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螺蛳池塘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9117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水产养殖中饵料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螺蛳池塘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螺蛳俗称螺丝或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或其他方形环棱螺同属动物的全体。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螺蛳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由于螺蛳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的特点,近年来被作为理想的生物鲜活饵料广泛用于水蛭、泥鳅、黄鳝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中。

目前螺蛳的供应主要来自于自然界江河湖泊的捕捞,由于野生环境中螺蛳总量的逐步减少而市场需求量的逐步加大,导致目前螺蛳市场供应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区螺蛳池塘养殖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山区溪流对螺蛳进行养殖,结合独到的养殖技术,大大提高山区螺蛳的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山区螺蛳池塘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人工池塘建设、肥水种草、苗种投放、养殖投喂和养殖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池塘建设是在山区靠近溪流的下游位置修建池塘,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水流以落差自动注入流出池塘。

所述池塘中选择不同区域的同种苗种投放。

所述池塘底部放养鲫鱼。

一种山区螺蛳池塘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池塘建设:在山区靠近溪流的下游位置修建池塘,在池塘内由四周向中心逐渐倾斜形成斜坡,并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口,做到水流以落差自动注入流出池塘;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要设置拦网和闸道;所有拦网及闸道定期检查;

2)肥水种草:在池塘进行铺设淤泥,淤泥厚度为10-20厘米,并用生石灰对全池进行消毒杀菌,清除野杂鱼;一周后向池塘注水使池塘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然后全池施发酵粪肥,每亩施用发酵粪肥200-400公斤,用于增加池塘内腐殖质和培育浮游动植物等饵料;10-15天后在池塘种植苦草和轮叶黑藻,覆盖面积为池塘的30-50%,在水面上种植水花生,覆盖面积为池塘的10-15%,一周后加水至1-1.5米,准备投苗;

3)苗种投放:选择两个区域的品种纯正,规格整齐,外壳完整的同品种种螺投放池塘,投放密度按照每平方米投放种螺1-3公斤,两地螺蛳投放重量比例为1:1;同时在池塘中放养鲫鱼,鲫鱼投放比例为每亩100-200尾;

4)养殖投喂:每天傍晚投喂饲料,每个平方螺蛳摄食量为5-10克;每周投喂发酵粪肥100-200公斤,沿池塘四周泼洒,泼洒前关闭微流水,泼洒结束后2-3小时再开启微流水;

5)养殖管理:夜晚巡塘,观察螺蛳活动情况;监测池塘水体浑浊度和溶氧情况,当池塘水体浑浊时,开大进水闸,增加水流速度,改善水质情况。

所述步骤1)中池塘形状为长方形,水深为1-1.5米;所述斜坡长度为1-1.5米。

所述步骤2)和步骤4)中发酵粪肥由猪粪和鸡粪按照3:1重量比堆肥发酵10-15天制成。

所述步骤4)中饲料是由动物下脚料15-20重量份、豆粉(饼)10-20重量份、麦麸10-20重量份、米糠20-30重量份、菜叶10-15重量份、贝壳粉15-20重量份,混合制成的人工饲料。

所述步骤5)中,水体浑浊的标准为,能见度低于20厘米或者溶氧量低于5.0毫克每升。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人工池塘建设在山区靠近溪流的下游位置,并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口,做到水流以落差自动注入流出池塘,利用山区溪水对螺蛳进行养殖,不仅可以保证水质,使螺蛳肉质肥美,同时山区溪水冬暖夏凉的特性符合螺蛳的生长要求,省去人工控温过程,在所有产螺蛳的山区都可以普及这样的建池方式;将不同区域的同种螺蛳种进行投放,能繁殖出适应性更强的螺蛳,增强螺蛳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产量;同时在池塘中放养鲫鱼用于扰动底层有机碎屑,提高螺蛳喂食效率,有助于螺蛳生长;所述自配饲料营养全面,结合池塘中种植的喂养植物,螺蛳成长迅速;养殖过程中,管理细致,为螺蛳的丰收提供有力保证。本发明所述山区螺蛳池塘养殖方法,充分考虑了山区螺蛳的特性,结合山区的螺蛳的成长环境,实现了山区螺蛳的规模化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选址湖北省红安县杏花乡,建造了人工池塘,进行山区螺蛳池塘养殖。

1)人工池塘建设:在山区靠近溪流的下游位置修建池塘,形状为长方形,面积为2.5亩,水深为1米,在池塘内由四周向中心逐渐倾斜形成斜坡,斜坡长度为1米,并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口,做到水流以落差自动注入流出池塘;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拦网和闸道,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调节池塘微流水;所有拦网及闸道都需要定期检查;

2)肥水种草:在池塘进行铺设淤泥,淤泥厚度为15厘米,并用生石灰对全池进行消毒杀菌,清除野杂鱼,生石灰使用量为每亩200公斤;一周后向池塘注水使池塘水深保持在30厘米,然后全池施发酵粪肥,发酵粪肥由猪粪和鸡粪按照3:1重量比堆肥发酵10天制成,每亩施用发酵粪肥200公斤,沿全池泼洒,用于增加池塘内腐殖质和培育浮游动植物等饵料;10天后在池塘种植种养苦草和轮叶黑藻,覆盖面积为池塘的30%,在四周水面上种植水花生,覆盖面积为池塘的10%,一周后加水至1-1.5米,准备投苗。

3)苗种投放:在试水安全后,选择湖北和安徽两个不同区域的品种纯正,规格整齐,外壳完整的同品种种螺投放池塘,投放密度按照每平方米投放种螺2公斤,两地螺蛳投放重量比例为1:1;同时在池塘中放养200尾鲫鱼用于扰动底层有机碎屑;

