度2米以上,池塘坝坡度1∶2.5-3的池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选择平均体长1-1.2cm,活力强,镜检身体表面光滑无挂脏,经检测无特定病源的对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选择平均壳长0.7-0.8cm,壳体表面光滑,24小时测试成活率在85%以上的菲律宾蛤仔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选择平均壳长1.5cm以上,壳体表面光滑,24小时测试成活率在80%以上的缢蛏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选择平均伞径4cm以上的海蜇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饵料由豆浆与糠虾浆按照1∶2比例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豆浆由黄豆浸泡24小时之后,加入10倍水打浆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糠虾浆由糠虾冻盘融化后直接打浆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对虾最好是黄海3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虾养殖方法,海蜇、对虾、菲律宾蛤仔、缢蛏、鱼类和浮游动植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海蜇作为主要摄食者,能量与物质循环的推动者,调节整个生态系统。对虾摄食及生活处于本系统生态位的中下层。起到海蜇和底栖滤食贝类之间的连续作用,它抢食海蜇吃不到的大个体食物。在本系统方法中对虾成了保证水质环境的一线“清洁工”。同时海蜇蛰杀和鱼类捕食病虾,切断和减少了病源的传播,又对对虾生长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菲律宾蛤仔、缢蛏,通过摄食消除底质中的污染物,通过生物扰动促进沉积物中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及沉积物的矿化,转化为可溶解性代谢废物进入接纳水域,促进营养盐再生,使池塘底质垂直结构合理化,起到保持水质环境的二线清洁作用。生石灰不仅能有效地杀灭池塘中的有害细菌和寄生虫,更能有效地增加水中钙的含量。由豆浆与糠虾浆混合而成的饵料,不仅仅为动植物补充食物,还能肥水和培养水中的原生动物。通过投放饲料、益生菌、发酵好的鸡粪或人粪及底质改良剂等方式对水质进行调控,使得生态系统中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态氮、无机三氮维持在一个有利于水产品生长的状态,池塘水透明度保持在40-60cm,水色保持在浅绿色、淡黄色或淡褐色,培养了大量的浮游动植物,形成了天然的饵料,保证水产品在养殖过程中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本发明对虾养殖方法具有能够有效防治病害,并且水产品产量高效和稳定的好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选择池塘70亩,入冬前将池塘淤泥和杂物清除、塘坝整形,保证纳水超过2米。

3月15日纳水10cm,3月17日,按150kg/亩标准全池泼撒生石灰,3月27日,注水至60cm。

4月5日,按15万粒/亩标准,投放壳体表面光滑,24小时测试成活率在85%以上,壳长0.7-0.8cm的菲律宾蛤仔苗;4月10日,按3.5万粒/亩标准,投放壳体表面光滑,24小时测试成活率在80%以上,壳长1.5cm以上的缢蛏苗;5月5日,按3000尾/亩标准,投放体长1-1.2cm,活力强,体表无挂脏,无特定病源的中国对虾“黄海3号”苗;5月15日,投放伞径4cm以上第一茬海蜇50片。

5月18日,按0.1-0.12kg/亩泼撒豆浆和糠虾浆制成的饵料,每隔7-10天投喂一次饵料,直至6月底;5月25日,按0.8-0.9升/亩投放芽孢杆菌或EM菌等益生菌,之后每隔半月投放一次。

6月15日,投放伞径4cm以上第二茬海蜇苗30片/亩。

6月25日,按20m3/100亩标准投撒发酵好鸡粪或人粪。

7月15日,按每天养殖总量的4-5%投喂糠虾和杂鱼,直到8月20日第一茬海蜇起捕完。

8月20日至9月30日,按对虾总量的5-6%投喂购买的颗粒饵料。

8月23日,根据水色和藻相适量投放一至二次地质改良剂。

在养殖期间,从4月15日-7月20日,每隔一个星期加水20cm,直到将池水加注到2米左右。8月5日按池水的1/4标准换水一次。8月20日-9月20日,每隔10天按池水的1/5标准换水一次,在整个池塘注入和换水过程中带入一些虾虎鱼苗。

此方法养殖中国对虾“黄海3号”池塘亩产26.4kg,平均体长15.36cm/尾,质量37.5g/尾。

实施例2

选择池塘70亩。入冬前将池塘淤泥和杂物清除,塘坝整形,保证纳水超过2米。

3月15日纳水10cm,3月17日,按150kg/亩标准全池泼撒生石灰,3月27日注水至60cm。

4月5日,按15万粒/亩标准,投放壳体表面光滑,24小时测试成活率在85%以上,壳长0.7-0.8cm的菲律宾蛤仔苗.4月10日,按3.5万粒/亩标准,投放壳体表面光滑,24小时测试成活率在80%以上,壳长1.5cm以上的缢蛏苗。

