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板式温室骨架及轻便稳定型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933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压板式温室骨架及轻便稳定型日光温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日光温室,尤其涉及一种压板式温室骨架及轻便稳定型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的温室绝大部分都是采用挖取地基、浇筑钢筋混凝土预埋件后,再将后墙和钢筋骨架通过预埋件架设起来;工程繁琐,造价高,仅土建部分就占温室总投入的四分之一左右;后墙和钢筋骨架占地面积大,造成土地利用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减少土建工序、便于拆卸、稳定可靠的压板式温室骨架及轻便稳定型日光温室。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一是这样实现的:压板式温室骨架,其包括中心立柱、立柱压板、翼压板;中心立柱底部与水平放置的立柱压板的上端面中心固定在一起;立柱压板两侧各设有一块水平放置的翼压板,翼压板上端面中心与中心立柱顶部间连接有至少一个拉杆或至少一个绷直的拉索。

进一步的,对应翼压板与拉杆或拉索连接点的外侧,翼压板上固定有竖直状的翼拉板;翼压板和翼拉板的组合呈十字形。

进一步的,中心立柱分为地上中心立柱和地下中心立柱两部分,且由对接法兰将地上、地下两部分连接在一起,地下中心立柱的底部均匀固定有至少四个立柱肋板,立柱肋板的底端面与立柱压板的上端面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地上中心立柱的顶部对应每个翼压板从上至下分别设有上第一连接点、上第二连接点、上第三连接点,上第一连接点、上第二连接点、上第三连接点间隔设置;相应的每个翼压板的上端面中心从外至内分别设有下第一连接点、下第二连接点、下第三连接点,下第一连接点、下第二连接点、下第三连接点间隔设置;上第一连接点与对应的下第一连接点间连接有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上第二连接点与对应的下第二连接点间连接有第二拉杆或第二拉索,上第三连接点与对应的下第三连接点间连接有第三拉杆或第三拉索。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二是这样实现的:轻便稳定型日光温室,其包括保温墙、透光膜和多个压板式温室骨架;多个压板式温室骨架并排间隔设置,最外侧的两个压板式温室骨架均连接有保温墙;保温墙包括墙立柱;墙立柱顶部与中心立柱顶部由横梁连接,相邻的两个中心立柱顶部也由横梁连接;拉杆或拉索上设有透光膜,透光膜与横梁密封相连,透光膜与两侧的保温墙密封相连。

进一步的,朝阳侧的第二拉杆或第二拉索上铺设有透光膜;中心立柱顶部设有滚轴,在朝阳侧和背阳侧的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的外端各自设有一个同步电机;在朝阳侧的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上设有可滑动的朝阳复合保温被,朝阳复合保温被的一端通过拉线固定在朝阳侧的同步电机上,朝阳复合保温被的另一端绕过滚轴通过拉线固定在背阳侧的同步电机上。

进一步的,墙立柱与相邻的中心立柱的朝阳侧、相邻的中心立柱朝阳侧固定有朝阳密封板,朝阳密封板对应安装在朝阳侧的第一连接点至第三连接点处;墙立柱与相邻的中心立柱的背阳侧、相邻的中心立柱背阳侧固定有背阳密封板,背阳密封板对应安装在背阳侧的第一连接点至第三连接点处;朝阳密封板和背阳密封板的宽度不小于第一连接点与第三连接点的间距;背阳侧的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上固定有背阳复合保温被,背阳侧的第二拉杆或第二拉索上固定有背阳隔膜,背阳侧的第三拉杆或第三拉索上固定有反光面朝向温室内的背阳反光膜;背阳复合保温被、背阳隔膜、背阳密封板、地面围成背阳外密封腔;背阳隔膜、背阳反光膜、背阳密封板、地面围成背阳内密封腔;朝阳侧的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上安装有可拉动的朝阳复合保温被,朝阳侧的第二拉杆或第二拉索上安装有可开启的透光膜,朝阳侧的第三拉杆或第三拉索上安装有可卷收的朝阳保温幕布;朝阳复合保温被、朝阳密封板、透光膜、地面围成朝阳外密封腔;透光膜、朝阳密封板、朝阳保温幕布、地面围成朝阳内密封腔。