4)养殖投喂:每天傍晚投喂自配饲料,动物下脚料15重量份、豆粉(饼)10重量份、麦麸10重量份、米糠20重量份、菜叶10重量份、贝壳粉15重量份,混合制成的人工饲料,投喂确保每个平方螺蛳摄食量为5克;每周在晴天上午投喂发酵粪肥100公斤,沿池塘四周泼洒,泼洒前关闭微流水,泼洒结束后2小时再开启微流水;

5)养殖管理:注意夜晚巡塘,观察螺蛳活动情况;注意监测池塘水体浑浊度和溶氧情况,当池塘水体较浑,能见度低于20厘米或者溶氧量低于5.0毫克每升时,开大进水闸,增加水流速度,改善水质情况。

实施例2

选址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建造了人工池塘,进行山区螺蛳养殖。

1)人工池塘建设:在山区靠近溪流的下游位置修建池塘,形状为长方形,面积为2.5亩,水深为1.2米,在池塘内由四周向中心逐渐倾斜形成斜坡,斜坡长度为1米,并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口,做到水流以落差自动注入流出池塘;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拦网和闸道,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调节池塘微流水;所有拦网及闸道都需要定期检查;

2)肥水种草:在池塘进行铺设淤泥,淤泥厚度为15厘米,并用生石灰对全池进行消毒杀菌,清除野杂鱼,生石灰使用量为每亩200公斤;一周后向池塘注水使池塘水深保持在40厘米,然后全池施发酵粪肥,发酵粪肥由猪粪和鸡粪按照3:1重量比堆肥发酵12天制成,每亩施用发酵粪肥300公斤,沿全池泼洒,用于增加池塘内腐殖质和培育浮游动植物等饵料;12天后在池塘种植种养苦草和轮叶黑藻,覆盖面积为池塘的40%,在四周水面上种植水花生,覆盖面积为池塘的12%,一周后加水至1.2米,准备投苗。

3)苗种投放:在试水安全后,选择湖北和安徽两个不同区域的品种纯正,规格整齐,外壳完整的同品种种螺投放池塘,投放密度按照每平方米投放种螺2公斤,两地螺蛳投放重量比例为1:1;同时在池塘中放养200尾鲫鱼用于扰动底层有机碎屑;

4)养殖投喂:每天傍晚投喂自配饲料,动物下脚料18重量份、豆粉(饼)18重量份、麦麸18重量份、米糠25重量份、菜叶12重量份、贝壳粉18重量份,混合制成的人工饲料,投喂确保每个平方螺蛳摄食量为8克;每周在晴天上午投喂发酵粪肥150公斤,沿池塘四周泼洒,泼洒前关闭微流水,泼洒结束后2小时再开启微流水;

5)养殖管理:注意夜晚巡塘,观察螺蛳活动情况;注意监测池塘水体浑浊度和溶氧情况,当池塘水体较浑,能见度低于20厘米或者溶氧量低于5.0毫克每升时,开大进水闸,增加水流速度,改善水质情况。

实施例3

选址安徽省红安县八里镇,建造了人工池塘,进行山区螺蛳养殖。

1)人工池塘建设:在山区靠近溪流的下游位置修建池塘,形状为长方形,面积为2.5亩,水深为1.5米,在池塘内由四周向中心逐渐倾斜形成斜坡,斜坡长度为1米,并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口,做到水流以落差自动注入流出池塘;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拦网和闸道,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调节池塘微流水;所有拦网及闸道都需要定期检查;

2)肥水种草:在池塘进行铺设淤泥,淤泥厚度为15厘米,并用生石灰对全池进行消毒杀菌,清除野杂鱼,生石灰使用量为每亩200公斤;一周后向池塘注水使池塘水深保持在50厘米,然后全池施发酵粪肥,发酵粪肥由猪粪和鸡粪按照3:1重量比堆肥发酵15天制成,每亩施用发酵粪肥400公斤,沿全池泼洒,用于增加池塘内腐殖质和培育浮游动植物等饵料;15天后在池塘种植种养苦草和轮叶黑藻,覆盖面积为池塘的50%,在四周水面上种植水花生,覆盖面积为池塘的15%,一周后加水至1.5米,准备投苗。

3)苗种投放:在试水安全后,选择湖北和安徽两个不同区域的品种纯正,规格整齐,外壳完整的同品种种螺投放池塘,投放密度按照每平方米投放种螺2公斤,两地螺蛳投放重量比例为1:1;同时在池塘中放养200尾鲫鱼用于扰动底层有机碎屑;

4)养殖投喂:每天傍晚投喂自配饲料,动物下脚料20重量份、豆粉(饼)20重量份、麦麸20重量份、米糠30重量份、菜叶15重量份、贝壳粉20重量份,混合制成的人工饲料,投喂确保每个平方螺蛳摄食量为10克;每周在晴天上午投喂发酵粪肥200公斤,沿池塘四周泼洒,泼洒前关闭微流水,泼洒结束后2小时再开启微流水;

5)养殖管理:注意夜晚巡塘,观察螺蛳活动情况;注意监测池塘水体浑浊度和溶氧情况,当池塘水体较浑,能见度低于20厘米或者溶氧量低于5.0毫克每升时,开大进水闸,增加水流速度,改善水质情况。

所述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螺蛳亩产量均在2500公斤/母以上,螺色正、壳薄、个大、螺壳无破损、介壳口圆片盖完整,肉质肥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案例,凡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效修改或者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