5月10日,按3000尾/亩标准,投放体长1-1.2cm活力强、体表无挂脏、无特定病源的中国对虾“黄海3号”苗。5月20日,投放伞径4cm以上第一茬海蜇苗50片。

5月23日,按0.1-0.12kg/亩泼撒豆浆和糠虾浆制成的饵料,每隔7-10天投喂一次饵料,直至6月底;5月29日,按0.8-0.9升/亩投放芽孢杆菌或EM菌等益生菌,之后每隔半月投放一次。

6月20日,再投放伞径4cm以上第二茬海蜇苗30片/亩。

6月30日,按15m3/100亩标准投撒发酵好的鸡粪。

7月20日,每天按养殖总量的4%-5%投喂糠虾和杂鱼,直到8月25日第一茬海蜇起捕完。

8月20日至9月30日,按对虾总量的5-6%投喂购买的颗粒饵料。

8月底适量投放底质改良剂一次。

在养殖期间,从4月10日-7月20日,每隔一个星期加水20cm,直到将池水加注到2米左右。8月5日,按池水的1/4标准换水一次。8月20日-9月20日每隔10天按池水1/5标准换水一次,在整个池塘注入和换水过程中带入一些虾虎鱼苗。

此方法养殖中国对虾“黄海3号”产量25.5kg/亩,平均体长14.9cm/尾,质量34.3g/尾。

在养殖过程中,通过调控和管理水质,水质透明度保持在40-60cm左右,水色保持在浅绿色、淡黄色或淡褐色。

pH变化在7.5-8.5之间。

溶解氧含量变化在6.67mg/L-9.45mg/L之间,平均7.89mg/L。

亚硝酸盐呈“M”型变化的趋势,5月份含量较低0.0044mg/L-0.0227mg/L,6月份-9月份差异较大,变化在0.1784mg/L-0.5343mg/L,9月下旬-10月份随着水温降低投喂量减少,又逐渐降低。

氨态氮呈先增长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月份0.177mg/L-0.186mg/L,6月份-9月份1.076mg/L-1.875mg/L,10月份随着水温降低,投喂量减,又逐渐降低。

无机三氮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5月份0.343mg/L-0.671mg/L,6月份-9月份4.457mg/L-3.154mg/L,10月份逐渐降低。

浮游植物共14种藻类,前期5月份优势种主要是布纹硅藻、菱形藻属、新月拟菱形藻、舟形藻。其中新月拟菱形藻为绝对优势种;中期6-8月份亚心形扁藻成为绝对优势种;后期9月份优势种裸藻属、亚心形扁藻、隐藻,10月份菱形藻属和舟形藻属为绝对优势藻。

浮游动物前期5-9月份优势种为克氏纺锤水蚤、小拟蜇水蚤、细巧华蜇水蚤、无节幼体和汤匙华蜇蚤,其中小拟蜇水蚤和无节幼体为绝对优势种;后期10月份优势种为瘦尾胸刺水蚤、细巧华蜇水蚤和克氏纺锤水蚤。

本养殖方法中,海蜇、对虾、菲律宾蛤仔、缢蛏、鱼类和浮游动植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把海蜇作为主要摄食者,能量与物质循环的推动者,水质的首要调节者来管理。因为在本生态系统中海蜇为顶级生物,为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

对虾摄食及生活处于本系统生态位的中下层,起到海蜇和底栖滤食贝类之间的连续作用,它抢食海蜇吃不到的大个体食物。在本系统方法中对虾成了保证水质环境的一线“清洁工”,同时海蜇蛰杀和鱼类捕食病虾,切断和减少了病源的传播,又对对虾生长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菲律宾蛤仔、缢蛏,通过摄食消除底质中的污染物,通过生物扰动促进沉积物中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及沉积物的矿化,转化为可溶解性代谢废物进入接纳水域,促进营养盐再生,使池塘底质垂直结构合理化,起到保持水质环境的二线清洁作用。

本发明选择无特定病源和特定抗源的中国对虾“黄海3号”种苗,采用微生物、多元水生物共生调控养虾水质环境,利用海蜇蛰杀、鱼类捕食病虾切断病源,食物链之间互为补充转化的养殖方法,实现中国对虾尤其是“黄海3号”对虾养殖的稳产和高产。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