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长周期短药性品质高白芍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2298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白芍为常用中药材。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能。《本经》只言芍药。南北朝陶弘景始分白芍与赤芍两种。而宋—陈承即言:“……今世所用,者多人家种植。”足证明此品应用及栽培历史悠久,为著名栽培中药材之一。主产浙江,安徽,四川,山东,河南,湖南等省。以浙江省的杭白芍、安徽的毫白芍、四川的中江白芍质优而著名国内外。

白芍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为低温长日照作物,忌烈日直晒,宜高寒凉爽气候,在海拔1500-3000m左右均可栽培。

白芍多栽培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适宜温暖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

白芍一是种植周期长,往往需要3-5年才能达到足够的药效,种植过程中主要靠施肥使其高产,但是工业肥料的使用使得药物的药物品质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白芍种植周期长,品质容易受化肥影响的问题。

一种生长周期短药性品质高白芍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整地:将土翻挖50~67cm深,使土晒泡,第2次到8月复翻1次,拌牛粪、塘泥或沟泥2500~5000kg作基肥;

除虫:施入杀菌剂并盖上地膜半个月至一个月然后揭开地膜敞开半个月;

播种:开沟做埂,埂高17-20厘米,穴深8-11cm,随即将种芽放下,栽种深度保持幼芽在土面上1.5cm-3.5cm,,株行距43~50cm,并淋1次淡粪水,每100m2栽300~450株,需种12~15kg;

在生长期:白芍株高为11-14cm时,在白芍株离地面1-2.5cm处的枝条砍出一楔形豁口,豁口处使用4g生石灰、1尿素、4g草木灰的混合物涂敷并用布包裹;

开花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施一次核糖核酸,葡萄糖营养素。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穴放丫头1个,芽孢向上放平,根系伸直摆平,老苗露出在外。

本发明因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种植的过程中无施加工业化肥,无公害,无化肥残留,药效品质高

在生长期采用涂敷的方式进行施肥,在开花期的时候施加核糖核酸,葡萄糖营养素等方式使得其产量增高,同时减少了白芍的生长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整地:将土翻挖50~67cm深,使土晒泡,第2次到8月复翻1次,拌牛粪、塘泥或沟泥2500~5000kg作基肥;

除虫:施入杀菌剂并盖上地膜半个月至一个月然后揭开地膜敞开半个月;

播种:开沟做埂,埂高17-20厘米,穴深8-11cm,随即将种芽放下,栽种深度保持幼芽在土面上1.5cm-3.5cm,株行距43~50cm,并淋1次淡粪水,每100m2栽300~450株,需种12~15kg;每穴放丫头1个,芽孢向上放平,根系伸直摆平,老苗露出在外。

在生长期:白芍株高为11-14cm时,在白芍株离地面1-2.5cm处的枝条砍出一楔形豁口,豁口处使用4g生石灰、1尿素、4g草木灰的混合物涂敷并用布包裹;

病害:

叶斑病:常发生在夏季,主要危害叶片。病株叶常早落,生长衰弱。防治方法:发现病叶,及时剪除,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退菌特800倍液。7~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锈病:危害叶片,5月上旬发生,7~8月严重。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栽种,收获时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原菌。发病初期,喷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或7%敌锈钠400倍液,7~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灰霉病:危害叶、茎、花各部分,多在开花后发生。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较严重,使叶片枯萎脱落,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雨后及时清沟排水,加强田间通风、透光;选无病芍芽作种,并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0~15分钟后栽种。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每10~14天1次,连续3~4次。

软腐病:病原菌从种芽切口处侵入,是种芽储藏期间和芍药加工过程中的一种病害。防治方法:种芽储藏要选通风处,使切口干燥,储放场所先铲除表土及熟土,后用1%甲醛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喷洒消毒。

虫害:主要害虫为蛴螬和小地老虎,可按常规方法防治。

开花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施一次核糖核酸,葡萄糖营养素。

收获:栽后1-2年采收,春秋季起挖,挖出全根,除去根头,抖去泥土,刮去外皮,入沸水煮至无硬心,取出晒干,若不能及时晒干应摊放于通风处,忌堆置,如发现发霉应速放于水中清洗干净,烘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