进一步的,朝阳复合保温被包括由内之外依次固定在一起的朝阳保温层、朝阳反射层和朝阳耐磨层;背阳复合保温被包括由内之外依次固定在一起的背阳保温层、背阳反射层和背阳耐磨层。

进一步的,在墙立柱的朝阳侧且与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一斜撑,墙立柱的朝阳侧且与第三拉杆或第三拉索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三斜撑;第一斜撑上固定有与朝阳复合保温被拉动轨迹对应的C形槽,C形槽开口上下端各密封连接有一个压辊槽,压辊槽内安装有多个连续的压辊,朝阳复合保温被的前后两端通过多根拉线连接有位于C形槽内并能滑动的滑珠,朝阳复合保温被的前后两端匹配夹在上、下两压辊中;第三斜撑上固定有与朝阳保温幕布开启移动轨迹对应的C形槽,C形槽开口上下端各密封连接有一个压辊槽,压辊槽内安装有多个连续的压辊,朝阳保温幕布的前后两端通过多根拉线连接有位于C形槽内并能滑动的滑珠,朝阳保温幕布的前后两端匹配夹在上、下两压辊中。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将立柱压板和翼压板直接埋入地下土壤中,无需浇筑钢筋混凝土预埋件,使温室地基施工程序减少,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地基工程造价;通过两边翼压板对称受力,结构简单且能承受较大压力;压板式温室骨架可实现工厂化批量生产,现场组装,构成的温室整体重量轻,框架结构负荷低,使建造技术简单,建造成本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压板式温室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轻便稳定型日光温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轻便稳定型日光温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朝阳复合保温被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背阳复合保温被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保温墙、滑轨和压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保温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中心立柱,2.立柱压板,3.翼压板,4.翼拉板,5.立柱肋板,6.对接法兰,7.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8.第二拉杆或第二拉索,9.第三拉杆或第三拉索,10.保温墙,11.透光膜,12.滚轴,13.同步电机,14.朝阳复合保温被,1401.朝阳保温层,1402.朝阳反射层,1403.朝阳耐磨层,15.拉线,16.背阳复合保温被,1601.背阳保温层,1602.背阳反射层,1603.背阳耐磨层,17.背阳隔膜,18.背阳反光膜,19.背阳内密封腔,20.背阳外密封腔, 21.朝阳保温幕布,22.朝阳内密封腔,23.朝阳外密封腔, 24.C形槽,25.压辊槽,26.地面,27.压辊,28.滑珠,29.墙立柱,30.横梁,31.朝阳密封板,32.背阳密封板,33.第一斜撑,34.第三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压板式温室骨架包括中心立柱1、立柱压板2、翼压板3;中心立柱1底部与水平放置的立柱压板2的上端面中心固定在一起;立柱压板2两侧各设有一块水平放置的翼压板3,翼压板3上端面中心与中心立柱1顶部间连接有至少一个拉杆或至少一个绷直的拉索。

使用时,对应立柱压板2和两侧的翼压板3位置处挖取地基,无需进行混凝土浇筑,直接将立柱压板2和翼压板3埋设在地面26以下一米至三米处,用土壤夯实即可,使得对应拉杆或拉索能够承受较大拉力;两侧的拉杆或拉索呈三角形,整体结构更稳定可靠;可根据所在地所在季节调节朝阳侧的拉杆或拉索的倾斜角度,以满足最适宜的受光角度,并根据倾斜角度调整背阳侧的拉杆或拉索位置,使两边受力对称均匀,使中心立柱1不受横向拉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重量轻盈;能实现工厂化批量生产,现场组装,使温室地基施工程序减少,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地基工程造价;构成的温室整体重量轻,框架结构负荷低,使建造技术简单,建造成本大幅降低。

如图1所示,对应翼压板3与拉杆或拉索连接点的外侧,翼压板3上固定有竖直状的翼拉板4;翼压板3和翼拉板4的组合呈十字形。这样能增加拉杆承受的横向拉力,便于在拉杆上安装其他辅助装置设施,同时确保骨架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中心立柱1分为地上中心立柱和地下中心立柱两部分,且由对接法兰将地上、地下两部分连接在一起,地下中心立柱的底部均匀固定有至少四个立柱肋板5,立柱肋板5的底端面与立柱压板2的上端面固定在一起。这样通过对接法兰6就能实现立柱的快速安装拆卸;骨架整体具有可实现配件标准化生产,现场模块化组装;可实现异地迁移。

如图1所示,地上中心立柱1的顶部对应每个翼压板3从上至下分别设有上第一连接点、上第二连接点、上第三连接点,上第一连接点、上第二连接点、上第三连接点间隔设置;相应的每个翼压板3的上端面中心从外至内分别设有下第一连接点、下第二连接点、下第三连接点,下第一连接点、下第二连接点、下第三连接点间隔设置;上第一连接点与对应的下第一连接点间连接有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7,上第二连接点与对应的下第二连接点间连接有第二拉杆或第二拉索8,上第三连接点与对应的下第三连接点间连接有第三拉杆或第三拉索9。

实施例2,如图2至5所示,轻便稳定型日光温室包括保温墙10、透光膜11和多个压板式温室骨架;多个压板式温室骨架并排间隔设置,最外侧的两个压板式温室骨架均连接有保温墙10;保温墙10包括墙立柱29;墙立柱29顶部与中心立柱1顶部由横梁30连接,相邻的两个中心立柱1顶部也由横梁30连接;第二拉杆或第二拉索8上设有透光膜11,透光膜11与横梁密封相连,透光膜11与两侧的保温墙10密封相连。通过多个量化生产的压板式温室骨架快速组成为温室,安装成本低、结构强度可靠;同时使温室整体重量减轻,框架结构负荷大幅度降低,使建造技术简单,建造成本大幅降低。

如图3所示,第二拉杆或第二拉索8上铺设有透光膜11;中心立柱1顶部设有滚轴12,在朝阳侧和背阳侧的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7的外端各自设有一个同步电机13;在朝阳侧的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7上设有可滑动的朝阳复合保温被14,朝阳复合保温被14的一端通过拉线15固定在朝阳侧的同步电机13上,朝阳复合保温被14的另一端绕过滚轴12通过拉线15固定在背阳侧的同步电机13上。

夜晚朝阳复合保温通过同步电机13拉至朝阳侧,并与透光膜11形成密封空气层,起到更好的温室保温效果;白天朝阳复合保温被14通过同步电机13拉至背阳侧,透光膜11直接暴露在日光下,温室进行正常采光工作。朝阳复合保温被14通过两个同步电机13与滚轴12的配合实现拉动式启闭,这种拉动式开启关闭结构,具有准确定位,开启关闭精确度高,因保温被是沿立柱两侧拉动,从而有效克服了常规日光温室保温被由前坡底部往温室顶部卷而造成的温室顶部负荷增大而带来的温室框架设计负荷加大的弊端;同时,也克服了常规日光温室保温被卷放机械在工作过程中易出现的卷帘不均匀,常卡机的弊端。

如图3所示,墙立柱29与相邻的中心立柱1的朝阳侧、相邻的中心立柱1朝阳侧固定有朝阳密封板31,朝阳密封板31对应安装在朝阳侧的第一连接点至第三连接点处;墙立柱29与相邻的中心立柱1的背阳侧、相邻的中心立柱1背阳侧固定有背阳密封板32,背阳密封板32对应安装在背阳侧的第一连接点至第三连接点处;朝阳密封板31和背阳密封板32的宽度不小于第一连接点与第三连接点的间距;背阳侧的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7上固定有背阳复合保温被16,背阳侧的第二拉杆或第二拉索8上固定有背阳隔膜17,背阳侧的第三拉杆或第三拉索9上固定有反光面朝向温室内的背阳反光膜18;背阳复合保温被16、背阳隔膜17、背阳密封板32、地面26围成背阳外密封腔20;背阳隔膜17、背阳反光膜18、背阳密封板32、地面26围成背阳内密封腔19;朝阳侧的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7上安装有可拉动的朝阳复合保温被14,朝阳侧的第二拉杆或第二拉索8上安装有可开启的透光膜11,朝阳侧的第三拉杆或第三拉索9上安装有可卷收的朝阳保温幕布21;朝阳复合保温被14、朝阳密封板31、透光膜11、地面26围成朝阳外密封腔23;透光膜11、朝阳密封板31、朝阳保温幕布21、地面26围成朝阳内密封腔22。

就空气夹层厚度对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而言,竖直平壁空气夹层厚度过小时,两层膜容易黏在一起,达不到保温节能的目的;但当空气夹层厚度过大时,经实验当超过120mm时,空气层过厚,有足够空间进行对流,从而导热性能增强,保温功能下降,并且充气有一定难度;在实际应用中,空气夹层的厚度在80-120mm较为适宜。对于该种厚度的空气夹层,在现有的骨架技术上难以实现双层空气夹层的铺设,钢结构过大过重问题难以克服。利用本申请中的拉杆或拉索结构轻盈、铺设方便等特点能轻松架设双层空气夹层;背阳内密封腔19和背阳外密封腔20、朝阳内密封腔22和朝阳外密封腔23分别形成双层空气夹层,双层空气夹层有效阻止空气对流,起到良好的隔热、阻热效果。

如图4、5所示,朝阳复合保温被14包括由内之外依次固定在一起的朝阳保温层1401、朝阳反射层1402和朝阳耐磨层1403;背阳复合保温被16包括由内之外依次固定在一起的背阳保温层1601、背阳反射层1602和背阳耐磨层1603。这样朝阳复合保温被14不仅利用朝阳保温层1401低热传导性隔热,还能利用反射阻断热量;背阳复合保温被16不仅利用背阳保温层1601低热传导性隔热,还能利用反射阻断热量;进一步增强温室保温效果。

如图6、7、8所示,在墙立柱29的朝阳侧且与第一拉杆或第一拉索7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一斜撑33,墙立柱29的朝阳侧且与第三拉杆或第三拉索9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三斜撑34;第一斜撑33上固定有与朝阳复合保温被14拉动轨迹对应的C形槽24,C形槽24开口上下端各密封连接有一个压辊槽25,压辊槽25内安装有多个连续的压辊27,朝阳复合保温被14的前后两端通过多根拉线15连接有位于C形槽24内并能滑动的滑珠28,朝阳复合保温被14的前后两端匹配夹在上、下两压辊27中;第三斜撑34上固定有与朝阳保温幕布21开启移动轨迹对应的C形槽24,C形槽24开口上下端各密封连接有一个压辊槽25,压辊槽25内安装有多个连续的压辊27,朝阳保温幕布21的前后两端通过多根拉线15连接有位于C形槽24内并能滑动的滑珠28,,朝阳保温幕布21的前后两端匹配夹在上、下两压辊27中。朝阳复合保温被14可以通过左右两端的拉线15被同步电机13卷收,同时可以通过前后两端的拉线15被拉紧在C形槽24内,并且被上、下两压辊27所夹持形成密封;这样能可靠实现朝阳复合保温被14的拉动工作,在拉动过程中整体被张紧,在卷收时平整有序,不会出现褶皱情形,另外配合上、下压辊27能与保温墙10实现密封。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